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断技巧和治疗

 医学2014 2014-04-23
第十节  性传播疾病
淋病
    一、诊断技巧
(一)中医诊断技巧        
本病中医诊断按证候分型有三型,在临床上可结合自身症状,找出相应的证候分型。
    1.湿热下注  小便频数涩痛,尿量小而尿意不尽,或不敢尿,甚或尿道口时时流溢出泔样或脓性分泌物,少腹拘急,会阴胀痛或腰腹沉重下坠感,睾丸胀痛。女性则外阴潮红充血,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湿热伤阴  尿道时觉刺痛、灼热、痒感,往于饮酒或吃煎、炸、热、毒物后出现。尿道口时有清稀分泌物溢出,或晨起尿道口有少许分泌物粘着。腰痛,会阴及少腹胀痛。口干肢倦,舌红苔黄略干,脉弦或细数。
    3.脾肾亏损  久患淋病,分泌物量少清浠,尿后余沥不尽,往于劳时加甚。会阴少腹胀坠不适,腰酸背痛,膝软无力,神倦多虑,胃纳差,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弱。
    (二)西医诊断技巧
本病西医诊断依据主要从不洁性生活史、临床表现、淋菌涂片和培养即可确诊。
    1.有不洁性生活史。
    2.临床表现  淋病感染的临床表现颇为复杂,分类法也多,各国各家意见未能统一。有急、慢之分,有男、女之分,有有症状和无症状之分,有肛门生殖器和非肛门生殖器之分等等。它们之间是联系的,或同时存在,或互相转化交替出现,因此,在诊断某一种淋病是急性还是慢性,是有症状性还是无症状性,有无播散感染的存在,并发了什么炎症,播散到何处(哪一种器官),要有全面的分析,以得出完善而准确的诊断结论。
    (1)无症状性生殖泌尿系淋病  亦称隐性淋病、潜伏淋病,无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此种无症状状态可保持终生,也可引起附睾炎、输卵炎或盆腔炎,甚至引起播散性淋病。
    (2)男性淋病  即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其潜伏期0.5~15天不等,平均3~5天。首先为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微刺痛,继而有白色或淡黄色粘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适。无论脓液多少,在此前后病人出现尿道炎性刺激症状-尿痛和尿道灼热感。尿痛常是发病的早期症状,尿痛的特点是排尿开始明显。严重者有排尿困难,痛而不敢排或排中中断,行动不便,入夜阴茎常有痛性勃起。在前尿道炎症发作2周后,约60%患者有淋菌越过外括约肌进入后尿道继续引起炎症反应,出现尿意窘迫、尿频、终末尿痛或终末血尿等。会阴部会有坠痛感,严重者可有一时性尿潴留和血精现象。在急性尿道炎发作过程中,患者往往有微热或乏力等症状。有时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红肿疼痛甚至化脓破溃。部分患者发热至38℃以上,并有头痛等全身不适。
    (3)慢性淋病(晚期尿道炎):有急性淋病史;多由于病人未作治疗或治疗不合理、不彻底、性生活无节制、全身抵抗力下降或有其他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糖尿病、肿瘤)、酗酒或经常吃“煎、炒、热、毒”等食物而引起;症状反复并持续两个月以上;自觉症状一般较急性期轻,尿道有轻度的刺痛感、灼热感、痒感或蚁行感等,有时尿末有血尿现象,时见“淋丝”;清晨尿道口有“糊口”现象,除非急性发作,一般尿道口不再排脓,但挤压阴茎根部和尿道中、前部可见少量脓液逸出,慢性淋病若治疗不彻底,5~10年后容易发生尿道狭窄,此外容易并发前列腺炎、精囊炎和附睾炎等,前列腺可肿大,有压痛,精索可增粗。患者多感腰痛、会阴坠胀、夜间遗精或血精等。
    急性淋病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加上淋菌培养阳性可以确诊。若无条件培养,可作尿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在多形核的细胞内发现有特征革兰阴性双球菌,加上近期有不洁性交史,基本可以诊断为淋病。随着性病的增多,临床上多种性病共存的病人也明显增多,故在诊断上一是要明确,二是要注意其他病原菌同时感染,三是要尽可能分清感染部位,如尿的二杯试验有助于确诊尿道中炎症发生的部位。方法是晨起第1次尿(一般潴留4~5小时),2/3排于第1杯内,1/3排于第2杯内。如二杯皆混浊,则可能是磷酸盐尿;若酸化后二杯皆混浊并有少量碎片组织和颗粒,则表示有后尿道炎及前列腺炎。此时要对通常所做的前尿道拭子培养淋菌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
