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哲学的一点联想

 凯森369 2014-04-19

读哲学的一点联想

2013-07-12 21:51:1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哲学 

读哲学的一点联想

作者:季 瑞 盈【原创】

近期,我找来一本《中国哲学精神》的书,正在阅读。此书约有20位作者,共235页,已浏览式阅读了70页,并写下少量重点笔记。

我的初步印象,大家是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哲学精神 ?中国哲学的精神如何概括?有的并试图从中归纳出一个具有共识的“中华民族精神”来

我觉得,要把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归纳成一个冠以“中国”的“中国哲学精神”,是不合理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中华民族精神并非只在中国历史哲学里,而主要存在于各族人民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及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此不赘述。

如果是要研编一本有关中国哲学的教科书,不如按照不同学派及其延续、分化、整合的路径去整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当时的社会思想家产生、吸取并形成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系,出现不同学派,这是既正常又合理的社会现象。硬要把它归拢成一个现时代大家公认的“中国哲学精神”或“中华民族精神”,势必成为“四不像”。

具有派系特征的各个哲学思想体系,应该突出他们的主体观念,显出他们的思路、思想要义和主张,并适当列出一些存疑,留给读者、学生和同行学者,进行独立思考及分析、研究问题的机会。这样,既能体现我国历史上精神文化的多彩多样,又能突出哲学思想的发展,同时也才能体现学哲学所需要、能获得的广博知识和开创精神。

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新时代文化、思想频繁地碰撞,相互比较,选优吸取,为己所用,更不宜在古代哲学思想中去钻牛角尖。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现时有的学者,用古代思想家留下的经文、词语、字句,来解说现代生活,几乎古人比现代人更聪明、更熟悉现代生活的客观规律。这就难免有所牵强附会,难以服众了。

我认为,我们的哲学学者,应当把重点放在中国哲学史与世界现代哲学史的联结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掌握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为目标,去理顺自己的学术见解,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氛围中,让哲学史延续探讨发展,让哲学观点更加丰富多彩,让哲学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服务。这也是我们民间学哲学者所持的态度。

(作者:季瑞盈 2013年7月12日 于香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