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古论今说楹联(1)

 苦夏2012 2014-04-22

主讲人: 陈光文(中国辞赋网超级版主)


在古老的汉文化土壤中,楹联长久地畅行于文坛,广存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他是中国独有的文学体裁。


一、何谓楹联


楹者,厅堂前之木柱。联者,一组对仗句。简单地说,就是张贴或雕刻在楹柱上的对句,俗称对联或对子。对仗句用于文章称为骈文,律诗中也有对仗句,独立的对仗句就是楹联,他根植于中华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楹联以其独特的形式、风格、格律及功能,独立于文学之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二、楹联的独有特性


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是楹联的生命力所在。楹联形成于汉文字,是中华民族智慧、民风、民俗文化的独创。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表识功能,直接构成对偶艺术,运用修辞的技巧,形成对仗,音韵谐和的楹联。


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从万物生成对称性的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产生对称性的伦理观念及思维方式。


孔孟之道“致中和”理念,形成人们意识的平衡和谐。以“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的中道观体现中华民族的和谐传统追求。汉民族人民有祈福禳灾的信仰,凡事讲吉利,经“桃符”演化为楹联,由民间习俗,经帝王提倡,有文人提炼,广泛普及。对联与书法、绘画、建筑、雕刻等艺术的结合,为广大人民所理解和接受。


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楹联,能迅速地反映时代的变化,鞭挞丑恶,揭露时弊,传播知识,颂扬美德,唱响时代最强音。


两行文字,一副楹联。从皇宫到茅屋,从政府到学校,有名胜景致,有婚庆门庭。品四季时令,节日豪情,向长辈祝寿,为逝者挽悼,凭友情馈赠,写企业中兴,以其广泛的实用性成为无处不在的文学载体。


三、谈古论今说起源


楹联的起源,当从对偶说起。因为楹联的本质是对仗,而对仗又从对偶而来,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在古诗文中,常有对偶句。


楹联界历来有一些争论。认为楹联起源于五代的学者认为,最早的一副楹联是孟蜀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一观点主要来源于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其实梁章钜在论述孟蜀联时,自己也有疑问,说“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责任编辑:辛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