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广告集团奥美印度区执行总裁兼创意总监Piyush Piyush: 当我小的时候,没人阻止我爬树,没人给我多余的食物,人们允许我做我想要做的事。而如今,我们给了孩子各种各样的东西,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偏执。消费主义是不是被我们的偏执驱使着? 萨古鲁:无论你说它是消费主义还是别的什么——任何主义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无意识。无意识的消费主义肯定是违背了人类的福祉的。消费这个词(它还有一个不通用的意思,就是肺结核)过去是一种疾病,你知道吗?时至今日,消费还是一种病。那就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生命中需要什么——我们只是按照别人的期许在做事。那些期待着从你这里得到什么的人,他们自己都不了解他们的生命。如果你必须要满足他们的期待,很明显,你的生命也会脱离轨道。因此,我觉得广告行业应该专注的是创造有意识的消费,而不是无意识的消费。 无意识意味着只是简单地做某些事情。一旦人们变得无意识,社会就会陷入轮回,而不会真正取得某种进步。这个社会会变得肤浅粗俗。一切都会变得世俗。现在,我们正飞快地朝那个方向发展。印度过去是这样的一个文化,它的每一个面向都有一个更深的根源和意义。甚至那些简单的事情——坐立和进食的方式——都有更深的含义。因此,无论外部环境变得多么的严酷,比如说遭遇侵略、饥荒或者任何别的灾难,印度精神还是毫不动摇地延续了下去。 如果你将这个人类深层的根源剔除,并且让他们生活在一个购物中心,他们很容易变得心烦意乱。直到20年前,这个国家精神错乱的人数是极少的。你可以说人数少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记载,这是事实,但是,与好几亿人口相比,那些精神错乱的人的数量还是极少的,这也是因为这个深层的根源,即每个简单的事物都有一个深层的含义和深层的可能性。如果你看下美国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数比例,你就知道那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这在很多层面上都是由无意识的消费主义引起的。 从无意识的消费向有意识的消费转变 人类社会的运行应该根据人的智慧,这一点很重要,而不是根据来去不定的外界倾向。让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进入这样一种模式,很明显我们没有专注于人类福祉——我们只是想无论如何都要卖出去点什么。而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个世界上70多亿人都像一位普通的美国公民一样消费,数据显示,我们需要至少4.5个地球。但是,我们现在只剩下半个地球了。这就意味着你必须让世界上的一半人口过着极度贫苦的生活,这样,其他人才能继续疯狂地消费。 我认为,一种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可能的。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应该享受你的生活,或者你不应该拥有东西。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他们需要的。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取悦迎合别人的意见,而去攫取地球的资源,那就只是无意识的盲目行为。我不是在传递生态环保信息。我关注的是人。这就像一个谚语故事,里面讲的是一个人在砍他坐着的树枝。如果他成功了,他同时也会坠落。这种事情,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在发生了。如今,你看到很多最成功人士都有着紧张和焦虑的脸。这并不意味着成功就是苦难,导致这些苦难的原因是无意识的消费主义。所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2236d400101iibx.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