    (4)淋菌性前列腺炎  这是男性淋菌性尿道炎主要局部合并症之一。临床表现除有尿痛、尿频、尿急、肛门、会阴部坠胀压迫感和跳痛感,疼痛向腰部放射,尿后加重或发热外,还可出现遗精、早泄,甚至阳痿等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确诊有肿大、压痛,严重时中央沟消失。前列腺液检查大量脓细胞,卵磷脂减少,镜检和培养革兰阴性双球菌和淋菌生长。
    (5)淋菌性附睾-睾丸炎  这也是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的常见合并症之一。该并发症发病较急,初起时阴囊或睾丸有牵拉痛,进行性加重,且向腹股沟处放射,严重者发热,体温39℃~40℃。检查时发现睾丸、附睾肿大、压痛,阴囊皮肤潮红、灼热。有时精索变粗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等,反复发作转慢性,病变晚期可造成附睾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或输精管闭锁,丧失生育能力。
    (6)精囊炎  精囊炎也为尿道炎常见合并症。病人有发热、尿频、尿痛、终末段尿可混浊及带血。肛门指检精囊肿大压痛,慢性时不痛,但精囊变硬。
    (7)女性淋病  女性淋病主要包括尿道淋病和生殖道淋病两个方面。发生淋菌性尿道炎时,病人自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有灼热感甚至排尿困难、中断或血尿现象,尿道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部分病人周围皮肤、粘膜可有红斑,表面湿润,甚至糜烂。淋菌性宫颈炎最常见,其表现可轻重不一,轻者外观无明显异常,重者宫颈潮红、水肿、周围糜烂、脓性白带,时见黄绿色白带沿阴道流出。白带中带血,有臭味,病人有下腹痛和腰痛甚至乏力、发热等全身不适。
    女性淋病的诊断较男性淋病困难,因为其症状不明显,无明显特异性,分泌物涂片检查,即使在多形核白细胞内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也不能确诊。临床上除了有上述症状表现外,更主要的是了解其性伴侣有无淋病。接触史中了解其潜伏期是否符合淋病的发病时间,确诊仍要靠淋菌培养。但在结果未报或无条件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表现、性接触史,尤其是性伴侣近期或同时有无淋病进行诊断性治疗,即可观察效果,可等化验结果出来后再作回顾性治疗。
    (8)淋菌性前庭大腺炎  主要表现为局部腺体红肿热痛,腺体开口处有少量脓液溢出,常形成脓肿,严重者双侧大阴唇明显红肿,跳痛和压痛并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个别患者可并发淋菌性腹股沟脓肿。
    (9)淋菌性盆腔炎  淋菌性盆腔炎包括急性淋菌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和卵巢脓肿、腹膜炎等。好发于性活跃的育龄妇女。多在月经期或性交过度时发病。急性时白带增多,且为脓性或血性。双下腹疼痛,往往以一侧为重,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严重者有畏寒、发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下腹压痛、腹壁紧张、肠鸣音减弱。原有的尿道炎、尿道旁腺炎、巴氏腺炎、宫颈炎可加重或复发。本症还可发展为局部脓肿,此时可在附件或子宫后凹陷处触及肿块,有压痛,并有波动感,脓肿可破裂引起腹膜炎,甚至休克等。日久,输卵管粘连、阻塞,造成不孕或宫外孕。
