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妙联劝人醒世

 陋室书屋2 2014-04-23

家教联语是我国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为了教育好下一代,精心撰写出许多含义隽永、情深意切的家教对联。这些联语精采凝炼、富含哲理、耐人回味、发人深省,对培养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传说,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在江南某地当县官,他上任之初,其父撰书一联相送: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联语告戒儿子,做人应宽厚仁慈,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为非坐歹,人间自有王法,否则到了那时,才醒悟到泪酸血咸、头有青天,悔之晚矣。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副家教联语: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联中,教育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寄寓了殷殷期望。

明朝著名文学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奇联: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徐渭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清代文人王之春也有一副家教联: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

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此联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由此勉励儿孙要多读书。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幼时很贪玩,不爱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很担忧,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一副家教对联:

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

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

同时规定每天要抄100遍,不完成就要受鞭笞。朱厚整整抄了100天,终于悟出了父亲的苦心,痛心大哭,跑到父亲面前跪下请罪。从此,用功读书,并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做为座右铭。

旧时,有一个秀才,花钱一惯大手大脚,吃穿无度,钱一到手,很快就花光了。这年年关临近,他看到众邻居都忙着办年货,而自己手无分文,什么东西也买不起,只得空手回到父母处。为教育儿子,父亲送给他一副对联: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秀才看过联语,非常羞愧,从此再也不乱花钱了。

1924年,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送别儿子出国留学时,特撰一联: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

联语要求儿子做一个好人,必须经过锻炼,要有信心,在艰难中把自己磨练成一个忘我的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撰一联挂于堂前:

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

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模范。

上联教育子女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不可追求虚荣与奢侈;下联指出子女做了长辈后,要以身作则,成为下一代的楷模。

著名作家老舍曾给女儿写过一联云:

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

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联语为女儿今后的生活作了长远规划,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充分体现了父母对女儿的爱护和关心。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

莫学芙蓉空有面;

应效芬芳发自心。

此联妙趣横生,用蜂腰格自然地嵌入媳妇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1940年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儿子陶绍光,背着父亲向育才学校的校长索取一张文凭。陶行知从外地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转撰写一联教育儿子不要弄虚作假,不要向虚假的社会学习或妥协,而应踏踏实实地做人:

宁为真白丁;

不做假秀才。

另有“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等,均不失为家教的劝世箴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