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满分消汤治癌验案

 随龙 2014-04-19
专病论治

按语:师云:癌瘤病证,在中医学中应属外科内痈,治当先用消法,消之未能,必脓溃病毒排出,体元随之流失。该案行手术未能切除,其人为伤害更甚,较之脓溃损耗尤多。师面临其严峻形势,立扶正解毒之法,而以归芍六君为主干,救本扶元,保持肌肉不再腐败;解毒,仅以调气清热之品,而不蹈世人治癌,动辄遣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蜈蚣......之辈,以避免发生斯时专用解毒消炎,则肌肉自保无力,必更化脓,不可收拾之险境来临。一旦患者体气充实,师即大力为之除病,喜用蒲姜根、夏枯草、忍冬藤、郁金解毒治癌,特别蒲姜根即牡荆根,为师治内脏癌肿常用有效之药。病愈调理,老师亦巧思选方遣药。师呼应初病食欲低微、大便不适,重视其问消化力弱等脾虚之证,而用保元四君;针对病发肝胆胰脏,及证情严重伤及肝阴,而加枸杞、首乌等味,使肝细胞复生而恢复活动能力。

朱某,女,44岁,居台北市民权东路6段某巷某号5楼。

1998年9月26日初诊。是年8月7日经台北市宏恩医院超声波检查肝肿瘤,病历455179号。患者病C型肝炎。腹胀有积水,腹泻一日数行,血小板减少,身倦不支,面色无华,脉弱舌淡。师断为脾气虚弱使然,遂以附子理中汤合实脾饮加巴戟天、酒芍治之。

西党参9克 白术9克炮姜6克附子9克茯苓12克大腹皮12克 草蔻9克 木瓜9克 老木香4.5克巴戟天12克酒芍12克炙草6克

10月3日复诊。患者面有喜色,谓:"只服药l帖,腹泻即止,精力顿起,很久无力责骂小孩,现在可以了"。莞尔一笑,接着云:"往医院检验,血小板略有增加,惟脘腹仍胀"。师更方以实脾饮加柴胡、猪苓、泽泻、茵陈。处方如下

绵茵陈15克柴胡9克炮姜6克 白术9克厚朴9克草豆蔻9克茯苓12克大腹皮12克附子9克木瓜9克老木香4.5克猪苓9克泽泻9克

11月11日3诊。服方甚安,继续服用甚久。刻诊,月经淋沥不净,缘于血小板缺少,此非血热,乃血不归经故也。师宗古法,以黄土汤、归脾汤加减治之,疗效甚佳,服10余剂即止。

西党参9克 白术9克地榆炒12克 阿胶9克砂仁6克龙骨9克附子9克茯苓12克丹皮9克炮姜6克厚朴9克木香4.5克绵茵陈15克 草蔻9克青皮6克甘草3克仙鹤草15克

1999年1月27日来诊。患者往医院超声波检查,肿瘤已消失。以后处方改用附子理中汤、圣愈汤合方加柴胡、草蔻、木香、阿胶、茯苓、茵陈、苡仁、青皮之类,补正兼调肝气,祛脾之湿,服之痊愈。患者为教育界人士,过了新年之后,恢复上班教学。

按语:老师在临床上遇到肝硬化、肝肿瘤、肝癌病证不少,治疗上常发生难点,然而,经过反复研究、博古求新,也得到一些收获,总结出一些经验与体会。他嘱学子将经验体会传于后学,故遵师训,介绍如下。师之经验与体会,举其大要有三点:一要认识病证。认识病证,即首先明了病从何来,是邪从外袭,抑或是病从内发,或是先有内伏之病,因外邪而诱发。凡肝病初起,多由外邪导致,此外邪是风寒抑是湿热,要分辨清楚。风寒必发散之,发散即解;湿热必清利之,清利可除;治疗癌证,亦无例外。师认为癌病为患之者先有某种疾病,由此种疾病所促成,治疗所患疾病,癌病即愈。二要分清标本。"本"为人之体质,"标"为致病邪气。具体言之,肝硬化、肝肿瘤、肝癌,是肝之实质起了变化,肝受了病邪之损害,'细胞、血管及整个肝组织都变了样,影响到身体之全部,此谓之伤"本";病邪侵犯肝脏。或为外邪之感染,或为内热之蒸腾,或为气血运行之越轨。这些病邪,咸谓之"标"。临床要时刻顾"本","本"虚标实者,不能专于攻邪,攻邪不能伤"本",同时要兼顾补其虚。三要辨证论治。此点尤为重要,要做到上两点,也必须要做到此点。师数十年来,就诊之癌证患者为数不少,从不迷信秘方,就是以中医之精髓"辨证论治"而处置,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其结果,虽未能一一取效,然亦有不少值得彰明的神奇之效。

话回案例,上选三例,即为老师分清标本而取效堪佳的得意之作。周案为病之初期,邪侵而体气尚未虚者,以攻邪为急,此为驱邪保正之法,若不急去其病,邪气增强,伤了正气,攻之则迟矣。张案为本虚标实,先补后攻,待体气稍充,然后攻其癌病。本案朱某,患C型肝炎,肝硬化,肝肿瘤,经过化疗,损伤元气,脾肾两虚,师以"大虚急补.救本为先"治则,急用附子理中汤、实脾饮合方加味治虚.令食增泻止,精力大振,血小板亦骤升,为本案取得彻底疗效,堪谓立下"旗开得胜"之殊勋。

郑某,男,76岁,居台北县贡寮乡贡寮街某号。

1998年11月2日初诊。患胃溃疡、C型肝炎、肝肿.瘤,长庚医院病历4141648号。刻诊:口干体倦怠,足感麻痹,行步无力,舌红,苔薄白微黄,脉弦数软。师辨证为阴虚,湿邪淹留,拟方如下:

生熟地各15克萆解12克麦门冬9克 山茱萸9克木瓜9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茯苓9克 杜仲12克牛膝9克薏苡仁9克菟丝子15克 楝子9克砂仁6克 白蔻4.5克杏仁9克竹茹12克川1连6克

复诊:服方7日,自诉精力较好,口已不觉干,行走较有力,然舌苔较厚而白,仍以原方。

3诊:精力更增加,然舌苔更厚,心烦,睡眠欠好。师反复审察:患者初病胃溃疡,服西药甚久,津液耗失,病移肝脏。乃成癌症。此病之"标"为湿邪,"本"为阴虚,以补阴祛湿之方,阴虚好转,湿邪显重,且增热象,必须改弦易辙,处方如下:

竹茹15克枳实18克川连6克厚朴9克茯苓12克银花15克 藿香9克 桔梗9克 连翘9克 焦栀9克 白蔻6克淡豆豉9克法半夏9克杏仁9克六一散15克

4诊:服方7帖,热邪已退,已能安睡,惟两足浮肿,下肢见转筋之症。师更方如下:

藿香9克木瓜9克 苍术9克 厚朴9克 白芍12克泽泻9克 广皮6克 苡仁9克 猪苓9克 茯苓12克秦艽6克 苏梗9克 砂仁6克 蚕砂12克 牛膝9克甘草3克

5诊:湿为粘滞之邪,服上方7帖,病人足肿未全退,仍见转筋,原方再服14帖,最后加参、芪,足肿转筋诸症始瘥,惟本虚体弱,便溺反多,足力不耐远行。至此,专角固本之方,取桂附八味地黄加减:

熟地15克 山萸9克杜仲12克 附子9克丹皮9克淮山30克木瓜9克 当归6克 白芍12克 紫草9克银花15克牛膝9克茯苓9克麦冬12克五味子4.5克柴胡9克茵陈15克革薜12克

此方标本兼顾,患者服之日有进步,精力增强,眠食均安。每隔一周或二周来诊一次,方未多变,尚在治疗中。不久,当可竞全功。

按语:此为阴虚湿盛之证,师用标本兼治之法,先以六味地黄丸合金刚丸加除湿之药,有良效;后改桂附八味丸加去湿之味,病人尚在治疗中,生活已近正常,不久,当可结功。同时本案诊治,充分体现老师对医学理论治学严谨、学以致用,对病人高度热忱、极端负责之精神。师审察药后阴虚好转,而湿邪显重,且增热象,反思湿邪难除,果断另辟蹊径,以芳香温燥、苦寒相伍,驱除湿邪,制服蕴热,反映出思求"湿邪粘滞"之经旨,显示出宗尚前贤"湿去热孤"之学说,即便在收功方中,师对湿邪仍耿耿于怀。此对吾等探寻老师辨治真义,确为一份很好教材。

贾某,男,73岁,居台南市健康街一段某巷某号。

1998年7月23日初诊。患肝硬化、肝肿瘤、肝囊泡,台湾基督教新楼医院新字第010187号诊断书证明。是年1月患者曾请师诊,似觉收效欠佳,因久闻大陆中医进步,乃回浙江原籍请中医治疗。半年更易数名中医,不但无效,反而加重,体重减轻七、八公斤,腹肿积水如鼓,最后介绍至"肿瘤防治中心"诊治。服药1帖,致使便秘,病积在小腹,坚硬如石,推之不移,上不能食,下不能便,状至危殆,乃返回台。是日,由其两个女儿搀扶再来请师诊治。患者步厦艰难,弱不可支,诊其脉,沉弱无力,察其舌,舌干少苔、质淡。师断为寒极之证,寒极则气结使然,遂法东垣治寒胀之方"中满分消汤"加减与之。

西党参9克 白术9克厚朴9克缩砂仁6克姜半夏9克柴胡9克炮姜4.5克青皮6克川连4.5克茯苓12克草果6克泽泻9克 当归9克 黄柏6克山楂9克制川乌9克益智仁9克吴茱萸3克麻黄6克黄芪12克甘草3克

8月14日复诊。服方7帖,大便即通,腹胀减轻,能进饮食,因其居住台南,路遥北来不易,原方未改,服方14剂后来诊。此次不再须人搀扶,独自一人走来。生机转现,师乃以原方,减黄柏加砂仁。此方服20余剂,腹胀全消,改用附子理中汤、实脾饮合方加味:

西党参9克 白术12克 炮姜6克 附子9克 茵陈15克厚朴9克草蔻9克 老木香4.5克大腹皮12克青皮6克柴胡9克 当归9克茯苓9克三棱6克炒白芍9克甘草3克

此方温补脾胃,疏脾消积,效果甚好。以后多次复诊,方药有时略有增减,然立方原旨不变。患者体重恢复,一切已正常,己卯元旦寄来与其夫人合照贺年,表示欣然。

按语:腹水积水成臌,应分寒热、首别阴阳。寒胀者为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清浊不分,致成中满。症状为腹中寒,腹胀按之不坚、不痛,大便不实,或泄泻,或二便不通,心下痞,食入反吐,脉象沉缓,舌淡苔白腻。热胀为湿热内蓄使然,见症腹胀拒按,二便不利,口苦苔黄。东垣治胀处方有二:同名"中满分消",同治中满证,然丸性为寒,用以治热胀,汤性为热,用以治寒胀。分析治疗寒胀中满分消汤之方药组成,有温胃暖肾以祛寒,有理气调中、升清降浊、开表化痰以散满,有益气和血以扶正,有清利湿热以反佐。诸药协作,使寒散气顺,清升浊降,正气得补,自然中满消除,诸症平息。师加减此方,既保持了原方功效特色,又强化了健脾醒胃、消导散滞之用,故尔能收腹胀全消之效。

此案有一种情况,在此应当补叙。患者病发初期,为B型肝炎,身体倦重,胸腹满闷,师以藿香正气散、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之,病已减轻,然未能药到病除,故回大陆觅医,以求捷效,孰知治未见效,病反危殆,重请师诊。患者带回大陆医师处方一笺,方中可以反映某些医师未能重视辨证之一斑:无分寒热虚实,无分脏腑经络,此患者显系寒证,而无一味治寒之温药,只注重将癌视为毒病,尽搜罗半枝莲、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等治癌之药堆砌成方,且据闻肿瘤中心处方药味,有达30余种之多。此种轻辨证只重药之倾向,吾等应当不可掉以轻心地正视之,应当高举"辨证论治"大旗,努力纠正之。

汪某,男,56岁,居台北市忠诚路二段某巷6号。

1999年1月19日初诊。l月17日,长庚医院病历131250号诊断患者B型肝炎、肝硬化、脾肿大、有积水,00T335、GPT429、总胆红素90、GT82。患者面色深暗,倦怠少神,畏寒,大便稀溏,小便短赤,腹胀大,脉沉缓,舌质暗,苔白湿。师辨证为肝病之寒证,湿邪遏伏使然,遂以中满分消汤治之。

柴胡9克厚朴9克 制川乌6克 姜黄9克 木香4.5克川连4.5克 茯苓12克 泽泻9克 青皮6克益智仁9克 当归9克姜半夏9克吴萸3克麻黄3克黄柏3克党参9克黄芪9克升麻3克

服方7剂,患者二诊时表现甚安,腹胀减轻。大便渐整,面色转好,仍以原方。1月22日患者往医院检查,伽43、GtrF266、总胆红素6.5、GT66.5,进步甚快。

自1月19日至4月底,共就诊11次。第3次患者腹胀渐消,胃纳已正常,面庞黑色退掉十分之五六,肩臂颈项感觉酸痛,乃久伏之风寒已显现于外。师更方以桂枝汤加芪、附、茵陈、防风、柴胡、当归等味,效果亦佳。第6次诊,患者忽发牙痛甚剧,请西医牙科治之,痛不止。师认为此乃"风痛",不是火邪为祟。牙痛属火者,其牙龈必肿或出血,此时牙龈不红不肿,故为风痛。其治疗,火痛者,必用生地、黄连、丹皮、石膏、玄参之类,甚者可用凉膈散加升麻、石膏;风痛者,则须用治风之方药,古方有温风汤为对症之方。何以病牙齿风痛?师分析之:此患者因风寒入肝成肝硬化之证,治之已解(4月17日长庚医院超声波检查,患者腹水已消),肝正常了,风邪落荒而逃,窜入牙部故也。师更方治风,处方如下:

藁本12克羌活9克 防风9克 细辛3克 柴胡9克 当归9克茵陈15克 草蔻9克 吴萸3克 露蜂房炒9克丹参15克甘草3克川芎6克另用露蜂房炒研3钱、细辛l钱,研粉搽牙。

服方7日,牙痛已愈。牙痛愈后,往医院验血,肝功能已正常,GOT由前次243,渐减至42;GPT由前次266,渐减至47;总胆红素由前次6.5,渐减至5.6、2.8、0.8;GT由前次66.5渐减为59。4月22日偕其妻同来,面色已正常,喜形于色。最后,师以圣愈汤加散风柔肝之药,以善其后,求得平安。处方如下: :党参9克黄芪15克熟地12克酒芍9克 当归9克川芎6克柴胡9克首乌9克 玉竹9克丹参15克姜黄9克羌活9克细辛3克藁本9克防风9克甘草3克

按语:此案和前例贾案,同中有异:同者,辨证相同,成为脾寒;治疗相同,悉用中满分消汤。异者,一为脾寒而气结,升清降浊失司,积在小腹,坚硬如石(气结之甚,亦可不必拘泥寒胀应腹胀按之不坚之说),上不能食,下不能便;一为脾寒而湿盛,运化水谷失职,腹胀积水,腹大如鼓,泄泻l日数行。以泄泻与便秘例之,症状迥异,然师洞中肯綮,病机脾寒则一,故尔治疗相同。吾等应当理解老师-并列两例,用心良苦之教诲。同时,汪案出现牙痛,师摒弃"火"痛,而主张"风"痛,并分析为风寒入肝成肝硬化之证。今肝病治之向愈,故风邪落荒遁逃,窜入牙部使然,并更方治风,令牙痛痊愈。吾等应当用心体会、研究老师卓尔不群之见地。

贝某,女,50岁,为中国杰出工程师贝聿铭之妹。

1975年4月29日初诊。患急性肝炎,住台北市某医院。是日其丈夫李先生接师出诊往此医院。夙有糖尿病,体质肥胖(也许为服某种药物的副作用),昏迷不醒,肤黄溺赤,面部潮红,口干唇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象模糊,师判证为湿热人于心营,以导赤散、茵陈蒿汤、菖蒲郁金汤三方加减,处方如下:

生地12克玄参12克木通6克菖蒲6克茵陈12克郁金12克远志4.5克连翘12克川贝9克竺黄6克栀子6克牛黄0.2克竹叶6克

患者经营企业,其夫李先生情急,每日接师出诊一次,师总是以三方加减,每次咸加犀角、牛黄。医院为开放医院,主治医师不反对患者服中药,然认为肝炎病毒人脑,脑细胞已损坏,断言不可能苏醒。事实上服药第5日(5月4日)即完全清醒。以后师出诊,患者常坐在床上,用计算机算账。手持电话接洽工厂业务。

中西合诊,合乎时代需要,然在台湾,事实上还是两相格拒,声气不通。至5月16日突然内脏出血,师用药不外清热去湿,略及养阴,西药是否过用"可的松",不得知悉。师以犀角地黄汤合猪苓汤加茵陈、栀子、三七等味,服之黄疸渐退,内出血已止。5月27日,据闻服了一种新药,突然大汗不止,四肢厥冷,接师出诊,未及用药,即告死亡。1991年师曾给一李姓患者,缘于肝功能衰竭,脉浮无力,神昏不省,以黄芪建中汤加味,效果甚佳,神志得以苏醒。过后,惟胆红素甚高,患者以为已转危为安,要求出院,不慎过食鲔鱼罐头,伤食复发,又告昏迷,后送医院,终告不治。

张某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病历27610号男,40岁,台湾嘉义人。

1981年8月4日晚上初诊。患者于8年前患肝炎,今年经台中市中山附设医院诊断发现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8月2日早上吐血,急送本院急诊,以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瘤破裂收住人院。当时生化检查为血色素7.89m%,(血容)为26%,血压116/84mmH9,心跳112次/分,颈静脉(人迎)微扩大,眼结膜微黄,胸前满布蜘蛛痣,呼吸音正常,腹胀,未见腹水,但肝、脾约在肋缘下三指可扪及硬块。8月3日晨5点,意识由清醒转成嗜睡,12时焦躁不安,谵语,血氮l65m9/dN,转入加护病房,以肝昏迷处理。是日,师由台北去台中,准备次日往本院门诊部应诊,患者家属要求师急诊。此时,患者已深度昏迷,刺人中、涌泉,均无反应,瞳孔不等径,心跳140次/分,脉软,呼吸20次/分,血压150/110mmH9,抽搐,躁动不安。口含污黑血水、呕吐。病况危急,师急予处方如下:

牛黄0.2克(分2次冲服) 生地30克 丹皮9克赤芍9克茵陈9克栀子9克郁金9克蒲黄炭6克五灵脂9克菖蒲6克

8月5日2时20分,煎好上方,第一煎90毫升,服下;4时续服第2煎;5时心跳160次/分,血压l70/100mmH9,打呃,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9时,大量黑胶便排出(师曾治肝昏迷患者多人,在醒之前,均排出黑胶状大便);10时血压有逐渐下降趋势;10时15分,家属认为病情恶化,竟自动要求出院,以顺应习俗,回家等候终世。然此患者,并未死亡,带回中药处方,继续服用。后其家属来告,患者病情好转,终获痊愈。

按语:肝炎严重时,常见昏迷恶候,此证极为难治。老师探求前贤之学,从而归纳昏迷可分为清叶天士之湿与热合,薛生白之热邪内陷心包,近代名医关幼波之肝功能衰竭等证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创新。上选三例,即为明证。贝案为湿热人于心营,师未独行温病大家一人之方,而是融古汇今,三方合用;师未泥守温病热人心包,清热可解之说,而是辛开凉泄,芳香逐秽并进,共奏清除湿热、清心宣窍之效。该例虽终告不治,然昏迷得以苏醒,乃不失为今之医者探究如何继承先哲辨治该证书出新的课题。李案以黄芪建中汤甘温建中补虚,使神志得以苏醒,亦不失为今之医。者研究肝昏迷分型论治开创新的途径。张案为成功验案,乃瘀血冲逆上干清窍使然,师细究病因,不囿瘀血一途,集清化湿热、宁神开窍、凉血化瘀、熄风止痉于一方,诚可显示老师面对病因多端,而方药应变、法活机圆之特色。

