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题作文“凝视崇高”“青春的细节”“幸福之道”“框”导写

 紫曦唯幂1 2014-04-20

命题作文“凝视崇高”“青春的细节”“幸福之道”“框”导写

 

命题作文“框” 导写

  文 题

  以“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 作 指 导

  “框”为独词,我们首先要把握“框”字义项。“框”主要有以下义项:(1)门窗四周起支撑和固定作用的架子:门框、墙框;(2)镶在器物的外围有支撑作用或保护作用的东西:画框、镜框;(3)加在器物或文字图片周围的圈儿:烈士照片四周有个黑框;(4)在文字、图片某处加上线条:重要的段落拿红笔框起来;(5)约束、限制:不要被旧的一套框住了手脚。

  构思时,要学会发散性组词,可以通过添加法组词。组词的方法不外乎前加和后加两种。“框”字前加可以有(门)框、(墙)框、(画)框、(镜)框、思维之(框)、生命之(框)、 (条条框)框等等,“框”字后加可以有框(住了手脚)、框(得太死)等等。然后在若干个词语中选择一个适合你写的词语来写。

  至于文体,写作要求已经规定:议论文或记叙文。具体写哪种文体,因人而异。

  如果你掌握的是故事性较强的材料,就选择记叙文体。写记叙文,要考虑是写自己还是写他人,你是从正面宣传肯定某种“框”,还是从反面否定某种“框”。

  如果你对某种“框”表达自己的看法,就选择议论文体。写议论文,要考虑是热情赞颂,还是深刻揭露,抑或是辩证剖析。注意从有形的框到无形的框的过渡。

  总之,写什么“框”都行,关键要写出对“框”的感悟、体察、认知和思考。如命题作文“框”,有考生通篇以“门”点题,诚然,“门”和“框”有关联性,但两者并不全等,有偏题之嫌。

  构 思 点 拨

  议论文:

  以“框”为题,从框的本义“门窗的架子”切入,由此可以想到做任何事都须先有框架,框架是成功的基础,框架是走向未来的规范,只有把握好这个准则、这个最基本的规范,才能不走弯路,走向成功。

  以“框”为题,可以针对“‘门框’奢侈之风”发表看法,可按如下提纲来写:引论:列举种种“门框”的现象,切入话题;本论:先剖析这种“门框”产生的背景和危害,接着引导读者认识如何正确对待;结论:最后得出结论,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简言之就是:现象——剖析——引导——结论。

  以“框”为题,针对当今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对学生和孩子框得太死的现象思考,论述当下国内的中小学教育,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一味重视规矩教育,扼杀孩子天性,酿成高分低能的悲剧。可以探讨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其危害,指出其根治方法。

  以“框”为题,引论:针对某些国人因循守旧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需要打破思维的框。本论:先分析必要性:只有打破思维的框,才能帮你解除心灵的束缚,才能发现新的大陆,认清真实的自己;后分析怎样做: 要打破思维的框,就要拥有破框的理念,要打破思维的框,就要有逆向思维的智慧等等;结论:打破思维的框,谱写辉煌的人生。(事例:司马光砸缸)

  记叙文:

  以“框”为题,运用第一人称,可以写一段与“框”有关的经历,不妨先从听说某种“框”写起,写自己跟从某种“框”,然后再写陷入某种“框”,最后写倒在某种“框”上,最后省悟过来:不能盲目追求“高档框”,否则害人害己。简言之就是:闻“框”——跟“框”——陷“框”——倒“框”——悟“框”。

  以“框”为题,把“框”理解为门框,叙写爷爷每年在门框上划痕迹给我记录身高的故事。我读大学了,爷爷想起我,就看看那一道道的痕迹,描写爷爷对孙子的关爱期待,表现“爷孙之间的亲情”的主题。

  以“框”为题,运用第三人称,综合运用倒叙、顺叙、插叙、补叙等方法,通过毛泽东的贴身警卫奉孝同回乡50年来,严守机密,甘心务农,奉献家乡的故事,拟制三个小标题: 定框、守框、破框,表现“恪守自己的生活守则”的主旨。

  以“框”为题,叙述门框的变迁:白色木门框,朱红木门框,不锈钢门框,镶金门框,运用对比手法,歌颂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 典 素 材

  1. 必须摒弃“惟精英领袖、惟知识分子、惟高学高知是人才”等传统观念,全面科学理解人才概念。

  ——周善元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3. 对于真正的优秀人才,要敢于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组织部用人原则

  4.国内运动员不仅长期生活在家长制管理模式之下,心理还要承受巨大压力,这样的环境对运动员职业生涯非但起不到积极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李 娜

