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史上的今天——4月20日

 老庄. 2014-04-20


  • 1927年4月20日

    卡尔·米勒


  •         1927年:瑞士物理学家卡尔·米勒(Karl Müller,1927、4、20-)出生,198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11年4月20日

    考古学家陈梦家


  •         1911年:陈梦家(1911、4、20-1966、9、3)出生,笔名陈慢哉,祖籍浙江上虞,生于江苏南京。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1957年,发表《慎重一点“改革”汉字》和《关于汉字的前途》,不赞成废除繁体字实行简化字,以及实行汉字拉丁化。文革中因罪名“攻击革命烈士闻一多” 被打为右派后,《考古学报》上连载文章被停发。妻子赵萝蕤因受到过度刺激,导致精神分裂。文革中苦心收藏的明清家具、藏书被没收,被逼长跪在院里,被人吐口水,有人还将吃剩的饭菜往他头上浇,陈梦家愤然道:“我不能再让别人当猴子耍”。1966年8月24日服安眠药自杀未果,同年9月3日自缢身亡(但有人怀疑是被打死后伪装成自杀)。
            1960年,由于夏鼐的关照,陈梦家开始研究“武威汉简”,完成了《武威汉简》和《汉简缀述》两书。






  • 1901年4月20日

    梁思成


  •         1901年: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1901、4、20-1972、1、9)出生于日本东京,籍贯广东新会。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 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 “建筑五宗师”。






  • 1862年4月20日

    巴氏消毒

            1862年4月20日,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2、27-1895、9、28)首次完成巴氏消毒法测试。巴氏消毒法原理是,温度为60-90°C短暂加热,来杀死液体中的 微生物,以达到保质效果。确切温度和时间,依液体种类和其内所含微生物的性质而不同。现在主要用于牛奶、葡萄酒、啤酒、果汁的消毒上。1864年夏季,法 国化学家与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在阿尔布瓦发明了一种对葡萄酒与啤酒的消毒保存方法。他通过实验发现把新酒短暂加热到50-60°C(122–140 华氏度)就足以杀死酒中的微生物,而且不牺牲酒的口味品质。这种方法以巴斯德的姓氏命名,称为"pasteurization"。巴氏消毒法起初作为酒类 保存的一种处置方法,后来才用于牛奶的消毒处理。巴氏消毒法处理的牛奶简称巴氏奶,能保留牛奶的原味,口感较常温奶口感要好。
          1865年,一个英国医师被巴斯德的发现所启发,把消毒应用到外科手术上。






  • 1745年4月20日

    皮内尔使牢房变医院

            1745年4月20日,法国医师皮内尔(Philippe Pinel ,1745、4、20-1826、10、25)出生,他是精神病学的奠基人,也是以人道主义对待精神病患者的先驱。
       皮内尔学习过神学、数学和医学,在1774-1778年间,他提出:“对严重病例应自始至终在病床记录全过程”,并亲付诸实践。皮内尔1778年到巴黎 多年靠翻译科学和医学著作以及教授学生为生,同时他私下走访被禁闭的精神病患者。1792年,他任巴黎比塞特尔男性精神病患者收容所的主任医师,首次进行 了大胆的改革——解开患者的锁链。这些患者中许多人已经被锁了30-40年。后来他对女性患者也实行了同样的改革。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精神病是魔鬼附体,皮内尔却认为患精神疾病是由于受到社会和心理的过分压力的结果,部分是由于遗传和生理操作及个人不同的敏感性。在 《疾病的哲学分类》一书中,他区分了各种精神病,并描述了幻觉、退缩等症状。在《精神病治疗学》一书中,他首先表达了应该针对不同对象进行个体心理和精神 治疗的想法,突出了对待病人要文雅、理解。他废弃了如放血、导泻及责打等做法,而善用亲密友好的态度对待患者。可以说,从皮内尔起,精神病监禁所从牢房变 成了真正的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