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越教育”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

 黑土蓝天 2014-04-21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何晓文 

  我校承担的课题是“卓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立项以来,学校以“卓越教育”研究为契机,确立了以“卓越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发展思路。下面就特色学校的建设实践加以介绍。 

  一、“卓越教育”课题研究为特色学校建设奠基 

  1.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为推进卓越教育的理论研究,加快卓越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华东师范大学于2009年发文成立了卓越教育研究所,在华东师大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支持下,我校积极开展卓越教育研究。  

  2.明确卓越教育内涵 

  卓越教育是我校在思考“应该和可以办怎样的教育,培养怎样的人”的教育根本性问题而开展的研究。卓越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发现和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育人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卓然独立、越而胜己”诠释了卓越教育追求的文化精神及形成的文化特质,即“卓然独立”所包含的“志向不狭窄,人格不依附,思维不趋同,言行不虚浮”,以及“越而胜己”所包含的“自我日清晰,反思成习惯,人生会选择和发展能自觉”。卓越的内涵是超越,本质是以人为本。 

  3.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访谈、问卷、组织沙龙、专题研讨等方式聚焦问题。如集中对50位各行各业优秀校友的访谈、请40多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写自己最有益的二附中学习生活经历、请全体教师自主参与教师沙龙关于卓越教育问题的专题讨论、数次进行卓越教育研究所的骨干成员集中研讨。 

  4.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全校研究团队明确了卓越教育的基本内涵;设计了卓越教育的实施方法和主要路径;形成的文本成果有《卓越,从这里起步》等两本书和《卓越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项目研究为特色学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学校五十年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并提请全校教职工大会通过,历时一年,完成了方案设计,形成了卓越的领导管理、卓越的团队合作、卓越的课程设置、卓越的育人模式等卓越教育推进策略和实施方案。 

  二、“卓越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做法 

  1.着力提升教育领导力 

  “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现和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享受事业成功的幸福”是学校的管理理念,也是卓越教育追求的价值追求。学校提出“行政管理,教师第一;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发展第一”,在坚持“人本管理、长效管理、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以卓越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为目标,对部门设置进行重新规划,建立了“一中心、三处、二部”的管理新格局,即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处、课程教学处、校际交流处、行政服务部和国际部,通过各部门教育效能的不断提升,为实现特色学校的建设目标奠定了有利基础。通过卓越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2.构建卓越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建立了二附中“卓越课程体系”,完善了“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同时,在已有的200多门校本综合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形成了50多门精品课程。为了保障卓越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建设了5个创新实验室,并在2011年开始使用;同时,建立了基于无线网络系统,开发了流动媒体教学应用工具系统,为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创设了条件。为满足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学校加大了大学先修课程、科学前沿课程、跨学科综合课程、科技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力度。 

  3.激发每一位教师事业发展潜能 

  通过构建教师准入、培养、评价和保障机制,建立了以首席教师引领的青年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特级教师队伍,形成了青年教师校内培训—区、市培训—海外培训的教师提升体系。2010年启动了“新教师培养工程项目”。经海外培训的各科教师已覆盖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生物、对外汉语等学科。总结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2011年出版了《华东师大二附中首席教师风采录》。同时,有效利用大学附中的优势,发挥华东师大专家和本校名师作用,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鼓励教师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制订个人发展计划,促使教师逐渐形成教、研、训一体化的专业生活方式。 

  4.探索“六个百分百”育人新模式 

  面临升学压力的优质高中应当率先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学校形成了“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即100%的学生在校期间做100课时的志愿者,落实以人格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100%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100%的学生选修校本综合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特长;100%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乐群及社会实践能力;100%的学生在校完成100个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100%的学生学会游泳,强健学生的体魄,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卓越教育”助推学校迈上新台阶 

  经过卓越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我校取得了显著成绩:继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和全国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后,在2010年第二十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被授予首批“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的称号。 

  近年来,我校除理科班连年有学生获得国际奥赛金牌外,更多的学生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会科学论文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有近千人次获得国际、国家和市级的活动奖项,49名学生获得市级“科技明日之星”或“科技希望之星称号”。我校顾宇洲同学和白雪霏同学分别获得了编号为20758和25045的小行星命名。 

  在“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学校文化影响下,学生的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提高。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上海教育》、《文汇报》、上海电视台等国内10多家媒体报道了我校卓越教育的探索成果。 

  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仍有一些难题需要破解。我们将继续完善卓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为卓越人才的终身发展奠基。

 

背景资料 

  学校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978年被定为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学校现有学生1400多人,专任教师116人,在职特级教师11人。学校实行首席教师制,以发挥杰出教师的表率和领军作用。学校以“追求卓越、培养创造未来的人”作为办学目标,实施六个“百分百”的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学生在国际数理化生、信息和环境科学等竞赛中共荣获21枚金牌,在近三届国际中学生科学与工程大赛中荣获得9个奖项。 

  课题负责人简介 

  何晓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致力于中学教育的发展和实践研究,主持过多项教育部及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其中“适用国际化需要的高中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卓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主要论文和著作有:《教育——发现与发展学生的潜能》《有一种智慧叫创造》,主编了《华东师大二附中学校课程》《华东师大二附中学生小课题研究论文选》《华东师大二附中首席教师风采录》《语文拓展性学习研究报告》《小课题研究与研究性教学》《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等教育实践书籍。 

  成果简介 

  1.《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 

  2.《首席教师风采录(二)》,2011年。 

  3.《卓越课程建设方案》,2011年。 

  4.《卓越,从这里起步》,2011年。 

  6.为保证卓越教育的长期性和发展性,在上海的嘉定区、闵行区建立和正在建立初中—嘉定新城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作为我校的生源基地。 

  7.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让卓越教育更具活力,我们将努力拓宽输送渠道,成立境外班,2010年近半数毕业生保送或预录取国内名校。 

  8.为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加大非英语教师出国交流访学的力度,目前有10位教师覆盖8个学科。 

  9.为资优学生提供网络资源,充实网络教学资源库,促进研究性学习,学生从事科技创新的课题研究成为热点。2009—2011年,获科学与工程学国际大赛奖9项、国家级13项、市级203项;学生有32人获得明日科技之星、希望之星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