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君:考前不准背作文

 紫曦唯幂1 2014-04-20

王君:考前不准背作文                                                                                                    考前背作文,这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怪相”。考前背范文——自己的作文,或者是别人的作文,此类方法师生都心领神会。许多老师还把他作为作文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到处宣扬,甚至成为了“成果”类的东西。

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产物。作为应考的手段,它风靡全国。据我的了解,越是在小学,越是有市场。教师如是做,家长也非常推崇。次数多了,孩子们就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了。到了中学,我居然不准他们背作文,他们就吃不消了。

中学语文教学之怪现状层出不穷,背作文应考,算是其中一大怪吧。我们作文教学的生态之恶劣,可见一斑。

一是作文教学目的的极端功利化。我们不是生命写作,甚至连生存写作也不是,我们是典型的应试写作的教学。平时所有的作文教学,其目标都直指考试。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写了12年的作文,最终不过就是要完成三篇大文章而已: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除此以外,别无追求。

由此衍生出来的则是作文教学的方法也完全应试化。比如社会上的一些作文补习班,据说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作文考试成绩的,吹得神乎其乎。我一直很好奇。我也是老教师了。在作文教学上,我从来没有发现过什么真正的捷径。不知道这些补习班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够妙手回春。恰好一位同事的孩子也在上这样的补习班。我了解了一下,方法不过就是两个:一是给作文模板。二是背各种各样的模拟作文。老师的“九阴真经”“独门秘籍”乃是如何把这些模拟的“优秀作文”和考题嫁接在一起,让评卷老师在几十秒的评卷时间里根本看不出来。

原来如此!

在一线的教学现场,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大家自觉地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研究作文教学,出题的倾向,评改的标准等等门儿清。然后逐一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兢兢业业地密不透风地引导学生去应对。至于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的情怀培养,写作的意志训练等等,无暇顾及,也无力顾及。也就是说,我们的作文教学,永远处在防守的阶段,而进入不了进攻的阶段。作文教学如果为应试而教,我们就绝对永远在防守的阶段。因为应试,就是严防死守,对学生的个性的张扬,情感的倾泻,思想的产生,永远都高度警惕,时时刻刻准备镇压。应试的思路是分秒必争的思路。一切和考试无关的信息,都要严防死守,恨不得把所有孩子都关在真空中规规矩矩做题和学会套上各种各样的模板才放心。

写作,如果没有奔腾不止的情感河流,没有多愁善感的温柔情怀,那就永远不过是在写作文,而不是在写作

我曾经在博客上回答一位老师。他问的就是关于考前该不该让学生背作文的问题。

我说:如果你想让我们的学生得了高分之后永远恨上写作文,永远瞧不起我们语文老师,你就让他们考前背诵所谓“优秀作文”吧。

我们要知道,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总有一部分孩子没有被应试彻底扼杀而成长为有独立意识的公民。他们会如何评价当年受到的作文考试训练?是不是都像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钟道然一样写一本书叫《我不原谅》来控诉教育的无聊,来刻画我们这些语文老师的嘴脸,让我们看着脸红心跳浑身冒汗还得承认他说的都是实话。

这还算好呢!最可怕的还是,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应试作文训练后,所有的“钟道然”都被我们亲自杀掉了,一个也没有了。考试之后,没有孩子再愿意去写文章。于是,天下太平。

我不想未来挨骂,被别人骂,或者被自己的良心骂。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考前不准背作文!

事实上,我的感受是:考前不背作文,更能写出好作文。考前不背作文,不等于说考前不做准备。日常的作文练习都是准备。准备什么呢?准备着一种能力:对各种生活细节和生命现象怦然心动的能力。写作一点儿都不玄妙,首先是一种敏感力,其次是一种表达力。不背而“备”,万物皆备。这一次推荐展示的几篇作文,就是孩子们期中检测的考场作文。你读这些作文,也许可以体会到一个道理:考前不用背作文,因为好作文根本不是“作”出来的,而是从心底流出来的。只要生命还在欢歌,真情还在流淌,考场也还是生命现场。你拿起笔,笔下自然汩汩滔滔。

