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031)国家博物馆-卢浮宫馆藏文物展(一)

单元一:地中海世界—自然与文化背景
地中海是一片几乎封闭的海域,它介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被称为“陆地中间之海”。西端通过直布罗陀(Gibraltar)海峡与大西洋沟通,最窄处仅13公里。东北部以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连接黑海。东南部经19世纪时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与红海沟通。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附属其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
地中海周边群山绵延,山峦将沿海平原与内陆隔开。这种地理特性决定了“小型城邦”的组织形式,以及意大利和希腊所在的两个半岛在历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地中海地区气候独特,南部干旱,北部湿润,适宜种植松树、橡树和橄榄树等;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的气候,使地中海地区成为小麦、葡萄酒和橄榄油的消费与种植区。
地中海地区岛屿众多,海岸线蜿蜒曲折,海上交通成为连接各个岛 屿的纽带,同时也为农产品的交换提供了可能。然而,猛烈的暴风雨使船舶的航行困难重重,它们只能在白天行驶。正是以一连串的岛屿为依托,船舶才得以从危机 四伏的地中海的一侧驶抵另一侧,显示了地中海地区岛屿的重要性。
地中海中的大岛屿有马霍卡(Majorca)岛、科西嘉岛、萨丁尼亚岛、西西里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和罗得岛。海域中的南欧三大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等岛屿,将地中海分成若干个小海区:利古利亚海、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伊奥尼亚海、爱琴海等。
单元二:最初的地中海—早期的交流
【公元前两千年至前一千年】
在古代,地中海的海上交通掌握在希腊人、腓尼基( 今黎巴嫩) 人等极少数拥有舰队的民族手中,其他民族仅能在当地从事短途海运或沿海岸进行劫掠。希腊人和腓尼基人到西方采购他们稀缺的铁和锡,同时出口自己生产的物品。因此,在交流中,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居民并不拥有同等地位。
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几个曾经孕育了重大技术革命(养殖、冶炼、文字等)的大帝国多是依托着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等河流而形成的文明。直至公元前2 1 世纪中期,为控制通往安纳托利亚半岛和陆路通道的叙利亚海域,这些国家才将目光转向地中海。古代神话和艺术作品见证了地中海相邻民族之间的相互认识,其中不乏偏见。
公元前2000 年,东方国家的王宫中兴起的豪华艺术在希腊传播开来。公元前1000 年,玻璃、字母等重要发明在地中海东岸地区(今黎巴嫩、叙利亚)出现。同样是在这一地区,犹太人创造了“一神教”。此外,经过本土化的东方与埃及的神祇也在希腊和罗马人中逐渐传播。


- 装饰有大海和花朵图案的高足杯 公元前1300-前1250年 彩陶 希腊罗德岛

- 刻有图特摩斯三世徽章的梨形平口罐 直耳壶 公元前1457-前1425年 方解石 埃及或叙利亚

- 仿克里特岛的锥形瓶 单耳小瓶 公元前1500-前1400年 方解石 埃及或叙利亚

- 刻有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名字的水瓶 公元前1279-前1213年 方解石 埃及或叙利亚
- 带足酒杯 公元前1500—1400年 方解石 埃及或叙利亚

- 绘有马车和人物的双耳尊 公元前1300-公元前1200 陶器 塞浦路斯


- 饰有哈托尔头像的脂粉勺 约公元前1100—前700年 石 埃及
哈托尔意为“荷鲁斯的家”,是埃及法老出生和成长之地。哈托尔女神象征着王权的诞生,而且是巩固王权的保护神。她是古埃及最重要和最受欢迎的女神之一,拥有众多的属性,如爱神、欢乐、愉悦、音乐、舞蹈和美丽女神,还是女士、孩子、分娩的守护神。

- 阿卡德语楔形文字泥板 公元前1400—前1300年 黏土 埃及
公元前3200 年,文字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这种文字用尖笔刻在黏土上,呈楔形,被称为楔形文字,最初用于记账,之后出现在诗歌和外交信件中。
公元前1100 年,同样是在东方,今天黎巴嫩境内,出现了由22 个字母组成的腓尼基字母表,是26个英文字母的前身,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
这幅泥板是巴勒斯坦王子苏瓦尔达塔写给埃及法老的信,发现于埃及的阿玛尔纳,在那里发现了大量以阿卡德语写成的泥板文献,被称为阿玛尔纳书信。阿玛尔纳位于中埃及,该城曾是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美诺菲斯三世阿肯那顿的临时首都。1887年,人们在这里发现了350 幅泥板,上边记录着阿美诺菲斯三世和四世的档案。这些泥板文献是公元前1385年至公元前1355 年间埃及法老与当时西亚各国国王之间的往来书信,向人们展示了公元前14 世纪的世界形势和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地区的征战。

- 三圣人塑像 公元前1300—前1200年 彩陶 希腊迈锡尼
塑像为两个女人托举一个孩子。这种三人组合形式在迈锡尼陶器制作中并不常见,根据迈锡尼儿童坟墓遗址中出土的类似陶俑判断,此物可能是用来陪伴和保护年轻死者的神圣三人组。
迈锡尼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部,曾是希腊大陆最重要的城市,统治着爱琴海南部的广大地区。迈锡尼的繁荣与地中海的环形航线有着极大的关系,这条环形航线是从叙利亚、巴勒斯坦到塞浦路斯,然后进入爱琴海,西航至西西里岛、撒丁岛,然后回到北非和埃及,因而迈锡尼文化是地中海各地文化交流的成果。在《荷马史诗》中,迈锡尼是英雄的故乡。在那个时代,迈锡尼人控制了爱琴海的海上霸权,征服了克里特岛,还远征小亚细亚的特洛伊。

- 葡萄串状的项链坠 公元前1300-前1200年 模铸陶釉 叙利亚





- 女子手捧浅盆形象的脂粉勺 约公元前700-前650年 多用木,象牙,石,骨雕成 在埃及、黎巴嫩腓尼基、希腊罗德岛等地多有发现


- 双耳尖底瓶 公元前700-前600年 塞浦路斯 伊达里昂
贮存运输橄榄油、酒的日常用品,壁上有腓尼基语的铭文,地中海周边常见这种尖底瓶。

- 纳发顿神半身像 公元前800-前500年 石或彩釉 塞浦路斯
大约在9千年以前,塞浦路斯岛就已经有人类生活。公元前12世纪,希腊人开始移居塞岛,后曾被埃及、波斯等国征服。公元前30年并入罗马帝国;公元330年至1191年归属拜占庭帝国;此后在十字军东征时代塞浦路斯先后被法国人和威尼斯人占领;1571—1878年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1878年土耳其将塞浦路斯租让给英国,1925年成为英“直辖殖民地”。1960年8月16日宣布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