肾结石 肾脏炎 尿崩症 尿毒症

本篇举病四种,选案典型,确能鲜明反映老师辨治肾病经验之一斑。马师辨析病机,颇多独创:提出"肾亦为娇脏,受邪较肺为多"之理论。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立法颇丰,畅发经旨:主张治结石,正气虚馁者,见石不治石,推行益气,兴推荡之波,补肾,图功能恢复,师承清·冯兆张氏"虚为百病之由,治虚为去病之要"名训,跃然纸上;彰明疗肾炎,应以肺脾肾三脏为纲,既集先哲近贤之精华,又经临床之考验,切实可行,而其中老师"病生于外,在肺亦在肾,治肺即治肾"之立法思想,堪为医林注目;昭示祛尿崩,宗上焦宜清,弃下焦温补,自辟养阴蹊径,充分表现老师立法之妙,存乎一心;提倡却尿毒,应权衡正邪,而标本兼治为最佳策略,师救垂危于顷刻之事实,历历在目,叹为观止。述方论药,继承发扬:热蓄膀胱,八正散加味,兼收并蓄诸家之学,阴虚肾炎,六味地黄邀革薜入阁,尿毒症,牡荆根、忍冬藤视为上宾,生大黄荡毒气誉为珍宝,凡此充分显示老师驾驭古方药物加减之非凡才能;评价治关格,大芎黄汤、荆芥连翘汤,妙在方中配合解表,深刻体现老师精研方药组成,见地超群;肾虚治肾,世人习用六味地黄,金匮肾气,然师虽用是药,其变多端,或阴牛求阳,曲线救阳,或聘温肾之味直温其部,或借用他方寓补肾于补他脏之中,充分展示老师灵活运筹方药艺术之高度境界。因之,后学研究此篇,定能身如其境领略老师辨治肾病风采,从中得到深刻启迪。

肾结石

膀胱蓄热 清利功成

周某(病历772226号)

男,42岁,居永和市永宁街某巷。

1973年5月.患肾结石,腰酸,两少腹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数,舌苔黄厚。师诊断为湿热下注之证,拟八正散加木香治之。

篇蓄10克瞿麦1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滑石15克大黄(后下)6.5克 山栀10克木香6.5克甘草梢5克

服方3剂,至第6日,有结石3粒排出,诸恙痊愈。徐某,现代中医诊疗中心病历282910号。

1967年6月17日初诊。患者经检查,确诊肾有结石,伴见腰间酸痛,右少腹痛,l;1渴喜饮,溲黄且见泡沫,大便秘结。师辨证为湿热内伏,相互煎熬成石。处方以八正散加金钱草、牛膝、乳香、川楝子与之。

6月20日复诊。右少腹痛减,腑行已通,小溲泡沫减少,色仍黄。处方八正散加减。

7月10日7诊。右少腹曾发剧痛,突现寒热往来、口苦、头眩欲吐现象,师遂以小柴胡汤合八正散与之。

服方7日,结石位置移动,落入膀胱,小溲见血。继用前方增减,至20日,小便中排出结石一大颗,经化验为草酸钙之凝结体。

按语:肾结石证,前人列在疝证门及淋证门内。少腹右痛或左痛,称为疝气或小肠气,诚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疝证门》描述小肠气"发时少腹胀控睾丸引腰脊"之症状相类。及至小便中排出砂粒,则称为石淋或砂淋。

上选两案,咸为膀胱蓄热使然,即如《医宗金鉴》"如汤瓶久经火炼,底结自赚"之谓也。诸书多主用八正散、葵子散治之。师遵古训,亦任用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然不墨守成规,却显非凡驾驭古方药物加减之艺术。周案,八正散加木香,为宗时珍"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之说,聘之能尽宣滞行气之长。徐案,尊金钱草为上宾,乃缘于该药擅长利水通淋,为治泌尿系结石不可缺如之要药;增牛膝善下行,含牛膝汤方义,可充分施展利尿、行瘀、通淋之才干;加乳香化瘀血、行气滞,可收开通路、扫障碍、定诸经疼痛之奇效;佐川楝,为尽力发挥"利小便水道"(《本经》)、"止上下部腹痛"(《用药法象》)、"治诸疝"(《本草纲目》)之多种才能。至若7诊,少阳证现,与小柴胡汤合方,更为突破仲景合病证治之学,开创外感伤寒与内伤杂病合治之新途。同时,老师对世人有以加味香苏散概治肾结石,作了符合客观现实的评估:师肯定该方为治肾结石之方;高度评价方中连须葱白有舒张输尿管之效能;道明民间用葱白治肾结石流传甚广之原委;指出本方只能治湿气在内,寒束于外之范围;提出发于湿热或其他原因之肾结石,当须辨证,选用他方,千方不可刻板运用此方之警示。以上足征老师对中医辨证施治之运用,已达到至灵至活之境界。

湿热两盛 汤散并进

吴某(病历264389号)

男,44岁,居台北县新庄市思源路某巷某弄。

1981年4月17日初诊。患肾结石,小腹疼痛,腰酸身倦,小溲短赤,大便秘结,舌苔白腻,脉象沉缓。师判为湿在脾,热在肾的湿而兼热之证,以清热祛湿,汤散并进。茵陈13克藿苏梗各10克香附10克竹茹13克姜半夏10克橘红5克苍术10克枳实6.5克川楝子10克元胡6.5克 海金沙15克 茯苓10克 另用提炼中药八正散5.0克木香0.6克2次吞服。

4月19日.复诊。服汤剂祛湿,提炼中药清热利小便,2

·剂后,舌上白苔退去甚多,师按前法加减更方与之。

藿苏梗各10克竹茹13克 白蔻3克枳实6.5克

姜半夏10克苍术10克川楝子10克海金沙15克茯苓10克元胡6.5克 杏仁10克 橘红5克 苡仁13克另用中药提炼剂八正散6.0克 木香0.6克 分2次吞服。

4月23日3诊。服上方2剂后,小溲中排出结石数粒,服第3剂,又排出数粒,共排出6粒,大小便皆甚通畅,倦怠乏力亦愈,舌苔全退;惟新有外感,咳嗽有痰,师以桑菊饮加味治愈。

按语:本例为湿热两盛之证,师以汤散并进,治脾治肾,祛湿清热,尽取其长。然方中运用茵陈,可能令其疑惑,殊不知此处之茵陈,非为黄疸而设,而是宗尚《本草正必"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之说。于此可见老师选方遣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半实半虚清利兼补

李某(病历404063号)

男,44岁,居台北市士林天母3路79巷。

1981年1月13日就诊。前曾患肾结石,请某医院治疗,医院行手术将结石取出,然近又有结石,不愿再接受手术,乃自服化石单方,而结石仍排不出,是日延师诊治。师凭证小溲黄短,断仍有湿热,据肾脏行过手术,必功能减退,排泄力自然较弱,故以半清半补,导赤散加味治之。生地13克木通6.5克竹叶5克 甘草3克 牛膝10克篇蓄10克 茵陈13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枸杞10克

服方3帖,结石便一颗颗排出,甚为快感。

按语:此案即如徐大椿先生所谓"人虚则证实"之半实半虚之证也。师以半清半补之方治之:导赤散加蔚蓄、茵陈、山栀子清其热;增茯苓、泽泻利其湿;益当归、枸杞、牛膝补其虚而导下。诸药齐心协力,而奏"药之性,各尽其能,攻者必攻强,补者必补弱"之效。可见中医用药,如兵家用兵,诚至理也。

不能治虚安问其余黄某(病历448067号)男,70岁,湖南籍,居花莲市。

1978年患肾结石,年迈不便接受医院开刀割治,服化石单方及化石药甚多,其结果,非但结石未见排出,相反身体日见衰弱,视力大减,视物模糊,足软无力,行步不便。

至10月间,由住花莲之同乡刘某介绍并陪同至台北市延师诊治。往师诊所,登楼甚为艰难,Zl干腰酸,舌红无苔,脉弱无力。师断为虚证,宜予补肾,切不可再投克伐性排石方药,伤残正气。

熟地13克山萸10克杜仲10克茯苓10克淮山13克木瓜10克 怀牛膝10克 泽泻6.5克 丹皮6.5克

上方嘱服10剂,患者配方后即回花莲市。后讯,服完10剂,结石排出,步履稳健如昔,惟目力未能完全恢复。按语:任何病证,均有虚实,肾脏结石亦无例外。师日:肾脏结石因于湿热者,其症必溲赤腰痛,Sl渴便闭;因于肾功能不足,无力排出尿中渣滓废物,积而成为石者,则无口渴、腰痛等湿热证象。"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古有名训。黄某所患为后者,故服用排石之方,徒损元气,而不能奏排石之效;而主以补肾,以六味地黄汤加杜仲、牛膝、木瓜等味,俟肾功能恢复,结石自然化出。

有人谓中医不科学,岂其然乎?

陈某(病历742172号)

男,77岁,浙江籍,居台北县埔乾。

1965年5月11日初诊。1965年患肾结石,小便排出困难,因系劳工,住院接受优待治疗。医院以其年老体弱,不予手术,然结石又不能排出,殊感痛苦。是日,由其同乡某君扶来请师诊治。师见其行步蹒跚,询知头晕身疲,察得舌质甚淡,切按脉象偏弱。师诊气虚,遂以补中益气汤加茯苓、泽泻与之。

5月14日复诊。服方3帖,头晕减轻,行走已不须搀扶,惟尿道仍痛,排尿不畅,脉象仍虚无力。师细思此证:

前次来诊,头晕身弱不支,显系年老病久气虚使然;然病位在排泄系统,今非充实其排泄力而不能见功。师乃处方温补其肾。

熟地15克 山萸10克附子5克 肉桂2.4克(研粉2次冲服) 淮山13克丹皮6.5克茯苓18克泽泻10克牛膝10克车前子10克

5月18日复诊。嘱服2剂。谓服本方l剂之后,小腹内急,结果大量小便排出,小便中有结石如豆大,掉人尿缸,同时亦有血液排下。患者见溲中有血,惧之,不敢续服,逾1日,小腹甚感舒适,小便正常,亦无异象,遂将第2剂服完,至此一切病痛解除。师再以六味地黄丸加杜仲、巴戟、菟丝子以善其后。

按语:本案亦为肾结石之虚证。师初诊因其年老病久气虚,而选方补中益气汤加茯苓、泽泻,以补其气、利其湿,虽未见结石排下,然为恢复正气,奠定基业,功不可泯;复诊着眼病位、病因、病机,投以加味肾气汤,充实其肾排泄之力,1剂即获排石之效,堪称古方治病,中病必效。

詹某(病历272669号)男,系海洋学校教授。1968年患肾结石,7月20日延师诊治。患者为文弱之

躯,虽患结石,无所苦,二便正常,仅微感腰酸,X光检查,提示肾脏有一枚如黄豆大小之结石。师诊断患者之结石,非为热结,乃肾脏功能欠缺,不能将留在肾脏之渣滓废物排出使然,遂以六味地黄丸加味治之。

六味地黄丸7.0克牛膝1.0克1日量,分3次服,服10日。10日之后,患者往友人处请用X光检查,结石已向下

移动寸许。再请师诊,师仍用原方交药房配10日与之。服完再去检查,又下移甚多。以后来诊,师咸照原方嘱他服10日。3诊之后,结石已转下尿道。朋友为之警告:结石转入尿道,如排不出,水即潴留肾脏,有发生水肿之危险。师谓:朋友之虑,不无道理,然药既能使结石下移,继续用药,其石必定还会下移,岂有停在尿道,不向下迈步之理。师乃加重其药力,更方如下:

桂附地黄丸6.0克车前子l.0克牛膝1.0克1日量,服10日。

患者药未服完,一日小便发生异样,有少许白粉状物排出,又逾一日,有一枚黄豆样的石子排出。

按语:本例从开始用药治疗到结石排出,时仅月余,而且老师方药均只着眼于患者肾功能之增加,未用一味化石药物,诸如化石草之类。足征治病求本,本于致病之因,斯为至要。

肾脏炎

外邪犯肺治肺开上丁某(病历102014号)男,26岁,居板桥市大和街某巷某号。

1986年3月1日初诊。患肾炎年余不愈,检查小便,尿蛋白常为++++,曾服皮质激素甚久,觉其有副作用而停服,改服中药或单方亦乏效,刻诊:尿蛋白++++,轻微尿血,心悸,腰两侧酸痛,脉右弦,舌苔厚腻。师诊为此证始得之外感咽喉发炎,肺热留恋,肾失封藏之力使然。理应治肺,以千金苇茎汤合冠心号方加味与之。

灯笼草(炮仔草)15克桑叶9克元参12克焦棺6克丹参15克赤芍9克茯苓12克豆豉9克银花15克连翘9克板蓝根15克芦根15克薏仁12克红花3克浙贝9克冬瓜子9克

2诊:服方7剂,检查尿蛋白,降至一半,自诉小溲热痛。前方增益车前子、龙胆草清尿道之热。

板蓝根15克灯笼草15克车前子15克蛤粉15克胆草6克地榆12克玄参15克赤芍9克红花6克焦栀6克泽泻12克豆豉9克银花15克连翘9克旱莲草12克菟丝子15克

3诊:服后尿蛋白已正常,血尿亦无。照前方未加减。4诊:惟血压仍高,更方如下:

蛤粉15克玄参15克生地9克胆草6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钩藤9克天麻9克焦栀6克川楝子9克枳壳9克砂仁4.5克炮仔草15克

5诊:小便检查正常,惟血压仍高,睡眠欠酣。师以养阴平肝剂治之。

生地9克天麻9克炒枣仁9克五味子3克百合9克女贞子12克知母9克 旱莲草9克 钩藤9克焦栀6克蛤粉15克甘草3克合欢皮12克珍珠母15克

严君,男,32岁,居永和市自强街某巷某号二楼。

1987年4月21日,忽患感冒,筋骨酸痛,面目浮肿,咽喉红肿疼痛,口渴,小便短少,向医院求治。医院检查小便:尿蛋白十十十+,医师作急性肾炎治疗。发热已退,然尿蛋白不退,延师诊治。师切脉浮数,察舌苔白尖红,断之为风热之邪在表,水溢皮肤使然。师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宣其肺气,结果服方7剂。往检验医院检查小便,尿蛋白消失,未使病淹缠多时。处方如下:

麻黄2钱石膏5钱连翘4钱银花5钱防风3钱赤小豆5钱薄荷3钱滑石5钱车前子3钱甘草2钱田君(病历600042号)

男,20岁,居台北市四维路某巷某号3楼。

1991年1月29日初诊。患肾脏炎年余不愈,尿液检查,尿蛋白经常为。其继父为师好友,故延师诊治。其证小溲黄短,茎中觉热,脉数,舌红苔黄。患者为公教人员子弟,不便用煎剂,因之以科学中药。

五淋散6.0克 益母草l.0克 地肤子2.0克 黄芩1.0克

服方10日,小便渐清,小解时茎中已不感痛,然尿中蛋白,仅减去一个+。师细询病证,知其患有鼻炎及咽喉炎之夙疾,鼻涕稠脓而多,喉头常干而痛,显为肺热使然。二诊更方导赤散加味。

导赤散5.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桔梗1.0克玄参1.0克射干1.0克牛蒡子l.0克桑皮1.0克

服方10日,尿中蛋白消去十分之八,检验单上只有一个"+",三诊,诉喉头干痒,师以广毕鼠粘汤与之。

生地1.5克连翘1.0克玄参1.5克牛蒡子1.0克射干1.0克天花粉1.0克浙贝1.0克僵蚕1.0克甘草0.6克

服方1013,尿中已不见蛋白。其母恐检验错误,改到三个检验医院去检查,咸言没有蛋白,才相信疗效。

廖君,(病历472797号)

男,28岁。

1992年3月12日初诊。患肾脏炎已三年,尿蛋白高,服类固醇控制,尿液检查,多则++++,少则从未消失。刻诊:倦怠乏力,精神不能集中,胸闷,咳嗽,痰多而黄,咯出不易,咽痛,口干喜饮,脉数,舌苔干白。斯证为肺热,而湿遏脾阳。师以泻白散加味治之。

桑皮12克地骨皮9克知母9克黄芩9克葛根9克藁本9克防己9克苡仁15克茯苓15克泽泻9克砂仁6克六一散12克

3月19日2诊。咳嗽,痰黄成块,口干,腹胀,胸闷,排尿不畅,尿液检查正常。师更方再予清肺,解热利尿,并升阳除湿。

苡仁15克赤小豆12克桑皮9克地骨皮9克知母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银花9克葛根9克藁本9克桔梗9克防己9克 白术9克六一散15克

4月9日3诊。新感外邪,头晕,喉痛,咳嗽痰粘难咯,呼吸时胁下疼痛,尿液检查正常。师更方如次:

荆芥9克防风9克柴胡6克连翘9克银花9克桔梗9克桑皮9克黄芩9克 白芍9克枳实4.5克知母9克甘草3克

服方7帖,诸症悉愈,尿中蛋白亦无。后继续处方调理肺脾,患者消除肾脏病之忧虑,甚为安然。

胡君,(病历476241号)

男,32岁,居彰化市中山路某巷某号。

1991年4月12日初诊。患肾脏炎,尿液检查,蛋白++++,红细胞++,喉头红肿疼痛。病近两载,曾请某大医院及中医治疗,亦服过生草药,均未寸效。刻诊,脉右弦数,舌苔白腻,上层微黄。师断为肺经热邪甚炽,清肺解热,当刻不容缓。

银花15克桑叶12克芦根15克连翘2克杏仁9克贝母12克 射干6克 栀子9克 黄芩9克 板蓝根15克茯苓12克苡仁12克猪苓12克薄荷9克六一散15克

上方清肺利水,服药7帖,咽喉痛减,尿蛋白降下三分之一,惟小解觉热,师以原方加减治之。

银花15克生地12克木通6克连翘12克射干9克桔梗9克 杏仁9克 黄芩9克 栀子9克 贝母12克芦根15克薄荷6克车前子9克六一散15克益母草30克小蓟15克

3诊:服方14帖,感觉甚安,喉头肿消,已不觉痛,小便检查,尿蛋白及红细胞咸无。师以养阴之剂收功。

生地15克麦冬12克女贞12克旱莲草12克 白芍9克山萸9克 山药12克茯苓9克 丹皮6克 泽泻6克

按语:先贤有言:"肺为娇脏",而马师考校临床,发现肾脏居下,为藏精之宫,较肺所受病邪更多,六淫之中,风、湿、热诸邪,咸能侵犯之,故马师提出"肾亦为娇脏"之新理论,然肾受六淫之邪,往往取道于肺罢了。由此师云:面目及上身发肿者,多为病生于外,在肺而亦在肾,治肺即治肾,故治其外即效。如风水夹内热,面目浮肿而无汗者,须以发汗解表为主,用越婢加术汤,或香苏饮加麻黄、杏仁、防风之类亦可;表虚汗出者,当以补虚固表,微佐利水,方以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之类为主,不可徒与发汗,重虚其表;其肺有蕴热者,则当清泻肺热。上选验案例,均为咽喉炎引起肾炎之证,咸以治肺为根本之治而效。丁某,肾炎年余,肺热留恋,以千金苇茎汤合冠心1号清肺即获初效,后虽视证情消息增益清热利尿之品,然治肺大政方针不移;严某为风热在表,水溢肌肤之急性肾炎,师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宜清肺气,佐以利水,效如桴鼓;田某肾炎年余,初投清热利尿,效不显著,通过问诊,知患者有鼻炎、喉炎之肺系夙疾,明肺经有热,转清肺利水而收全功;廖某,肾炎3年,师凭倦怠,胸闷,咳嗽痰多而黄,咽痛诸症,作肺热脾湿论治,而清肺为主,堪为注目;胡某,肾炎近二年,尿蛋白及红血球从未消失,师判作肺热炽甚,作清肺解热,佐以利水论治,即收大功告成之效。于此可见,虽为肾病,而作肺热论治,灿然可见。同时老师指出,病生于外,并非悉为肺热,如肺虚、肺燥亦皆能使肾受邪为病,l临床肺虚者,投以百合固金汤加减,肺燥者选方麦冬汤或猪苓汤加减治之,皆有良效。

肾炎祛湿开物成务陈君(病历752971号)男,47岁,居高雄市苓雅区三多一路某巷7号。

1990年6月14日初诊。头重且晕,身体酸楚,微恶寒,口干不饮,四肢浮肿,胸满纳呆,小便少,腹泻,脉濡,苔白腻。曾去某医院请诊,医院检查,尿中蛋白甚多,服药乏效,延师诊治。师诊断湿邪弥漫内外,表里俱病,以麻黄汤、五苓散、平胃散合方加羌活、防己、车前子,去表里之湿。

苍术9克羌活9克麻黄6克防风9克厚朴6克广皮6克桂枝6克茯苓12克泽泻9克钱猪苓9克防己9克 白术9克车前子9克杏仁9克甘草.3克

6月21日复诊。服方7帖,肿消,泻止,肢酸诸恙均愈。表里之湿已解,师以六君子汤加味健脾及清其余蕴。西党参9克 白术9克茯苓9克扁豆9克姜夏9克广皮6克藿香9克苡仁12克 苏梗9克桔梗9克甘草3克

服方10日,往医院检查,尿中蛋白消失。

邓太太,(171243号)

女,居士林南雅路某巷某号。

患者为同乡邓菊宾君之妻,1970年4月10日因患急病请师出诊。师至之时,邓君对师表示歉意:缘于病人痛苦万分,不得已先送至附近医院急诊。医院吩咐,急性肾炎,病情严重,拒绝别人探视,故不劳驾师了。师与邓为旧友,故谓:不妨,背地去看看,以便了解病何种肾炎。

邓妻症状:发热,呕吐,胸膈满闷,关节酸痛,身倦乏力,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脉象濡缓,苔白而湿。师断为湿邪为患,当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遂回到邓家,处方藿香正气散加减。嘱家人将药煎好,用瓶装好送进医院给病人服用。并预见:药后疼痛立可减轻,约四五天即愈。果尔患者四天病愈出院。处方附后:

藿香9克苍术9克薏苡仁12克 姜半夏9克 厚朴6克广皮4.5克 白芷6克紫苏叶9克茯苓9克泽泻9克菖蒲6克羌活6克 白蔻3克杏仁9克按语:外感雨露之湿,或为内伤生冷之湿,常致肾炎发生,祛除湿邪,肾炎即愈,无须用心寻求消除尿蛋白之灵丹妙药也。上举陈君,为湿邪弥漫内外,师命三方合作,扫尽表里之湿,后以六君子汤加味,而竞收蛋白消除全功;邓妻,为感受湿邪而发肾炎,师投藿香正气散加减,解表化湿,不治蛋白尿,而奏急性肾炎迅速痊愈之效。于此可见:湿邪治湿,通晓物理,按理办事,必奏凯归来,故肾炎无通治之方,不亦明乎?

