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公园,大连人心 在大连城市发展历程中,星海公园之于大连,就如同外滩之于上海,鼓浪屿之于厦门。在游客心中,没到过星海公园就相当于没来过大连;在很多大连人心中,这里已经不单单是一座公园,它是大连的地标,更是心中抹不去的记忆,或悲伤、或欢喜、或沉重、或浪漫。 从大和宾馆、达里尼市市长官邸到探海洞、摩天轮,一个个影像从历史的尘埃中浮现出来,不仅仅存在那些泛黄的照片、尘封的文档里,也存在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玩耍过的人们的心中。有一天,当真正想深入探寻那些发生在星海公园的故事时,才发现,它承载的的确太多太多。 星海公园大事记 1909年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开始兴建“星之浦游园”(即星海公园,也称“星个浦游园”),不但建设了海滨浴场,而且还栽种了很多樱花。整备园内道路,完备喷泉,花坛,海水浴场等设施,园内除了大和宾馆以外,还设有星之家等料亭,不分四季召开各种大小宴会。那时候的星海公园,不仅在满洲地区,甚至在香港、上海的外国客人中也是声名远播。 1945年 大连解放,“星之浦游园”回到国人手中。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星之浦游园”正式更名星海公园。星海公园从此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公园,成为大连市民观海、游泳的好去处。 2006年 星海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它以更开放的姿态来迎接全世界的游客。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游客猛增,管理显得有些跟不上,也就是在这之后,著名景点“探海洞”消失了。不过,免费开放也让星海公园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了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场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星之浦》,百年前的流行歌曲 “微雨的黄昏的海岸,火影闪烁的星之浦;海岸漫步的年轻岁月,想起渐渐消失的我;绢丝般朦胧的傍晚,小雨飘洒的星之浦;海岸漫步过的岁月,想起不能取代的我。” 时光回到20世纪初,大连的海岸边萦绕着一首旋律。这首名叫《星之浦》的歌谣成为那个时代在大连年轻女性中流行甚广的曲目。星之浦,其实就是指星海公园,从它建成的第一天起,就背负着这个城市、这个民族的伤痛。早在1909年5月,满铁便在星海湾打造了星之浦(亦称“星个浦”)游园。从现代博物馆展出的一件大连立体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到,那时候的星海公园有公共汽车通过,而且已经成为旅游胜地。 日本人木村辽次编写的《大连物语》中有着对星海公园详细地描述,在入侵大连初期,日本殖民统治者就发现了这处美丽的海滩,认为“这就是即使在俄罗斯也难以见到的南满洲的绿洲”。“星海”的来源是由于一个传说,传说中海边那些星罗棋布的奇异形状的岩石,其实是天上的陨石。 文中描述道,在巨额投资的支持下,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一览海滩美景的山冈上建造了大和宾馆的分馆。“在这里,夏天搭造潇洒的帐篷招揽外国游客。整备园内道路,完备喷泉,花坛,海水浴场等设施”。园内除了大和宾馆以外,还设有星之家等料亭,不分四季召开各种大小宴会。那时候的星海公园,“不仅在满洲地区,甚至在香港、上海的外国客人中也是声名远播。” 资料显示,那时候的星海公园种满了樱花树,一到春天,数百棵樱花树同时绽放,市民的赏樱活动让这里变的十分热闹。夏天,这里的海滨面向中小学生开放,满载着学生们的电车,从沙河口大正广场到星之浦西门之间往复不断。从黑石礁电车终点向西延展的道路是旅大道路,每隔一小时会有一班公车通过。途经小平岛,龙王塘,玉之浦,黄金台等地。 消失的“探海洞” 对于生长在海边的老大连人来说,赶海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之一,不但丰富了餐桌,更让大人、孩子都享受到了那一份收获的快乐。 