    (10)淋菌性眼炎  以新生儿发病最多,主要是感染了淋病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产道分泌物感染新生儿的眼睛所致。一般新生儿眼睛感染了淋菌后约经过2~4天的潜伏期。开始常表现为结膜炎,分泌物逐渐增多。一天后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有脓性外溢,大都双眼受累。此时婴儿精神差,哭闹,可有发热、双眼闭紧、眼睑潮红水肿、分泌物溢出。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出现角膜浑浊、溃疡、虹膜睫状体炎,最后导致失明。成人眼炎发生较少见,一般由他人或自己带菌之手或毛巾等接触眼睛所致。多为单侧性,症状主要为结膜充血、水肿,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严重时角膜发生溃疡,导致视力减退至失明。临床上还不能和其他细菌引起的眼炎区别,因为两者同样结膜有脓性分泌物,涂片检查革兰染色均为革兰阴性双球菌,此时最好作培养证实。
    (11)淋菌性咽炎  淋菌性咽炎以女性多见,也发生于同性恋的男性,主要由于口交所致。大都无任何自觉症状,但可带菌。有症状者表现有咽部疼痛、灼热、局部充血,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累及扁桃体,引起红肿、吞咽困难等。病人一般有口交史,关键还是应以淋菌检查确诊。必须注意新生儿在被娩出过程中可能吸入带菌的产道分泌物而发生淋菌性咽炎,甚至淋菌性肺炎。
    (12)淋菌性直肠炎  主要是由同性肛交传染,也可有淋菌性宫颈炎中带有淋菌的分泌物或白带直接传染。临床上症状轻重不一,男女差别很大,一般男性症状明显。主要症状是直肠肛门部发痒、灼热、疼痛或坠胀感,排便时加重,并有脓性分泌物。查体可见直肠粘膜肿胀、充血、糜烂或渗血等,此种情况需与其他细菌感染的直肠炎相鉴别。临床上有症状,病史上有肛交史,应高度注意患此病的可能性,并作淋病培养以证实之。
    (13)儿童淋病  发病形式主要以幼儿淋菌性阴道炎多见,症状有阴道粘膜、会阴发红、灼热、灼痛或瘙痒感,时有淡绿色或黄色分泌物流出。其次是淋菌性尿道炎,表现为尿道口,阴蒂红肿,阴道口有脓液,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再次是由于上述良种炎症分泌物蔓延引起的阴周皮炎、肛周皮炎及直肠炎等。症状有局部皮肤粘膜潮红、糜烂、渗液,表现有脓性分泌物、结痂等。男童淋病常见为尿道炎,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尿道分泌物。也可同时发生附睾炎。其他感染不常见。儿童也可发生淋菌性咽炎和直肠炎等,要作培养加以确诊。
    (14)淋菌性皮炎  指粘膜淋菌感染外的皮肤炎症。一是有淋菌直接蔓延感染所致,二是血行播散性淋菌感染所致。两者皮损处均可检验出淋菌。直接蔓延感染者,大都是因为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阴道炎及眼炎中带有淋菌的分泌物流出,直接感染了这些器官的周围皮肤而引起炎症。有眼睑皮炎、龟头炎、包皮炎、龟头包皮炎、外阴炎、肛周炎。症状为局部有潮红、红肿、糜烂,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等。自觉症状可有微痛、灼热、发痒等。有时可形成阴茎脓肿和外阴小脓肿。播散性淋菌感染(DGI)是指淋菌自粘膜感染部位入侵血流,随血液带到全身而引起各个组织器官的感染。实际上是粘膜淋菌感染的一种并发症。其中淋菌性皮炎损害是DGI临床上的特征表现,往往是先起红斑,直径大小不等,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但也可没有任何症状。1~2天内红斑可变成脓疱或在红斑上起脓疱,有些为出血性脓疱或中心坏死及结黑痂。数目1~100多个不等,大都散发。部位常发生在手臂或腿的远端和指、趾关节附近,一般不对称,常合并有关节炎。皮损病理检查可见浅表溃疡,脓肿形成,真皮及皮下组织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的弥漫性炎症浸润,并累及小血管甚至有血栓形成和局限坏死。
    (15)其他播散性炎症  ①淋菌性菌血症:常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所致。病人可突然高热、寒战,体温38℃~39℃,甚至高达40℃,随后引起关节炎、心内膜炎、胸膜炎及心包炎等症状。此时白细胞增加,常为多发性。②淋菌性关节炎:淋菌侵入关节后,1~3天发生炎症反应,局部红肿、疼痛,有明显滑膜积液和腱鞘炎,好发于踝、腕、手部小关节、肩关节等处,常为多发性。③淋菌性肝炎:约有一半播散性淋病并发肝炎、肝大,有叩击痛,引起肝周炎时症状加重,转氨酶升高。其他如淋病性心肌心包炎、心内膜炎、肺炎、骨髓炎、脑膜炎等均有发生,但少见。
(16)胎儿淋病  孕妇患淋病时,若淋菌随血流浸犯胎儿,易引起胎膜早破、羊膜腔内感染、早产、产后败血症、胎儿发育迟缓等。
