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天宁禅寺作者:肖飞千年古刹天宁寺 肖飞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乾隆曾三次到天宁寺拈香顶礼,并为寺题“龙城象教”匾额和“合相正三摩,光融西竺;众音超万有,界现南兰”的楹联。198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现为全国重点保护寺院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天宁寺雄踞常州中心城区,前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常武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刹,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 几经沧桑保古刹 据记载,天宁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禅宗牛头禅初祖法融禅师,因山中僧人无食,来家乡常州募化斋粮时“筑室十余楹”,供僧人栖身,为开山之始。天复年间维亢禅师途经常州,听说法融禅师的旧事,就“施舍利,卜寺址”正式建寺,起名为“广福寺”。 唐末,淮南节度史杨行密将此改名为“齐云寺”,并称维亢禅师为齐云长老。南唐保大年间,又建七层宝塔。宋朝始,寺中法会极盛,寺志中有 “法会之盛,闻名遐迩,庄严妙胜,甲于东南”之记载。 北宋熙宁三年,神宗皇帝下诏书,命令全国各州郡都要建崇宁寺,遂易齐云寺为“万寿崇宁寺”,赐塔为“慈云”。北宋政和元年徽宗皇帝又下诏改为“天宁寺”。南宋绍兴七年又改名为“报恩广孝寺”;不久,再次改为“光孝寺”。绍兴十二年,高宗皇帝为纪念被俘死在金国的徽宗皇帝,下诏改“光孝寺”为“崇奉徽庙道场”。元代至元年间仍复称天宁寺,沿袭至今。 在这13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天宁寺历尽沧桑,屡毁屡建达5次。五代时,南唐与吴国战争寺院遭毁灭,宋元战争寺院也在劫难逃。明代宣德六年有净因禅师在此大兴土木扩建天宁寺,明代徐问在《重修天宁寺记》里说,“天宁寺据三吴上游之胜,屹为东南第一丛林”。太平天国战争中,寺院几乎化为灰烬。现存的主要殿宇是清同治光绪年间,在真嵩禅师、清如禅师、冶开禅师主持下经过近40年时间先后修建的。 近代名僧冶开(1852-1922年)被称为天宁寺的中兴祖师。冶开20岁拜定念为师,后又到镇江等地寺院潜心修行多年,1890年回常州天宁寺任方丈。这时,天宁寺因遭兵燹尚未恢复旧观,冶开就四处募资,历时十几年,先后修复了天王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及罗汉殿堂等8殿25堂24楼,殿宇嵯峨,僧舍连云,多达600余间,比以前更为壮观。寺田由原来1500亩增加到8600亩,地基之广,殿宇之高,佛像之庄严,僧众之多,当时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东南禅宗四大丛林”,也使天宁寺成为“东南第一丛林,一郡梵刹之冠”,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1920年春,冶开法师在天宁寺开坛传戒,受戒的信徒达1500多人,盛况空前。当时,寺内设“毗陵刻经处”,共刻有大小乘经论774部2649卷。天宁寺还热心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修桥铺路、赈济灾民、捐资办学和植树造林等受到社会好评。文革期间寺院佛像全部被毁。 1981年1月,常州市政府决定对天宁寺进行“修复如故,恢复原貌”的修复,并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历时5年多时间,重塑了各种佛像,新铸了各种法器。1996年新建了山门殿、三宝殿、素菜馆等,使千年古刹重现了当年“栋宇摩霄汉,金碧灿云霞”的胜景。