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五部教学法
2014-04-22 | 阅:  转:  |  分享 
  


“五部”教学法





“五部”教学法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大部分,它们分别是引导、激发、合作、巩固、延伸,通过这五个大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并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延伸向课外,受到思想教育。

“五部”教学法,是我校近几年来,经过实际教学情况和无数次的教学研讨,历经多位优秀教师实践总结而来。经过实践检验,它是非常适合我校现行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引入教学情境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导语,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因此,如何合理地、新颖地设计课堂导入语,更好地为新课教学服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导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如果你的导语平淡无奇、刻板,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建议教师们的导语要灵活多变,形式多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合的导语。

二、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

2、?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3、?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师生互动,构建和谐氛围。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引导学生间的层层交流与讨论,也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顺理成章地建立了,此关系一旦建立,学生们会感到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合作探究。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探究学习即要求学生的学习应该置身于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中,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生冲突,激发探究动机,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

四、巩固→巩固学习成果

依据课堂流程,把握练习层次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同一问题对于优秀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优质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具有差异性。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练习一般分为“巩固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这两种练习的形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巩固性练习较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在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





















献花(0)
+1
(本文系朱延宝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