脾虚肾炎 补土制水

林某(病历449990号)

男,15号,居台北市中华路二段某巷。

1958年7月5日初诊。患慢性肾炎两载余,面白唇淡,食欲不振,大便常溏,上午头面浮肿,下午足肿,倦怠少神。曾服西药,亦服草药,往医院检查小便,总为+++至++++,并有少量红自细胞。师辨证脾虚,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西党参10克 白术(土炒)10克 黄芪13克 茯苓10克苡仁13克淮山15克扁豆10克广皮5克缩砂仁5克莲子肉6.5克炙草3克大枣3枚

7月10日复诊。服药5剂,大便渐实,肿势减轻。师更方如下:

西党参10克 白术10克炮姜2.1克 黄芪13克

茯苓10克淮山15克 扁豆(炒)10克 广皮5克 莲子肉10克炙草3克

7月20日3诊。服药10剂,小便清利,便聚成形,身面肿瘥。往医院检查小便,一切正常。师予处方参苓白术散,嘱服20剂,以固疗效。

林姓儿童,居桃园县,患慢性肾炎三年余,曾经中西医治疗,服中西药甚多乏效,后延师诊治。其证纳呆食少,大便不实,肌肉瘦削,肤色暗黄。舌淡边有齿痕,脉弱无力。师辨作脾胃虚寒之证,以理中汤加砂仁、黄芪、扁豆、淮山、苡仁、茯苓、芡实、大金樱、广皮之类,温中祛寒,健脾利湿,并嘱其服用小母鸡炖鲤鱼,服药4月余,始获痊愈。

一位50余岁妇人,一日来师诊所,问及中医会否诊治肾脏炎,是否治愈过肾脏炎,欲为她在美国的儿子求师开处方一笺。师谓:中医诊病,必须通过四诊,方可辨证处方,现在不知病情,方无从开起。继之她托师之同乡长者及密友来信来电要求处方。后来她再次求师,师再次言明中医辨证论治之理。于是她诉述儿子病情:罹患肾炎,两年多不愈,西医检查尿蛋白++++,食少脘胀,大便溏薄,日行多次,倦怠乏力,虚至步履不稳。师知显系脾虚之证,遂应母求,乃为处方,以异功散加味与之。

西党参90克 白术90克茯苓90克广皮60克黄芪60山药90克扁豆90克甘草60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每服9克,温开水送服。

妇人取了处方,往药店制成丸药寄发美国。两月后。妇人带了很多礼物,向师致谢:儿子病愈,检查小便蛋白消失。并问是否再服服药,师嘱按原方再制作一料丸药寄去。即可巩固疗效。

按语:上选三例验案,悉为脾虚型之慢性肾炎。师验之临床,指出,此证多为肾炎患者过用利尿之剂蛋白流失过多使然。此证以儿童及青年患者为多。三例病患,虽方药有参苓白术散、理中汤、异功散之异,然"补土制水"旨趣则一也。同时老师又指出:浮肿为脾虚习见之症,然亦有属脾湿而非虚者。其病机为湿入脾经,影响肾功能使然。症状为肢、腹俱肿,尿蛋白高,烦渴口燥,饮食喜凉,溺赤便闭,按腹甚坚而有弹力,当作阳水热盛论治,可参用大圣。浚川散治之。至若古有"上肿为风下肿多湿"之说,斯为四肢肿而腹不肿,多属表邪也。上肿者用越婢加术汤,下肿用五苓散加赤小豆、革解、防己之类,四肢上下悉肿,可用五皮饮合五苓散治之。此肿与脾虚之肿、脾湿之肿,又不可不分清也。

肾无实证 并非十全

刘某(病历721030号)

男,47岁,居永和市大新街某巷3号3楼。

1981年5月。左肾肿大,左腹部一块突起,压痛,口渴,小便赤,脉数,苔黄。医院检查,小便含红、白红细胞甚多,认为肾肿须手术切除,病患不愿手术治疗,因与师邻里,遂就近请师诊治。师以实证热证治之,处方如下:

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玄参15克败酱草30克车前子15克 当归尾9克花粉12克甘草6克

服方10余剂痊愈,至今已五年未复发。

刘君,(病历721054号)

女,居苗栗市为公路某巷某号。

1991年6月4日初诊。头重身倦,行走乏力,足肿,小溲黄短,脉缓,苔白上层黄。曾去医院检查,尿中蛋白质甚多,尿素氮超过50,医院嘱其洗肾,患者不愿接受,延师诊治。师辨证为湿热内盛,下焦水蓄,以胃苓汤、三妙散,合方加减治之。

藿香9克苍术9克苏梗9克厚朴6克黄柏9克苡仁12克 白术9克茯苓皮15克泽泻9克猪苓9克姜夏9克杏仁9克车前子9克广皮9克 牛膝9克

6月13日复诊。服方7帖,倦意减轻,小便较多,尿素氮降低,惟足仍肿。师以导水茯苓汤加减。

茯苓15克 白术12克猪苓9克泽泻9克 苏叶9克大腹皮12克木瓜9克 老木香6克 防己9克砂仁6克桑皮9克广皮6克车前子9克地肤子15克服方14帖,足肿全消,往医院检查,尿素氮在30以下,医院不坚持要作血液透析。以后,就诊多次,师均以此方加减,最后,用参苓白术散扶其脾胃,以收全功。

按语:肾为水脏,肾炎治肾,天经地义,然当分虚实。今之为医者,一闻病者诉症腰痛,动辄谓之肾虚,提笔便点杜仲,苁蓉之辈;殊不知肾肿腰痛,小溲短赤,或发热口渴,大便秘结,或湿热型肾结石,则为实证。兹例举二则验案,一为实热型的肾炎肾肿大证,师以大剂清热解毒之方,服方10余剂,即奏捷效,免去病人受一场"人为刀俎"之苦;一为湿热内盛,水蓄下焦,师初以清热利湿,即见成效,中以导水祛湿,末以扶持脾胃,而收全功,亦省去病者一笔昂贵透析支出。

肾虚当补 首分阴阳

秦某(病历509014号)

男,57岁,居台北市通化街某巷。

1995年3月11日初诊。面色白)16白,腰腹以下水肿,足跗尤甚,按之深凹难复,脉沉细迟,舌质胖嫩,苔淡白。师辨证为肾阳衰微使然,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之。

熟地13克 山萸10克淮山13克茯苓15克滓泻10克丹皮6.5克补骨脂10克淮牛膝10克 车前子10克附子6.5克肉桂3克(研粉2次冲服)

3月14日复诊。前方以茯苓为君,服药3剂,足肿略消,小溲增多,惟腹微胀,师更方如下:

熟地13克山茱萸10克茯苓15克沉香5克泽泻10克丹皮6.5克补骨脂10克淮牛膝10克 车前子10克淮山药15克小茴香6.5克

3月17日3诊。服方3帖,效果更佳,后续服8帖。并以资生肾气丸服l月而愈。

周君女患者,年三十余,患慢性肾炎,小溲不利,蛋白居高不下,面目肢体浮肿,下肢尤甚,四肢清冷,脉细无力。曾请某医院诊治年余;不断服"可的松"及利尿剂,乏效。1983年5月延师诊治,师辨证肾阳虚衰,水道为之不利,肾失封藏之力,以车牛肾气丸治之。先服汤剂,后用丸剂,服药3月余痊愈。一次患者因事去医院找她原来的主治医师,医师见之康复,甚感惊奇。

古赵某,患慢性肾炎,肢肿腹肿,小便不利。服民间方:糙米l碗,甘蔗5寸长4支劈碎,煮水饮,利尿甚佳,然肾炎未显寸效。师诊其脉症,辨证阴虚,乃过用渗利使然。以肾气丸第一减法。增益科学中药革薜作丸治之而愈。

石君,女,居苗栗市为公路。

1984年11月5日初诊。原患红斑性狼疮,住某医院治疗,久之,变成臌症,腹胀大,足肿,腹泻如水,日十余行。医院给药,主要为"可的松",治疗无效,是13延师诊治。脉象沉细,舌嫩淡白。师辨证为脾肾阳虚,以厚朴温中汤加味治之。

草豆蔻9克厚朴9克陈皮6克干姜9克老木香6克 白术12克桂枝6克茯苓12克砂仁6克 莲肉9克

2诊,服方10帖,腹泻减轻,肿胀未减,师以附子理中汤加味与之。

西党参12克 白术12克炮姜6克附子9克茯苓9克淮山15克砂仁6克广皮6克炙草3克

3诊:斯方较上方药性为温,故服后腹胀减轻,腹泻亦止。师予以实脾饮加减治之。

西党参12克草蔻9克厚朴9克 白术(土炒)12克炮姜6克制附子9克木香6克木瓜9克茯苓12克炙草1.5克

服方30余帖,腹肿足肿咸消,一切正常。

林君,女,64岁,居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25巷某号1楼。

1992年4月6日初诊。原患红斑性狼疮,住某医院治疗已2年余,近来,全身肿胀,面胖如瓜,呕吐,咳嗽痰多,大便秘结,每天须服通便药,不服药便即不通,小便极少,贫血,血色素在8克以下,血小板、红白血球均低于正常值,尿素氮已近100。医院主治医师,嘱其洗肾,病患心存恐惧,乃延师诊治。师诊其脉,沉细欲绝,察其舌,舌淡苔垢白腐。诊断为脾肾两虚,寒气结聚,阳遏不振。拟温阳降逆,和胃通腑之法。处方如下:

西党参15克 代赭石(研)30克 姜半夏12克 旋覆花9克干姜4.5克 广皮6克佩兰12克 藿香9克麦冬12克茯苓12克 竹茹12克 细辛3克 五味子3克真珠母(研)30克枳实4.5克淮牛膝12克4月13日2诊。服方7剂,吐止,大便通畅,仍以和胃温阳为主,原方加枸杞3钱。 ~4月18日3诊。胃阳渐苏,即以温肾为重。处方如下:熟地15克 当归9克 山萸9克 巴戟9克 苁蓉9,克枸杞9克桂枝6克干姜3克细辛3克牛膝9克五味子3克 麦冬15克 姜夏9克 白芍9克 真珠母30克代赭石24克

4月25日4诊。服方7帖,往医院检查,血色素、红血球数值均上升,尿素氮下降40多,惟感腹胀。师更方如下:

熟地15克 巴戟天9克 山萸9克 当归9克苁蓉9克杜仲12克 桂枝6克 续断9克 麦冬15克 干姜4.5克草蔻9克酒芍15克 沉香6克 广皮6克 细辛2克

5月2日5诊。处方如下:

西党参15克熟地15克 山药30克 山萸9克 当归9克 巴戟9克 麦冬12克 五味子3克 桂枝6克砂仁6克苁蓉9克 白芍15克沉香6克附子9克上方服之甚适,继续服用,血液检查,渐趋正常,尿素氮亦降至正常值,至此脾肾功能完全恢复。

按语:肾经聚水,小便不利,腹胀肢肿,腰以下肿尤甚,面色晦暗或白,尿蛋白居高不下,然有阴阳之分,不可不辨。肾阳虚者,阴无以生,则肢冷畏寒,舌胖嫩质淡,苔白滑,脉沉细症现;肾阴虚者,阳无以化,则Sl干,舌红无苔,脉虚数无力症出。上选肾阳虚案二则。师均以肾气丸加减治之,充分体现老师既娴熟运用':善补阳者,当于阴中求阳"之曲线救阳,又擅长直接重聘温肾之味,直达病所,故尔奏效明显。一例肾阳虚案。老师一面师承前贤之学,以六味地黄滋阴补肾,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一面又自出机杼,邀请革薜入阁,分清别浊,合之共奏滋补而不留邪,泄降而不伤正之通补开合之效。二例脾肾阳虚案。石案,脾肾阳虚较轻,治分三步,初以温中燥湿,中行回阳祛寒,末施温阳健脾;林案为脾肾阳虚极者,初期着重温脾,待胃阳渐苏,后期以补肾为主。两者虽证情轻重有别,选方遣药不同,然脾肾两治,步骤合度则一也。

肾功衰竭 补水佐火

曹某(病历556057号)男,40岁,居台北市长安西路某巷。

1979年8月14日初诊。肾功能衰退,小溲不多,尿毒潴留,失眠,全身倦怠,步履无力,须人搀扶。西医要为他.洗肾,他不愿接受,延师诊治。切得脉弱无力,望知舌淡苔'白,师先予益气养血,健脾宁心之法,处方如下:.

西党参10克熟地13克 白术10克 白芍13克茯苓10克五味子3克黄芪13克广皮5克远志5克当归10克炙草3克生姜2片大枣3枚

8月16日2诊。服药2剂,夜间能眠5小时,惟脘闷气胀。师以归脾汤加味与之。

西党参10克 当归10克 白术10克黄芪15克茯神13克广皮5克木香5克炒枣仁15克远志5克炙草3克砂仁3克龙眼肉3克生姜2片 大枣3枚8月18日3诊。精力增进甚多,行步比较有力,然睡眠时间仍短,脉大而软。师谓斯时当不失时机,专图补肾,以河间地黄饮子加减,补水中之火。

熟地15克 山萸13克麦冬10克苁蓉10克 巴戟天6.5克五味子3克 淮山药13克 茯苓10克 泽泻6.5克石斛10克 远志5克 附子5克 肉桂3克(研粉,2次冲服)

8月20日4诊。睡眠较好,小便增多而有力。前方减泽泻加砂仁5克。

8月23日5诊,8月28日6诊,悉用河间地黄饮子加减,精力日有增进。至9月15日,因外感引起咳嗽,服解表药3剂,寒热已解而咳嗽淹缠,遂从《张氏医通'痹门》取法,以肾沥汤、巴戟丸加减:

生地10克远志5克炒枣仁15克 石斛10克 细辛2.4克苁蓉6.5克桑螵蛸6.5克 巴戟天6.5克枸杞10克浙贝10克 山萸6.5克 附子5克 肉桂3克(研粉冲服) 桑皮10克阿胶10克紫菀6.5克

服方6剂,往医院检查,尿毒已降低,咳嗽亦渐愈。以后以此方加减服了两月余,健康日见恢复,至6月后,他恢复旧工作,时感精神不足,以人参养荣汤、归脾汤相继煎服,即恢复正常。

按语:肾功能衰竭,专图补肾,堪为的对之法,然师对本案,初期似置肾虚于一旁不顾,而立气血双补,健脾宁心,殊不知老师旨在恢复气血精神,令其他脏腑复健,必将各自的脏腑之精气充养于肾,此即寓补肾于补他脏之中也。自三诊起,精力增进,专图补肾,而用河间地黄饮子补水中之火,虽其问横生外感枝节,而补肾坚定不移。至若调理之方。又回到初期之法,意在再次显示补他肚即为补肾之义。

虚实错杂 标本兼治

梁君(病历372543号)

女,47岁,中国医药学院退休军训教官。

1988年3月16日初诊。夙有糖尿病、高血压,常有突发性昏厥,发作辄要送医院急救。眉棱骨痛,头痛,头重,身倦腰酸,每日晨间小溲不解则剧痛,口渴,口苦,多饮则腹胀,肾脏检查,右肾萎缩,直径小于8厘米,两肾之皮质小于2厘米,尿蛋白100毫克/24小时(++),肌酸酐廓清率(cu):33.81,切脉虚数,察舌质红,苔粗薄。师辨证:肾阴虚亏,湿热蕴蓄。治法:标本兼治。

羌活9克葛根9克 自芷6克连翘9克银花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枳壳6克桔梗9克 当归9克 自芍9克川芎6克大黄4.5克薄荷6克(后下)科学中药六味地黄丸6.0克,二次吞服。

3月23日复诊。头痛减轻,腰酸好转,四肢偶见抽搐,小便量增,大便日五六行,甚感舒畅,血压降低。继服原方。

3月30日3诊。睡眠好转,四肢发麻,仍用前法。

4月13日4诊。因饮食不慎,出现腰痛及尿失禁现象,腰痛甚剧,四肢麻木,足部抽掣,肢体倦怠,心悸汗出,口干不苦喜温饮,大便日二三行,尿蛋白++,舌苔白,脉沉迟。师辨证:肾阳亦虚,兼夹血瘀。治法:补肾化瘀,标本兼治。

首乌9克 白芍15克 当归9克 川芎9克桃仁9克荆芥9克防风9克枳壳9克桔梗9克大黄4.5克金匮肾气丸6.0克,二次吞服。

4月25日5诊。腰痛症瘳,尿失禁愈,四肢仍痛,然不抽掣,头痛,身倦,尿蛋白十十十。舌苔薄白,齿痕明显,脉象缓弱。证属脾肾阳虚,师更方如下:

党参9克黄芪15克 白术9克苡仁12克扁豆9克车前子9克猪苓9克泽泻9克红花6克防风9克荆芥9克 羌活9克 大黄4.5克 金匮肾气丸6.0克,二次吞服。

服上方后,头身痛减,腰酸亦较轻,然下肢现湿疹,小便较多,尿蛋白+++,师改以二仙汤加味与之。

巴戟天9克仙茅9克仙灵脾9克当归9克黄柏9克知母9克苦参9克荆芥9克首乌9克胡麻12克威灵仙9克

服此方效果甚佳,血压稳定,尿蛋白渐少,尿素氮亦正常,惟颈强有冷汗,师以原方加附子、牡蛎,后加芡实、黄芪、龙骨,一切向安。

傅某,男,某医院机房之领班。

1987年7月14日初诊。1987年患肾脏炎,肾脏萎缩,医师检验,肾功能衰败,尿素氮过高,嘱其开刀接受血液透析。病患在医院服务,目睹尿毒病患者洗肾预后不良,自己决定不接受此法治疗,并认为生命前途已经绝望,即时立好遗嘱,一切作了结之安排。值此之际,一位牛女士劝其请中医治疗,并介绍由师主诊。症状为身体倦重,关节酸楚,少溲甚少,脉濡,舌质红,苔白腻,上层微见黄色。师辨证为湿热之邪内蕴,肾阴已虚,肾功能因之受损使然。拟方虚实标本兼治。

