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造机会与制造危机的乔治·索罗斯

 jianchijianchi 2014-04-23
对索罗斯来说,抓住机会,将最有营养价值的那部分收益装入腰包就已经足够了,索罗斯给人以很明显的掠夺者的印象。
“投资天才”们的共同特点是制定投资战略时尽量避免投资失误,

.利用机会与危机

  投资者的主要工作是在金融市场上交易金融产品。对他们而言,机会指的就是好的时机,因为好的时机意味着获利的机会增加。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在等待机会,对有的人来说,抓住一次机会便意味着人生将彻底改变。索罗斯和巴菲特对待机会的态度有所不同。

 ◆创造机会与制造危机的乔治·索罗斯

  对冲基金属于私募基金,基金经理对资金的使用要受到来自投资者的诸多制约。作为基金经理,必须在短期内取得高收益,将收益分给投资者,才能获得声誉,并在下一次募集资金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否则不但基金经理的报酬不会提高,基金的生存都会面临问题。索罗斯作为对冲基金经理,不可能像巴菲特那样耐心等待机会到来,他必须在任何市场情况下争取高收益。如果想象中的机会没有到来,索罗斯必须创造机会提高收益率。

  其实索罗斯制造机会的过程很简单,他研究各国的金融系统、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外汇储备以及经济运行的健康状况和国民的爱国心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选出存在漏洞的国家或市场进行投机操作。那些投机失败的案例,事后分析看来,或是因为当初判断失误,或是因为行动时机不对。索罗斯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可以随意制造危机。

当市场状况改变时,索罗斯的战术也立刻作出调整。

在攻击日本的过程中索罗斯的投资风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自己创造机会,并试图驾驭危机。其实,对冲基金在外汇市场操作的方法很简单。

  以汇率市场为例,假如对冲基金看好香港汇率,资金就会大量进入香港,向香港金融机构贷款港币,再将贷款得来的港币在市场上卖出,买入弱势的美元。外汇市场上由于港币供应增加,汇率下跌,美元随之升值,这时对冲基金再将手中的美元抛出,买回港币,还给香港的金融机构,获得差额收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当卖出港币买入美元时,对冲基金会在市场上大造舆论,攻击香港经济,动摇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提升美元需求。索罗斯1992年攻击英镑时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结果英镑贬值20%。站在索罗斯的立场看,是英国经济首先面临问题,然后对冲基金发现了机会。在股票市场上,对冲基金最常用的方式是大量卖空,一旦被卖空的企业出现问题,股价下跌,对冲基金就能获得大笔收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