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花的意境

 观音道场 2014-04-22

梅花的意境 - 雨墨馨香 - 墨黛含烟

 

      国人对梅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知盐和梅(的果实)是古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只有盐梅结合方能成为美味的羹。《诗经》中虽然已经有写梅的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摽有梅,顷筐塈之”。但是,这里的梅还是指果实而不指花。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大约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人们才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才正式出现。

  梅,岁暮冰雪而不枯,众芳摇落而独放,清香幽雅,风韵超脱,其幽贞之姿,凌寒之质,受到古代文人的反复咏唱,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质,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独特的审美意境。

  梅之异于百花,唯在其独俏寒枝,香飘雪绕的姿态。唐人张谓有《早梅》诗:“一树寒枝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溢满赞美之意。而就花时而言,梅花多开在百花之先,是报春的信使,诗人常借梅花传达春的消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宋·李清照《渔家傲·梅花》),“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看到梅花,人们便有春已归来的感觉。

  然而有时诗人写梅,思绪又常不在梅花上面,而是有所寄托,李商隐的《忆梅》便是这样:“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诗人借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表达的却是诗人自己的意绪。

  梅花姿质优雅,清香可人,梅花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形貌,更在于它的精神。梅与松、竹并列,被称为“岁寒三友”,因而“梅”又常被用以咏物言志,表现高洁的情操。在无数梅花诗中,要数宋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对梅花形容尽致:“众芳摇落独鲜妍,占断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颈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把梅花的气质风韵写尽写绝了,同时诗人也借它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写出诗人自己孤高自许的情怀。

  梅花独俏寒枝,以其迎寒傲雪之姿,清香淡雅之韵,受到人们的喜爱,一路走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形成了一种凝香恒远,传颂不衰的美好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