藿香9克苏梗9克葛根9克防风9克荆芥9克苍术9克厚朴6克广皮6克姜夏9克茯苓12克黄柏6克黄连6克砂仁4.5克大黄4.5克六味地黄丸6.0克,二次吞服。

11月21日复诊。病情大减,身倦体重之象较轻,小溲增多,大便略稀。师更方如下:

藿香9克苏梗9克防风9克姜夏9克广皮6克黄柏9克苍术9克 白芷6克厚朴9克葛根9克枳壳9克桔梗9克砂仁4.5克茯苓12克 大黄4.5克六味地黄丸6.0克,二次吞服。

12月5日3诊。服方14帖,舌上白苔退去,舌质深红,小便仍短赤。湿邪减退,热尚留恋,师更方如次。

连翘9克银花12克 红花6克 川连6克 黄柏6克黄芩6克荆芥9克防风9克枳壳9克桔梗9克砂仁4.5克 大黄4.5克 六味地黄丸6.0克,二次吞服。

12月10 E14诊。5帖,小便不畅,舌红略降。热邪不易清除,功效仍待加强,师易方荆芥连翘汤加减与之。连翘9克银花12克 花粉9克 黄柏6克 黄芩6克黄连6克16克荆芥9克,9克葛根9克'

枳壳6克桔梗9克红花6克大黄3克六味地黄丸6.0克,二次吞服。

患者一心请师医治,服汤剂6个月,隔两周更方一垮,终于收效最为圆满,一切病象消失,归于痊愈。至1988年8月制药丸两料,巩固疗效。第一次方如下:

熟地90克 山萸60克三七60克 巴戟60克茯苓60克 山药60克 仙茅60克 丹皮60克 当归60克仙灵脾60克防风60克苍术60克黄柏60克知母60克泽泻60克枳壳60克桔梗60克广皮90克川军21克

蜜丸梧桐子大,早晚每服50丸,温开水送服。

此方以六昧丸、二仙汤合方补肾养阴,增益活血及清除湿热之品,略加大黄清血,以绝病根。服后甚安,因求功效永远,服完此丸,师再拟一方为丸,其补力更纯更强。11完,病愈至今未再复发。

第二次方如下:

熟地120克首乌60克 防风60克 巴戟60克 山药90克丹皮60克黄柏60克知母60克仙茅60克茯苓60克仙灵脾60克 当归60克泽泻60克羌活60克山萸60克 牛膝60克 菊花30克 桔梗60克枳壳60克

蜜丸梧桐子大,早晚每服50丸。

按语:尿毒症验之临床,为虚证夹有湿热者众,斯时专补其虚,湿热不净,收效仍不会十分良好,因之治疗之要:多采用标本兼治,即以除病为先,兼以补虚。上选两例,即为标本兼治而获效之明证。梁案始病阴虚兼夹湿热,继之又阳虚兼夹血瘀,后来又脾肾阳虚,师视证情,滋阴、补肾、补脾肾之法不断更易,其补虚治本宗旨鲜明;针对病邪,方中并列清利湿热,佐以活血化瘀,其祛邪治标,轩爽豁目。傅案亦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之证,师亦运用标本兼施之法。方中六味地黄丸保护肾阴,贯穿始终,扶正治本;初起凭舌苔自腻,选藿香正气散祛湿为主;加黄柏、黄连,辅以清热,继之,白苔退去,舌质微绛,即去藿、苏、夏、朴等昧,加重清热之品,最后以黄连解毒汤加银、翘、荆、舫、枳、桔,且每次咸聘用大黄,而收病愈疾瘥之效,其清利湿热,清除体内尿素氮之祛邪却标旨趣,跃然纸上。

尿毒症之尿中毒素不能排出,上升很高之际,即有呕吐、小便癃闭等症出现,古称"关格",为难治之证,老师潜心研究先哲近贤之学,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总结出几种治法、方药及评估。(一)解毒清热法,治尿毒剧升,昏迷嗜卧,舌红脉数等症。师常用牡荆根、忍冬藤、玉米须、牛黄治之。师谓忍冬藤、牡荆根清热功效颇好;而牡荆根能清湿热,擅治肝炎,曾视为密方,与玉米须合煎利水甚佳;牡荆之姊妹药为白蒲姜,善治肤痒、湿疹、白浊,而尿毒症者多发肤痒,故治肾炎亦常用常效。(二)清宣通腑法,治水道不通,吐呕不止,舌绛苔黄,脉象弦数等症,方用温胆汤加味。师云:此汤可宣气开郁,祛湿散结。师喜加黄连泻火降逆止吐,牡荆根解毒清热,大黄清除弥漫在里之毒素--氮质代谢产物,令吐止而胃安。此为轻宣降浊之剂,临床用之甚为便捷。(三)温阳排氮法,治尿氮升高,发生呕吐之尿闭等症。此即辽宁中医项业明先生公开的硝黄附子汤(芒硝15克、大黄30克、附子30克、黑白丑18克、茯苓30克、泽泻l8克、党参45克、黄芪45克、陈皮l8克、焦三仙45克、甘草l8克)。师日:此方用量甚重,集泻下、利尿、温肾、益气、和中于一身,使久服有效而无伤损,亦为可用之良方。惟以脉弱、脾肾虚者为话宜。(四)发汗利尿法,此法立意于《侣仙堂类辨》--发汗利水辩云"盖内窍通而外窍始通,外窍通而内窍亦通"之说。例举古之张志聪治一水肿患者。用八正、五皮、五子利水治胀之方无效,改用发汗药苏叶、防风、杏仁三味等份,煎汤温服,小便如注而愈;近人日本同舒正宪治一名九岁患儿罹肾盂炎六载,伴肾功不全、肾萎缩、贫血,以四物、猪苓、八味地黄等治疗,功能改善极其缓慢,后来改用大芎黄汤(荆芥、防风、川芎、苍术、连翘、忍冬、红花、大黄、甘草)及荆芥连翘汤(荆芥、防风、薄荷、柴胡、白芷、桔梗、连翘、枳壳、甘草、当归、芍药、川芎、地黄、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不仅使肾功能恢复正常,而且贫血也一并治愈。师评价此方:方中活血祛瘀、清热解毒配合,治疗慢性肾盂炎及肾功能不全并非罕见,然妙在方中配合解表祛风之药,而令全方作用起了质的变化。(五)滋肾通关法,此法为东垣老人所创,师曾用过多次,咸有良效。其方为黄柏60克、知母60克、肉桂6克,研末为丸,名滋肾丸。师云:斯方之妙处,用肉桂反佐知柏以救阴通阳,对尿闭服淡渗之药过多,阳气受损欲绝,无阳则阴无以生之阴虚尿闭,口不渴,小腹闷痛,或午后发热之患者,用之即奏小便辄通之奇效。上述诸法,书录于此,临床法程,必获良效。

按语:此为胃脘痞塞气不宣畅之证。师巧借《医宗金鉴·妇科癜瘕积聚门》治妇人气病良方助气丸治之,而奏桴鼓相应之效。妇人常患此疾,胸膈气闷,痞塞不通,运用此方。屡试不爽。这里应当指出,助气丸中三棱、莪术为化瘀消瘢习用之药,师于斯方仍聘用之,是否有气滞误作血瘀,病轻药重,药过病所,戕贼正气之弊?然,非也!殊不知《日华子本草》赞莪术有"治一切气,开胃进食"之效;《本草纲目》颂"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之功;且两药与之木香、青皮、陈皮、枳壳、榔槟等理气之味相伍,治食滞脘腹胀痛,其效更著;同时,方中君白术以健脾强胃,何患诸药恣意戕害无辜?

痰火为祟 降火逐痰

陈雨生老伯(病历752912号)

男,75岁。1960年患心悸,住某医院,治疗多日,心悸不己,脉搏不整,三至一停,五至一歇。患者系师家父老友。其公子子忠请师往诊。口气甚秽,腹胀便秘,其脉促,舌苔黄厚。师诊断为实热老痰,扰动心神使然。遂赠礞石滚痰丸百粒(丸小于绿豆),服之,下粘便甚多,心悸愈,脉搏正常。不久康复回家,再越数年,患他疾谢世,享寿八旬。

按语: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内经》虽无心悸一类的病名,然已在《素问·举痛论篇》、《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灵枢·本神篇》等有了类似心悸的"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心澹澹大动"、"心怵惕"之描述。汉。仲景正式提出了悸与惊悸之病名,并对其发病原因为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因素,作了扼要之叙述。后世医家系统地总结了临床实践经验,对此进一步作了详细说明。如《医宗金鉴》"惊自外至者也,惊则气乱,故脉不宁;悸自内惕者也,悸因中虚,故脉弱而无力"。从脉象分析和认识惊悸发生之原因。《济生方》不仅对惊悸有所载述,还提出了怔忡之病名。如"真血虚耗,心帝失辅,渐成怔忡","冒风寒暑混,闭塞诸经","五饮停蓄,湮塞中脘",亦能令人怔忡。其后《丹溪心法》又提出"责之虚与痰"之理论;《瘗林改错》则认为瘀血内阻亦能导致心悸怔忡。至此,心悸源流,可以明矣;心悸论治,堪谓备矣!

此案老师不拘滞怔忡多起于内、多为虚证、病情多为深重之论说;不迷信心脏僧帽瓣膜闭锁不全,脉必不整之西论;不落年高之人多为气血至虚之俗套;而凭口气秽浊、大便秘结、舌苔黄厚,断定痰火为祟之实证也。故师选方礞石滚痰丸,降火逐痰,令邪去不再扰心,心帝司权,何患"心主血脉"不归顺其常耶?

心失所养 益气养阴

黎某(病历271391号)男,68岁,居台北市新店十二张路某巷某号。

1980年3月18日初诊。心悸,脉搏不整,头晕。血压不稳定,时而会突然升高,睡眠欠酣。师辨证为气阴两虚.心失所养,元神乏荣,心气不振,心主血脉失其常度,心主神明不能尽职。师以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为法,选方加味甘麦大枣汤治之。

西党参15克磁石15克生地15克龙骨13克牡蛎15克大枣15克茯苓13克桂枝6.5克炙草10克小麦15克

4月23日复诊。服方5剂,效果甚佳;未更方药,原方续服5剂痊愈。后来,患者要出国旅行,请配丸药携在身边服用。师遂处方如下:

西党参90克飞磁石60克煅牡蛎60克龙骨60克茯神60克大枣(去核)120克小麦150克炙草90克砂仁15克为丸梧桐子大,早晚每服20丸,温开水送服。

按语:此案心悸为气阴两虚之证。老师论治,既师承伊景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义,又兼收仲景炙甘草汤遣党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佐桂枝温阳通脉之长,更取法山东名医杨华亭先生活心汤,止悸饮重镇安神之优。同时,老师从临床实践出发,指出若心悸为心阳虚者,证见神昏,气促,四肢厥冷,汗出,面白唇青,爪甲青,舌质青紫,脉微细欲绝,或大而无力者,宜急用参附汤回阳救急。缘于心脏虚弱,骤用参附,恐刺激过甚,应加龙牡以佐之。于此可证:老师治学严谨,博采众长,考校实践。

附录山东名医杨华亭先生2条治心脏病的方药活心汤及止悸饮于后:

活心汤:磁石15-30克生地30克小麦15-30克甘草24克大枣14枚生牡蛎24克龙骨13克

主治心扩张,服之令血活泼,故名活心汤,方内可加附子6.5~10克。

止悸饮:磁石24克生地24克生牡蛎l8克龙齿13克朱砂3克(分2次冲服) 大赤金8张(研细分2次冲服)

主治心悸。

妇人不孕子宫肿瘤

仟金方》云:"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说明妇科疾病有专门研究之必要。因之本篇例举老师诊治经闭身肿,辨其先病为本,而见肿不治,通经治本;贫血不孕,治法堪称多善,而培养营阴,宗旨不移;后期不孕,洞晓血寒血虚,而温经补虚,力促排卵;肥人不孕,辨证痰阻胞脉,而法宗古人,治痰效佳;肿瘤不孕,判为下焦实热,而内痈论治,"巧夺天工";湿热生瘤,熟谙标本涵义,而标本兼治,一举成功;子宫癌证,着眼发病更年,而疏肝为先,功不可泯。病例虽未按经、带、胎、产诸方面叙述,然所速的少许案例,却咸为典型突出,它可充分显示妇人病难治,斯为难中之难也;它亦可充分体现老师辨治妇人难中之难病之特色及经验也。

经闭身肿病在血分王某(病历101012号)女,28岁,居台北市永康街某巷某号。

1968年3月14日就诊。婚久不孕,月经停闭年余,通身肿胀,胃脘饱闷。曾服中西药甚多,咸无功效。师通过问诊,询知先为月经停阻,后患身肿。师断定病在血分,非普通水肿病也。遂遵古人遗法,先予通经,以小调经散加减治之。

当归3克 白芍3克茯苓3克广皮3克琥珀3克细辛1.5克 肉桂3克红花3克丹皮3克牛膝3克麝香0.6克

上药共研细末(麝香后下),每服1.5克,l日2次。姜汁温酒各少许调下。

此方服至5日,月经即来,经量甚多;不久,身肿亦消,未再服药;次年,怀孕生一男孩。

按语:此证经闭身肿之病机、证治,《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杂病门》早有歌括明示:"血分血壅不能行,四肢浮肿病非轻,但使经通肿自散,红丹膝人小调经。"于此可见血壅经隧,气机郁滞,水失运化,乃此证之病机;其论治不必治标消肿,沿用水肿方药,应当调经治本,为治法正道。故师宗尚古法, "种子先调经",先予通经,而收经调肿消种子之功。

贫血不孕 培养营阴

吕某(病历606018号)女,25岁。居台北县中和市安平路某号3楼。

1980年5月27日初诊。头晕身倦,脾脏被切除,医院检查,为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舌淡苔薄白,脉象涩少。师以气血双补,处方如次:

黄芪15克熟地13克 川芎6.5克 阿胶10克 自芍10克当归10克炙草3克

6月13日2诊。服方3剂,头晕较轻。停止服药已多日,现后脑痛,睡眠不良。师辨脑痛系督脉虚亏,不当误为太阳经表证,故更方左归饮加味治之。

熟地13克炒枣仁13克阿胶10克 山萸10克茯神10克麦冬10克枸杞10克淮山15克炙甘草3克天冬10克荷叶6.5克藕节10克 白芍10克

6月26日3诊。服方4剂,往医院检查,血小板稍有增加,惟头又感痛,师仍以左归饮加味与之。

熟地13克阿胶10克 当归10克 川芎6.5克 藕节13克 白芍10克 细辛2.4克 天冬10克 甘草3克山萸10克茯苓10克淮山15克构杞10克 荷叶6.5克仙鹤草13克

7月11日4诊。服方4剂,头痛症瘥,往医院检查,血小板又见增加,血色素仍不足,手足觉酸。师处方如下:仙鹤草15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阿胶10克藕节13克川芎6.5克 熟地10克 淮山15克 炙草3克西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荷叶6.5克

8月9日5诊。血小板续有增加,血色素亦增高。

熟地13克藕节13克黄芪13克 当归10克 白哿10克炙草3克阿胶10克黄精10克仙鹤草15克9月6日6诊。身体甚安适,未往医院检查。

西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阿胶10克茯苓10克

熟地13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川芎6.5克 藕节13克仙鹤草15克丹参13克细辛2.4克炙草3克

10月13日7诊。主诉曾检查血小板又见增加,惟月经过期未至,腰酸身疲,反恶,诊其脉象滑数。师断其有孕,遂处方如下:

西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 当归10克法夏10克

茯苓10克广皮5克 白芍10克 阿胶10克砂仁5克藕节13克仙鹤草15克炙草3克

11月4138诊。告曾往医院作小便妊娠试验,果为有孕,惟腰酸,口苦,症现胎漏现象。师更方如下:

熟地13克 当归10克 白术10克 黄芩6.5克 阿胶10克 白芍13克藕节13克 竹茹13克 麦冬13克杜仲10克菟丝10克 仙鹤草15克 扁柏15克 砂仁6.5克广皮5克

11月以后曾2次来诊,请师处方安胎,一切正常。

按语:《景岳全书》尝云:"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此案虽未明言月经,然从头晕身倦、眠差、脑痛、不孕、舌淡、脉象涩少诸证,足可推断月经亦当不调也。因之,此证为营阴虚亏之证。即相当于西医贫血之病,明矣!老师针对病因,竭尽全力培养营阴,或用四物汤加味,补气寓于养血之中,以奏益气生血之用;或小营煎加减、左归饮加味,补肝肾、益督脉,以收精血相生,上聚髓海,下充血海之功;或八珍汤加味,以行气血双补之效,同时,老师以临床行之有效的经验用药,巧妙地参与其间。如遣使天冬、荷叶、阿胶、藕节,是为促使血小板增加而设;委任仙鹤草,既用它味涩收敛。止血作用甚佳之一技之长,又用它鲜为人知的调补气血之优;调用细辛,取其芳香最烈,善开结气,宣郁散滞,上达巅顶,可却头痛脑晕,内宣络脉,反佐收涩,能调血海之波之功。可见老师立法多姿多彩,旨在补益营阴;药物动静相配,着意维持血行。泉源充盈,血旺经调,又有何不孕之理?

后期不孕 温经补虚

张某(病历112332号)女,27岁,居板桥市某路l83巷某弄某号。

1980年10月28日初诊。月经周期不准,每月落后数日方至,婚久不孕。师宗《景岳全书·妇人规》"凡血寒者,经水必后期而至"之说,以温经汤加减与之。

熟地13克当归10克吴茱萸6.5克桂枝6.5克

元胡6.5克 白芍10克艾叶3克 香附10克 川芎6.5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广皮6.5克

11月1日复诊。服药3剂月经逾期未行,师予以景岳大营煎治之。

熟地13克桂枝6.5克枸杞10克 当归10克 牛膝10克杜仲10克炙甘草3克

11月6日3诊。服方5剂,月经已至,经量不多,色不鲜艳。师再予以景岳新方毓麟珠治之。

西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茯苓10克熟地13克当归10克 白芍10克川芎6.5克 杜仲10克菟丝子15克鹿角霜10克川椒6.5克炙草3克

12月16日4诊。已怀妊,腰酸,无恶阻症状。师以补肝肾、调脾胃,更方如下:

杜仲10克续断6.5克茯苓10克菟丝子13克

苏梗10克熟地13克淮山15克 白术10克广皮5克当归10克 白芍10克阿胶10克炙草3克

按语:本案是以月经后期婚久不孕求师诊治。师洞晓病因,符合景岳血寒后期,乃"阳气不足,则寒从中生而生化失期"之说,故作血寒后期论治。师先以温经汤加减温其血寒,经仍未行;继以景岳新方大营煎补其虚,亦温其寒,经至而不鲜;再以景岳新方毓麟珠促其排卵,而致怀妊。师以毓麟珠丸剂治妇人不排卵多人,咸出现体温双相而成孕。师以中医理论分析此方:该方为八珍加杜仲、菟丝、鹿角霜、川椒组成,既温养先天肾气以生精,又培补后天以化血,并佐以调和血脉之品,诸药协作,令精充血足,冲任得养,胎孕乃成。老师治疗有序,谨守病机,不离寒、虚;勤求古训,运用古方,疗效如神。

肥人治痰 得心应手

郭某(病历074244号)女,30岁,居台北市湖口街某号。

1980年5月3日初诊。患妇6年前曾怀妊1次,不幸小产,以后即病不孕。曾往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为输卵管闭塞,所以不能怀孕。患者闻说有不孕症病人服了老师丸药即成胎孕,故前来请师诊治。师见病人形体丰腴,遂宗"肥人多痰"古训,即作痰治,以导痰汤与之。

制南星10克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广皮5克服方3剂,自感舒服,又续服10余剂。患者欲服丸药,师亦另开六君子汤加味丸方与之。结果,丸药还未制成,她即怀妊。

按语:盖受孕机理,主要为肾气旺盛,精血充沛,任通冲盛,月事如期,两精相搏,方能成孕。今之形体肥竺,翌菇痰湿特征;痰湿壅阻气机,胞脉闭塞,不能摄精成孕,誓为本病病机。故师宗尚古法,作痰论治,而令6年不孕患者,服导痰汤原方10余剂,即喜结种子,可见古人遗法,堪为正确。

肿瘤不孕 神工治痈

于某(病历104084号)女,25岁,居台北市敦化南路390巷9弄某号。

1980年8月26日初诊。月经正常,婚后未孕,小腹有硬块,按之则痛。曾往某诊所、某医院作超声波检查,断为肿瘤,必须手术切除。是日,延师诊治。询知大便翼结,.芝知舌质红绛,切得脉象沉弦。脉症合参,此乃实热结于下焦故也。师遂作内痈论治,处方于后:

金银花24克 当归10克 浙贝13克 广皮6·5克花粉13克 白芷10克 蒲公英15克 苏木3克 没药5

克乳香5克皂刺6.5克 山甲10克甘草6·5克 .8月29日复诊。服方3帖,小腹遂感舒畅,惟气流动不易排出。师以原方加桔梗10克、厚朴10克予之。

9月1日3诊。服药甚安,方未改动,续服6剂。

12月29日4诊。云服前药10余剂,小腹硬块消失。最近怀妊,经医院检查证实,请师予以安胎方药。

按语:师云:验之临床,妇人小腹突然发生疼痛,可作,内痈治之,用仙方活命饮加减之,常有效验。如是肿瘤,多为经过较长时问才能长成,而且常伴见月经不调之证。本案例即为明证,师以集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功效于一身的仙方活命饮加减治之,而收瘤消种子之功,免于手术割治,贻患终生不孕灾难之降临。险哉!幸哉!

