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窝脖儿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4-22
老北京——窝脖儿 - 绿葉 - 来了您呐

 

       在以前老北京的马路上,常见有人窝着脖子,背着东西健步疾走。这是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妆的。这种行业叫“扛肩”的,也叫“窝脖儿”。

 过去,北京中上人家嫁女,多将嫁妆交与喜轿铺,由喜轿铺用红漆桌摆好,由人抬着(几抬、几十抬不等)穿街越巷,以示阔气。可穷人家嫁女,顶多有一大一小木箱,及脸盆、油灯等物,所以,只雇个“窝脖儿的”便一“窝”了事。“窝脖儿匠”常由喜轿铺代找。因此,这行人就归在喜轿铺的组织内。收入的二成交柜上入帐。“窝脖儿的”代人搬家,又须交车脚业包运人二成。因为,那时搬家多由车脚业包运。

 另外,还有些“窝脖儿的”专归皇室懋勤殿绳子库管。这些人是专为慈禧太后扛运贵重陈设的。如夏天西太后到万寿山去避暑,“窝脖儿的”就得把她的心爱之物“窝”到那里去。每次窝运的官价是一两二钱银子,可实发不过八钱银子。

 “窝脖儿的”“窝”法是:先将物品摆在一长二尺五寸、宽一尺七八,用软线绳捆好的长方木板上,然后请二人抬起,放在“窝脖儿的”肩上。窝脖人要在脖子上垫好一根板条(这条板的下面铺有棉布垫),蹲身低头将物件“窝”起。走时,他只用一手扶大木板边,一手前后甩动,二目向前平视,迈大步疾行。到地方后,下肩时也由二人抬下。

 “窝脖儿”也须有一定的技能,没有技能就“窝”不了那些又长、又高、又重、又易碎的物件。比如“窝”夹几案,一条案有一丈三四尺长,外行人确是“窝”不走的。“窝脖儿的”还得善走,有健步如飞的本领。另外,“窝脖儿的”还须有拆装各式硬木家具的本领。如果不会拆,有些东西就“窝”不走。像“罗汉床”,不拆开运,扛在肩上,就像“窝”着一个小房子。

 这个行业干久了,窝脖人都留下残疾。这就是脖上都有一个大包。有人还被压成驼背(北京人叫“罗锅子”)。

[转载]老北京“窝脖儿”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知道什么叫“窝脖儿”的了。在老北京,“窝脖儿”是一种特殊的行当,它的职业性质有点儿像现在的搬家公司,但又不尽相同。老北京的交通工具,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当官儿的出门坐轿子,一般的平民百姓运货拉人都用骡车驴车。搬家的时候,小胡同儿骡车进不去,再者说那会儿的街面也多是士路和石子儿路,骡车走上去忽悠忽了悠地来回颠荡,瓷器玻璃物件容易磕碰,人们心里不踏实,于是就有了“窝脖儿”这个行当。                                                                                                窝脖儿所用的工具很简单:一块不足一米见方的木板、一根木条、一根棉线绳。运的货物以易碎品为主,如瓷器、玻璃器、陶器、钟表、古玩等。搬送方法是把承运的物品摆在木板上,用棉线绳挫牢,同伴将木板抬放到搬运人的颈背上,由搬运人低着头、肩负着运送到目的地。因为搬运时,人的头歪着、脖子缩着,由此被形象地称为“窝脖儿”。                                                                                                 这种搬运工作负重虽然不大,但却不能磕碰,震动,要绝对保险。在搬运,中不能抬头,不能歇脚,只能垂颈府视道路。不管路途远近,要一次到位。老练的行家搬运货物时,只用一只手扶着托板,另一只手潇洒自如地晃动着,常引得路人注目观看。他们就是搬运装满水的玻璃鱼缸,也不会洒出一点水来。  “窝脖儿”是从挑担,抬筐、背篓,搬运工作中分离出来的。这种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经验的积累。开始,以个人将易碎品负在肩上搬运,但肩的面积十分有限,因而人们就想出办 法,用一块小木板扩大肩的面积。为使双肩都能发挥效用,木板就渐渐变大。久而久之,找到了最佳尺寸,根据人的高矮不同,一般木板长宽都在二尺至二尺五寸左右,即65×85厘米。                                                                                                      “窝脖儿”搬运 的物品不仅贵重易碎,而且形状有圆有方,还有多边形的。所以他们使用的绳索既要软,又要结实,有韧 劲儿。棕和麻之类的绳儿不易“吃劲儿”,还会把货物划伤,只有棉线类的最适用。这种绳索一般都是“窝脖儿”自已搓制的。                                                                                                       “窝脖儿”在北京盛行一时,不仅凭他们的技术,更主要是凭他们 的信誉。“窝脖儿”行有着严格的行规,必须保 证承办的贵重物品安全、准时到达。过去北京人嫁闺女,嫁妆由喜轿铺用红漆桌摆好后抬着走。穷人家嫁闺女,只有大、小两个木箱,加上脸盆、油灯之类,只要雇上一个“窝脖”就扛走了。窝脖们每天在茶馆、嫁妆铺、家具店等主顾,在嫁妆铺等到活儿之后,要将收入的二成交柜上入帐。代人搬家时也要交车月却业包运人二成收入。不仅普通人家雇用“窝脖儿”,连慈禧太后到万寿山避署,也要雇用“窝脖儿”扛运物品。旧时京的人力实在是不值钱,许多物品本应是骡车、马车搬运,却由“窝脖”来扛,是因为雇用“窝脖”比雇马车还便宜。说“窝脖”是在“当牛做马”实在不过分。

长年干过一行,窝脖们的脖子上会长出一个大包,有的人被压成了驼背,得肺病的也不少。窝脖也有副业,那就是给嫁妆铺、家具店介绍买卖,每做成一笔生意,窝脖儿可从销售收入中提取2‰的回扣。 [转载]老北京“窝脖儿”

[转载]老北京“窝脖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