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xrj5857 2014-04-21

姚洁   谢海波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应用和完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高校教务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着手,在对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    教务管理      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专业方向更加细分、尤其是学分制的实行和完善,使得教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同时,学生自主选课机制、成绩审核、在系统中进行等级考试报名工作等管理方式的改革向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管理日趋复杂,它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变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适应这些新的变化,保证工作质量,教务管理走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道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得重要性与迫切性

(一)信息化有助于实现教学工作的全要素全过程管理。教学系统由许多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既包括培养计划,又包括培养过程;既包括施教者,又包括受教者;既包括教学硬件设施,又包括教学信息、教学环境等软因素。教学管理教务管理信息化将所有这些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这就把教学管理从教学计划、学生选课、课程安排、成绩统计等一般的事务性管理扩展为师资管理、学生管理、信息管理等在内的全要素管理。另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是一个过程,一门科目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过程,各项教学任务从布置到落实是一个过程,各项教学改革的动作从酝酿到落实是一个过程。信息化的实现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做到有始有终首位相接。

(二)信息化有利于规范教务管理。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务管理所面临的数据越来越庞大,并且各个数据紧密相扣。传统的手工模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造成数据出错,甚至丢失。教务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原始的数据输入,使各类数据实现格式统一、信息分类准确,查询统计方便快捷。通过对数据的权限设置还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通过无纸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可以使整个教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不甚合理。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与本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力求方便,服务学生和老师。但目前许多高校自己没有研发能力,一般都委托校外某个软件公司来设计研发,教务部门自己又不积极参与进去,这就使得研发的系统实用性大打折扣。导致了有些功能模块的开发不够完善,虽然在系统里有显示却只能搁置不用;有些需要的功能在系统中根本没有,还需要用传统的处理方式去完成。教务管理信息化还应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随着学校的发展,课程体制的改革,教务管理系统也应不断改进。但目前很多学校是一次性投入,日后几乎没有维护和升级,使得教务管理系统存在滞后性,很难适应高校教务管理的内在需要。

(二)教务管理的硬件配套措施陈旧。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需要其他硬件,如网络服务器等设备的支持,才能确保学校整个教务管理的有序性和协调性,特别是在多校区办学的学校,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高校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对教务硬件方面的投入很少。当学校组织学生选课的时候,由于服务器带宽不足或负载过大,往往会使整个教务系统处于瘫痪状态。这种落后的硬件配套设施必然影响到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功能欠缺。目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仅局限于应用层面,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务管理人员日常管理工作事务的需求,简化了管理人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但在未来的发展中,教务管理将从以往的管理型向服务型不断转变,学生、教师对教务管理服务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加,教务管理系统尚未满足学生、老师的需求。

(四)教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训练有素的管理者是教务工作信息化取得真正成效的主导力量。但目前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岗位,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具有高等教育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务管理人员比例较小,阻碍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教程。不少高校的管理只能部门认为教务管理只是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技术含量低,这就使教务人员整体素质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难以适应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信息化社会对教务管理发展的需要。

三、解决教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与设计教务管理系统。高校必须把规划和设计教务管理系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首先,学校教务管理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本校教务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一个整体合理的规划,并全程参与程序的研制,对功能模块的构建起指导与监督的作用;其次,要允许教务管理一线人员参与考察,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学校还应配备一名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并且熟悉计算机的专业人员参与系统的研制,日后还可以成为改系统的管理员。这样研制出来的系统无论在机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会更加合理和科学,并为系统的不断完善储备了技术上的人才和时间经验。

(二)对教务管理硬件配套设施加大投入。陈旧的教务管理硬件配套措施不仅束缚自身的发展,导致信息资源流动不畅、信息共享度不高、管理效率低下。高校应加大教务管理硬件配套措施的投入,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快速应用于教务管理中来,使教务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不断完善教务管理服务功能。教务管理除了要服务教务管理人员之外,在设计教务管理系统时,还要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将需求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将教学资源与教务系统融合,增加教学资源平台服务模块,使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在系统中查询成绩、考试安排、报名注册,了解专业培养计划,相关课件,对教师进行评价等。真正实现教务管理系统服务的多元化。  

(四)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一套好的系统并不能彻底解决教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设计和实现一套功能全面完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只能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但是最终将其运用到教务工作中并且决定该系统功效的还是广大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对教务管理人员多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现代管理水平,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能自如应用信息技术处理繁杂的教务工作并及时反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将科学管理方法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利推进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四、小结

教务管理信息化提高了现代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但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借助信息化手段的同时提高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的准确度,才能实现整个教学系统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建明。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沧桑2008.02

[2]邓慧,付燕。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

[3]周庆莲。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

[4]谢万杰。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