这次检测是命题作文。题目叫: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张馨心

北方干燥。从读幼儿园开始,母亲便天天给我准备一壶水带到学校去喝。

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把水杯放在我书包的侧面的袋子里。临出门时千叮万嘱就怕我不喝水。但我还自小就不爱喝水,有时一整天没有喝也毫不自知。满满一壶水背到学校,往往又满满一壶水背回家。母亲很着急,甚至因为这件事与我吵过架。但我甚是顽固,屡教不改,至多是每天放学回家前记得把没有喝完的水倒掉,以免被妈妈发现找我的茬儿。渐渐妈妈有所察觉,终于发现了事实,气得不得了,恶狠狠地把我骂了一顿。但我无动于衷,觉得她小题大作。她便也无可奈何。

妈妈不得已改变了战略,她用了“美食计”,这倒有用了。她费尽心思地想着方儿地每天给我准备各种好喝的水。有时她会泡菊花茶,有时会泡柚子茶,有时又做柠檬汤……不管是哪一种,每次喝水时我都总先闻到香香的味道,然后才喝进嘴,渐渐地我开始喜欢喝水了。母亲受了激发,在“烹调”各种各样的水上更是用心:我上火了给我煮梨汤,胃疼了给我带红糖姜水,咳嗽感冒了就给我泡一壶热热的柠檬蜂蜜水,平时就是玫瑰花茶,菊花茶,柚子茶轮流来……各种各样的茶水让我整天的生活都飘着淡淡的香气了。

母亲的心在做水中越来越细。她不仅在水上用心,还在杯子上用心。我的水杯几个星期一换。只要我稍微露出对某种颜色的喜欢,没几天我的水杯一定会变成那个颜色。我的水杯形状更是丰富多彩,纤瘦的、肥胖的、柱形的、圆形的、卡通的、古典的……应有尽有,多得都可以搞一个博物馆了。最神奇的一回,大概是母亲逐渐发现她给我带多少水,我便喝多少水的缘故,于是她毅然给我买了一个“火箭炮”一样的超大号水壶,并霸道地要求我必须喝完。这个“巨杯”让我觉得母亲很幽默,便也一口爽快答应了母亲的要求。母亲高兴得不得了,好像她考试拿到了一个好分数般激动。

现在我已经爱上喝水了。或者说,我已经被母亲征服了:她的壶,她的水,让淡淡的日子天天飘香。我离不开这香味了。

【点评】

一个水杯,一口爱的深潭,要有一颗多么好的心,才能读懂真水无香啊!

 

 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金亚莉

每一个早晨都是那么的平凡无奇。但是,只要细细体会,每一个早晨也会有它独特的味道。

每天在我睡得半梦半醒的清晨,总会听到这样的小喧嚣。“孩儿他爸,快醒醒,该给孩子们做早餐了。”妈妈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生怕吵醒了正在熟睡的我们。于是先是爸妈的卧室里响起了一阵悉悉索索。很快,厨房便有各种香味儿传出来了。妈妈熟练地热着牛奶,烤着面包。爸爸则在一旁笨手笨脚地切着香肠,发出“咔咔”的声音。声音一大妈妈就会提醒爸爸说:“小声一点,孩子们还在睡觉呢。”“—滋—”妈妈轻巧地打开鸡蛋,双手向外轻轻一扳,鸡蛋就顺势滑到锅中,瞬间变成了一个太阳似的圆,香味也很快飘到了我的鼻子中。我能从香味中判断出今天的早饭是什么呢。家里的小猫也被惊醒了,似乎馋得不行,围在妈妈脚边“喵喵”叫着,乞求妈妈能给它些吃的。爸爸被妈妈叫去摆碗筷,他像个小男人,总是乖乖地听话。盘子在壁橱里叮叮当当地响着,感觉像声音清脆的小铃铛。

