白马啸西风
读完《白马啸西风》,想到了“孤独”。
其实,光是那书名,即给人萧瑟寂寞之感。
想到了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人世间的孤独有多种,体味人生愈久,对孤独的理解愈深。
很多人想问,人间最大最深的孤独是什么?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情”之孤独?
心肠再硬实的人,也有遇到钟情之人,内心柔软的时候。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情”字上尤甚。
很多人都有过爱之难得的无奈,很多人都有爱之难诉的悲伤……
金庸写了很多,林朝英对王重阳,李莫愁对陆展元,周芷若对张无忌,完颜洪烈对包惜弱……
这些背后的孤独与寂寞,一两句话怎么能够说得清楚呢?
《白马啸西风》,不长的小说里,似乎都是“孤独”的人儿。
吕梁三杰之一的史仲俊是孤独的,爱上了娇小温柔的小师妹上官虹。
上官虹却跟着偶遇的白马李三跑了,史仲俊伤心之余,大病了一场,性情从此也变了。
十年间,他对师妹始终余情不断,也一直未娶亲。
世间的事情总是如此,你爱上了她,付出了多年的情感,她偏偏不在意,却对一个偶然相逢的人情有独钟。
生气的往往不是她不爱我,而是不服气为什么多年的默默付出却抵不过偶然的相逢一瞬。
情,这个东西,真的说不清楚。
没想到一别十年,这三位情仇冤家竟又相会在甘凉道上,为一张宝图而动起手来。
史仲俊妒恨交迸,出手尤狠,李三背上的那枝致使他终于毙命的长箭,便是史仲俊射的。
李三死了,史仲俊情痴于师妹上官虹,终于为上官虹所蒙骗,相拥之际,双双死于金银双剑之下。
这才使得七岁的李文秀一骑白马,绝尘而去,只身逃脱,这才有了这部《白马啸西风》的故事。
可以说,情孽牵连,乃是这部小说的缘起以及推动小说故事进展的动力。
这不是金庸最好的小说,没有宏大的结构,没有波澜的情节,甚至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
但是这样的小作品里,却别有一番金氏特有的味道。
喜欢这样漫不经心的作品,没有太多写作前的预谋,一切都如山间流水一般,汩汩而出,自然中带点清新。
因为金庸,是写情的高手。
读完之后,你不得不感叹:
这是一部武侠的散文诗。
这是金先生随意不经心却味道十足的作品。
这是一部不在于“武”而在于“情”的小说。
迷宫中的财宝都只是噱头,纠结的情感才是小说的要义。
整部小说围绕武林人士争抢的“高昌迷宫地图”而展开,仇杀、流离,皆因之而起。
迷宫是物质的迷宫,千绕百回,辛苦难寻;其实,人间最大的迷宫,则是人类情感的迷宫。
没有哪一个高手可以逃脱它的劫持。
没有哪一个绝情的人能够躲得过它的羁绊。
四大恶人的叶二娘和四大皆空的少林方丈不是都躲它不过吗?
面对情感的孤独与寂寞,不同的人,表现是不同的。
小说里华辉(瓦耳立齐)说,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
被爱人抛弃,被族人追杀,被徒弟暗袭……
一系列的颠沛流离,让他不再相信世间所有的人。
一个“不相信”,也让他永远地居于寂寞孤独之中,无法自拔。
一切都源自于对雅丽仙的爱,一个爱之却无法得到的美丽女人。
得不得,就要毁灭她。
他用毒针杀了最爱的人,下手之际,不知他是怎样的心情。应该是无数次热切渴望之后,冰冷的绝望。
这是他对爱情的选择。
够畅快,也够狠心,更太过于狭隘了。
如果世间人皆如此,估计活下来的就是少数了。
即使活下来,也无非更加寂寞罢了。
爱之深,何必又恨之切呢?
这个自小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男人少了一点草原汉子的开阔。
与之相反,境遇相似的李文秀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爱了苏普那么久,面对他与阿曼的爱恋,迷宫里,她对师傅轻轻的道:“师父,你得不到心爱的人,就将她杀死。我得不到心爱的人,却不忍心让他给人杀了。”
同样是爱,同样留给自己的是孤独与寂寞,结局相似,意味却不同。
很喜欢金庸小说的结尾,余味十足。
《白马啸西风》结尾:白马带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如果计老人不死,不知道是否会是另外一种情形。
人生没有如果,小说也没有。
一个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看完之后,只有一种感觉:惆怅。
淡淡的哀愁,带着女主角那一点点的执拗与倔强。
李文秀七岁眼见了父母的悲惨离世,十二年来在回疆大漠与计老人孤独生活。
幼年时与苏普的两小无猜,成了她人生里除了报家仇之外,最亮丽的底色。
当看到苏鲁克因苏普将第一次的猎物送给自己而鞭打他时,为心中朦胧的爱,而将狼皮挂在了阿曼的帐外。
成全了别人,牺牲了自己。
这是真爱。
为救阿曼而对陈达海出手,从而暴露了自己;
为救阿曼而重入迷宫,牺牲了计老人(马家俊),还差点让自己葬身其中;
最后亲手将阿曼送到了所爱的苏普身边……
爱,有时候不一定是痛苦地毁灭,也可以是美好的成全。
只是这份成全背后有多少翻江倒海的痛苦与悲伤。
其他人不知晓,唯有当事人可以懂得。
人生不是天平。
世界上,很多的事情,不是你付出多少,就可以收回多少,感情尤其如此。
爱的悲剧由此而发生,你爱他而他不爱你,这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
阿紫对萧峰、郭襄对杨过、令狐冲对岳灵珊,多少故事从这里开始,有结果的,没结果的,让人心痛。
李文秀深爱苏普,但她知道苏普的爱不属于她,背地里,她流下多少眼泪,暗自吞下多少苦果。
看着心上的人与另一个女孩情丝相缠,看着心上人把自己视为陌路,那是一种什么心情?
