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觉需求,还和健康息息相关。中医讲五味可以滋养五脏:酸味补肝、咸味补肾、甘味补脾、苦味补心、辛味补肺。而人体对这五种味道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比如正午、盛夏及青壮年时期,人们喜食酸凉的食物以清凉滋阴;入夜、隆冬及暮年阶段,又爱吃甘甜的食物以健脾助阳。所以,五味养生不仅是根据口味喜好来吃,还要根据体质、时令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味道。 春天:酸味的鲜果能护肝 中医认为酸入肝,春天是肝气生发的季节,可多吃酸味的时令鲜果,促进食欲,有健脾开胃之效,能增强肝脏功能,常见的酸味水果有木瓜、酸枣、梅子、柠檬、菠萝等。肝火旺,平时容易生气上火、脸上起痘、嘴角起泡的人,更应每天吃点酸;体质虚弱、爱出虚汗的人,四季都可以吃点酸味的食物,或者做菜放些醋,因为酸有“收敛”的作用,可以缓解出虚汗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消化不良、大便溏稀、说话声音低微等脾虚症状的人,经常吃酸会加重脾虚;患有胃溃疡、胃酸过多的人,也不宜吃,否则可能加重症状。 夏天:吃点“苦”最养心 苦入心,夏天吃苦味的食物,不仅清心火,还可以养心。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苦味食品多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人体需要的物质,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除烦、健胃等功用。进入夏季后,当发生味觉减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消化功能障碍时,吃点苦味食物可以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进食欲,并逐渐恢复正常。苦味食物中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莴苣叶、莴笋、生菜、芹菜、茴香、香菜等;在干鲜果品中,有杏、荸荠、柚子、杏仁、黑枣、薄荷叶等。 长夏:甜甜的主食可健脾 中医认为甘入脾,吃甘甜食物可补养气血、调和脾胃。在长夏,也就是每年的7~8月份,适合吃点甘味的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说的甘甜食物主要指一些天然甜的食物,比如山药、南瓜、米饭、红薯等。加糖的甜食可以吃,但是要控制量,过多食用会引起血糖升高、胆固醇增加、诱发心血管疾病,还可造成身体缺钙。 秋天:“味儿冲”的食物养肺 中医认为辛入肺,辛味食物可以养肺。很多人认为辛就是辣,其实在中医中,除了辣,腥膻、味冲的食物都算“辛”,比如羊肉、大葱、韭菜等。秋天,肺气虚的人可多吃点辛味的食物,以增强肺气。适量的辛味食品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并可促进血液循环、去风散寒、舒筋活血。要注意的是,秋天的特点是“燥”,所以应吃些“滋润”的食物,如山楂、柠檬、柚子、苹果、蜂蜜、芝麻、杏仁、银耳。 冬天:天然咸的食物宜养肾 咸入肾,咸味具有养肾的功效。但这里所说的咸并不是指多吃盐,而是多吃天然咸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海参、牡蛎等。如果过量吃盐,不但起不到护肾的作用,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