湿热生瘤 标本兼治

廖某(病历002230号)女,42。居台北市诏安街某号。

1957年3月10日初诊。小腹胀痛,按之有块,月经先期量多,黄带秽臭,口渴,失眠多梦,大便秘结,经医院检查子宫生瘤,脉沉数,舌红苔白微黄。师辨证为湿热内遏,气滞血瘀,变生癜积,遂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软坚消肿为务,处方如下:

连翘10克木通6.5克栀子6.5克三棱6.5克

薄荷5克木香6.5克 黄柏6.5克 海藻10克青皮5克槟榔10克

3月14日复诊。服方3剂,小腹胀痛减轻,黄带减少。效不更方,继服20剂,小腹胀痛症愈,按压不复感痛,再往医院检查,瘤已消失。

按语:夫用药者,当知标本。以病论之,本为病之源,即病所以起者之病因也;标为病之变,即病所以显而易见之症状也。师辨此病之本,乃湿热内遏、气滞血瘀也;病之标,乃小腹胀痛、按之有块、月经先期量多、黄带秽臭等诸多症状也。若细分辨之,口渴、失眠、大便秘结等症,亦可视之为标中之标也。标本既明,故师以《证治准绳》之解下除湿汤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软坚消肿;且方中巧施薄荷。非为解表而设,乃取逍遥散中薄荷有疏肝解郁之义,以此助木香、青皮、槟榔等行气散滞之力。标本兼治,根治病因.消除症状,必收全功。

愈癌之功 岂容抹杀

刘某(病历721084号)女,47岁,居台北市金门街44巷某号。

患者为立法委员韩中石先生之元配夫人。1953年冬患月经停闭,周身走注窜痛,白带甚多,夜常失眠,大便干结。经台大医院切片检验为子宫癌症,并促其住院治疗,韩夫人畏怯医院手术,迟迟未去,医院曾派护士数度登门催促,皆婉谢了。后来,延师诊治。师辨析云,韩夫人时值更年之期,内分泌有所变异,生理上失去平衡,其症大便干结,腹诊坚实,系阴之匮乏及内有积滞,其全身窜痛,烦躁不眠,为风之鼓动及肝失疏泄。遂以丸汤并进。

丸方:五香丸 五灵脂1000克 香附1000克 黑丑120克 白丑120克共研细末,半炒半生,和匀,醋泛为丸,每服9克。

汤方:柴胡 白芍防风生芪 当归 白芥子秦艽泽泻稀莶草虻虫滑石车前子枣仁栀子等味调配。服药后,走注窜痛之象,渐渐减轻,大便亦渐渐通利。丸方只服短时即止,服后,曾排出物甚多,汤方则越数日一更,药服50余剂,每次所更易之药,皆不出疏肝熄风润燥通络之范围。有一次,方中用虻虫与滑石包煎,服了数剂,忽来血一次,后走注之症完全消除。惟白带久不能干净,乃用一丹方,服数次亦愈。此方即用榕树须炖猪精肉。榕树须乃去湿收涩之品,载《本草拾遗》。治白带之方,为师得自一同乡老者。

韩夫人病愈之后,曾数次迁居,家中内务由其主持,偶尔消遣玩牌,有时一夜不睡而不知倦。从1953年至1962年,9载有余,健康如常。1年之中,间有小恙l次或数次,以噫气与腿膝不适之症为多。噫气用代赭石旋覆花汤加减,腿膝酸痛以归芍防艽等药配方,每次数剂即安。1961年且全年勿药。韩先生赠匾为谢,见者多疑,咸以为是台大医院检验不确。至1962年底,某西医劝其服一种新的补药,先日服之,次日即下血淋淋。于此,致师之前功尽弃。后再往医院反复多次切片检验,则证实为旧病复发,1953年之所检验者无误。韩夫人9年来之健康,乃师之药所维系,亦证实中药治癌之有效。

当其服补药致动血之时,正值农历岁底,俗例岁暮年初,忌求医服药。新年之初相遇,但以服药动血之事告师,而未求治,谓稍过即来就诊。后来诊,处方则功效不著。恐下血之时,癌已增剧,至此已达之不及。服药数剂后,便往医院检验,医院为其用60钴治疗,病反增重;后住院长期治疗,至1964年逝世。

按语:此证为妇人更年期病子宫癌证,师以丸汤并进治疗而获效。师令丸方五香丸消其积滞,排除毒素,命其汤方逍遥散加减,疏调肝气,平衡阴阳,且遣使润燥熄风、化痰和络之品参与其间,终使病人癌愈,平安度过9载。后以误服补药复发,接受60钴治疗变坏而殁。诚如患者逝前对师日:"吾之癌病,服你方药,病愈9年,一颗补药,害吾复发,再次照60钻,受尽苦楚,吾真后悔莫及。"逝者去矣,言犹在耳:是充满对老师治愈她病的无比感激,是真诚对中药能愈癌证的最好评价,是对误补贻害的有力控诉,还是对60钻治疗无能的深深哀怨。医者不能不予以反思。

外病内治验案

当前"中医要不断加强治疗内科急证"之声浪,越来越高,从某种侧面上反映出"急证,中医等不到手"之现状。此声浪,是心声,是疾呼,更是使命!在此形势下,总结整理老师外病内治若干验案,不仅因为部分为危重急证,而且从某种角度上更显得意义别具,愈加光彩夺目!篇中列举结核、肿瘤、疮疡、皮肤病、糖尿病溃疡、伤科术后病、妇科术后病等,病种之多,靡不赅备;举凡病变部位,头、颈、肢、体,无不遍及;辨析证因,虚、实、寒、热、湿、痰、火、瘀,罗列无遗。论述治法,或予解表,或予温里;或从五脏论治,疏风清肺,导赤清心,健脾化湿,疏肝、平肝,滋阴温肾;或从气血论治,益气、顺气,养血、活血、凉血、止血;或从痰瘀论治,消痰散结,化瘀消瘕;凶险救治,惊心动魄,例举乳房术后病、伤科术后病、妇科术后病、红斑狼疮、糖尿病溃疡,更显老师胆识过人,学验宏富,令人注目。论治多彩,叹为观止;不越三法(消、托、补法),堪为圭臬。总之,吾等应视本篇为极其珍贵之财富,而努力研习之,彰明之!

发散表邪 结核隐遁

杨林美玉女士,1979年8月突然颈部生出许多核块,腿部足胫部亦有多颗。她为师之友人杨士豪兄之夫人,非常担心为恶性肿瘤,故于8月17日延师诊治。师凭恶风、头痛、身痛诸症,辨证感受风寒使然,遂以荆防败毒散发汗解表,祛风散寒治之。服方3日复诊,核块消散许多,用原方加减,续服6剂而愈。一日师将此事告及西医同道方中民兄,方先生谓他如遇及此病,一定要切取一块来化验证明是什么。可见中西医诊断之不同,则明显展示在我们面前:中医只要从病证分析病因,审因论治;西医则一定要从病灶着眼寻找质变,局部着手。

吴某(病历2643446号)

男,47岁,居台北市南昌街某巷某号。

1981年3月28日初诊。头右侧及颈侧生结核多颗,头上一颗,大如板栗,微见寒热,脉浮数,舌苔黄。师以荆防败毒散加味治之。

荆防败毒散6克 山甲0.8克 桃仁0.8克 白芥子0.8克夏枯草l克

1日量,分3次食后服,配7日量。

4月4日复诊。服药7日,结核渐消,继续配服20余日痊愈。

信蔡某(病历202643号)

女,50岁,居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某巷某号。

1980年6月10日初诊。右手桡骨经渠穴附近生了一个硬核,约如拇指大,请师诊治。师遂以软坚消肿化痰通络治之。

牡蛎l克花粉l克 白蔹l克 山甲1克玄参1克贝母l克 白芥子0.8克 白芷0.8克 1日罱.分3次服。

7月17日2诊。配服10余日,结核消了:继又在右颈部生了几个大结核,肩酸痛。是日突然发热恶寒,自感病重难于忍受,遂请师诊,要求服用比较大剂之药。师处以汤方荆防败毒散加减如下:

连翘9克银花12克羌独活各9克 柴胡6克 防风9克荆芥6克 大力子9克川芎6克 花粉12克茯苓9克枳壳6克桔梗9克浙贝9克薄荷6克僵蚕9克甘草3克

7月22日3诊。服药4剂,寒热已退,颈上结核消散许多,患者赞曰:"原不知中药能有如此好的效力"。师更方荆防败毒散加减如下:

羌独活各9克川芎9克 白蔹9克连翘9克花粉12克防风9克 大力子9克荆芥6克 桔梗9克 枳壳6克 白芷6克 白芥子9克银花9克 薄荷6克 山甲9克甘草3克

7月2.5 口 4诊。服方3剂,效果甚佳,颈上结核渐小;效不更方,续服2,0余剂;至8月23 日,颈上结核完全消散。师始更方香贝养荣汤加减于后,以巩固疗效。

生地12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川芎6克 连翘9克 白蔹9克浙贝9克 白芥子9克花粉9克银花9克柴胡6克桔梗9克枳壳6克甘草3克香附9克服方7剂,即止服药,共服药月余,不仅颈上结核已消,右手桡骨上的结核同时亦消。

按语:世人有谓西医长于治外科,中医长于治内科,殊不知斯种说法有失偏颇。老师曾明确指出:中医可以治外科疾病,然必须以辨证为基本方法,若治外科疾病,不知辨证,则不为正统之医师,必然不能取效。他常以痈疽例之日:外科临床,亦分阴阳。痈为阳证,疽为阴证;治痈可用·解毒清热之法,治疽则须通温,切忌寒凉之药。因之。师虽为内科医师,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法宝,用内科方治外科病,常有出奇制胜之处。上选三例结核病案,师均运用解表之消法,以荆防败毒散加减,或参伍消痰化瘀,或增益软坚消肿而获效,即为外病内治疗效堪佳之明征也。对此神奇之效,孰能有理讥老师越俎代庖?

痰凝火炽 清火消痰

唐某(病历002623号)男,7岁,居左营建业新村某号

1980年3月16日初诊。患颈项结核,其外祖父胡先生为老年军官,带他往台北荣民总医院、三军总医院求治,医生咸认为此病严重,非行手术不能根治。胡先生不愿小孩手术,遂于是日延师诊治。症见颈项结核甚多,延及左右耳后之部,大如拇指,小似黄豆,推之移动;食欲不振,伴有鼻炎并发症,鼻涕稠浊。师谓此病中医旧称瘰疬,系肝火肺热与痰搏结而成,遂立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法治之。

柴胡6克花粉6克银花9克浙贝9克夏枯草9克 山甲(炒)6克煅牡蛎9克玄参9克连钱9克大力子6克 白芷5克甘草3克

4月13日复诊。服方五剂,结核已消三分之一左右。师方笺上嘱服5剂,因服之有效,患者家人又配多剂给他服下。此时结核已消去70%,因感风邪,鼻衄,咳嗽,师更方如下:

牡蛎(煅研)9克桑皮6克花粉6克桔梗5克黄芩6克杏仁(去皮)6克 薄荷(后下)5克 浙贝9克焦栀6克知母6克玄参6克前胡6克,夏枯草9克甘草3克

服方7剂,咳嗽证愈,结核全消。

严谭某(病历662414号)

女,39岁,居台北市双城街某巷某号

1955年7月5日初诊。项下右边长出一大核块,上连腭骨,下及锁骨,右缺盆遮去一半,天突亦被结块掩盖;胸闷口苦,肋下时痛,小溲热痛。曾请某医诊疗半年,某医诊为甲状腺肿大,服药非但无效,结块反而增大。师判为心肝火盛,痰热内伏使然。遂以导赤散合金铃子散加味平心肝之火,通络化痰止痛治之。

柴胡6克生地12克木通6克 淡竹叶6克 川楝子9克玄胡6克枳壳6克浙贝9克知母6克桔梗6克冬瓜子12克 白芍9克黄芩6克甘草3克

师嘱服6剂,然服至2剂即要求更方,谓此方无效,状甚焦躁。师劝她服完6剂再诊,她心急欲求速效,似乎失去信心,怫然而去。服至第5剂,忽然大吐,吐出悉为痰涎,吐之一夜后,驱车而来,要求更方止吐。师扪其项,结块已软,边向病人阐明:"药已中病,病毒将被吐出,此为可喜之事",边处方如下:

竹茹12克枳实5克代赭石15克法半夏12克广皮5克茯苓9克生姜3片川连3克2剂。

20日后始再诊,欣然有喜色。告师结块已消去三分之二,并日:"今天不要开方,请你把第一诊方重书一笺,因为原方已残缺。我仍服此张方药"。以后继续服方20余剂,项上结块完全消失。

二十余年来无重病,如有伤风小恙,咸来请师诊治。

按语:上选两案,亦为运用消法而获效之例也。何谓濑法?为以消散方药使初发之肿疡消散,免受溃脓及手术之苦之法也。消法内容广泛,可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运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有表邪者解表;里实者通里;热毒蕴结者清热;寒邪凝结者温通;痰凝者祛痰;湿阻者渗湿;气滞者行气;血瘀者化瘀和荣等等。此两案咸以痰火为因,虽同用清火化痰之法,然治疗重心有异,方药不同,服后病瘥之状亦殊。唐案为肝火肺热,治疗以银花、桑皮、桔梗、柴胡、黄芩,偏重清泄肝肺;严案为心肝火盛,治疗以导赤散加柴胡、黄芩、白芍,着力平心肝火;唐案集浙贝、花粉、夏枯草、白芷、山甲、牡蛎、元参等味,化痰软坚,散结消肿;严案则选二母、冬瓜子、丝瓜络、金铃子散,化痰通络止痛。唐案药后核块渐消而无异常反应,严案服药大吐结块而愈。病案对比,相同若异,吾等如能认真研读,孰不令你潜移默化增添诊治阅历?

手心硬核 温里消痰

宋小姐,年二十五,右手心生硬核一颗,状如莲实,按之甚坚不痛。往医院求治,医院决定手术化验,患者不愿手术,1985年延师诊治。症见便下稀水,1日数行,舌软苔白,脉象缓细。师辨证为脾寒,遂以理中汤温其里寒,加白芥子3钱,消皮里膜外之痰。服方10帖,腹泻已愈,手心结核亦消。

按语:脾主运化者,乃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矣。此证脾寒,必运化乏力,湿聚痰凝结于手心而成结核。此即西医所谓腺体所结之核也。师以理中汤温中祛寒治本,令消化生理恢复正常,益白芥子消痰治标,故收不须手术而病愈核消之功,堪称奇速。

养阴平肝 腕核奇验

李某(病历404068号)

女,47岁,居台北市基隆路二段某号

1978年1月2日初诊。右手腕桡骨寸口部生一硬核,大小胜于蚕豆,质地硬如石子;睡眠不馨,咽干,口舌常生疮发痛。师辨证阴虚心肝火旺,煎液为痰使然,遂以天王补心丹合逍遥散加味治之。

丸剂:西洋参30克生地60克 酸枣仁30克 浙贝母30克 当归60克 白芍60克 广皮30克 桔梗30克甘草30克玄参60克 麦冬60克 茯神60克 远志30克柴胡30克佛手20克砂仁20克菖蒲20克薄荷15克柏子仁60克天门冬60克 白芥子30克 正川连20克丹参30克枳壳20克 白术30克

上药研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每服50丸。

3月3日2诊。睡眠改善,腕上结核消去50%左右。仍以丸剂,效不更方。服完,手腕结核消散。

刘蒋某(病历721043号)

女,48岁,居台北市景美育英街某巷某弄某号。

1978年2月2日就诊。右手腕桡骨上接近拇指根部生一硬核,如半弹子大,历时很久,按之不痛,推之不移。平素并无所苦,只是时而忧虑会变成恶性肿瘤--癌症,故延师诊治。该病者夙有糖尿病史,时而血压会突然升高,且请师诊治多年,故师以阴虚火旺论治,六味地黄丸加味与之。六味地黄丸4克柴胡0.6克 白芍0.6克 贝母0.8克钩藤O.6克菊花0.6克 白芥子0.8克(用顺天堂科药)

1日量,分3次服。

上方一次配10日,服方10日,疗效出乎意料之外:手腕桡骨部硬核消失。

按语:上选两案,皆以养阴平肝之法治疗手腕桡骨部硬核,而获奇效。李案,师凭咽干、口舌生疮,判为阴虚,据心烦、睡眠不良,辨为经绝期心肝火旺所生诸症;刘案,师以糖尿病宿疾,认定阴虚之体,假血压时而突升,明断肝阳上亢。故治法一以天王补心丹合逍遥散加味养阴平肝,而兼清心安神;一以六味地黄丸加柴胡、白芍、钩藤、菊花滋养肾阴,平潜肝阳;且两案均以贝母、白芥子消痰。盖阴虚为本,火旺、阳亢为标,痰核则为标中之标,因之,两案治疗,标、本、标中之标,尽在其中,构思周全,焉能不显奇功?

