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点半多,朋友打电话说心情不好让我陪他走走。这是我自高中到现在大学都呆在一起的伙伴,我了解他知道他必然碰到什么坎儿了。 见到他的时候果然神情严肃“深沉”了许多。“去外边走走吧。”他的语气确实疲惫,到校外我就问他你怎么了。他满脸无奈我知道他要开始倒苦水了,我把自己转换成容器准备接受,感受。“你在这学校呆的怎么样?”“这学校还可以,管理什么的较为严格。”我这评价确是中肯了“那宿舍呢?”他的语气尽显出烦躁,无奈。“不好。”我不假思索的回复了他。“唉,都一样啊。我那室友早上起的特早,声音特别大.......又有个什么事也不干,还有......”看到他语速快似乎不用经过大脑思考,仿佛排练了一遍又一遍,看来他已经被折磨的千疮百孔了。 等到他吐槽完他就急着问我我是怎么回事,我便告诉他情况差不了多少,而且我还被辅导员叫去谈话,虽然后来弄明白大多数是告状者自身的原因。当然我也只能叫他小心行事,尽量和室友和谐一点,能不吵尽量不吵,毕竟这几年大学生自身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其实,在刚刚来这所学校的时候就经常听辅导员老师抱怨,某某寝室一开始就闹矛盾,嚷嚷着换寝室,有的还动手。单看我们自己寝室,也已经进入了冷战了3对1.这个1就连老师都头疼。要我举出他的缺点我可以写下大约20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优点我也可以举出不少。就是和老师谈话的时候我也是这么说的,我喜欢中肯的评价一个人。我本人也喜欢看到别人好的一面,对于不让我满意的地方我也会稍微提醒下。至于别人怎么想我的我也没兴趣去了解。我们四人寝,有游戏打的特别好但是生活自理差、有动手实践能力特别强但是性格懒惰的、有喜欢运动时常给班级获得荣誉但不够大度有点桀骜的。他最先提出换寝室原因是他因为种种原因,他感觉到另外一个寝室也许更好,更称他心意,却不知道自己没有呆过。自己的总感觉不好,看到别人的总感觉比自己好,这也是人的天性吧。没有一个人是和自己重复的,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 很多东西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喜欢它好的一面,摒弃厌恶它坏的一面,这也是人性使然。以人来说,对于不好的一面,要么忍要么提意见表明态度。我想在中国大多数人应该会选择忍,不好意思说或是大度的让。“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老生常谈了。对于他人好的一面,我们也不能一味的享受别人的好,应当学会去感激别人所做的并且去学习借鉴过来。对于物,我们一样熟悉。山虽然会崩塌但毕竟是少数时候,它带给我们绿意、生机;水虽然会覆灭一些生灵,但同样是少数时候,更多的它孕育着无数生命。 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东坡、小妹、佛印的故事便是一个好的诠释。如果坚持自己偏执的成见就注定会失去一批人,甚至与一批人结仇,这样好吗?宽容与豁达,执拗与偏见,不同的态度收获不一样的体验,让自己的心明亮些,照一照,否则很多斑斓东西都是黑色的,那真是太单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