    3.淋菌的涂片检查和培养阳性。有条件或必要时可作PCR、LCR、PPNG检测和血清实验等检查。
(三)鉴别诊断技巧
1.中医疾病要注意与石淋证相鉴别,石淋以尿频、尿急、尿痛,尿中可见砂石为特征。
2.西医疾病要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有时与淋菌性尿道炎同时发生或在淋病之后发生。病原菌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和分解尿素支原体,淋病所有的症状在NGU都可以出现,只是较轻而已。有时症状不重,分泌物不多的淋病确实不易与之鉴别。鉴别可参考表,但关键在于细菌学的检查。  
龟头包皮炎    由于包皮过长,包皮内叶经常隐藏污垢,加上个人卫生差,包皮内、冠状沟、龟头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可引起包皮不能上翻,局部红肿,有时糜烂,污垢多及有脓性渗出物。症状轻者,只有龟头红斑,呈干性裂状。但此病尿道口无红肿外翻,无尿道流脓,也无尿痛、尿频、尿急等尿道症状,但也常见到与淋菌性尿道炎同时存在的患者,此时要作细菌学检查加以确诊,不能一见到有淋菌性尿道炎就诊断淋菌性龟头包皮炎。
    二、
    三、病情分析
    淋病感染初期,仅影响男性前尿道、女性尿道和子宫颈。淋病进入这些部位后,借助于菌毛、蛋白Ⅱ和IgA分解酶迅速与尿道、宫颈上皮粘合,蛋白Ⅰ转至尿道的上皮细胞膜,继而淋菌被柱状上皮细胞吞噬,淋菌进入细胞后大量繁殖,导致细胞损伤崩解,然后转至细胞外粘膜下层,以通过脂多糖的内毒素与补体、IgM等协同作用,于该处引起炎症反应,多核白细胞增多,粘膜糜烂、脱落。尿道或宫颈粘膜开始排出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白细胞集中于细菌丛的四周,当排尿时,受粘连的尿道粘膜被扩张,刺激局部神经引起疼痛。炎症刺激尿道扩约肌痉挛收缩,发生尿频尿急。同时使粘膜小血管破裂而出现终末血尿。反应严重者,粘膜下层组织,甚至海绵体也受影响,因而发生尿道周围炎。在这一过程中,机体局部及全身均产生抗淋病的抗体,由于抗体-补体杀菌作用,一般不会扩散到全身,从而使局部炎症逐渐消退。炎症消退后,坏死粘膜修复,均为鳞状上皮细胞或结缔组织,严重或反复地感染,结缔组织均纤维化,引起尿道狭窄。输精管和输卵管也可发生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不育和不孕。若机体免疫力低,可扩散到整个泌尿生殖系统,可侵入血流造成菌血症,并由血液带到其他部位,出现淋菌性皮炎、关节炎、心内膜炎、心肌心包炎、脑膜炎及中毒性肝炎等。
    几乎所有抗生素对淋病都有治疗作用,但在选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因人而异。一般确诊后首先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治疗,若效果不好或无效,可换另一种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联合用药。治疗淋病以一次性足量为佳,但不等于无必要的大剂量。我国近年来盲目过量用药较普遍,且无论在品种上、剂量上、时间上都远远超过美国等其他国家,此点应引起注意。
    四、医嘱示范(以体重60千克为例)
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皮肤科护理常规        血常规
二级护理        尿常规
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粪常规
中药治以清热化湿、解毒利浊,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水煎服,日一剂        淋菌的涂片检查和培养
        PCR、LCR(必要时)
或中药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养阴,方用萆薢分清饮加减,水煎服,日一剂        PPNG检测(必要时)
        左氧氟沙星400毫克,一次口服
头孢曲松1克       静推1次/日0.9%生理盐水20毫升        洛美沙星400毫克 一次口服 (必要时)
        司帕沙星300毫克 一次口服(必要时)
或头孢噻肟1克       静推3次/日0.9%生理盐水20毫升        芦氟沙星400毫克 一次口服 (必要时)