  5. 为交巡警自设框框叫好

  设立交巡警执法忌行20条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20条”明确了交巡警的执法行为规范,对交巡警的执法行为有了明确的界定和约束。这不仅能够提升交巡警执法时的公正形象,而且还可以提高市民对交巡警工作的认识,更加理解他们的工作。

  6.司马光砸缸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7.任何设计都没有一成不变的铁律,真正好的作品都是在突破传统条条框框中诞生的。

  ——软件设计师

  佳 作 示 例 一

  框

  赵冬越

去美术馆参观画展,与画作一同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画框。画框把画家们丰富多变的灵感与情思凝缩在有限的一方空间内。一些画作的韵味在框内,一些画作的韵味在框外。于是人们在看画时往往体味到不同的感受。一种是看着看着,自己进入了画框里,进入了画中的世界,如同向画纸中心延伸的林间小道,不知不觉就把你引人了画作的深处,去探寻和体会它的深邃;另一种则是看着看着,画作逸散出框外,画家笔下的宏大情感如波涛奔涌而来,冲击着看者的感官,如奔腾的骏马意欲破框而出;如广漠的原野,让人仿佛听到那些肃杀而孤独的风。

有时候,画框成了画作表达情感的束缚。画家的灵感为画框所限,难以施展。于是便有人尝试着摆脱框的束缚。一些画作无需画框,如街头墙壁上宣泄激情的涂鸦;还有一些作品巧妙地避开了框的限制,画家故意把色彩涂到了框外,摆脱束缚的同时,框又被画家利用,巧妙至极。

  生活中也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框。

  有的框代表的是秩序,是行为规范和游戏规则。小的如体育比赛的场地界线,一台机器的使用程序,一段乐曲的调号节拍;大的如一个企业的员工守则,科学研究的基本定律,国家制订的法律法规。这些框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安定有序,它强调了生活的秩序。美国华盛顿特区国会图书馆的天花板上写着一行大字:“秩序是上苍第一法则。”秩序之框,我们必须遵从。

  有的框来自生活对情感的压抑,是物质给精神设置的障碍,是生活对理想的禁锢。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被这个物质之框所困。学生苦于繁重的学业,青年为生计而奔走,中年人承担支撑家庭的重任,老人为身体虚弱和心灵疲惫所累。没有谁能完全跳出物质之框。我们要做的是适应它,并给心灵找一个合适的出口,使自己不致在物质的世界中忘记心灵的呼唤。像绿山墙的安妮一样,她的境遇令人同情,但她的灵魂从不为生活的烦恼所困,她的脑中总是充满那么多美丽的幻想。我们学会了给心灵松绑,物质之框就无法束缚我们了。

  还有一种框代表着过时的传统、陈旧的观念。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成就,都是冲破了这类框取得的。牛顿冲破了神学对科学的束缚,建立了经典力学理论;爱因斯坦跳出了时空固有不变的传统认知,奠定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鲁迅先生摆脱文言文的束缚,首倡白话文,传播新思想,掀起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巨大变革。成功的人都是走出旧观念,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之框的创新者。生活中,多一些怀疑和探索精神,学会打破旧框框,就是学会创造新生活。

  生命的更替,宇宙的轮回,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最大的框。大自然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渺小,也给了我们思考和感悟的机会,让人们在思考中求索安放心灵之道。如果能达到天道与人道的和谐,想必也就对这自然生死之框坦然了吧。

  点 评

  生命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框,充满智慧的人善于分辨它们,利用它们,敢于挑战它们,突破它们。我们对待不同框的方式,体现着我们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当我们能从容正确地对待各种框的时候,大概也就参透了生活最本真的意义了吧。

  佳 作 示 例 二

  框

  夏 林

  终于又到了放假的日子,我放下沉重的书包,在爷爷家呆了一下午,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爷爷的房子青砖绿瓦,已是很多年前的“古董”了,比我的年龄几乎要大上一倍,屋内的桌椅门窗也都是我的“前辈”,它们那不太光鲜的颜色似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而卧室的门框更是忠实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因为那上面画着一道一道的刻痕,记录着我从小到大的身高变化。

  忘了是从几岁起,每年爷爷都会把我领到门框上量一次身高。他把我拉到门框前,让我紧紧贴着门框,用他那宽厚的大手掌压下我不安分的上翘的头发,然后认真地用卷尺记录下我的身高。他的眼神不大好,每次看刻度总要凑得很近,黝黑的脸庞几乎贴上了尺面。他会找来一把小刀,将这个高度刻在门框上,小刀很薄,每次都刻得刀片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我有时皱起眉头说他:“别用这么大劲啦!有什么好刻的嘛!”可他仍是执拗地用很大的力气去刻门框,仿佛要让我的身高永远印刻在这里,印刻在这门框上,印刻在这房子里。

  我不懂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固执地记下我的身高,近乎虔诚地每年进行这个刻身高的“仪式”。毕竟我每年都在长高,这多麻烦!