76岁的陈玉强是土生土长的老星海湾人,他出生在星海三站附近,按他的话说:“我这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星海公园。”在他七八岁的时候,这里还叫“星之浦”,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改名叫星海公园。 陈老小时候,常到这里的海边挖蚬子,退潮后,他拿着具有两齿的小铁质耙子,扒拉泥沙就能找到蚬子。说到这里,他眼中洋溢着一种幸福感。 陈老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有人承包这片海,拖来一条废旧大船,办起旅游项目,开始吸引很多好奇的人们到那里参观游览,但他们经营不善,生意很快就不景气,干脆拆船卖了废铁。他还记得就在公园正门东侧曾有一栋建造年代不详的小白楼——尖顶,典型的哥特风格。传说,沙俄侵占大连时在大连设置了达里尼市,这座小白楼就是市长萨哈罗夫的官邸。1945年,大连解放后,小白楼为苏军接收,移交我国后成为驻军某部家属住宅。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小白楼被拆除,建成板楼。 对于不少老大连人来说,对星海公园的景点记忆最深的可能就是探海洞了。 “探海洞”洞口是棕黄色的岩石形成的,洞门上面写着“探海洞”三个醒目的大字。从“探海洞”的山顶进入后,沿着洞内的石阶蜿蜒而下,行走数十米之后眼前突然一亮,浩瀚的大海便呈现在面前。从洞内望向海面,景色十分奇特。正因如此,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游客前来探海、观光。一位正在星海公园遛弯的老大爷回忆道,“探海洞”夏天时非常凉爽,他们经常进洞避暑。但由于洞内空间十分有限,游客又多,每次都很拥堵。可即便这样,进洞观海的人依然摩肩接踵。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污染”问题,“探海洞”逐渐成了旅游者的禁区。“有些不文明的游客在洞内随地大小便,洞内被弄得又臭又脏。”老人们都非常遗憾,开始时洞内的卫生还有人收拾,可是随着游人在洞内随地乱扔垃圾、大小便的频率增加,就再也没人打扫了。没过多久,“探海洞”便成了天然的“公共厕所”。只有外地一些不明“真相”的游客进洞探海。可每次他们都会被骚臭味熏得捏着鼻子、捂着嘴跑出来。由此,“探海洞”真的是“臭名远扬”了,再也没有游客来此游玩了。 “时间一长,这里便被荒废了。”老大爷摇摇头有些伤感地说,他的眼中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由于“探海洞”遭到严重破坏,已经没有旅游价值了,前几年相关部门便将其拆除。曾经风靡一时的星海公园“探海洞”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浪漫摩天轮 不知道有多少情侣登上过星海公园的这座摩天轮。对于80后来说,星海公园的记忆离不开碰碰车、卡丁车、摩天轮还有冰淇淋和棉花糖。 传说,摩天轮是为了纪念大水车。 传说,摩天轮的发明是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那儿得到启发。 传说,摩天轮就是给恋人坐的。 传说,摩天轮每转过一圈,地球上就会有一对接吻的恋人。 传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摩天轮是为了和喜欢的人,一起跨越天空而存在的。 传说,在嘉年华和自己心爱的人坐上摩天轮,当到最顶端的时候,和他(她)接吻,你们就会永远在一起,幸福的走下去…… 传说,坐上摩天轮就是幸福,随着摩天轮渐渐转动、升起,人们在脚下,变得渺小,整个世界仿佛只有我和身边的人,我们也就离神更近一些。当摩天轮转到最高处的时候,虔诚的许下一个愿望,那样,你的那个愿望就会被神听到,如果神认为你是个好孩子,那么你的愿望就会得以实现。 天空的颜色斑斓得炫目,一旁安静的摩天轮饰演着安静,默默地,给人们传递幸福。摩天轮缓缓地看着世界,我们痴痴地望着摩天轮。 每当路过星海公园里那座摩天轮的时候,谷晴星都不禁抬头看看它,尽管钢架已经有了锈迹,尽管窗户已经饱受磨损,尽管随着周围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它不再显得那样的高大,但在晴星心里,总对它有种割舍不了的感情。 那一年,她20岁,他20岁,他们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来到星海广场约会,当走到摩天轮脚下的时候,她抬头看着眼前这个慢慢旋转的大轮子,竟呆住了。