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文科冲刺阶段各科复习策略

 许愿真 2014-04-20

 

语文

语文需要的积累是肯定的。选择题的读音、字形、病句等应早已用专门的参考书完成了复习,考前把复习时不会的过一遍。古诗每个人的问题也不大,没时间背了起码把重点地方背一下,像《过秦论》那里要求背的国家名字自然不会考。

选择题的失分差距不会太大,但错一道也是很疼得的,不过内容一般很基础,创新体也就是送分题。

拉开差距的普遍是古诗鉴赏、阅读理解和最后的那些我现在已经交不上名字的题。但高考题的一大特点是模式性极强,多看几份试卷,发现古诗鉴赏的问题也就那么几种。每种也只能是那么个答法。把这些总结下来,再做题时就会就饿得得心应手。

阅读要复杂一些,但更加明显的体现出自身的特点。阅读题的答案,一般都在材料当中,考验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科普阅读考察学生的细心程度,和英语阅读很像。阅读时,一边在脑海中形成文章大纲,并且为每段用一两个词做上标记,这样看问题时很容易找到对应点。把有关问题的语句画下来,仔细和提干和选项对照。大阅读,更考察学生揣测出题人思维的能力。他这样问,为什么?想考什么?有了明确的概念,在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认真分析几篇阅读(一篇花的时间长一些,至少用半个小时,多多体悟其中的出题的内涵)就能找到感觉。以前自己做了六年的阅读,但感觉是麻木的,方法性不强。后来从出题模式的角度考虑,感觉很快有了新的把握,突然觉得自己以前的阅读题都是白做的,有种顿悟之感。阅读题的规律性很强,题型种类确实也不多,但是本质比较隐蔽,外表多变,需要认真分析之后总结。

数学

找一张A4纸,把高中数学的全部公式写下来,包括公式的变体,如果老师没有推导总结那么参考书也会有,普通字大小,正反面就能够写全。这里涵盖了90%高考能够直接用到的东西。保证记下来之上的内容。考试时,先分析这道题考什么,再从知识库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知识。碰到不会的题,就把与之相关的公式定理挨个过一遍,应该会找到能用的一个。尽快完成总结工作(撑死2个小时能搞定),然后把07年全国各卷做一便,一天晚上做一卷,找经验感觉。如果有时间能在回顾错题的话那是最好了。高考的时候,可以考虑先做一道自己最拿手的题,以增强信心。有些公式实在难,老师一说动笔就写在稿纸上,免得后来状态磨损忘掉。

英语

英语是六科中最注重积累的一个,但也不是没有快速成长的方法。先说说英语的答题。英语是结构主义的艺术,与数学、政治等不同,很多时候要从题的部分而不是整体意思找答案(比方说一道题讲两个人逛街,但我们需要着眼的是时态、词组搭配)。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和完型填空,看的是句子内部结构和其他句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这些结构中,寻找考什么?语法?词汇?上下文理解?如果是语法,是哪部分的语法?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再从已学知识的那一部分中寻找答案。说这麻烦,实际上过程很快,简单的题半秒就能看出来,但在多思考一两秒,免得急中生错。做阅读时划下自己认为的关键句,再用一两个词给每段标上大致段意以方便回头寻找。阅读题问题方式也多,不超过十种(基本上文科高考每种体型的模式都在10种以内),注重学习每种方式的技巧。这好比历史学习鲜每章每章学,但还要学专题史,就是为了增强理解。做英语阅读时,也要拿多篇阅读中的同样提醒进行比较,以发现特征。一些特征,死做过1000篇阅读以上的同学也能很熟练,但用比较法进行探索能够在很快的时间里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需要非常清醒的大脑状态。

至于作文,被很多经典的搭配,诸如no matter what \as same as\on the other hand之类,掏阅卷人欢心,再加上多用自己学过的词组、把握的语法,少犯错就可以了。

复习的时候,不要做太多题除非已经对知识体系很清楚了,做题时目的性一定要强,要通过这次做题得到某专部的经验,而不是泛泛的“学英语”。

用在复习的时间要稍微多一些,把固定搭配写到随意贴上经常看,扎扎实实背语法系统。系统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必备要素;同时,看以前的错题对于英语来说非常重要,以在细琐的知识上获得补完。前面的方法,建立在基础知识的蕴藏量上。如一开始所说,英语是六科中最注重积累的一个。

历史

一个加强记忆的好方法是把蛋的东西读出来。抽时间把5本历史书从头到尾读一遍,感到不理解时把节奏放缓一下再接着读,但不要一边读一边写(下一次可以这样),为求效果的连贯性。读的时候,用MP3把声音录下来,上学、放学时听。老师应该几经带着把重点内容划过了,没有就凭自己的经验划,也能八九不离十。读的时候不要全篇读,尽量突出重点信息。一个月的时间够把历史书被三遍。25天可以背一遍,再用10天背第二遍这样已经差不多了。考前再快速背第三遍。背书时,要有一种心态,自己要记这些知识一辈子,将来有人一谈到某段历史,自己就能滔滔不绝。

另一方面,专题史的总结,比如古代经济史、民族融合史等,应该已经完成了。背第一遍时,完成一本书,就去复习专题史。它对于理解十分重要,带有理性思维。

高考内容都在书本以内,答题的时候分条叙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条数越多越好,但不能瞎扯。

政治

政治内容比历史少很多,自己在状态好的时候一晚上背完了高一的全部重点内容。和历史书不同,政治大部分的内容不会考到,考点都放在重点话语上。一本书的所有重点知识,也就是一张卷子正反面那么多。当然,为求保险,其他一般不太重要又不是鸡肋的知识有时间也记下来,但他们的分值比较低。和历史一样够背三次。

政治答题和数学比较相似,也就是看问题找公式然后分析。最典型的是哲学,把原理方法论总结了就成。题做多的同学能够发现,政治题的模式性很强,很多外表不同的问题的答案就是那几种(尤其是哲学)。要做的是把问题分类总结。比方说农业,能问得就那么几种方式。多在参考书上看题,把看到的题型记下来。刚开始,都是新题型;看多了之后,发现新题越来越少,关于某个问题的角度就那么几种。认真总结。高考的大题,估计不会出这些的范围之外。选择题也是,看问题,想一想这道题出题人想考什么?找到答案,作出选择。

地理

自然地理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甚至和直接套用公式的文科数学相比,他需要更灵活的思维,因为他没有很确定的模式。所幸的是,自然地理体型不多,每种体型所考的东西也很基础。虽然自然地理是我高中最喜欢学的一块知识,但我认为他也是最难快速提高的。它需要个人理性思维的能力,或者大量的联系所出的经验。

人文地理需要背很多东西,但与政治相仿,一般只是书上的重点内容,另外还有一些细琐的东西。把每个10或者15个经|纬度的重要地理位置写下来记住,一张A4纸正反面就够了。还有包括矿产资源等相对独立的很烦的小知识,每个块儿写在随意贴上贴到显眼的地方天天看着,每天背一部分。依然是加起来背三次以上比较理想。

人文地理大题的模式比较简单,仿照政治,把每个题型的可能答案总结下来,比方说工厂选址等,所有能说的答案一般不会超过十种。高考答题的时候,针对这道题的要求,把适合的答案结合题意抄下来就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