肘生硬核 顺气化痰

金某(病历801067号)男,65岁,居台中市练武路某巷某号。

1981年6月10日初诊。左肘外廉生一硬核,大如荸荠,不痛不红。师以五香连翘汤加减治之。

连翘9克母丁香3克木香4.5克青皮4.5克陈皮4.5克浙贝9克香附9克蒲公英15克 苏木3克莪术3克甘草3克苏叶9克 白芥子6克服方20余帖,硬核全消。

按语:师日:临证之际,遇有此等硬核,千万不可轻忽。老师在20年前,曾诊治一位名唐诗的患者,肘弯内生一硬核,如一初生之笋,病患初不介意,结果变为皮肤癌。吾等当引以为戒。同时,师又云:古人治慢性外证,多用气分之药,如治乳岩用十六味流气饮,治疮疡毒气入腹用五香汤,咸有良效。师此案拟方,亦法前人之经验,多气分之药。而收硬核全消之功。因之,吾辈当遵师教诲:应该深层研究气分药何以能愈硬核之课题。谦虚恭谨,学无止境,乃吾师风范。

腿胫结核 疏风凉血

施某(病历082141号)女,14岁

1980年10月4日初诊。病患缘于一时头痛发作,请师诊治。就诊之际,云及腿胫肌肉结核累累,历时很久,伴见皮肤红痒之症,自以为此病当属难治之外科疾病,非中医力所能及。师予疏风凉血处方兼治。

荆芥6克防风9克川芎6克稀莶草12克生地9克 当归9克银花12克 蝉蜕5克 苦参9克 丹皮9克赤芍9克

11月10日2诊。服方3剂,头痛减轻;续服3剂,头痛证愈,皮肤红痒减轻,腿上肌肉结核似无进步,遂止服药。越10余日,发觉结核有略消迹象,再请师诊。师更方如下:

生地9克苦参12克 荆芥6克 当归9克 丹皮9克防风9克公英15克赤芍9克 苏木(锉)5克甘草3克银花9克川芎6克蝉蜕3克。

11月15日3诊。肌肉中结核消去许多,仍守原法:

生地9克苦参12克蒲公英15克苏木(锉)5克银花12克 白芍9克 当归9克川芎6克丹皮9克荆芥6克防风9克浙贝9克甘草3克

11月29134诊。前方略增一二味:

蒲公英15克金银花12克生地9克浙贝9克苦参9克荆芥6克当归9克 白芍9克 防风9克丹皮6克苏木3克 山甲炒6克川芎6克甘草3克

12月9日5诊。腿膝肌肉中结核消去80%。师再予更方,增益软坚消痰、消肿散结之品。

穿山甲6克 白芥子6克 蒲公英15克 浙贝母9克苏木(锉)5克银花12克花粉9克连翘9克海藻9克荆芥6克防风9克大力子6克川芎6克 当归6克

12月19日6诊。肌肉中结核全消,因感冒发生咳嗽头痛等症,师处方如下:

全瓜蒌9克杏仁(去皮)9克 白芥子6克 桑白皮9克桔梗6克连翘9克浙贝9克枳壳6克 甘草3克前胡6克荆芥6克防风6克 白前6克

按语:此案为腿胫肌肉结核症,师初诊辨证为风邪血热郁滞肌肤,故用疏风散滞,凉血解毒之法,即见疗效;后来几诊,或扩充清热解毒之队伍,或增益软坚消痰之兵力,乃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促进早日病愈之策略。于此可征:外科病证,也和内科病证一样,病因分内外,治疗分寒热虚实,事医者,若能做到辨证论治,自然可以发生良好疗效,至当不移。

乳房结核 解郁疏肝

沈某(病历341133号)女,49岁,居台北市仁爱路某号。

1980年4月7日初诊。患乳房结核,初系一小核,渐渐长大,成为三指大一块,重按之觉痛。向医院求治,医院认为须手术切除,沈女士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是日延师诊治。患者伴有胸闷气滞,嗳气频频,脉弦而沉,舌苔薄白诸症。师辨证为肝气郁结使然,遂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之。柴胡6克川芎9克香附9克青皮5克 白芍9克浙贝12克夏枯草12克 牡蛎粉12克 丹皮9克瓜蒌实12克 当归9克炒山栀5克广皮5克甘草3克4月12日2诊。服方5剂,胸闷已除,师以紫根牡蛎汤加减与之。

牡蛎15克 自芍9克 广皮5克 当归9克 银花9克公英9克 川芎6克 紫草12克 浙贝9克 黄芪9克青皮5克夏枯草9克甘草3克

4月18日3诊。服方3剂,乳核稍消,师更方如下:柴胡6克 白芍6克蒲公英9克 当归9克 紫草9克升麻2.5克川芎6克 黄芪9克 白芷6克银花9克牡蛎12克青皮5克甘草3克

5月9日4诊。服方4剂,乳房结核完全消散,即停服药。是日因月经先期而至,头痛求诊,师以逍遥散加减予之而愈。

柴胡9克钩藤12克 蔓荆子9克 当归9克 白芍12克 白芷9克川芎6克天麻6克 白术6克丹皮9克栀子6克甘草3克

按语:本症为慢性乳房结核,病因为肝气郁结,因之,伴见气窜胸胁,嗳气不休等症。此证可能发展为乳癌恶疾。验之临床,常见乳癌是由小而大,由不痛而痛,历时甚久,慢慢演变而成。吾等不当轻忽,铸成大错。本案治疗,师初诊以柴胡疏肝散疏其肝气,令肝气条达,药方始得专向而攻之。二诊取法日本汉医治乳癌之法,以紫根牡蛎汤加味,然.收效尚嫌缓慢。三诊用逍遥散合紫根牡蛎汤加减,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并进,四剂即使乳房结核完全消失,堪谓神效。古人治乳疾,恒用疏肝之方,实践证明:此为至真大法。

救治险证 废补主攻

黄某(病历448027号)1956年生产满月之后,右乳房结块肿大,向某医院求治,服药未能消散,致整个右乳房化脓,医院手术排脓,从乳房左右两侧及下方开刀,左刺二孔,右刺二孔,乳下刺一孔,将脓排出。斯时以为可以等待收功痊愈。孰知越几日,右乳房又化脓,胀痛难忍,只得又去医院求治。医院将5个刀口切开,又挤出多量脓液。后又如此反复多次:化脓排脓,排脓后又化脓,又手术排脓,接二连三,无法结功。一日,患者在某晚报上发现一条祖传秘方治疗乳疾之广告,即按地址求治于某先生。某先生断为虚证,开方用药,价格昂贵,其中用了高丽人参。患者买一剂回家,煎服更痛。黄女士之丈夫罗先生,为湖南人,他欲觅一同乡医师试试,结果求师诊治。

师凭右乳房红肿而痛,脓出后硬块坚实,断之热毒有余,摒弃疮痈外证,溃脓之后即当用参芪内托之常法,遂处方药清热解毒。

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山甲9克皂刺9克连翘25克瓜蒌实12克 白芷6克 甘草6克 当归15克水煎服。

上方嘱服4剂,并嘱多买药棉。师告患者服药后必有大量脓水排出,每日用消毒棉包裹吸收脓水。至第四日来复诊,据告脓出甚多,望之乳肿较小,已能身着旗袍,然核块仍多且大。师更方如下:

金银花15克 白芷9克 夏枯草9克 川芎9克 当归12克瓜蒌实12克蒲公英15克甘草9克

服方10余剂,乳房左右两侧刀口渐收,然下方之一个刀口,非但不收敛,且长一颗胬肉,形似一枚大花生仁垂着,色泽乌紫。师参考多种妇科书籍,咸谓此为险证,不易治疗。结果,师思以蛋黄油试治,遂告之蛋黄油煎制方法,嘱她自煎蛋黄油搽之。十余日后,胬肉果然消失,五个刀口均收口痊愈。

按语:外科治疗,托法亦为常用之法。何谓托法?即为用补益气血之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之法也。此法适用于外疡中期,正气不足,邪毒甚盛,正不胜邪,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陷,根脚散漫,难溃难腐之虚证。如毒气盛而正气未全衰者,可用透脓之药,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此案脓溃之后,如脓稀似水,无痛肿消,用参芪或归脾补托,当为的对,然前医以专用秘方为长,殊不知竞视而不见红肿热痛、硬块坚实之热毒有余实热之症,投之参芪,犯实实之过,致病增剧。老师着眼辨证,脓出之后,仍不忘解毒清热,仅以当归一味补血扶正;同时,末诊面对一个疮口不敛,且生乌紫胬肉,诸书皆判为险证,师胆识过人,自创以蛋黄油外用,而化险为夷,竟收全功。

拨乱反正 挽救至虚

洪某(病历341857号)

女,49岁,居台北市双和街某号。

1980年1月5日初诊。1979年患乳房结核,向台北市广州街某医院求治,医院给予手术治疗,将结核切除。手术之后,结核又复增生,再行手术切除。术后疼痛化脓,患者苦楚难忍,医院给予第三次手术,此次不但切去腐肉,也切去了骨头。结果,创口腐烂益甚,脓稀如水,愈出愈多,致昼不思食,夜不成眠,大便秘结。至此,医生表示还须手术,患者闻之万分恐惧。有人见此深表同情,劝其改请中医诊治,且推荐老师。是日来师诊所请诊。师分析证情:患者经过3次手术,体虚已甚,其溃烂疼痛,悉为因虚而发,如实行第4次手术,后果实不可想象。师处方人参养荣汤加味治之。

西党参9克北黄芪15克 当归9克 白术9克熟地9克远志5克茯神9克广皮5克 肉桂3克五味子3克 白芍12克银花12克乳香5克炙草3克生姜2克大枣3枚

1月7日复诊。服方2剂,创口痛减,夜能入睡,大便甚畅,创口脓液排出甚多。师更方益气养荣汤加减治之。西党参9克黄芪15克 当归9克 浙贝9克乳香没药各5克香附9克桔梗9克 白术9克茯苓9克广皮5克川芎6克炙革3克银花15克 白芍9克熟地9克白及5克

1月10日3诊。脓液减少,昨日脓中曾排出碎骨,疼痛减轻,处方仍守前法,方无增减。

1月13日4诊。昨日因有感冒,微见寒热,且口苦,师更方如下:

西党参9克生黄芪15克金银花15克。熟地12克白芷6克茯苓9克广皮5克当归9克柴胡6克黄芩6克半夏9克浙贝9克香附9克 白芍9克甘草3克

1月15日5诊。寒热已退,脓液未净,乃用托里消毒法,处方如下:

西党参9克银花15克生芪15克 当归9克 白术9克茯苓9克 白芍9克桔梗9克浙贝9克 炙草3克川芎6克 白芷9克皂刺6克乳香5克没药5克1月20日6诊。仍用前方,未予增减。

1月24日7诊。疼痛渐止,脓液亦甚少,惟胸紧如被缚。师处方促其生肌收口,药物如下:

潞党参9克当归9克黄芪15克 鹿角胶9克 白芍25克桔梗9克浙贝9克 白芷6克 茯苓9克 白术9克川芎6克 白及6克皂刺6克炙甘草3克

2月2日8诊。前方服后甚适,乳房已不痛;惟肩臂夙有风湿痛证,此时风湿之痛乃显。师再更方如下:

西党参9克 白术9克茯苓9克 当归9克炒枣仁12克鹿角胶9克苏梗9克 防风9克 广皮5克香附9克 白芍'9克独活6克秦艽9克炙甘草3克

2月7日9诊。乳房创口已收敛,惟全身关节疼痛,微觉口干,下面为最后一笺处方:

熟地12克当归9克黄芪12克乳香5克没药5克 白芍12克鹿角胶9克 白芷6克川芎6克 花粉12克麦冬9克炙草3克秦艽9克1981年4月5日,师曾往患者家里访问,患者乳房创口愈合,至今正常,惟肩臂仍痛,因节省金钱,不愿继续服药治疗。

按语:外科治疗有三法,即消法、托法、补法。消法、托法前已论及。何谓补法?师日:为用补养方药,恢复其正气,温养其营血,使疮口早日愈合之法。此法适用于溃疡后期,毒势已去,精力衰惫,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然邪气尚盛,热毒未尽者,切勿遽用补法。老师结合本案又日:乳房结核或生痈疽,为妇科常见之病,以不行手术,服药消散为上治;若已化脓,要顾及患者之元气。溃后热毒已出,而元气亦随之而走泄,故治溃脓之方,多兼用参芪归芍等药,补其气血。脓稀者补药尤宜多用重用,如溃后用药,只单纯地注重解毒消炎,溃烂必日甚,是因元气日衰之缘故。所以,治痈疽疮毒脓溃是一关键,此时,用药得宜,不但已腐之脓液,可以顺利排出,而新生之肌肉,可以迅速生长。师之教诲,即可视为本案论治之依据。此案为乳房结核经多次手术,致成元气虚赢,而发生溃烂疼痛、脓液清稀、创口不敛之证也,故师以补益气血贯彻始终,解毒排脓寓于其中之补法为主,兼用托法治之,丽收纠正手术致虚之错,恢复正气抗病本能之效。

湿热结瘤 三妙显功

冷某(病历381339号)男,51岁,居台北市泰顺街某号。

1975年10月29日就诊。两下肢静脉结瘤,静脉突起如指粗,弯曲似曲鳝多条缠绕。师谓下肢静脉成瘤,病因不外湿热一端,遂爰处方三妙丸加味,以清热燥湿为务。

防己10克茯苓10克广皮5克木瓜10克 牛膝10克黄柏6.5克槟榔10克苍术6.5克甘草3克患者为师之老友,处方给他,起先只服2剂,未见大效;然他对老师诊治很有信心,未来复诊,自己再向药店配购4剂,继续服下,结果突起之静脉消失。至1978年,他致书给师云:弟前患静脉瘤,承处方治疗,先服2剂,功效不显。后再服4剂,病已痊愈。感铭五中,现弟患胃酸过多,兄是否可治,敬希示复为幸。

髀部生瘤 养血活血

陈某(病历752935号)男,27岁,居台北市牯岭街某巷某号。

1976年7月10日就诊。患者于一年前,臀部大转子骨,被人骑自行车撞伤,虽然疼痛,亦未曾诊治。一年以后,感觉疼痛愈加严重,才往医院求治。医院X光摄片,云为大转子骨旁生一血瘤,须手术切除。患者畏惧手术,请师诊治。师辨证血瘀,遂以四物汤加味,养血活血治之。生地12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川芎6克 山甲9克桃仁9克红花5克莪术6克

服方5剂,疼痛减轻,自己又加服5剂,疼痛如失。再往医院检查,X光摄片,血瘤消失。

鬓边血瘤 消瘰化瘀

单孩(病历665015号)

1岁,居日月潭胜利路某巷某号。

1977年2月15日初诊。右鬓发内长一黑色血瘤,似一片瓜子贴着,扪之,约比瓜子厚一倍以上,是生在肌肉之内。此孩曾由家长抱往医院诊察,医院认为生瘤之地方为太'重要,不能轻易开刀割治。因闻听陈姓朋友谓师可治血瘤,故来信请求师处方治疗。师回信嘱抱患儿来诊断,当后议治。师辨证此血瘤,为痰瘀结成,亦属疬疡之一种,遂以《医学心悟》消瘰丸加味治之。

牡蛎l克贝母1克玄参1克红花0.6克上为提炼中药,1日量,分3次服,配10日。2月25日复诊。服药10日,血瘤消去过半,再配药10日,服未终剂,血瘤完全消失。

按语:消瘰丸方见《医学心悟》,与《疡医大全》之消瘰丸不同。该方由牡蛎、贝母、玄参三药组成。方中贝母消痰散结,牡蛎软坚散结,玄参滋阴降火。三药均能散结消肿,药性均属寒凉,合用可使热清痰化,瘰疬自消。故陈修园氏亦甚赏识此方,谓治瘰疬之良方也。老师予本方加红花者,为增其化瘀之长。斯时痰瘀尽去,何患血瘤不消乎?

口糜顽疾 改弦八珍

洪某(病历341818号)

男,25岁,居台北市吴兴街某巷某弄某号。

1980年11月28日初诊。患1=1疮5载,口干舌裂,心悸,失眠,目涩,倦怠乏力,舌苔薄白,有时苔黄。服消炎药甚多,已不知其数,毫无功效。是日延师诊治,师断为虚证,以清热补血汤治之。

生地9克当归9克 白芍9克麦冬9克川芎6克柴胡6克丹皮9克玄参9克五味子1.5克黄柏5克知母6克

12月1日复诊。此为古方,出自《万病回春》,日本汉医学家极称道其功效。服方3剂,病不少减,乃未能恰合病情故也。师翻然更方,以八珍加黄芪、枸杞治之。

西党参9克白术9克熟地12克黄芪9克枸杞9克茯苓9克当归9克 白芍9克川芎6克炙草3克12月15日3诊。服方3剂,功效显著,口疮60%好转。师以原方增益山萸、淮山、丹皮,即为八珍、六味合方加减:

西党参9克 白术9克 白芍9克熟地12克茯苓9克川l芎6克当归9克黄芪9克炙草3克枸杞9克淮山12克山萸9克丹皮6克

12月18日4诊。服方3帖,口疮近愈,睡眠较好,惟觉胸闷。为患者脾虚不宜用地、萸之辈。师更方如下:

西党参9克当归9克枳壳5克 白术12克茯苓9克广皮3克炒枣仁15克龙骨9克菖蒲6克

12月25日5诊。口疮痊愈,.睡眠亦有进步,惟仍有心悸征象。师以前方加减与之。

西党参9克 白术9克茯苓9克黄芪12克 白芍9克 当归9克远志5克淮山15克龙骨9克 菖蒲6克丹参9克炙草3克枣仁15克

12月30日6诊。服上方后,胸闷渐宽,心悸、睡眠成较安,服下方而痊愈。

西党参12克牡蛎15克龙骨9克桂枝5克茯苓9克炒枣仁15克菖蒲5克磁石(研飞)12克炙草6克小麦15克大枣4枚

按语:口糜之症,多由阴虚阳旺和脾经湿热内郁,久则化为纯热,热气熏蒸胃口使然,此即《内经》:"鬲肠不便,上为口糜"之谓也。此症缠绵5载不愈,印证口干舌裂、心悸失眠、目涩诸症,故师一诊判为阴虚火旺,而以《万病回春》清热补血汤治之。然而药后,病不少减,便引起老师反思,合参身倦乏力,舌苔薄白或黄,重新辨证为脾虚生化乏源,水津不能上承于舌,营阴不能上荣于心,阴血不能上濡清窍使然。论治翻然图新,弃养阴清热,而改弦更张气血双补,故收效明显。继之及时发现胸闷,判定脾虚非地、萸之辈所宜,师亦随之更方,使之13臻完善。糜愈后,即以归脾汤加减着力专治心悸、失眠,而收全功。老师立足辨证,勇于承认己错,无私传教后人,令吾感动之至;时刻思求经旨,畅发前人未发,治疗主次有序,催吾不懈学习。

湿热疱疹 苦温清化

彭某(病历421249号)1977年12月10日初诊。右肋部发带状疱疹,发热恶寒,舌苔白厚微黄,患者平日嗜酒。师诊为热邪内状,感受寒湿,卒然发于肌表使然,遂以疏风解表,清热祛湿治之。羌活9克 白芷9克黄芩9克防风9克薄荷6克生地9克红花3克葛花9克甘草3克苍术6克细辛2.5克公英12克皂刺6克

12月12日复诊。服方2剂,疱疹略见消退,惟胃感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结。师谓此乃湿邪遏伏,热不得发越故也。更方如下:

连翘9克藿香9克佩兰9克羌活9克防风9克栀子9克 丹皮9克 葛花9。克 银花12克 砂仁6克枳壳6克甘草3克广皮5克

12月15日3诊。疱疹红色减退,舌苔仍厚,乃湿邪留滞不去使然。师再予更方治之。

茵陈12克苍术6克薏苡仁9克茯苓9克枳实5克竹茹12克姜半夏9克川1连3克佩兰9克 白蔻弓克橘红5克焦栀6克黄芩6克。藿香9克杏仁9克12月19日4诊。服方4剂,舌苔已薄,然未化净;疱疹淡白不红,仍感灼痛,大便通而不畅。湿重于热,湿热内遏,不易清化,师遂以苦温之法,清化湿热。

苍术9克黄芩9克茯苓9克连翘9克藿香9克川连3克佩兰9克橘红5克槟榔9克草果3克法半夏9克杏仁9克石菖蒲6克枳壳5克12月22日5诊。服方3剂,舌苔渐退,大便畅通,胃纳已开,惟疱疹虽渐消,然尚有余痛,再以清化湿热治之。连翘9克藿香9克银花9克栀子9克佩兰9克槟榔9克草果5克丹皮9克银花9克葛花9克橘红5克六一散12克

12月27日6诊。服方5剂,带状疱疹,已经脱屑,痛已轻微,甚感疲倦。师以托里消毒饮加减,养正并清余蕴。西党参9克银花15克连翘9克 白术9克 当归9克茯苓9克黄芪9克 白芍9克花粉9克皂刺6克川芎6克甘草5克

12月30日7诊。服方3剂,疱疹全无疼痛,精神好转,师用归芍六君子汤加味以善其后。

西党参9克 白术9克茯苓9克广皮5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炙草5克银花9克花粉9克黄芪9克按语,湿邪粘滞,与热相搏,必胶结难去,须长时间治疗,方可成功。本案为湿重于热带状疱疹之症,其治疗可足以证明之。师先疏解在表之寒湿,清泄内伏之热邪;继之,凭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大便闭结,而作湿遏热伏,以苦温清化论治;以后,治法大要坚定不移,然时刻视舌苔之厣薄、胃纳之增减、大便之通畅,以辨湿邪之进退,而选将士之刚柔,变更方药。同时,明知疱疹脱屑,大功告成,然仍清剿残余,运筹扶养正气,清除余蕴之策略,选方托里消毒饮加减,继续巩固战果;最后,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味善后,乃不忘"居安思危",委任银花、白芷留守,防止死灰复燃。由此可见,诊治全程:清扫外围,整治内患,重新图治,步步为营,诚如一场比智比勇军事之演习,吾等从中,必然获益匪浅!