这时候,他一把抓住她的手,拉着她冲到售票处,她第一次坐上了摩天轮。俯瞰大海、俯瞰美丽的城市风光、享受海风,和心爱的人,那叫做浪漫。 如今30岁的晴星几乎每天都会带着自己不到1岁的女儿到星海公园,看着她爬在沙滩上,看着她一次又一次地想要爬向大海,也许在20年后,又会有一个年轻女孩在这里邂逅自己的爱情。 晴星还记得在小时候,公园是收费的,所以要磨爸爸妈妈半天才会同意在周末的时候来星海公园玩。 免费开放后,多种艺术形式在这里汇聚 随着社会进步,城市越来越开放,已经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星海公园又焕发了它新的魅力。 到了2005年,公园开始免费向市民开放,这里成了市民们娱乐休闲的好地方,由一群老人组成的星光艺术团尤其引人注意,从星海公园正门进去,向右走上200余米,就听到阵阵乐声传来。正在练歌的老人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他们就在这里演奏、歌唱,不仅自娱自乐,还把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传递给每个到星海公园来的游客。 不远处,又看到了“激情广场大家唱”的字样。原来这是一群歌唱爱好者的群体,他们用清晨的露水,滋润着歌唱的喉咙,抒发着自己的激情。 打太极拳的旁边就是跳交谊舞的,练扇子舞的旁边就是跳广场舞的,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只要是大家喜欢,就会在星海公园“和平共处”,熠熠生辉。 星海公园和那些名人们 “大宇淡无极,数峰青奈何。忽疑天入定,真见海波平。得势萧萧叶,禁寒薄薄罗。夕阳红没处,山外乱云多。”在1927年,当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怀着劫后余生的心境来到星海公园的时候,面朝大海,他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其实翻阅星海公园的历史,这里与不少名人结缘。因为星海公园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自从建成后,先后有多位名人来到公园游玩,除了黄炎培外,还有溥仪、汪精卫、蒋介石、郑孝胥、阎锡山、张宗昌、吴作人、傅抱石等,并留下了一些故事。 黄炎培 5首诗作描写公园风光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时,将黄炎培列为暗杀对象。黄炎培闻讯后偕夫人星夜离家出走,逃亡到日本占领的大连,住在一个狭小的客栈里。他每天到日本关东厅经营的铁道图书馆去读书,研读了不少教育和经济著作,也读佛经和道经。还借来馆藏的各种杜诗,随读随选,天天清早手抄,辑成了一部《杜诗尤》。黄炎培在大连的亡命生涯大约持续了半年。这期间,星海公园是他经常散步的地方。史料记载,黄炎培先后写过5首描写这里美丽风光和日落黄昏的诗作。 吴作人、傅抱石 两位书画大师画星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书画大师吴作人曾于1956年、1961年两次来大连写生,其间多次在星海公园游览,创作了《日落》、《大连海滨》、《大连星海公园》等多幅油画。 末代皇帝、末代皇后 曾携手游星海 另外,清朝末代皇帝也曾带皇后来游玩过,根据史料记载,在日军侵占中国后,日本关东军把溥仪转移到了旅顺肃亲王府,随后,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后婉容一行人也搬到旅顺与溥仪一块儿生活,一家人在旅顺得以团聚。在此期间,溥仪曾带着婉容和妹妹来“星个浦游园”旅游。 相关史书上都有这段游园经历的记载,那天,溥仪雇了两辆小卧车,带着李国雄、祁继忠等贴身随侍和几名护军,直奔位于大连市郊的海滨,可以想象的是,后边仍然跟着日本宪兵的汽车。游园过程中,婉容在海边非常快活,她问东问西跟溥仪说个不停,她胆子小还跃跃欲试想踩着海边露出水面的礁石向深处去…… 1942年大连人 用足球扬眉吐气击败日本人 作为中国的足球城,大连足球起步非常早。早在1942年,大连人就曾用足球扬眉吐气了一把。新中国第一代国门马绍华出生在日本统治大连的时代,他目睹中国人被欺辱,成立了一支马路足球队。 1942年,满铁在大连星海公园召开樱花节,他们不惧日本人的威胁,以2:1击败对手。比赛结束后,日本人以经济罪把攻入制胜一球的陈勤抓进大牢,马绍华也被满铁以不忠的名义开除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