  门框上的痕迹一年年增多,本就斑驳的旧门框更显得沧桑了。爷爷脸上的痕迹也和这门框一样,一年多过一年。以前爷爷叫我量身高时,我总是很不情愿,嫌麻烦,但这几年爷爷再叫我量身高时,我看着他那沟壑纵横的脸,总是乖乖站了过去,并自己抹平那依旧不安分的头发,站得像白杨树一样笔直。

  爷爷看我这么配合很是高兴,他说:“安安啊,以后你上大学了,我看着这些痕迹,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你啦!”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使劲咬着嘴唇才忍住了漫上眼眶的泪水。的确,终有一天我会离开家,不能再陪伴在爷爷的身旁。

  爷爷一直用他最独特的方式爱着我——记下我的身高,记下所有有我在他身边的日子。这样在我离开时,他与我虽相隔千里,却仍能用他的手心,抚平我不安分的发丝。

  门框上的每一道刻痕都是时间流逝的记号,但爷爷用他的爱,给这流走的时间,做出了永不忘却的标记。

  点 评

  这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记叙文,故事以“门框上的爱”为线索,写了我和爷爷的生活片段,很温馨,很美好。文章从日常生活中选材,然后运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挖掘点化素材,以平凡小事表现亲情的大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读来潸然泪下。

 

 

命题作文“幸福之道”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李嘉诚曾说,最幸福的事,是老两口开一家小店,打烊后在灯下一起数钱。托尔斯泰则曾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些物质或精神的富有者为我们指出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之道。

  请以“幸福之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前指导】

  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杆,是幸福感;衡量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杆,是幸福指数。应该说,“幸福”是当今社会一个热点词语,也是一个让当代人内心最纠结的词语。而“幸福之道”这一文题较之“幸福”,多出了一个关键字“道”,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蕴含质感和情感的生活感受中,悟出获取或生成幸福的方法、路径。这一文题对我们的感悟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因事生理,要透过件件事、丝丝情,生发出点点理。这个“理”,不是公理,而是属于自己的理;不是大道理,而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理;也不是常理,而是谁都能感受得到,但谁都没有说出来的理。应该说,本文写作的高度、深度和亮度都聚焦在这个“理”上,它需要我们去静心揣摩、细细探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这个“理”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命题作文“青春的细节”导写

  【文题】

  细节彰显品质,品质决定细节。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它以细节演绎精彩、活力、个性,它也用细节凸显责任、勤奋、追求。细节,使青春风姿毕现;细节,让青春定格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美妙时光里。

  请以“青春的细节”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不得抄袭或套作。

  【写前指导】

  该文题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细节”,因此“细节”应是行文的侧重点。这就要求行文时对笔下的人、物等进行细节描写,要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使之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细节也要真实,典型的环境和性格,都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细节还要新颖独特、有生命力,否则俗套老旧,令人生厌。

  “青春”是“细节”的修饰限制词。它体现“细节”的范围和特质。命题的指向很明显,即用细节(描写)体现少年、青年人甚至具有青春状态的老年人的特质,内容应积极阳光,人物应富有朝气与活力。

  可从正面立意(重视细节),也可从反面立意(不必拘泥于细节),也可正反结合。除了体现“青春”的特点以外,更应进行比较鲜明、深刻、独特、大气的立意。如下的名言可供运用:1.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不矜细行,必累大德。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一失足成千古恨。6.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7.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0.一着不慎,满盘皆输。11.落一子而定全局。

  可以通过记叙、描写的手法描写一件事,也可记叙描写一个人的几件事,或几个人各自的事,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作者对“青春”的思考。后面的两种写法,可使行文丰富充实,参差曲折而富有变化,更有利于展现作者思维之灵动,笔法之灵活。当然,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合理,抒情、议论要自然而隽永。另外,选材时应力避范围狭窄、内容老旧、视野不够开阔的现象。

 

命题作文“凝视崇高”导写

 

 