肤痒火燎 泻白清肺

孙某(病历124922号)

男,48岁,居台北中和县中和乡安街某巷某弄。

1979年6月21初诊。患顽固性湿疹,瘙痒成片,常起皮屑,数年不愈。是日延师诊治,以消风散与之,服方4剂,功效不著。

6月26日复诊。师以切诊,触扪皮肤,发觉其病有特殊之处,痒时皮肤热如火燎。师凭热之感觉在皮肤之上,铭记"肺主皮毛"古训,辨证肺热,遂立清肺之法,拟方泻白散加味:

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桔梗9克连翘9克黄芩6克枳壳6克炒栀子6克麦冬9克杏仁9克知母6克浙贝9'克蚕砂9克丹皮9克甘草3克

6月30 日诊。服方3剂,大效:皮肤已不甚觉热,痒减80%。惟皮肤略觉于燥。更方仍以泻白散加味:

桑白皮9克地骨皮12克连翘9克 黄芩6克 栀子6克桔梗9克蝉蜕5克知母6克浙贝母9克杏仁9克芦根12克麦冬9克丹皮9克枳壳6克 六一散6克蚕砂9克

7月5日4诊。服药后,皮肤已不甚痒,惟'疹痕甚红,未消,小溲觉热,师于前方去贝母、杏仁,加红花3克,苡仁9克,黄柏6克,嘱服3剂。

7月8日5诊。疹痕渐消,小便亦不觉热。师于前方去黄芩、栀子、黄柏等苦寒之味,加麦冬、生地、大力子、茯苓等味,药后病瘥。

1980年12月因感冒就诊,告以皮肤病愈后未再复发。按语,本案为数年不愈顽固性皮肤瘙痒之证。师初诊投消风散,疏风清热,除湿止痒。虽效不著,然病在表,毋庸置疑。二诊凭皮肤热如火燎,热在肤上,辨证肺热。辨证精细,思求经旨,跃然纸上。其论治,反思前药功不显著,深明消风散虽有石膏、知母清泻肺胃,然疏风除湿太过,清泄肺热欠专。今以泻自散增知、芩、浙贝、连翘、山栀等味,以扩大原方清泄肺热之阵容;益枳、桔升降相伍,助长开宣肺气之功用;加丹皮和血、生血、凉血,善治血中之伏火,故疗效大为改观。后来几诊,既未持"效不更方"之定论,而方药随症有所增减,又未离清泻肺热之宗旨。总结经验,化裁方药,变不离宗,吾应遵循。

老师宗尚"肺主皮毛"经旨,从肺论治外病,除上例外,其他治验案例亦颇多,兹再举一二明之。师日:面部之疾患,很多可按肺热治疗。如面庞之青春痘,可用桑皮、枇杷叶、地骨皮、黄芩等味清泄肺热,脾虚者加四君,火盛者加银讫。又如,某女士面部长黑色扁平疣,状似贴上一片片海带,师以六味丸、玉竹、麦冬、桑皮、苡仁,服药两月而愈。方中遣药麦冬、桑皮,即因两药入肺,肺主皮毛之故也。从此例可以看出,老师为吾等又总结出肺肾两治外病之法,那么,引申之,"从肾论治",亦可成法,实践确是如此:老师曾以六味丸治愈前来听课某先生面部赘疣之病。理论指导临床,临床又发展理论,循环往复,推动医学进步。

狼疮须补 凉破血慎

官某(病历307721号)

女,28岁,居台北市和平东路某巷某弄某号

1981年4月9日初诊。红斑性狼疮,关节酸痛,小便含红细胞甚多,血小板缺少;舌淡红,苔薄白。师以补血、凉血、止血、驱风胜湿治之。

黄芪12克当归6克 白芍9克藕节9克茯苓6克阿胶9克革薜9克防风9克丝瓜络3寸仙鹤草15克苍术5克白术5克

4月18日复诊。患者为某医院之服务人员,服药4剂,大有起色,筋骨酸痛减轻,血小板增加,师得悉此况。为之欣然。缘于刻诊筋骨酸痛已愈,小便中含红血球尚多,师旨在凉血,遂减去防风等药,处方如下:

生地12克藕节12克萆解9克天冬12克丹皮9克仙鹤草15克茜草6克阿胶9克赤芍9克秦艽9克甘草3克

4月28日3诊。服方7剂,谓血小板继续增多,惟感腰酸痛,本届月经量多。师已明此症不能过用凉血之误,遂更方景岳惜红煎加减与之。

熟地12克阿胶9克淮山15克川断6克茯苓9克 白术9克 白芍9克革薅9克地榆炭9克砂仁5克五味子2克5月7日4诊。方3帖,自觉甚安,以原方略予增减治之。

6月6日5诊。师改方左归饮加味,处方如下:

熟地12克山茱萸9克淮山15克枸杞9克阿胶9克藕节12克茯苓6克 自术9克萆薜9克 白芍9克当归6克甘草3克仙鹤草15克

嘱服7剂,服后进步更好。

按语:红斑性狼疮,目前西医尚无可靠疗法,普通用皮质激素,疗效均不理想。师面对此证,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之长,初诊因证设方,命当归、黄芪、阿胶、白芍补血。令仙鹤草、藕节凉血止血,遣二术、防风等诸药驱风胜湿。而奏血小板增加、筋骨痛瘥的大有起色之效;继之又以惜红煎、左归饮加减,使疗效更有进步;最后总结出治疗该病须用补养,慎用凉血破血之经验,无疑对吾中医如何治疗红斑性狼疮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消渴溃疡 攻补兼施

张君(病历6331号)男,60岁,中国医药学院董事会千事。

1987年10月6日初诊。患糖尿病多年,近忽感染带状疱疹,热极致左背部生脓疡,溃烂一孔约有三指大,灼痛似火燎,彻夜不眠。住中国医药学院附属医院7楼,用消炎剂甚多,溃孔日见扩大,有不可收拾之势。是日,推派师往会诊。患者气乏语言无力,口渴,大便不畅,舌质胖大,脉洪数无力。师认为此证基本属虚,然带状疱疹,为滤过性病毒,由传染而来,热毒甚厉,遂以四妙勇安汤加味治之。银花1两玄参1两黄芪1两升麻2钱花粉5钱当归4钱山药1两丹皮3钱龙胆草2钱赤芍4钱柴胡2钱薄荷2钱后下甘草2钱

服方7帖,带状疱疹渐消,疮口流水减少,肌肉腐势已止,疮口未继续扩大,疗效大有增进。第一、二帖曾有龙胆草,红肿虽大减,因患者甚虚,不能多用苦泄,用2剂即止。同时,师叮嘱主治医师不能用抗生素,因为此病为大虚证,抗生素性寒,有损元气故也。有一护士以为不用抗生素,不能抑制炎象,偷用一次,师知道即严词制止。第2次处方如下:

黄芪30克山药30克银花30克花粉18克玄参30克 当归15克 赤芍12克 丹皮9克 白及9克 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

11月19日3诊。服方7剂,带状疱疹红退,疱已消失,溃孔稍见缩小。溃疡炎势已减,即进一步用补法,略兼解毒清热和血,其方如下:

西党参15克黄芪30克 白术9克 山药30克 玄参15克银花15克丹皮9克花粉15克 白及9克当归9克茯苓9克鹿胶9克甘草4.5克

服上方后,溃孔更见缩小。医院某医师会诊,建议在身上另一处切皮补贴溃孔,以便收口。师谓不必,服中药很快即会收口。后服药20余帖,溃孔即痊愈合。此一大症,治愈为时不到两月。最后所用处方如下:

西党参15克北黄芪30克 山药30克 白术12克当归12克茯苓9克花粉15克 白及9克鹿胶9克白芷9克桔梗9克浙贝9克香附9克甘草6克按语:糖尿病溃疡为难治之症,西医常用手术治疗,将患者溃疡之肢体截除,但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此病用治本之法,补养气血,常显卓效。然师之经验:认为糖尿病溃疡,多是由兼症所诱发,虚固宜补,然蛮补仍非善治之法,如不去其病邪,仍难转危为安。此案为糖尿病溃疡最为凶险之病,如初期师不予银花、花粉、玄参等清热解毒,病势不能减轻,补亦徒然,同时,如不予黄芪、山药、当归等大补其虚,溃疡必日益溃烂,终将危及生命,故老师采用补虚扶正与清热解毒并施之法,而奏化险为夷于顷刻之效。

曾君,男,70岁

夙有糖尿病患,缘于大便秘结。采用人工通便之法,不慎后阴伤破,发生溃疡,住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创口不能愈合。回家疗养,卧床无力动弹,师为其切脉,手软不能伸动。师辨析其证,此乃手术致使身体虚弱,且有湿邪内蕴,故大便涩少,小便亦不畅。处方先理其湿邪,并救其脾虚。西党参12克 白术9克茯苓9克炙草3克泽泻9克砂仁6克扁豆9克广皮4.5克厚朴6克 苡仁9克

2诊,服方五帖,小便排出黑色沉淀之物。湿浊外泄,脾气渐苏,腑行较畅,病有起色。继守原法,并加当归养血润肠,更方如下:

西党参12克 白术9克茯苓9克 炙草3克 砂仁4.5克扁豆9克广皮4.5克泽泻3克苡仁9克 当归9克

3诊,服方5帖,元气稍增,手足略能活动,收效尚佳,更方如下:

西党参12克 白术9克茯苓9克炙草3克 黄芪15克当归9克 白芍9克广皮6克

4诊,服方5帖,更有进步,精力增加,惟便后见红,痔疮微微出血。前方益桔梗、槐花,再服5帖。

5诊,后阴出血减少,惟便后肛门收缩无力,右肢仍软弱,足跗浮肿,更方加重黄芪补气,处方如下:

西党参15克北黄芪24克 白术9克 当归12克

木瓜9克牛膝9克扁柏15克槐角12克炒荆芥9克6诊,上方有效,服用约两月,未多增减,此时已能起床如厕。因足肿,方中曾加防己、五加皮、苡仁等味。

7诊,足肿已愈,惟上肢颤抖,腑行不畅,口干,更方如下:

生黄芪24克当归12克麦冬12克花粉12克石斛9克槐角12克赤芍6克钩藤12克牡蛎粉12克

8诊,服方甚安,口津渐多,手颤亦较轻,更方如下:生黄芪24克花粉15克 当归12克麦冬15克牡蛎15克龙骨9克石斛9克钩藤12克 白芍9克槐角12克知母6克 山药12克玄参15克

9诊,服方效果更好,身体近完全恢复,已能健步。后长服下方:

山药30克牡蛎15克熟地12克知母6克花粉9克西党参9克龙骨9克金樱子9克

按语:本例患者夙患糖尿病,肛门溃烂,手术之后,身体虚赢至极:卧床无力动弹,切脉手软不能为之伸动。然湿邪甚重,身疲难于举动;湿邪伤脾,大便涩少,小便不畅。故师既不恣意蛮补,又不专断祛邪,而是以胜湿理脾为法。四君子汤增扁豆以健脾补气,益厚朴、砂仁以宣气除湿,伍苡仁、泽泻以利水去湿,服方5帖,小便排出污秽之物。病即减轻;至第5诊方加重黄芪,最后补药配伍增多,乃为病邪大势去矣,固当专行补正以收全效而设。若早期专用补法,何以有如此效果耶?

跌仆致虚 补益救逆

黎君(病历271343号)

男,70岁,居台北市景美区某街某号

1983年11月4日初诊。患者为退休军官,一日晨间,出外散步,有少年骑摩托车驰过,车托挂到患者衣衾,患者即跌仆于路旁坑中,左足胫外臁受伤甚重,肌肉全部变黑,送附近某军医院治疗。医师切去足胫之死肌,取右腿之皮补上,恐其发炎,注射一种针剂。此针剂碍胃,注后胃倒不食,且病腹泻,一日数行,因之卧床不起,精力衰敝至极。其女黎佩珍女士服务于某银行,曾因病请诊多次,迎师出诊。师诊其脉,断为脾虚,第一诊以理中汤加扁豆、陈皮、乳香、没药、红花、桃仁、山甲、砂仁、厚朴治之,服方7帖,泻止,胃纳稍开,每日能进糜饭;第二诊以归脾汤加砂仁、扁豆、山药,服20帖而愈。

按语:此证为跌仆伤损,复行手术,大伤元气,服消炎药,又戕害脾气,若非师以理中、归脾诸剂治之,实难恢复健康,同时,师未因跌仆之伤,手术已治,而置之不问,仍于健脾温中方中,不忘参伍活血止痛之味,以促进伤口早日恢复。真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妇科术后 力挽狂澜

曾君(病历806036号)女,47岁,居台北市富阳街某巷某号三楼。

1985年4月22日初诊。患者子宫口糜烂,请某医院治疗,医师给予手术割治,出院后,创口流水不止,再去医院请治,医师主张再行手术。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延师诊,治。患者胃纳不香,甚感倦乏,舌淡多苔,脉象细弱,师以香贝养荣汤治之。

潞党参9克 白术9克茯苓9克熟地12克当归9克 白芍9克川芎6克浙贝9克桔梗9克香附9克广皮6克炙草3克

服方五帖,流水即止;二诊,改用八珍汤加陈皮、砂仁,服10帖而愈。

按语:此为子宫口糜烂,术后创口流水不能遏止重证。西医要挽回此险恶局势,非手术莫属。然而,殊不知亦有多次手术,致病情迈向深重地步之惨痛教训,历历在目。老师面对严峻形势,成竹在胸,脉症合参,辨证气血两虚,兼夹痰湿,故以香贝养荣汤益气养血,理气化湿,而"回狂澜于既倒"。可见中医之奥秘,本于辨证确切,方药对证,药中病的,必现神奇之效。

严重再生不良贫血治验

再生不良性贫血,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师曾以益气养阴、佐以清血中潜热之法,治愈一例患严重再生不良贫血小孩。此为吾等研究中医治疗该病,开辟一条探索之路。

气阴双补,兼清潜热

王童,男,6岁,为内戚侄女邓湘涛之子。

1989年4月1日初诊。是年2月,患儿上幼稚园中班, 忽然两腿多处发现紫色斑块,3月初旬背部有点状出血现象。3月10日邓小姐携幼往逸安小儿科医院请诊,医师认为病势非轻,吩咐往检验医院抽血化验。立刻去南昌检验医院,检验结果,发现血中有不寻常之病情,乃手3月12日往长庚医院血液科挂号求治。杨医师门诊,13日住院抽骨髓化验,当针头插入背脊,患儿几乎休克,身上处处发现紫斑,杨医师诊为严重"再生不良贫血"。有人谓三军总医院血液科最佳,3月15日携孩往诊,医师谓''此病尚无有效疗法",因之,更惶恐不安。于3月16日转至台大医院住院观察,由林医师主治,原计划要进行ALG治疗,然3月17日抽血检查,白血球升高,故要求延缓,先进行药物治疗,住院5天,於3月21日出院,回家继续服药,每周五返院抽血检查l次。以上为患儿王童发病经过及向医院请诊服药。情况。是口其母邓湘涛夫妇携来请师诊治。师切得脉象细弱,望知舌红少苔,询知唇干目涩,食欲尚可,大便稍干.病后不似以前活泼爱动。师辨证为气阴两虚,不能生血故也,遂以圣愈汤加味。

西党参4.5克黄芪6克熟地6克 当归4.5克 白芍6克川芎4.5克阿胶6克藕节6克仙鹤草9克女贞子9克茯苓6克炙草3克石斛6克大枣2枚4月30日2诊。服药甚安,服方30帖,按时抽血检查,发现渐有进步,红血球持续上升,血小板亦上升,惟白血球略有起伏不定现象;面色改善,行动较前活泼,脉象舌苔如前。师照前方略予增减再进。

西党参4.5克熟地6克黄芪6克 当归6克川芎3克 白芍6克阿胶6克茯苓6克仙鹤草9克藕节9克女贞子9克板蓝根9克炙草3克5月8133诊。大便较软,前方去女贞子,加白术。

西党参6克黄芪9克熟地6克 当归6克 白芍6克川芎3克 白术6克茯苓6克阿胶6克藕节9克板蓝根9克仙鹤草9克炙草3克

5月15134诊。服方7帖,某医院主治医师发现病之进步甚快,生血情形甚佳,问知为服中药之故,即嘱咐继续服用中药,并要求给中药处方参考,以后不再使用西药,惟须按时抽血检验。师照原方未予更改,服至7月913,因常有喷嚏,始更方加柴胡、丹皮、青皮以平肝气。

西党参6克黄芪9克 白术6克茯苓6克熟地6克 当归6克 白芍6克 川芎3克 丹皮6克 柴胡4.5克阿胶6克藕节9克仙鹤草9克青皮4.5克板蓝根9克炙草3克

7月2313来诊,喷嚏已瘥,前方去柴胡、青皮续服,以后方未更易,用八珍汤加黄芪、阿胶、藕节、仙鹤草等味,服4日停313,按时抽血送某医院检验,血液已正常,至10月始止服药。

按语:此证为严重"再生不良贫血",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师凭唇干目涩、脉象细弱、舌红少苔,辨证为气阴两虚,不能生血,故以圣愈汤加味,补而不燥。特别引人注目、深思、学习的是:老师据白血球起伏不定之状,断之为血中有潜在之热,遣药板蓝根以清潜热之见解,卓尔不群,血液正常之实践亦证明此论断无比正确。如此证一色用补,收效恐难如此圆满。

癌症治验及癌症术后调理

众所周知,癌症为夺走人之生命的凶险之症,故人世间大有"谈癌色变"之惊恐、绝望之感。然而,本篇老师从癌之涵义、命名,癌之发生,癌之辨治诸方面,咸作了别有见地之论述。并且,篇中以淋巴癌、鼻咽癌、脑癌治验三则,以彰明他的辨治思路及临床经验。案中所列举的补益气血、化瘀解毒、通利二便的攻补兼施之法,继承张从正之力主攻邪的峻下之法,和发扬《内经》的变"衰其大半而止"为"衰其大半而减"的寓补于攻之法,及偏于祛邪的驱风活血等法,咸为举其大要,示后学以门径。

癌症术后,复施化疗、放疗,为今之西医习用之法,人之元气伤残何以恢复,亦为今之医学界之突出矛盾,于是人们咸将目光转向中医中药,"术后调治,中药独显其长",成为当今研究的新课题。老师从临床治验中举例胃癌术后复予化疗,子宫癌术后复施放疗,肝癌行栓塞疗法之救治验案三则,并为之总结出补益气阴,温补脾肾,清除余蕴,健固下元诸法,可视为老师探索新路先行迈出的成功之步,亦为吾等研究、学习、步人新的征途,开良好之肇端和提供了'宝贵之经验。

体虚毒盛 攻补兼施

欧阳光,男,45岁,湖南新化人,寄居同乡长者张星舫老先牛家。

1953年病淋巴腺癌,项下、胁下、胯间结核累累,右腿上凸起9个如番茄一样大小肿块,发热身痛,大便秘结,胃呆纳少,失眠,常彻夜不能合睫,肌瘦如柴。经台北某大医院检查证实为癌,当时尚无60钻等疗法,拒绝受医,他要求去日本就医,然需多金,不易筹措,遂延师诊治。师诊其脉,弦数无力,右关独大,察其舌,舌苔厚腻,舌质淡白。师辨证为体虚热盛,遂以攻补兼施之法。

