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距今1.13亿年的蜻蜓化石你见过吗?它让酒泉盆地地层年龄精确了700万年

 红豆居士 2014-04-22
2014-04-18 07:43江南时报

  

  

  本次发现的巴依萨昼蜓化石

  

  热河生物群

  电影《史前一万年》,把观众带回了猛犸和恐龙共存的蛮荒时代。而记者日前获知喜讯,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专家把属于这个时代更真实的东西,带到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距今1.13亿年前的蜻蜓化石。1.13亿年前的蜻蜓长什么样?这些化石的发现有什么特殊意义?江南时报记者进行了现场探访。

  江南时报记者刘浩浩实习生吴昉/文秦怀珠/摄

  记者现场探秘

  这些蜻蜓长啥样?

  叫巴依萨昼蜓,只能看到翅膀

  昨天上午,江南时报记者来到了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在这里,看到了由著名古生物研究专家张海春发现的远古蜻蜓化石,这些蜻蜓就是距今1.13亿年前的巴依萨昼蜓。

  这些化石与普通的昆虫化石大小相当,在雪白的岩石断层面,清晰展现着一个个保存相当完整的蜻蜓伸展开的翅膀,翅膀上支撑薄纱结构的丝丝纹理。但可惜的是,所有蜻蜓都只能看到翅膀,头部、躯干等部位,都已经被岁月腐蚀得完全消失了形迹。

  “这些化石,都是我的导师张海春在甘肃酒泉的一个盆地发现的。”张海春的学生、硕士生郑大燃告诉记者。从事古生物研究的张海春经常会到一些历史上有湖泊的地区,去寻找化石。这次发现蜻蜓化石的地点位于酒泉的玉门,那里之前是个盆地。

  为啥只能看到翅膀?

  结构稳定,躯干含较多蛋白质易腐化

  蜻蜓之所以只能看到翅膀,是因为翅膀部位的结构较稳定,躯体部分由于含有较多蛋白质,更易于腐化,所以全部消失不见。

  据悉,本次张海春共发现了三十余个这样的蜻蜓化石。“据我们了解,发现蜻蜓的地方以前是湖泊,蜻蜓死后经过若干年的历史演变,就形成了化石。”郑大燃说。

  郑大燃告诉记者,这些蜻蜓的翅膀大约都是三四厘米长,由于所有的蜻蜓化石都是不完整的,所以蜻蜓的全貌现在依然无法还原,但是推断它们应该和现在的蜻蜓一样,属于肉食动物,主要靠吃昆虫和水里的生物为生。

  “这些蜻蜓现在都已经灭绝了。”郑大燃说。

  它的发现有何意义?

  属于特有地层中的化石

  可判断年代与迁徙轨迹

  “其实蜻蜓的种类很多,现在我国就生活着大约70种蜻蜓,我们本次发现的巴依萨昼蜓有些特殊,它的化石属于标准化石。”郑大燃说,所谓的标准化石,是指在某一地层中特有的生物化石。这种化石的作用是,能够区别地层。

  年代:

  距今1.13亿年

  比之前研究结果精确700万年

  郑大燃告诉记者,巴依萨昼蜓属于热河生物群的下属分支生物。“这个生物群的主要生物包括三尾拟蜉蝣、东方叶肢介、旱峡祁连鱼等,只要在某个地层发现其中的一种生物,就能对应地知道这个地层的年代情况。”

  按照这个思路可以推断,发现巴依萨昼蜓的甘肃酒泉盆地远古时代所处的地层,属中沟组地层,距今已有1.13亿年的历史,而之前认为该地层的年代为1.2亿年前,化石的发现,让时间精确了700万年。

  迁徙轨迹:

  这种蜻蜓在五个国家被发现

  “明确了酒泉盆地的地层以后,就可以和东北等地层进行对比,进行地质研究。”郑大燃说,此外,根据发现化石的地理位置分析,还能够得出这种蜻蜓的种群迁移轨迹。

  据介绍,目前全球只有五个地方发现了这种蜻蜓的化石,主要位于俄罗斯、外蒙古、中国的甘肃、北京、韩国等,每个地方的蜻蜓的生活年代都不同,据此就可以绘出一张巴依萨昼蜓在长达数千万年间的迁徙表。

  根据迁徙表,就能够大致分析出,当时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环境生态。

  相关新闻>>>

  最大的蜻蜓生活在美洲

  本次南京专家张海春发现的蜻蜓体型较小,翅长只有几厘米,而记者获悉,实际上蜻蜓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在长达数亿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地球上存在。蜻蜓不仅种类众多,而且体型大小也差别很大。

  据悉,蜻蜓总目由三个目组成:古蜻蜓目、原蜻蜓目和蜻蜓目。古蜻蜓目仅生存于晚石炭世早期(约3.2亿年前),原蜻蜓目生存于晚石炭世至二叠纪(约2.5亿—3.1亿年前),蜻蜓目从二叠纪起一直生存到现在,有将近3亿年的历史。

  不过古蜻蜓目、原蜻蜓目都已经灭绝,现在看到的蜻蜓都是蜻蜓目的成员。

  蜻蜓目分为三大类:差翅亚目(俗称蜻蜓)、均翅亚目(俗称豆娘)和间翅亚目(俗称蟌蜓或昔蜓),包括约5900个现生种,它们的体长一般为30—90毫米,体型最大的现生类群为生活于中、南美洲的一种豆娘,其翅展可达190毫米。

  江南时报记者刘浩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