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义为本 仁善是源

 谁清斋 2014-04-23

《赵氏孤儿》程婴:谦卑、内敛、忠义、聪慧、运筹帷幄、仁善博爱,这样的人可谓天下难找,牺牲了自己的孩子保全忠义,忍辱负重在屠岸贾府上十九年,苦心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

一开始是为了孤儿长大为赵氏平反,为父报仇,但真到了扳倒屠岸贾的一天,程婴却教导义子八个字,忠义是本,仁善是源。程婴是从哲学的高度看待了世间万物,他说做人——敬父母爱妻儿是人理,做臣——忠于君王是公理,但人生天地之间,世界万物是皆亲如一家,是天理。

这其实是告诉赵武,仇恨、忠义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而仁善才是解决世间争斗的根本之源、终极奥义。

第一,关于父亲的教育和陪伴。

看父亲(事实上的)程婴如何说:“大人(屠岸贾)可曾记得,就在这院外,两个孩子年幼之时,大人托付程婴教导两个孩子(赵武、屠岸无姜)长大,程婴从那天起对公子(无姜)孜孜不倦,所付心血远超自己的孩子(赵武),因为,我知道这棵树苗长于沼泽之中。”

看儿子如何说:

屠岸贾的儿子大义灭亲忐忑地回到家中看望被圈禁的父亲,屠岸贾看到儿子跪下,一口长气轻松出来,是不是做父亲的都这样?看到儿子认错气就消了大半?精彩的在后面:“没想到你还能来看我”——仍然不懂儿子!

看儿子怎么说,听到父亲夸自己是好孩子的时候,无姜:“无姜大逆不道,不配做爹的好孩子。”父亲这时候,仍在“谆谆教诲”传授自己的“我执”:六亲不认,才能成大事!——一心希望把天下打下来交给儿子的父亲们,你们是不是也这样?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根本不认同你的儿子身上,他们理想不在于此、心不甘情不愿,何以成大事?

最精彩的不是上面,儿子的心声?看下面:

儿子:我要陪爹爹远赴戎狄,此生不再踏入中原一步,就咱们爷俩,远离朝廷、远离尘嚣、远离恩恩怨怨、远离是是非非!父亲方始恍然悟道:原来你喜欢这种日子!儿子:“自从孩儿懂事,每天看到爹爹为国务操劳,对付列国、对付政敌、对付天灾人祸,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寝食难安,陪我的时候还没程先生多。父亲歉意说:是啊是啊,我曾下决心要好好教你读书,可是时间一忙,我就全忘了…全忘了…

儿子:从孩儿识字,初学史籀篇,就是程先生从头教到尾,后面的书经、管子、诗经、易经、乐经,都是程先生教的,爹爹从来没教过我。父亲悔悟道:所以,程先生才能把你教得这么好!

一个父亲,居然如此不了解、不理解自己的儿子,何其悲哀!

在这世界上有多少忙堪比屠岸大人、堪比总理的企业家、官员,你们的儿子一样不幸,但更不幸的是可能他们没被托付给程婴这样的智者,却被小镇上的小混混给教导了。到头来家业无人继承、无力继承的时候,悲剧又有多少比屠岸贾少呢?

第二,看程婴教育成功的精髓

1、启发式教育,看程婴如何给儿子做成人礼、做毕业答辩。爷俩从树什么最重要展开,从树干、树根和土壤的关系,讲到做人应该上敬父母、下爱妻儿的人理;做臣应该忠君爱国的公理;再升华一步讲到人生天地之间、世间万物皆亲如兄弟,此乃天理。从人理、公理、天理,讲到做人要做到八个字:忠义是本、仁善是源。

2、抓住教育本源“忠义为本、仁善为源”

忠义是本,忠的狭义理解就是忠君爱国,但不妨跳出封建君主思想,以科学的态度理解,忠其实就是忠于大道、忠于天理、忠于人伦,忠于这些规律和法则,就是行大道,做事情就是走正道,做决策判断就容易找到正确的方法,就容易成功。

义字,狭义理解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升华一下,就是做朋友要做诤友,交朋友要交诤友,无论是对朋友、对同事、对上级、对世间生灵都有仁义的承诺和原则。

程婴之所以大义灭求从小了讲,会有人理解为报答赵朔收留为门客的知遇之恩。但这是小看了程婴,窃以为程婴是为了替世人报答赵朔的忠义之恩,赵朔当年违背晋国国君,放弃小忠,才中了深深了解赵朔大爱的屠岸贾的诡计,冒着杀头危险取道大忠、顺应天理,向敌人、向君子之交的楚国大将借粮救济灾民,从而埋下了国君不信任的种子。程婴是为了这种大忠大爱,为赵家、为晋国保留大忠大义的好苗子才有此行为。从大了讲这才是大忠。

仁善是源,我们讲有些人左右逢源、出门遇贵人,常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朋友之交,仁善就是根源。这些人俗了讲就是面善、心好,马路问路的都多,因为长了一副慈眉善目,别人一看就不会被拒绝。你对世界仁善、世界就会对你报以慈悲。

怎么修炼仁善呢?想改变周围环境,让别人对自己仁善,如果整天板着脸一副老子天下第一,不装不足以显示我的权威,也不会有人凑你的分子,贴你的冷面,这些人还容易招小人,正常人不贴,自然就会有”有心人“来帖,有所图就有满足的时候,不需要你了,那小人的脸自然也会板起来的。

“与人为善”,就是对别人好,背后的意思就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最起码你没对我不好,我才会对你好。升华一下,再加上一个“以人为善”,把别人当好人,最起码没对我不好时把他当好人,境界再高一点,你对我不好,可能是有什么特殊原因,所以我还是把你当好人,冤冤相报何时了?

这么深奥的教育故事小孩能听懂吗?固然妈妈是明白人也很重要,妈妈的心思、念头、想法和价值观哪里能不影响后来的教育呢?古人自3000多年前就倡导母亲应以德、以宁静养胎安胎,母亲首先在修身、修言、修行,也暗合了佛家的身、口、意三业相应,真是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看看程婴如何将佞臣之子培养成正直、善良的人;看屠岸贾是如何对程婴的父亲教育五体投地。(转载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