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下水作文

 daobao 2014-04-22

 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20121228日,重庆的一辆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满身泥污的男子,指责其影响市容。这话引起了男子的不满,他回应说,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网友认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也有网友认为:“谁喜欢旁边坐着一个衣服很脏的人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从公共汽车上“维权事件”说开去

     吴丰强

1965年12月1日,罗萨·帕克斯在公共汽车上被白人威逼让座,这位黑人妇女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勇敢地说“不”,从而引发了美国黑人声势浩大的维权运动,罗萨·帕克斯被美国尊称为“民权运动之母”。今天,在中国的公共汽车上也发生了一起“维权事件”,一个脏兮兮的人振振有词地“维权”,然而他的维权却遭到了一位老太太的拒绝。同是公共汽车上的维权,其结果却有云泥之别,不能不让人深思。

我们先来看看那个脏兮兮的人的“维权”性质,看看是不是他的人权真的被侵犯。从事件中可以看出,他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被拒绝座位,而是因为肮脏被老太太严词拒绝。那个人以为他有坐位的权利,那是不错的,但是他同时以为他有肮脏的权利,这就需要辨别了。如果在个人空间,你肮脏一点,甚至浑身臭烘烘的,只要自己怡然自乐,别人无权干涉,可是,当你来到公共空间,特别是以浑身肮脏的情形来要求傍人而坐,把难闻的气味和细菌带到别人的身边,这就影响了他人要求干净卫生的权利。那个人不明白的正是这一点,当他踏上公交车,他就已经进入公共空间,他的形象、行为、卫生状况就要受到公德的约束,他不能一方面维护个人的权利,一方面在损害公交车上其他个人的权利,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那么他的维权行为就成了侵权行为,他看起来是个受害者,其实是个侵害者,我们的社会是不能容忍这样的维权者。

契诃夫讲,一个人不仅行为、心灵是美的,外表也应是美的。社会文明发展至今,对人的形象有了较高的要求。在过去我们可能认为看不起衣冠不整、浑身肮脏邋遢是歧视,但是今天我们认识到干净、卫生是文明对个体素质的要求,衣冠不整、浑身肮脏邋遢既是有损个人形象,也是对他人不尊重的表现,所以从文明角度讲,那个人还不具备文明意识,在素质上是有缺陷的,老太太的严词拒绝既是维护自身的权利,也是在提醒那个人改造自身的素质。也许那个人以为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形象差又怎么地?如果这样想,问题就更严重,因为他不仅没有文明意识,而且不尊重自己,没有自爱之心,那么他在心灵上是有严重缺陷的。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是没有资格要求权利的;一个看不起自己的人,是无法维护人的尊严的。

奥地利伟大诗人里尔克曾说,虽然我贫穷,衣服露出几处破绽,可是我的领子是洁净的,我的衬衫也洁净,我尽可能走在大街上,还能够用我的手大胆伸向一个点心碟。人们对此不会觉得突然,不会骂我,把我赶出去,因为无论如何那是一只上层社会的手,一只天天要洗四五遍的手。里尔克的话或许会给那个人以启发,人的尊严是怎么得来的,人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人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形象,而罗萨·帕克斯也在告诉那个人,什么叫做维护自己的权利,人的权利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

(2013年2月23日,与儿子同题异构。)

 

      

          农民工需要的是什么?

                                        吴丰强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这句话如果说的是城市人,大概不会引起很大的轰动,但是,如果冲着农民工说,就会引发道德地震。因为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工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得到的却是二等公民的待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要呵斥农民工不该穿得那么脏,就一定会刺伤城市那根道德神经,这就无怪乎舆论压倒多数地愤慨,并且纷纷谴责那个重庆老太,谴责她歧视农民工,谴责她同情心沦丧,良心缺失。不过,我想提醒的是,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在同情和尊重之间,落后和进步之间,农民工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分清事情的性质,老太太那句话是歧视农民工,还是批评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也许老太太潜意识里有歧视农民工的偏见,但是那句话本身不是,因为那句话如果用来批评一个城市人,我们大概会说虽然老太太态度不好,话还是有道理的。我们说,干净、卫生、优美是城市文明应有的内涵,衣冠不整、穿著邋遢、不干不净有损人的体面,影响人的形象,我们不能容忍城市人因为自己的形象而破坏城市形象。但是,这一文明标识一旦准备贴到农民工身上,我们的心就犹疑不安,农民工的地位、辛苦、不公平的待遇混淆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应该把两个方面的事情区分开来,即我们一方面应该看到农民工的贡献,看到农民工的不公平的待遇;一方面也应看到农民工身上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恶习。我们不能因为前者显示城市的亏欠来无原则地包容后者,这不是真正的良知。我们也不能用等而下之的文明标准来将就农民工,因为这本身表明我们的不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个重庆老太是用平等的标准要求对待农民工的,倒是我们这些好心人没有待之以平等。假如农民工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恐怕需要的是老太太那个平等的呵斥了。

相比昨天的大多数人说不出理由的歧视,今天城市人对农民工的认识,对待农民工的态度,无疑显示城市人素质的提升,也显示城市文明的进步。但是,从国家整体来看,我们的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不完整的。只要2.6亿农民工素质没有提高,思想意识没有进步,那么我们社会文明就还是暗淡的。所以,我们一方面凭着良心要善待农民工,一方面还要凭着良知提醒农民工去进步。只有农民工慢慢改变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只有农民工慢慢接受现代文明,我们才会真正地尊重他们,他们也才能真正地融入我们的城市。我想,农民工需要的是进步,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我们的包容和同情。

平等,是人类的一个光辉的理念,但是,请记住,平等从来不是赐予的,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城市人和农民工之间不平等是历史形成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创造新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毋庸讳言,农民工需要改造自身,和城市人一道去填平这个不平等的沟壑。

                    (2013年2月24日和吴伯江一起修改作文所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