饭做好了,妈妈开始叫我和弟弟起床,这可不是件小事。要知道叫醒两只小懒猪难于上青天哟。“砰砰砰”房门响了,传来了妈妈温柔的声音:“快快快,起床了瞌睡虫。”我摸摸脑袋睡意朦胧,懒懒地呻吟:“好,您先去叫弟弟吧!”于是又倒头睡去。妈妈叹息了一声,便又跑到弟弟门外,费着好大的劲跟弟弟周旋。先来温柔的,再来严厉的,各种方法交相辉映,终于听到弟弟起床的声音。弟弟一出房门,房间里便有了小男孩儿的汗味儿,臭烘烘的,也甜津津的。我便知道再也不能赖了,于是翻身起床。

妈妈已经开始化妆。各种女士化妆品的香味涌进我的卧室,和弟弟的味道缠绕在一起。妈妈手法娴熟,一边收拾自己,一边还指挥着我们,“丽丽你看你头发都扎歪了,圆圆你把你脸仔细洗洗,看看多脏啊!”妈妈的唠叨每天早晨都在重复,我和弟弟早已“听惯不惊”,不为所动,各自只忙自己的。此刻只有爸爸已经坐在餐桌上,咂着牛奶嚼着小菜看着我们乐呢。

极迅速地吃完早饭,客厅里各种香味已经拥挤起来。新的大战又开始了。爸爸要负责送我们上学,弟弟总是磨蹭,他便经常心急火燎起来,不断指挥着我们快点快点。衣服的摩擦声,书包拉链的声音,妈妈高跟鞋“咔咔”的声音一时间响满了整个屋子。家的上空,便有了一种特别的硝烟味儿,味道不刺鼻,是甜的。随着一声“砰”,大门合上,各种热腾腾的味道都被留在了屋子里,室外清晨的清冽空气扑面而来。只有小猫大概还在门口欢蹦乱跳,隔着门和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着。

接着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和弟弟去上学。一家人冲入晨风中,各自进入自己的领地,新的一天开始啦!

可以说每天的早晨都是那么混乱,又那么热烈,香味氤氲。妈妈煎鸡蛋的味道,爸爸切香肠的味道,弟弟身上小男孩儿的味道……就是飘着香的家的味道吧。

 【点评】

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一地鸡毛,亦一地珍珠啊!

 

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陈怡欣

偶尔一次在周六晚上便写完了周末的所有作业,周日起床竟显得有点无所事事。本来起得就很晚,看了几本杂志,便到了要吃午饭的时间了。

突然兴起,搬了把小凳子便坐在厨房看外婆做午饭——以前总是要上去摁摁面团,切切蔬果,而现在就只想静静坐在一旁,体会时间流失的速度。厨房中有生菜的野味、生肉的腥味、胡萝卜和土豆还带着些泥土的尘味……嗯,现在外婆又开始准备调料了,每当打开一瓶调料罐,空气中就会多一种刺鼻的味道——在菜刀下生姜的辣味,被拍扁了的蒜散发出让人想流眼泪的气味,胡椒粉那好闻却不禁让我打喷嚏的气味,番茄酱的酸甜,孜然的淳香……各种味道夹杂在一起,并不是那么和谐呢。

当食材下锅的时候,因为受不了抽油烟机轰隆作响的阵势,便把小凳子搬远了些。我背靠着墙,手里拿了本《读者》翻阅。不知何时,那满屋子的各种不太和谐的气味竟开始各自变淡、变柔,感觉就像开始接受其他的味道——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逐渐往一个中心包容、组合。

我感受着这一点点的变化,心里竟十分舒畅起来,一直处在学习中的紧张的神经好像渐渐舒缓——抽油烟机似乎也温柔了,不再是声竭力嘶地叫喊,而成了对做饭的外婆的沉稳的,绵长的鼓励与加油。

外婆笑眯眯地操作着,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她好像不仅能指挥那些看得见的菜,还能指挥那些看不见的气味。气味们逐渐包融着、密集着,仿佛一条条原本通往四面八方的小溪渐渐汇成河流,奔向大海。而外婆呢,我突然觉得她很像一位舟子,散淡的,从容地,驾着她的船,在这些气味之河上任意东西。于是,厨房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我还在冥想,还在发呆,饭菜已经做好了!当外婆叫我尝尝时,我突然有一种领悟和感动——家中的饭总是和外面餐馆里的饭菜不一样啊!因为,我们对外面的饭菜的最高评价不就是“这是我家的味道”吗!