西党参60克 白术60克黄芪60克柴胡30克黄柏15克牡蛎90克 白芍60克 当归60克 乳香30克没药30克黑丑60克大黄15克虻虫15克 白芥子30克 山甲(炒)30克 槟榔30克 斑蝥(去头足半炒)3克牛膝30克银花90克木通30克滑石60克百草灵30克

上方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早晚每服9克温开水送服。患者服药初期,排出大便黑秽极臭,小便中有时有如白色粉末,大便白天如得畅解,晚问便得安卧,亦不发热。服药1月后,项下、胁下之结核减小,双手久不能举动,此时已能上举并向后反转。从6月开始,服至年终,服丸药4料,结核全部消失,胯间核消在最后,有几颗如龙眼核在胯下深处,坚硬无比,以为不会消失,然结果也没有了,过年时能自己缓缓步行去理发,此种疗效,令人满意。至次年春,患者自以为痊愈,加之囊橐空虚,无可借贷,未续服中药补养复原,而止服药。岂料春来东风潮湿,感觉不舒,一日不慎跌仆,右腿折断,此正为过去癌毒所结之处,以无人照拂,大解小解,如厕不便,遂由客厅壁柜旁迁卧后阶檐下,感受寒湿之气,忽发高热,送至某大医院,即告不治。按语:此例淋巴腺癌,虽因身体未全复原,无钱停治,功亏一篑,跌仆、发热而殁,然老师辨证体虚毒盛,用璐h兼施之法,而收淋巴腺癌全消之功,客观存在,不容否认。何以治验?观老师施治便明。初期师以参、术、芪、归、芍诸药补气血之虚,其余各药,化瘀解毒,通利二便,意欲使病毒从下排出而不伤正。服之果然有效,印验师意:大便黑秽奇臭,小溲时有白色粉末,结核渐消,精力未减。后期丸药,老师为收全功,自拟"衰其大半而减"治则,再予增益熟地、山药、枸杞等药扶正;减去虻虫、斑蝥、黑丑等味克伐;大黄、槟榔等攻下之品,亦减其制;参伍木香、陈皮等味调气和中;而方中银花、百草灵清热解毒,始终重用,从未解聘。百草灵(即干牛粪),老师认为验之临床,清热解毒最佳,惜药房不备,每次咸为老师亲自往养牛户搜集。师之医疗经验,堪为吾等法程;师之仁义为本,更为后学楷模。

癌毒内积.峻下奇功

陈光辉,男,江西省人。1959年3月16日初诊。患鼻咽癌,曾在台北郑州街台北医院接受60钴放射治疗12次(此医院后迁移他处),耳下癌肿甚大,面赤唇焦,食欲全元,食物不能咽下,仅喝米汤度日,头痛彻夜不眠。师以峻下之法治之,以《中医验方交流集》里治梅毒癌瘤秘方:轻粉(炒黄)4.5~9克、斑蝥(去头足)0.54~0.66克、巴豆霜0.54~0.66克、防风4.5克、蝉蜕4。5克、土茯苓10.5~12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7粒,每口早上5时起身后空腹服1粒,用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18克,(分作7份)泡水送服,参照芪婆丸(师曾制过"芪婆万病丸")药味加减制成峻下药,以胶囊装好,给予10枚,嘱他每服2枚,黎明前空腹以温开水送下,另.处方川芎茶调散加连翘、银花等味予他。此患者性急,不待次日黎明,当晚即将丸药服下2枚。服后约半小时,周身寒颤,心胸至感难受,忽然吐出绿汁约半痰盂,旋又大泻,泻出臭水甚多。吐泻之后,头即不痛,鼻如锁钥顿开,立感轻松,下半晚且得入睡。

3月19日复诊。口述上面奏效情形。状至愉快。耳下癌肿亦减少甚多,惟表示丸药力峻,不敢再服。师嘱他续服,因病毒已大量吐出泻下,余蓄不会太多。并处方用金银花、蒲公英、贝母、花粉、射干、桔梗、山甲、枳壳、香附、连翘、甘草等,嘱其兼服汤剂。他续服所给之丸药,每次泻出黑水果然印验师之预见:不像第一次之多。服完,项上癌肿只余一拇指大未消。此人以相命为业,因病停业已久,至此又遂复业。一日,有一老者请其算命,谈及此病,老者知医,谓其病为阴证,遂处方一笺,方名阳和汤,然未用鹿胶,服后颈项又肿大甚多,头亦剧痛,再请师治。师以清热解毒之方与之。服数剂后,头痛已止,癌肿未全消,他亦不急求治,每日摆摊为人相命。5年之后,往新竹寻一密医,用药外敷,颈项溃烂流水不止而故。

按语:金元时期,张从正长于攻邪而绌于补虚,堪为评价公允。然他主张"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之见解,以及他"识练日久、至精至熟"地对汗吐下三法的灵活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扩充了《内经》和仲景的治疗范围,对祖国医学有所贡献,还是值得我们继续加以发扬。此案鼻咽癌,老师运用竣下之法,使患者能恢复相命生涯5年,此神奇攻效,即可视为缪。扬下法之成功案例。同样电使"癌症可以用中药治疗"的立题之可行性、必要性,又一次向世人进行证实。

垂体生瘤 驱风活血

于某(病历005028号)女,53岁,居台中市进化路168巷某号。

1970年11月5日初诊。脑下垂体生瘤,据其家人告,经某医院检查,证实为癌。头痛目昏,右视失明。有医师主张手术切除,然需手术费30万元,其夫姓胡,为师同乡,请师诊治。脉弦数,舌苔白。师立法驱风活血,选方蝉花无比散加减。

蒺藜12克蝉蜕6克 羌活6克 防风9克 川芎6克 白芷6克当归9克赤芍6克红花3克桔梗9克枳壳6克藁本6克甘草3克

1971年1月14日复诊。服方20余剂,头渐不痛,睡眠甚佳。是日,因感风邪,头微感痛,咳嗽,有痰,口干。师更方如下:

蒺藜12克蝉蜕6克 玄参9克 花粉9克前胡9克荆芥6克桃仁9克红花4.5克赤芍6克羌活9克 当归9克石决明15克苏木3克桔梗9克甘草3克

2月21日3诊。服方7剂,外感已愈,停药月余,头又感痛,师更方如下:

蒺藜12克蝉蜕4.5克羌活9克防风9克 当归9克川芎6克木贼6克 红花4.5克 石决明15克 苏木4.5克

3月25 日 4诊。头痛偏左,师再予更方如下:

柴胡6克 当归6克 白芍15克 丹皮9克 栀子9'克桃仁9克红花4.5克蒺藜4.5克蝉蜕4.5克石决明30克青皮4.5克龙胆草4.5克甘草3克

4月14日5诊。服方7剂,头痛渐愈。改方胆草易为6克,服10余剂,头已完全不痛。西医检查,脑瘤无变化,亦未扩大,惟视神经萎缩。5月27日来诊,师处方逍遥散加减:

柴胡3克 当归6克 白芍9克茯苓6克 升麻1.5克丹皮4.5克栀子3克五味子2.4克甘草3克 自术6克

服上方视力大有进步,后服此方甚久,断断续续,时服时停,1972年,几次请师复诊,因挂不上号,故没有机会。以后,师曾试拨电话探询,报告癌已扩散到子宫,子宫常有秽物排出,感痛,在某医院治疗中,然幸头未发痛。患者曾再来就诊2次,师以仙方活命饮加减予之,服后平平。

按语:此案脑癌,经师以祛风活血蝉花无比散加减治之,头痛终获治愈,西医检查脑瘤虽未变化,然亦未扩大,中药治癌可行,不言而喻;视神经萎缩,虽有案可查,然服逍遥散加味,养血疏肝清肝,令视力大有进步,西医束手无策,中医凭"辨证论治",能大显身手;最后病及子宫,而头未发痛,师以仙方活命饮加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按证处方,虽为治病,然对癌亦有疗效,当无疑义。总之,该案当属治疗有效之列,绝无非议!

脾肺合治工资 疗效尚佳

一位陈姓患者,年龄73岁,经某医院检查确诊肺癌,未手术,未作放射治疗,亦未注射化学药物,症状为咳嗽不甚,胃纳不佳,大便不实,师以六君子汤加桑白皮、鱼腥草、贝母、桔梗、百合等味,有时胃痛加三七,已近2年.尚健康如常,曾去复检,告病未变化。

按语:老师曾治过几个肺癌患者,疗效尚佳。此例即为其中之一也。师辨证脾肺同病,脾肺同治,遣药咸为常见之药,无用一味百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之品,尚见疗效。癌症无秘方可通治,不亦明乎?

癌症治验,除本篇外,在前肝硬化病、妇人病篇亦曾选载。兹将老师对癌症之涵义、命名、辨治思路,举其大要.特书于此,必然有助于对老师治癌经验之研究。

癌之涵义,现代医学认为是不正常的细胞、无法控制的发展而成为不规则的结节,终将危害生命。中医古籍谓癌为毒疮,属肿瘤、积聚科之疾病。今人之咸称癌为恶性肿瘤,'则包含了毒疮之义,故流传的治癌方药,咸为清热解毒之品,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金银花、蜈蚣之类。然而验之l|缶床,有服之见效者,有服之反而加重其病者,故老师认为谓癌为毒疮,固无可厚非,而谓凡是癌症,皆为毒疮,则为不通之论。

癌症何以命名?师认为中医临床是以辨证为依据,故癌之命名当以病证而定名,并随病位之异而名称不同。如噎膈证即食道癌,鼻疽即鼻咽癌,骨槽风类似喉癌,阴疽类似皮肤癌,瘰疬、马刀、石疽、失荣类似颈癌,肺痈类似肺癌,肝痈类似肝癌,玄癖类似胁癌腹癌,癜瘕、积聚、血崩类似子宫癌等等,病名甚多,不能尽举。大体癌症生在内脏者.古称瘢瘕;生之外面者,通称肿瘤。

癌症何以发生?现在还无定论。西方医学寻找不出是何种因素致使癌细胞不规则而无法遏制地繁殖。中医文献上多谓此症起于内伤七情,师虽未断言,然师认为多数是由一种疾病所引起,疾病导致身体某部不正常,癌细胞即因之而生,即使一个小疮,时久反复不愈,也可能变成癌症。师以中医辨证论治之法宝,从证的方面可以分出若干类别,则必然可以推论癌之产生因素亦为若干种。师例举癌是因一种毒素发生的,是因体内瘀血结成的,是因气滞而发生的,是因痰结而生成的,是因寒凝而发生的,是因积聚(自家中毒)而发生的等等。诸多因素,必引起多种类型之疾病,因之癌病何以治之问题,则迎刃而解了。

如何治疗癌症?根据以上所述,不难看出师之治癌思路:治病即治癌。即为我们诊到病之所在,按中医之八纲辨证,分型论治,癌虽为患,即可减轻,病愈癌即随之消失。此治癌思路及方法,已经让前之验案证明并将继续让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成功战略。有人谓治癌不能用补药,此见解是错误的:殊不知体虚患者,扶其正气,即可控制癌细胞之蔓延。若病毒极盛者,则不能呆补,此即"急则治其标",以去病为先之谓也。更有人主张寻找秘方治癌,此亦为极端错误之举:殊不知以一方统治诸癌,其本质早已把中医学"辨证论治"之长忘得一干二净,且已成为挂着中医招牌,而相距中医甚远之人。同时,实践也充分证明:如蜈蚣、金银花煮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煮服,康复力(草药)煮当茶饮等秘方,既不为某种癌症的特效药,又不为诸多癌症的通治之方,故寻找秘方治癌,为一条已经被许多人走过,而行之不通的失败之路。因之,癌和其他病证一样,如等待秘方或特效药出来,俟河之清欤?何况,今日有许多疑难怪证,不都是从绝望的边缘在中医的治疗下重返健康之境吗?

术后救治 中药显功

朱君,男,58岁,居台北市敦化南路77巷某号6楼。1988年2月3日初诊。患者1985年因每日解黑便4次,于6月6日住三军总医院治疗,床号5-71535。次日胃镜检查怀疑胃上部早期癌;6月7日施行剖腹,探查并全胃切除,手术检体,病理切片检查:胃之腺癌,戒指细胞型;6月28日接受第一阶段(8周)之化学药物治疗;8月3日出院。病患术后身体甚为虚弱,每日进食不多,营养不能为之充分吸收,骨瘦如柴,常卧床休息,行动乏力,更不能远行,经常失眠,口干,每月进出医院多次。1988年元月,上述诸症加重:口中干涸,胃无能多纳,水亦不能多饮,日夜不能入睡,服药甚多,毫无功效。是日延师诊治,行动须人扶持。师诊其脉数而无力,察其舌淡而少苔,辨证为术后复加化疗,身体虚损,致成气阴两虚之险证,遂以生脉散合八珍汤加减与之。

西党参12克熟地12克 麦冬9克 黄芪15克 五味子3克 当归9克 炒枣仁15克 茯苓15克 白芍12克玄参12克菟丝子15克广皮4.5克炙草3克

2月9日复诊。服方4帖,口干略减,睡眠亦有进步。仍用补法,再以生脉散合八珍汤加减治之。

西党参12克黄芪15克 白术9克茯苓9克熟地12克 当归9克7川芎9克 麦冬9克 五味子3克 炒枣仁15克花粉9克天冬9克玄参l8克

3月15日3诊。服方14帖,精力增进不少,口渴仍甚。师用《医宗金鉴》治虚渴方,以圣愈汤、竹叶石膏汤合方加昧与之。

西党参9克北沙参9克黄芪9克熟地9克当归9克 白芍9克川l芎9克麦冬9克姜夏6克石膏研9克竹叶9克炒枣仁9克 山药12克苡仁12克甘草3克

4月12日4诊。服方14帖,口渴大减,夜间能人睡4小时,功效甚佳,惟大便软化,一日3行,小溲亦多,腰部感酸。师以生脉散加补脾固肾之药,以治其本。

明党参9克 白术9克 山药30克扁豆9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 巴戟天9克菟丝子15克骨碎补12克砂仁6克杜仲12克诃子9克女贞子9克广皮4.5克炙草4.5克茯苓9克

服方14帖,自感甚适,121不觉干,睡眠亦渐正常,食欲及消化均好,体力日渐充实,未予更方,嘱服40余帖。此n,1且P恢复上班办公,以后来诊,即以此方略予增减,成为有效常服之方。患者恢复健康,至为欣喜,常谓他的第二生命是服中药得之的。

按语:此案为胃癌术后,复予化疗,致成身体气阴至虚之险证,师初以生脉散补、清、敛协作,补心增液,合四物汤去芎,以滋阴补血,四君子汤益气补中,以救胃气;继之,虽精力增进,缘于Zl渴仍甚,以圣愈汤补益气阴,竹叶石膏汤清肺胃虚热;末诊以生脉散加健脾固肾之品,以治其本;其间伍枣仁以养心安神,益天冬、花粉、玄参以养阴救液,增山药、苡仁以利湿而不伤脾阴,佐陈皮、砂仁和中醒脾而活泼气机。吾等从老师选方遣药灵活变通中,可以清晰看到他时刻从顾护气阴入手,而培养气阴又不忘乎脾肾二天生化之本的学术思想。

周君,女。66岁,居台北市富贵街23巷某号。

1988年10月7日初诊。患子宫癌,是年于某诊所施行割除手术,又予60钴放射治疗,脾胃消化功能失职,腹泻如水,一日数行,阴部仍有不沽之分泌物,身体倦怠乏力。是日由同乡好友向开先介绍请师诊治。师切脉数虚,察舌淡苔薄微黄;辨证脾肾两虚,余热蕴结下焦。遂主温补脾肾,兼清余热。

明党参9克 山药30克 巴戟天9克 仙茅9克 淫羊藿9克黄柏9克知母6克砂仁6克扁豆9克炮姜4.5克骨碎补12克车前予9克葛根9克

10月22日2诊。服方4帖,甚效:服泻已止,阴道分泌物减少。效不更方,再服6帖。

11月5日3诊。腹未再泻,阴道分泌物减少未净,色已不黄,微感头晕,前方加牡蛎、龙骨、天麻。

服方7帖,诸症痊愈。改用丸剂以巩固疗效。

熟地90克羊藿60克 山药120克 山萸90克 天麻90克 巴戟90克 茯苓60克 丹皮60克 泽泻60克菟丝饼90克杜仲90克 白术90克仙茅90克砂仁30克广皮60克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每服50丸。

按语:师凭泄泻如水,阴道分泌浊液,辨证为脾肾两虚,下元不固,余热蕴结下焦。方以二仙汤调整内分泌,补肾而除热;加党参、山药、扁豆、炮姜以温补脾胃;方中黄柏大苦,以葛根、砂仁佐之,以保胃肠;骨碎补、车前子相辅止肾虚之泻。最后丸方亦为二仙汤、六味丸加减组成,其健脾补肾宗旨不移。此例为遵古法治之而效也,故癌为险症,遵传统医学辨证论治,亦有痊愈之希望。然而,老师指出:验之临床,癌症患者之生机,留在元气保存未竭之时。

如元气伤残太过,正气至虚而邪气至实者,虽有灵丹,亦难,挽回于万一。吾等对此,不能不清楚。

阮君(病历: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383175号)。男,63岁,居台北市福港街244巷某弄某号6楼。1988年6月12日初疹。患慢性肝炎、胆石症,住台北市某医院治疗,检查肝有恶性肿瘤10.1cmX 7.8cm,病情严重,医院为其作栓塞疗法,所给药物,咸为治胃,处方患者尚积存甚多,当时医师告其家属,此病只有四月即尽其天年。是日延师诊治。症见腹胀泄泻,胃纳不甘,厌食油腻,脉弦无力,舌胖色淡少苔。师断为脾寒,运化功能衰退使然,遂以理中汤加味治之。

西党参9克 白术9克炮姜6克青皮6克 陈皮6克厚朴9克香附9克乌药9克枳实6克甘草3克6月29日复诊。自诉食欲增进,腹胀大减,大便渐实,次数减少。师更方如下:

西党参9克 白术9克炮姜6克补骨脂9克香附9克枳壳6克乌药9克广皮6克青皮6克 厚朴9克茯苓9克甘草3克

服方7帖,甚安,腹胀不甚,以后每周来诊l次,师处方总以理中汤加理气利水之品;至10月19日,腹胀极微,大便仍不实,师更方续用理中汤,损去气分药而增益收涩及固肾之品:菟丝子、益智、仙茅、草蔻、山药、诃子、石榴皮等味。

11月16日去医院作超声波检查:肝脏瘤体缩小为8cm×8cm,医院为其做第二次栓塞。

1989年元月11日来诊。又见腹胀,大便每日增加1次,日2行。师处方如下:

西党参12克 白术12克 茯苓12克炮姜6克.补骨脂9克厚朴6克小茴香6克苍术6克广皮6克诃子9克炙草4.5克

3月813,忽然右肋感痛,因外感引起,胆结石生变。师处方疏肝利胆,并解表邪。

柴胡9克青皮6克 白芍9克姜半夏9克 白术9克炮姜6克小茴香6克丹皮9克 白芷6克 防风9克细辛2.1克茯苓12克黄芩6克甘草3克

1989年4月3,右肋痛愈,继续处方补脾,辅以疏肝固肾收涩,以理中汤加补骨脂、柴胡、白芍、黄芪、杜仲、石榴皮、诃子、淮山诸药。5月313医院超声波检查,肿瘤更见缩小,5.7cm×6.Ocm.

此证某医院认为极险,患者常去检查,肿瘤13见缩小。不过,先后曾作栓塞4、5次,所给药物多为治胃。至今(1992)年4月,师曾嘱患者往此医院取诊断书,医师以为事属离奇,问患者,此证为何至今犹安然活着,患者告日:"吾在服用中药"。医师认为此乃极其少见之例。

按语:此例为肝癌接受栓塞治疗致成脾虚,而救治获效,被西医誉为罕见之案。师法宗景岳"虚能受热","补必兼温"之说,始终按脾寒运化失职,穷必及肾,下元不固.作温中健脾、助运和中、补肾收涩治之,令其症状改观,精力增加,生命延长,有目共睹。至若瘤体缩小,虽与栓塞治疗有关,然从所给之药,多属治胃,也不排除中药培养元气之功。此即景岳"补亦治病"之谓也,亦为老师"治病即治癌"学说之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