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经彩图之足少阳胆经 (上)

 老阿更 2014-04-20


 


1.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联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处后向下经颊部会合前脉于缺盆部。下行腋部 侧胸部,经季肋和前脉会于髋关节后,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行于足阳明和足太阴经之间,经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明);

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经相接。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足少阳胆经

2.主要病候: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颌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腋下、胸胁、股及下肢外侧、足外侧痛等。

3.主治概要: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 瞳子髎 Tóngzǐliáo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解剖] 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额颞支。

[主治] 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配伍] 配合谷、临泣、睛明治目生内障;配少泽治妇人乳肿;配养老、肝俞、光明、太冲、治疗视物昏花。

[刺灸法] 向后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2) 听会 Tīnghuì

[定位]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 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主治] 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喎斜,面痛,头痛。

[配伍] 配颊车、地仓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治耳聋气痞;配耳门、听宫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法] 直刺0.5寸;可灸。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3) 上关 Shàngguān

[定位] 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主治] 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配伍] 配肾俞、翳风、太溪、听会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配耳门、合谷、颊车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足少阳胆经穴

(4) 颔厌 Hànyàn

[定位] 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

[配伍] 配悬颅治偏头痛;透悬颅、悬厘,配外关、风池治眩晕。

[刺灸法] 直刺0.3~0.4寸;可灸。

[附注] 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5) 悬颅 Xuánlu

[定位] 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 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

[配伍] 配颔厌、治偏头痛;配曲池、合谷治热病头痛。

[刺灸法] 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6) 悬厘 Xuánlí

[定位] 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 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配伍] 配鸠尾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配束骨治癫痫。

[刺灸法] 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7) 曲鬓 Qūbìn

[定位] 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 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配伍] 配风池、太冲治目赤肿痛;配下关、合谷、太冲治疗头痛、口噤不开。

[刺灸法] 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8) 率谷 Shuàigǔ

[定位] 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 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配伍] 配印堂、太冲、合谷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足三里治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法] 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9) 天冲 Tiānchōng

[定位] 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支。

[主治] 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

[配伍] 配目窗、风池治头痛。

[刺灸法] 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10) 浮白 Fúbái

[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分支;布有耳大神经之分支。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配伍] 配风池、行间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配听会、中渚治耳鸣、耳聋;配肾俞、太溪、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11) 头窍阴 Tóuqiàoyīn

[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主治]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配伍] 配强间治头痛;配只支沟、太冲、风池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12) 完骨 Wángǔ

[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小神经本干。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配伍] 配风池、大杼治疟疾;配风池治癫疾僵仆;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

[刺灸法] 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13) 本神 Běnshén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 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 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痛,胸胁痛,半身不遂。

[配伍] 配前顶、囟会、天柱治小儿惊痫;配水沟、太阳、合谷、大椎、天柱、百会治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阳维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14) 阳白 Yángbái

[定位]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解剖] 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配伍] 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阳维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15) 头临泣 Tóulínqì

[定位] 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配伍] 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沟、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大椎、间使、胆俞、肝俞治疟疾。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16) 目窗 Mùchuā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会合支。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上齿龋肿,小儿惊痫。

[配伍] 配关冲、风池治头疼;配陷谷治面目浮肿。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足少阳胆经穴

(17) 正营 Zhèngyí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和枕大神经的会合支。

[主治] 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配伍] 配阳白、太冲、风池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18) 承灵 Chénglí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 头晕,眩晕,目痛,鼻渊,鼻衄,鼻窒,多涕。

[配伍] 配风池、风门、后溪治鼻衄。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19) 脑空 Nǎokōng

[定位] 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解剖] 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配伍] 配大椎、照海、申脉治癫狂痫证;配风池、印堂、太冲治头痛、目眩;配悬钟、后溪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20) 风池 Fēngchí

[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 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

[刺灸法]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十一、足少阳胆经 <wbr>(上)1-20穴 <wbr>高清彩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