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哈尔滨安康福利院精细化管理的报道:黑土地刨出个“ISO”

 zhangjun137 2014-04-23

  给老人梳头需要几个步骤?清洗一副假牙,都有哪些要领?高位截瘫老人的康复护理,有何禁忌……

  吃喝拉撒睡,看似琐碎,可一旦放在老年人特别是失智失能老人的身上,便有了不一样的分量。

  入住了1013 名老年人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安康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安康),深深地植根于黑土地,把老人的需要当作“ 第一要求”,精心打磨服务的每个细节,引入ISO标准化管理理念,真就作出了别样精彩的文章。

  150余条“军规”

  2013年9月1日发生在安康福利院的一场风波,让院长陶奉军记忆犹新。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在福利院护理期间突然离世,家属不依不饶地要讨说法,聚集了几十人和十几辆车,横在安康福利院的门前,拒绝把遗体拉走火化。

  夜深人静了,人却越聚越多,事态时刻都有升级的风险。

  在外办事的陶奉军火速赶回院里,与老人家属面对面协商。双方商定,调出老人房间(外)的监控录像,再判定是谁的责任。

  监控器显示,在这位老人去世前的几个小时里,安康一号公寓的护理员严格按照护理要求,每小时上门查看一次。

  在最后的时间里,监控器记录了护理人员紧急呼叫医护人员抢救,为老人赢得生的希望跑进跑出,不懈地努力……

  凌晨1 点多,在真凭实据面前,老人的家属主动离开。这场危机得以化解。

  为何如此确信福利院无责,安康的底气来源于哪里?

  这不得不提安康的精细化管理。2011 年以来,安康从建章立制、规范服务抓起,建立长效机制,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头等要务抓紧抓实。

  安康全面梳理了服务老人的23 个流程,明确了工作节点;先后建立健全了福利院服务、管理、护理、保障、安全、党务、文体、医疗等8 个方面的150 余项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职责50余项。

  执行有标准,运转有流程,检查有依据,服务有模式。在安康,这些并未简单地躺在文件柜里,或者挂在墙上。

  福利院自制“ISO”

  4月中旬,记者慕名来到安康,一睹百分考核、无缝对接、360度管理、招招科学化的精细化管理的“真容”。

  民以食为天,陶院长先从“天大”的事说起。

  在一个足足可以容纳600 人同时用餐的餐厅,光线充足,通风便利,整洁程度不亚于任何一家星级酒店;整齐划一的座椅还有小玄关,每个相邻的座椅都特意订制成了卡扣式相连的,以免座椅倒斜,摔伤老人。

  记者注意到,在每张桌子的侧面,都粘贴着一张精致的桌签,上面工整地写着“ 糖17,糖18……”“我们根据老年人每天的能量摄入量,以及老人身体的状况,按照食物种类多样化的原则进行营养配餐,最大限度地满足老人的饮食需求,这些老人就像自己的父母,一个人吃不好,我们心里都不是味儿。”负责1000 多位老人餐饮的营养科科长邵长丹介绍道。

  安康严格执行食堂从业人员晨检制度,防止传染病入侵。在把守森严的食品加工区,记者在检查消毒之后,被“特许”进入。

  快开午饭了,一股刚出锅馒头的香气和着饭菜的香味扑面而来。只见十几个大师傅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菜刀、器皿通过绿、红、蓝三种颜色区分,切冷盘的是绿色的用具,切肉的是红色的、切鱼的是蓝色的,食物的投料比例被认真记录,每餐的食物由专人进行成品留样。

  此时此刻,在一道回廊相隔的公寓楼里,79岁的王淑菊老人正在享受着餐前的热身运动。老人得过中风,手脚不利索,思维时而出现混乱。护理员陈秀华为她服务三四年了,两个人的交流只需一个简单的眼神、一个温柔的抚摸,老人便心领神会。

  8:45-9:00 与夜班护理员进行床头交班,同护士长、护工班长、护士一起检查老人受压部位情况;9:30-10:30医护做完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后,做好老人后续看护工作,如保持静脉输液管道、尿管、胃管等管道通畅,为卧床老人翻身、扣背、及时更换尿垫等。10:30-12:00准备餐具,为老人喂饭(鼻饲)、喂水、清洁餐具、服药……这是安康制定的24小时护理流程的一个片段,细化到每个时段的具体工作。护工每日查房、与老人沟通、与家属沟通、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都有详细的记录备案;护士、护工按规定程序交接班,重点事项重点交接,确保无缝对接、零差错。

  在安康,卫生保洁精细化管理近乎严苛。全院10 万平方米无死角,木见纹、铁见光。无论是公寓、食堂、后勤仓库、锅炉房,还是活动场所内外,一尘不染,垃圾不过夜,24小时保持公寓清洁。何时拖地,何时消毒,何时净化空气,包括何时为老人洗澡换衣,安康的二十几名保洁职工和百余名护理员了然于心,外化于行动。

  “ 深入实际、精细管理、制度管人、争创一流。”哈尔滨市民政局对福利系统的要求,在安康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2012年,安康谋求更大的提升,对全院8 个行业、45个岗位和23个流程全面梳理,与哈尔滨市质量监督局合作,制定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无缝对接,并于当年底,顺利通过ISO9001认证。

  标准件背后的人性温度

  每个标准化的生产都天生与个性化相背离。面对入住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安康的ISO 管理,能否走出这一悖论?

  “很多老年人由于患病或衰老,容易大小便失禁。而老人又爱面子,不愿承认,更不会主动向护理员报告。

  有时裤子都尿湿了,却没事人似的走开了。由于福利院很多都是布面椅子,如不能及时发现,味道很难彻底清理,这给保洁工作出了难题。”

  从事多年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陶奉军有自己的办法。他找来了裁缝、工匠,为院里的布椅子定做了一款特别的椅垫,便于清洗,成本又低廉。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82 岁的何国民老人睡觉爱打呼噜,吵得同屋的老人难以入眠,他自己也很无奈。有的老人还容易因此产生摩擦。安康护理员从中调停,将听力很差的王勤老人与他安排在一个房间,两人相安无事。有的老人爱晨练,天刚蒙蒙亮,就来了精神下床活动,这时候,安康的职工悉心观察,再把作息习惯相似的老人安排在一起,发展成了兴趣小组。在安康,人性化的服务无处不在。在全院开展的“和谐一家亲”活动,院长负责四名失能、“三无”老人,科长负责三名,职工负责两名,使每一位在院老人都有亲人在身边。

  79岁的郭淑芬老人,退休前是单位的文艺骨干,如今,还捧回了“十佳歌星”的名号。记者在计算机室见到她时,正在戴着大耳机学习曲谱。在安康,1000多位老人人人建有生活档案,管理员对老人的生活习惯爱好、文化特长、疾病等进行7日评估,做到了如指掌。

  院里根据老人的情况,界定服务区域,提供个性化服务。糖尿病患者和信佛的老人可以吃到低糖食物和素食;伊斯兰群众可以在回民灶和回民间得到照料;生病的老人被悉心照料,牙痛的老人可以独享流食……

  安康地处新城区,地广人稀,最怕老人走丢。院里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配套实施安全监控系统,为每位老人配发一个传感器,实施监测老人的动向。为了保护老人的隐私,他们创意地设计了几个动漫人物,取代实景监测,又能确保实时跟踪。

  在安康福利院谋求的365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没有空白、不留死角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中,越来越多的老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酷似家庭、胜似家庭的贴心呵护。(本报记者 刘鹏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