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触网”20年 时间都去哪儿了?

 异界 2014-04-20

中国“触网”20年 时间都去哪儿了?


http://www./2014-04-18 09:21:27来源:赛迪网

  【赛迪网讯】4月17日消息,2014年4月20日,中国将迎来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年过去了,当年的“高科技稀罕物”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的各个方面,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

  1994年4月20日,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时日,在国务院的明确支持下,经过科研工作者的艰辛努力,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

  在随后两年多时间里,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相继开工建设,开始了全面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信息时代的大门在国人面前悄然开启。

  从1997年开始,中国互联网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统计显示,全国网民每隔半年即增长一倍。中国互联网第一次浪潮到来,免费邮箱、新闻资讯、即时通讯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应用。

  1998年,免费电子邮箱在中国兴起,而之前还是几十个科研人员共用一个电子邮箱。

  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先后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热潮骤然涌起,然而,受美国互联网泡沫崩盘影响,中国互联网很快遭受到来自大洋彼岸的寒潮的袭击。

  挺过数九寒冬,在短信服务、网络游戏、音乐下载等业务的支撑下,到2002年,中国互联网终于迎来新的春天。当年,中国网民数量飙升至5910万。

  在互联网先锋们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下,从2003年起,中国互联网逐渐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盈利发展模式,互联网应用呈现多元化局面,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社交娱乐……全面开花。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新一轮的高速增长,中国网民数量也不断攀升,2008年6月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09年,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主要标志,中国互联网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11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手机网民首次超越计算机网民,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而同一年推出的微信,仅用3年时间,就突破5亿用户。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8万亿元,相当于中国GDP的1/6。2013年,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占到80%;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短短6个月融资1800亿元;国内域名总数达1844万个,网站超过350万家;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中国揽有3席。

  20年,不是一段历史的终结,而是走向未来的新起点。我们抚今追昔,梳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脉络,总结概括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不仅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探寻中国互联网的来未发展之“道”,实现更大的突破和超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