坐在饭桌前拿起筷子,静静地凝视着那神奇的变化:我发现菜中的热气慢慢升高,在屋顶汇集后又分散开来,渐渐游走在了整间屋子中。屋子被一股白色的热气充盈着,包裹着,那香味儿,菜的香味儿和家的香味儿,便充溢在每一个角落了。

饭很香,屋子也很香。大家从各个房间出来,安详地,快乐地坐在一起,吃着饭,喝着汤,小声地,或者大声地说着,笑着。一切都跟以前一样,但一切又似乎跟以前不一样。我觉得自己醉在这淡淡的香味儿中了,不,是醉在这淡淡的日子中了。

【点评】

一粥一饭均是修行。祝福小姑娘陈怡欣,你不是在欣赏做饭,你是在参禅啊!

 

               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蔡旻蕾

那天收拾房间,在一张凌乱的桌子的小角落里,发现一块橡皮安静地躺在那里。谁知道它在那满是灰尘的角落里已经躺了多久呢?

拂下灰尘,这是一块很清新的绿色橡皮,摸摸质感就知道它很好用。那淡淡的绿色外表,那散发着的淡淡的香味,一下子,就让淡淡的回忆在我心头萦绕了。

那也是一个淡淡的午后,那时我才二、三年级吧!我喜欢和最好的伙伴一起玩。当时我们最向往的游戏就是“购物”。街口有个杂货小卖部,里面卖的物件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杂。但那时在我眼里它是一个大商场。我非常渴望像大人一样在这个大商场中去买点儿什么。可是平时我手里没钱,姥姥又管得严。只有小朋友来我家玩时才可以偶尔一试。

在家玩了会儿,趁家里大人在午睡,爱打小报告的小鬼妹妹不注意,我就和小伙伴儿开始行动了。先安抚住那几只爱叫的狗,我们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开了大门溜出来。蹑手蹑脚地关上门后,我就和她一溜烟儿地跑到胡同口。我们轻手轻脚但跑得很急,仿佛身后有追兵一样。

跟小卖部大妈打了招呼,一脸庄重地叮嘱她别告诉家人我们来过后,我们便放心“购物”了。那年头孩子们买橡皮都不是先看和摸,而是“闻”。那时的文具流行有香味儿和没有香味儿的。我们自然追时髦,专门瞄准有香味儿的文具。选定一种,我便和小闺蜜拥在一起,把小卖部中所有的这种商品都拿出来,反复闻,反复讨论辨别,最后才确定买哪一块。钱自然是她付的。

那家小卖部混浊的空气中有辣条的味儿,有方便面的味儿,还有各种呛鼻的调料味……可非常神奇的是,我们居然能够在这样复杂的味道中闻出这块橡皮散发出来的淡淡的香味儿,那么宁静悠远沁人心脾,让两个小小的女孩儿久久地激动着。买好了橡皮,我们便挺庄严地回家,像做了一件大事儿般暗暗骄傲。

那次还一齐买了笔盒、铅笔、尺子等等一大堆东西,后来都不知道丢在什么地方了。东西是找不见了,当年买东西的感觉却还在。付钱的小伙伴早已经不知东西了,两个人凑在一起闻橡皮的情景却还历历在目。

我拿起橡皮,闻着它的香味,好像又闻到了那个小时代的香味:那是童年的味道,藏在一个神秘的小卖部中,藏在一次被想象出来的冒险当中。从家门到街口,短短几十米的距离,对童年而言,却无异于一次闯荡江湖的出走,多么伟大,多么壮阔啊!

记忆中那个小年代一在直飘香。而我,好想回到那个飘香的午后,蹑手蹑脚地关上大门后,心惊胆颤地回头,看看身后有没有追兵……

【点评】

童年,不是生命本身在冒险,而是灵魂在冒险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