金先生有一段很感伤的描写:
李文秀从华辉处归来,逢天降大雪,看到了幽会的苏普与阿曼。
躲在山丘树林后的李文秀看着所爱的人与他爱的人在那里缠绵,百般滋味涌上了心头。
鹅毛般的大雪一片片地飘了下来,落在三匹马上,落在三人的身上。苏普和阿曼笑语正浓,浑没在意;李文秀却是没觉得。雪花在三人的头发上堆积起来,三人的头发都白了。
几十年之后,当三个人的头发真的都白了,是不是苏普和阿曼仍这般言笑晏晏,李文秀仍这般寂寞孤单?她仍牢牢记着别人,别人心中却早没了一丝她的影子?
雪落在天地之间,更落在少女李文秀的心头。
苏普和阿曼浑然不觉,那是因为甜蜜;李文秀茫然无知,则是因为哀愁。
这份哀愁,她却始终不说。
恰若《飞狐外传》里的程灵素。
她帮助这对情侣,救助自己的“情敌”,最后,她选择了离开。
离开,会有好姻缘等着她吗?
“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何况以李文秀的聪明慧洁,未来并不是不可期盼的。
可是,我们的女主角好痴,好执着。
“可是我偏不喜欢。”
余味不尽,意味深长。
小说里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人物:马家俊。
这个化名“计老人”的马家俊,作者没有太多的刻画,只是在最后迷宫之中才被解开身份。
最后为救阿曼而再闯迷宫,明知生死难料,一干人却“前赴后继”。
马家骏是为了李文秀而来;李文秀是为了苏普而来;苏普则是为了阿曼而来——阿曼被瓦耳立齐(华辉)抓进了迷宫。而瓦耳立齐之所以抓阿曼,就是因为阿曼的妈妈雅丽仙当年正是瓦耳立齐的心上人!
一个想得而无法得到的女人,爱到宁可得到她的替代品。
读书时,一个哥们深爱一个女生,觉得相差甚远,爱难启口。
每天晚自习后,不归寝室,而要在教室里坐上一会儿。
为的就是在无人的时候,坐在她的位置上,感受一下她余下的体温。
如果说,李文秀的孤独和寂寞,看得见,感受得到。
那隐在这份孤独与寂寞背后的马家俊,细细分析之后,让人更是一声叹息。
跟着师傅到了回疆,因为不愿意在井水里下毒,毒死异族的人,被师傅下了毒手,回射了师傅三支毒针。
这辈子做过的最坏的事情,估计就是背叛了自己的师傅。
不敢回到江南,害怕连累全家。
这个汉人当了好人,却被哈萨克人当做了坏人。
年纪轻轻,化作老人妆容,在草原上过着孤独寂寞提心吊胆的日子。
直到李文秀的来到。
十二年间的相处,看着小女孩的成长,看着她从稚嫩走向娇美。
没有说,没有表达,但是最后回想起来,沧桑老人面皮背后是否有一颗沉默却热切的心?
十二年来,爷孙之情的背后,应该更有关心、倾慕、甚至是爱恋。
不然,不会明知对手是谁,而宁舍性命地跟来。
跟来之后,什么都没有表达,就为了救李文秀而命丧敌手。
这辈子说过最温柔最爱恋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放心你。
来迷宫之前,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阿秀,你愿意跟我一起回去吗?回到那春柳发芽的江南。
话语里充满了热切。
这又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爱恋。
只是,一直将其作为爷爷的阿秀,怎么会懂得呢?
金庸的作品,有时候更像一个人生的寓言。
比如这部小说里,人人追求的东西,往往并不一定珍贵,比如人人争而得之的高昌迷宫地图。
以为按图索宝,会看到金银满地,苦寻之后,看到的仅是汉族的寻常之物。
物质终是幻城,把握住自己所有的幸福,才是人世间难得的境界。
如何把握?想把握,即能把握得住么?付出一切,便有一丝么?
这又是一个问题。
现实里多是如此,故事更让人唏嘘。
这个让人唏嘘的故事,说穿了便觉其中无奈。
正如李文秀所说:“你心里真正喜欢的,偏偏得不到,别人硬要给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我不喜欢,终究
是不喜欢。”
所爱不能爱,所求不能求,得到的却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多数人感情悲剧的根源就在于此。
于是就会有那么多难言的孤独与寂寞。
孤独,是一种清洁的精神。
每个人都逃不过孤独。
不孤独的,除了傻子与圣人。
圣人有时候都难免有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不要奢望依靠谁,哪怕是至亲至爱。
越是喧嚣处,往往更孤独。
心系一处,自走自路。
孤独是人生必走的路,必吃的苦。
苦到尽头,甘自来。
狮子不怕孤独,所以强大;
羚羊喜欢群居,因为弱小。
人生无处不修行,能够在孤独中心静如水,才能在纷扰里安然无恙。
虽然,有时候,走向孤独,并不是走向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