2001年4月12日,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殿宇巍峨多奇巧 天宁寺占地面积130余亩,称为8殿25堂24楼,共497楹,殿宇巍峨壮丽,楼阁宏大高峻,气势极为雄伟,被誉为“一郡梵刹之冠”。天宁寺特点是五大:“殿大、佛大、钟大、鼓大、宝鼎大”。大雄宝殿高达25.9米,面阔26.4米,进深28米,总面积1021平方米,其高大雄伟为国内罕见。大雄宝殿匾额每字高1.7米,四大天王塑像每尊高达7.8米,为全国同类塑像中少见。天王殿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殿,大殿两侧墙上嵌有石刻罗汉像518幅,其艺术水平之高更为罕见,被视为寺中瑰宝。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佛殿,供奉三尊大佛。天宁寺尤以传戒大法会著称,素有“法会之盛,闻名遐迩;庄严妙胜,甲于东南”之美誉。 常州天宁寺内的“面东西日晷” 、“平面日晷”两件天文科学仪器,是各地寺院所绝无仅有的。它是利用太阳光线照射到晷面上的扇形线条图,就可以读出时间和节气来。这是历学家、曾任阳湖(即今常州武进)知县张作楠,于嘉庆二十五年,运用天文历算原理,吸取明代末年传入我国的欧洲日晷的优点,按常州地处的纬度设计制作的。故已被收入《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图录》一书之中,这也是天宁寺特有的一宝。 天宁寺最为雄伟庄严的殿宇大雄宝殿有高、粗、多、奇、巧的五字特色。 高,就是殿高25.9米,建筑面积达1021平方米。旧社会有一种说法,寺庙的高度不得超过文庙。大雄宝殿高度号称9丈9,竟超过府、县孔庙一倍之多,岂非大逆不道?光绪二十二年大雄宝殿重建时,常州一些文人绅士向府衙状告天宁寺方丈冶开禅师。官司闹了3年之久,天宁寺竟打赢了。为了给这些地方上头面人物一点面子,仅仅将殿脊稍稍改低了2尺,这个“高”是来之不易的。 粗,大雄宝殿这么高大,屋面负荷这么重,全靠那两人都合抱不过来、直径达80厘米、长10米多的12根铁梨木支撑。晚清时期,我国与洋商的经贸往来,都由武进籍的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一手操纵。当时天宁寺曾向他求助,而美商大来洋行恰巧想在上海经营洋松木材,申领执照等事宜跳不过盛氏之手。他即乘机托美商在国外代购,解决了这一难题。 多,就是砖木雕饰多。三尊大佛的莲花座(又称须弥座),大殿上三张金碧辉煌的供桌,悬吊在空中的三盏琉璃灯,都是用椴木、樟木一件件雕刻组装而成。雕刻的内容有花卉、佳果、飞禽、走兽,有戏文故事,有经卷人物。屋面上正脊和戗脊,几乎全是用砖雕饰件嵌砌而成。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为江南其它寺院所不及。 奇,乾隆题写“龙城象教”,概括了天宁寺的特色。所以“龙”的形象在天宁寺里是十分显眼的。你看,山门殿是青龙,天王殿是黄龙,大雄宝殿是金龙,玉佛殿为赤龙,三宝殿为乌龙。大雄宝殿的金龙尤为奇特。是用金砖镂雕拼制而成。龙身高4.5米,伸出3米长的龙须,气势威严磅礴。它早、中、晚的色彩能随时而变。早晨旭日东升,金色“龙吻”上晶莹的露珠,透出微微的红光;中午艳阳高照,日光泛白,“龙吻”成金黄色;傍晚夕霞斜照,“龙吻”又变成了古铜色。 巧,悬挂在殿正中的巨匾,长7.5米,高2.2米,“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每字3米见方。这么大的字,是由武进籍书法家费念慈所书。写这么大的字,哪来那么大的笔?原来费先生是用木槌把包粽子用的箬叶捶打成丝,然后把它扎在约2米长的竹竿上,以几十斤刷墙用的黑色粉末——轻煤加水调和成墨汁,用“芦扉”铺在地上代纸写成的。 咏诗题词颂不尽 常州天宁禅寺享誉海内外,不仅使佛教界人士为之向往,而且也吸引了历代众多的名人要员。许多文人墨客更是咏诗题词,为古刹增辉添色。 