 【文题】

  请以“凝视崇高”为题作文。

  要求:①主题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明确题目结构,确定写作重点

  “凝视崇高”,是一个动宾短语。动宾短语式的作文题目,写作重心往往是其中的动词部分。具体到这个题目,“凝视”一词很重要,它的意思是“聚精会神地看”,但它和“崇高”搭配以后,就产生临时义,这样“凝视”的含义就比较丰富,有对“崇高”的关注、景仰、向往、追求、呼吁、提倡之意。“崇高”是一个形容词,这里,形容词用作了名词。我们可以化虚为实,可以把“崇高”具象为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还可以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崇高品质的人。明确了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确定,“崇高”是写作范围,“凝视”是写作重点,可以从为什么需要凝视崇高、怎样凝视崇高、凝视崇高的作用等角度行文。

  2.揣摩命题意图,关注现实生活

  好的作文命题,一般都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很显然,命题者提倡“凝视崇高”,其实就是对当下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精神缺失、人格堕落的社会显示出一种反叛、一种纠偏、一种呼吁、一种救赎。因此,考生应该透过题目本身,揣摩到命题人的意图,能在文中批判恶俗风气,反思社会现实,赞美崇高品质,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使自己的行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感。

  3.选择适合文体,展示个性风采

  这次作文,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还可以写成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散文。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位有崇高品质的人的事迹,抒发自己对他高尚行为的敬佩和赞赏之情,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不管怎么写,“凝视”是写作重心,不能偏离题意一味写“崇高”。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从“崇高”的对立面入手,针砭时弊,批判流俗,指出凝视崇高的重要性,然后可以列举有崇高品质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因为人们景仰英雄,所以才有了社会的风清气正,才使社会道德得以重建。不管写何种文体,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来写,写出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的风采。

  【下水文展示】

  凝视崇高

  还记得吗?马诺说,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在自行车上笑;凤姐说,只有住洋房、开名车的海归博士才有资格娶我;一大学生打人后还大声叫嚣:“我爸是李刚!”人们的目光似乎都瞄准了金钱和权势,忽视了做人的崇高。还有人甚至蔑视崇高,把坚守岗位的人称为“一根筋”,把舍己为人的人喊作“傻大帽”,把关爱他人的人说成“另有所图”。在崇高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今天,我想说,请凝视崇高。

  凝视崇高,就是景仰那些具有崇高品质的人,并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传承一份美德、一种精神。当有人感叹“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时候,其实活雷锋一直还在我们身边。郭明义,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小房子里也要坚持助人;白芳礼,一个蹬三轮车靠捡垃圾为生的穷老汉,几十年如一日,资助着困难学生;李灵,自己掏钱,走街串巷,四处收书,风里来雨里去,为的是学生能上学,有书看。

  关注这些普通人,你会发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在熠熠闪光,他们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这份人间真情不令人感动吗?这种崇高的人格不让人仰慕吗?因此,凝视他们,我们会少去一些自私,多出一点无私;人生会少去一丝暗淡,多出一束亮光。

  凝视崇高,就是追求一种人生境界:不在乎自己所处的位置,始终保持内心的坦然宁静。濮水岸边,庄子垂钓。千金的相位从天而至,他却持竿不顾,面对粼粼清波,他愿“曳尾于涂”。钱钟书身居陋室,媒体慕名而来,他婉言谢绝。一本写满笔记的《牛津大辞典》,有人出高价购买,他却淡淡一笑,说:“我姓了一辈子的钱,还在乎这点小钱吗?”漫漫黑夜里,他们用坦然宁静守住了心灵的月亮,也守住了一份崇高。

  凝视他们,我们还会为官场的沉浮、钱数的多寡忧心忡忡吗?我们还愿被看不见的名利推动着疾步匆匆吗?“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追求内心的坦然宁静,我们保持本真,坚守自我。

  也许宏伟的蓝图我们无法实现,但我们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凝视崇高,眼前就有了奋斗目标,心中就有了坚定的信念,脚下就有了前进动力。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哪怕卑微,我们同样能够崇高。

  别再漠视崇高了!喧嚣的尘世,横流的物欲需要崇高来降温;冷漠的人情,滑坡的道德需要崇高来解冻。

  评点:本文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议论文。作者先从当今社会一些不正常现象入手,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而提出要凝视崇高,开篇点题。接着,全文的主体是解题,解释“凝视崇高”的具体内涵。作者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凝视崇高,就是景仰那些具有崇高品质的人,并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传承一份美德、一种精神;二是凝视崇高,就是追求一种人生境界,“不在乎自己所处的位置,始终保持内心的坦然宁静”。每一点,作者既有例证,又有分析,说理充分,论证有力。结尾揭示“凝视崇高”的社会意义,号召大家“一起凝视崇高”。文章紧扣话题,主题集中;联系实际,针对性强,有强烈的现实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