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普通退休老人快乐的社区生活

 云天123 2014-04-20

大多数家庭都有老人,祖辈、父母,有的自己也开始步入老年的行列,那么,你想好怎样养老了吗?你想好怎样为父母养老了吗?

我国早在2000年人口普查时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几代同堂已经解体,老少分住、家庭小型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由此养老问题逐步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由于各种社会原因逐渐弱化,普通的养老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用通俗的话说,如果在家养老,许多家庭都是一个子女,没有多余的精力既上班又养孩子又要照顾双方老人,那么谁来关心照顾您的生活?如果是入住养老机构,您的收入能否负担的起?就比如在我们地区,没有公立的养老院,民营的小而旧,设施达不到您的满意,而国际化的养老院不是一般人的收入所能支付的,以后我老了应该怎么办?这一直是我在考虑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是我所从事的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前不久,我们到上海、南京针对养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调研,在上海市三林世博家园、上钢新村等社区服务中心,亲身感受了老人们在社区内颐养天年、其乐融融的情景,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也给我们未来的养老模式提供新的参考。


上海三林世博家园位于浦东新区,为了迎接世博会而建设的动迁房安置基地,占地2.8平方公里,安置人口1.2万户,为了使社区的居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安逸生活,享受到专业的公共服务,突破了以往政府服务形式,尝试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专业的服务公司来运行社区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更好的为居民服务。

这就是三林世博家园的模型,在整个家园的中心,图片中所指的位置就是三林市民中心,是上海目前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功能最全的的市民中心,占地达1.2万平米,服务项目上百个,家园的居民尤其是退休老年人每天都会来到这里活动,唱歌、跳舞、绘画、书法,各种活动应有尽有,不仅可以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还可以互相交流,其乐融融。

位于二层的市民书场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常年都是座无虚席,每个人只要花上3元钱的茶水费,就能在这里听上半天的评书、评弹等表演项目,还能和老伙伴们聊聊家常,惬意而自在。

三楼的书画苑,同样是人气很高的地方,老人们每天都在这里专心的绘画、交流,还经常参加社区举办的书法、绘画比赛,四周墙上悬挂的都是老人们自己的作品。

这些精美的绘画作品,看着确实不错哈,很有大师级的风范呢!

喜欢安静的人可以在阅览室里,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也可以借回家中。

老人们自发组织的舞蹈队,在大排练厅里排练舞蹈。社区里还有几十个自发成立的文艺团体,歌唱、舞蹈、乐器、戏曲等,在排练厅的使用上,会提前预定,互相协调。

这是戏曲大家唱小排练厅,老人们像在卡拉OK一样,即兴的演唱自己拿手的戏曲片段,一板一眼的还真像那么回事。

业余的伴奏乐队

医疗保健室建有每个老人的医疗健康档案,每年定期组织老人体检,平时老人也可以来这里测血压、康复训练等,像这些来使用各种设备的老人一次收费1元钱,便宜吧?

可容纳几百人的电影厅,比我单位的报告厅还要大。

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您还可以在这里订餐,花不多的钱吃上可口的饭菜,免去了自己做饭的辛苦。



对于年龄大的、腿脚不方便的、不能来这里活动吃饭的老人,在有需求的前提下,社区里会有志愿者送餐上门。


吃饱了、喝足了或是身体不舒服了,还可以在日托所休息,有专人护理。




社区居民们自己办的展览,将以前居住的老房子、老物件用照片和实物一一陈列出来,以记住历史,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当然了,市民中心不只是老人们的家园,还同时具有针对儿童的暑托班,孩子们放学后、假期里可以在这里写作业、做游戏,免去了父母的后顾之忧。


现在,老人们把来这里当做上班,早早就来到中心,呆上一天、半天的再回家,乐此不疲。其实想想,老年人退休之后整天闭门不出或是一起家长里短,不如有这样一个活动场所,聚在一起交流、学习、展示,既愉悦了身心、锻炼了身体、充实了生活,也使子女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说这是今后社区养老的一个方向。

(谢谢观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