崇尚佛教的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三次到天宁寺拈香礼拜,第一次给寺僧颁赐物件,赐给方丈“银牌荷包”;第二次赐给方丈“紫衣”,以示宠贵;第三次除御笔题“龙城象教”的匾额外,还为大雄宝殿题撰楹联:“合相正三摩,光融西竺;众音超万有,界现南兰。” 至于曾在天宁寺留有墨迹的其他名人,更是不胜枚数。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武进人唐荆川的诗云:“杰阁凌空谁共登,偶携仙客对山僧。林烟渺渺人家尽,落日微微花气蒸。”另有一些赞美天宁寺花木繁盛、园景清幽的名人题咏,如明代刑部尚书白昂的诗句:“天宁上刹绝尘楼,一度登来一度留。水光月明神倚玉,竹风萧爽气横秋。”清代康熙年间,住持纪荫法师的咏牡丹诗句:“月明清夜漾花神,如在瑶台笑语真。满地芳华都是书,一天精彩自留人。”这些诗句情景交融地描绘了当年天宁寺园林的情况。民国时著名摄影家吴中行的几幅名作是在天宁寺园林拍摄的,其中《锦树双栖》等作品参加了1930年伦敦国际影展,获得了国际艺术界的好评。 悬挂在大雄宝殿上的匾额,有遒劲雄浑的“大雄宝殿”四个大字,题写者系清代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武进书法家费念慈。匾阔7.5米,高达2.2米,每个字体有1.7米之高。左右两边,分别是沈定庵题写的“常随佛学”、沙孟海题写的“觉王宝筏”。天王殿第二檐下的“不二法门”匾额,系清代翰林院编修晚清洋务派先驱、吴县书法家冯桂芬所书。客堂中高悬的“万寿堂”匾额,是寓居沪上的武进籍书法家谢稚柳于丙寅年(1986年)初夏书写的。“藏经楼”匾额由艺术大师刘海粟生前题写。“学戒堂”三字的匾额,是晚清秀才、书法家苏局仙108岁高龄时题写的,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尤显珍贵。 素斋可口受青睐 天宁寺素斋是有历史传统的,各地香客到此朝山进香,游客来瞻仰游览,每每喜欢在此用膳。尤其是酷热暑天,人们厌烦荤腥油腻,而素斋多数是豆制品,鲜蔬瓜果和香菇、木耳、发菜等山珍海藻,佐以香油烹制,入口清淡,香味可口,加上佛地清净庄严,环境雅致,一年光顾几次,调剂生活情趣,满足好奇心理,确是一件赏心乐事。 素食有宫素、民素、佛素之分,宫素是古代帝王将相聚宴时的素膳;现代民素、佛素中许多品种已跻身名菜之列,厨师能烹调40多种具有传统特色的佛门素斋和常州地方风味的佳肴。这里的素斋具有佛门特色的如“佛光普照”,以金黄的栗子为主,象征佛光,盘周配以碧绿鲜嫩的菜心,赭色的香菇,黄色的杏仁,色彩纷呈,入口酥软鲜美,香味扑鼻。还有“延年益寿”、“招财纳宝”、“恭喜发财”、“五谷丰登”等祝颂吉祥康乐的各色菜肴。精心制作的元宝、佛手、寿桃,色、香、形、味俱佳,被人们视为精巧的“工艺品”而深受中外宾客的喜爱。 这里的常州传统物产乌塌菜更受人喜爱。由于它的叶片状如金钱,植株葱绿而富有生气,因而习惯叫它“金钱菜”,以遂四季顺利、吉祥如意的心愿。当时天宁寺主持素斋膳堂的当家人,顺应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在三伏酷暑季节也能让客人吃到这种“金钱菜”而成为一种拿手好菜。他们与一河之隔的桃园村的菜农,有一个“君子协定”,每年寒冬腊月,要为寺里提供几千斤乌塌菜,洗净晾干后,存进装满大容器“七石缸”里,不让乌塌菜“透气”。到第二年大伏天拿出来,香客施主来寺做佛事,或宴请客人吃素斋时,作为一道稀有名菜。“伏缺”季节的炎炎盛暑,叶菜并不多,竟能吃到“金钱菜”,清凉爽口之余,使人自然联想到那白雪皑皑的冬日景象,自觉凉意顿生,情趣倍增,令人开怀。 和尚素食是寺庙的规矩。然而,天宁寺的和尚可以吃鸡蛋。相传乾隆皇帝有次来到天宁寺后,想试试寺僧是否遵守佛门吃素的规矩,便特地赐给方丈一盘鸡蛋。方丈一看是鸡蛋,真是收也不好,不收又不行。不过,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于是,他满脸笑容地把鸡蛋一个一个往袈裟里装,全数收下,并口占七绝一首:“皇上送我一盘桃,又无核来又无毛。老僧带你西天去,免在人间吃一刀。”从此,天宁寺的和尚便吃鸡蛋了,因为这是乾隆皇帝“恩赐”之物。
常州天宁禅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