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胜利堂:让历史告诉未来(昆明老房子之十七)

 神天马腾空 2014-04-20

 

    自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胜利堂就成了昆明的一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标。

    对于这一建筑,解放以前的事情我没有发言权。和新中国一起长大的我更多了解的,只是它的近60年。但可以断定的是,几乎昆明发生的重大事件,胜利堂都是见证。上个世纪的大多数年代,省里市里乃至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各方政要的纷至沓来,重要典礼大型活动的连番举行,世界级国家级文艺团体的登台亮相,给这座政治意义本了就十分浓厚的会堂增添了异样的光彩。不过,我至今还清楚记得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某一天,我们昆明少年捐赠给国家的“红领巾”号拖拉机仪式就选择在胜利堂前。从这里出发的拖拉机,在激情少年的簇拥下游遍了大半个城市。可以说,那时,胜利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点像天安门在全国人民心中一样。

    大概因为历史的原因,甚至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非常时期,胜利堂也无惊无险,当然更不可能像许多老房子那样毁于一旦。作为遗留着民族精神光辉,寄托着前辈执着信仰的建筑,它理直气壮地不仅屹立在春城的核心地段,而且成为越来越多人不忘历史,追求理想的象征。如果留意一下堂前那座人民英雄纪念碑,认真浏览一遍碑座上记录云南近现代历史上最重要事件的浮雕,你一定会为之振奋:昆明的现在,竟然是从光辉的从前走来!当年,我的战友、著名军旅画家钟开天参加这些艺术品创作时,成天就沉浸在对老一辈志士仁人十分崇敬的氛围中,因此,他笔下的“护国讨袁”、“滇军血战台儿庄”才如此的绘声绘色。他说,历史必须在艺术中活起来,这是画家的责任。

    是的,历史不仅在要艺术中活着,更要在一代代人心中活下去。像胜利堂这样的建筑,它承载的是历史,闪耀的是光辉。它分明已经成了继往开来的时间隧道。走进大厅,我们身旁仿佛也会走着许许多多属于每个时代的人,他们告诉我们的,大多是一种叫作精神的东西。走出会堂,我们眼前的丰碑仿佛一本书一卷画一面旗,它提示我们的,是怎样把理想的火把高高举起,当然,我更喜欢的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沿着胜利堂周边慢步,去聆听鸽子在天空飞翔时的哨音。

   

    注:人民胜利堂是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昆明兴建的一座以大礼堂为主,多功能的大型公共建筑。最初起名“志公堂”,是为纪念龙云(字志舟)治滇功绩而兴建的一座记功碑式的建筑;后因用“中山”的名义集资兴建,遂改名为“中山纪念堂”;抗战胜利后改称“抗战胜利堂”;昆明解放后,改称“人民胜利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