        美满霉素首次300毫克,以后每小时100毫克,服至1克即可(必要时)
或淋必治2克 肌注 2次/日        
中药外洗  1次/日        阿齐霉素1克 一次口服(必要时)
        克拉霉素每次500毫克,每天2次,用1天
说明  中药外洗方:苦参30克,菊花20克,金银花30克,黄柏30克,蛇床子20克,煎水温泡洗,1次/日。
治疗技巧
本病治疗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急性期可以西药为主,慢性期配合应用中药治疗。
    (一)中医治疗技巧
    1.湿热下注  治则清热化湿,解毒利浊,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克,木通10克,车前子15克,柴胡10克,泽泻15克,栀子12克,蒲公英20克,土茯苓30克,萆薢20克,生地15克,当归6克,生甘草10克。
    加减  热盛,加黄柏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崩大碗20克;湿重,加生薏苡仁30克;尿痛明显,加冬葵子12克;尿道口痒感,加地肤子12克;尿中带血丝,加紫草、白茅根各15克;尿浊,加玉米须15克;腰痛,加威灵仙12克、白芷10克。
    2.湿热伤阴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养阴,方药选用萆薢分清饮加减:萆薢15克,车前子15克,黄柏15克,知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干地20克,旱莲草15克,绵茵陈20克,蛇舌草20克,甘草5克。
    加减  伴纳差者,可加石斛、生地各12克滋胃阴;会阴及少腹胀痛者,可加柴胡、郁金各12克行气止痛。
    3.脾肾亏损  治则健脾补肾,清毒化浊,方药选用无比山药丸加减:山药2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熟地黄15克,山萸肉10克,巴戟天10克,菟丝子10克,杜仲10克,怀牛七10克,萆薢15克,蒲公英20克。
    加减  若肢冷便溏者,加炮姜9克以温补脾阳;神疲肢倦,面色无华者,加党参20克,苡仁12克,白术12克健脾益气。
    (二)西医治疗技巧
1. 一般治疗
避免性乱,夫妻一方有病,应暂停性生活。注意个人卫生,要有足够的睡眠休息时间。宜多饮水、多排尿以清洗尿道。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勿食辛辣刺激及酒类物。
2.病因治疗   
本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所致。
3.对症治疗
(1)    1.宜多饮水、多排尿以清洗尿道。
    2.播散性淋菌感染应住院治疗,首选最好用头孢曲松1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1次/日,或用头孢噻肟1克,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或头孢唑肟1克,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或用西力欣1.5克,静脉注射,每天2次。对上述药物有反应不能应用者,可用淋必治2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待症状消失,患者可以出院时继续1周抗生素治疗,药物可用以上介绍的口服方法每天2次即可。
    3.妊娠期淋病  头孢曲松0.25克,肌肉注射,单剂量加用红霉素0.5克,每天4次,连服7天。或淋必治2克,单剂量加用红霉素0.5克,每天4次,连服7天。




梅毒
   一、诊断技巧
(一)中医诊断技巧        
本病中医诊断按证候分型有四型,在临床上可结合自身症状,找出相应的证候分型。

    1.湿热下注  皮疹色红、肿胀或伴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小便赤短涩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2.疫毒发斑  全身出疹、形态各异,皮色暗红、无痒痛,疹前或有发热,全身不适等。舌红、苔黄脉数。
    3.脾虚湿困  结毒肿起,为褐色,大小不等;小者如豆,大如胡桃,不见疼痛,溃后疮口内陷,边缘整齐,腐肉臭秽不堪,久不生肌收口,并可伴见筋骨疼痛,胸胁痞闷,不思饮食,身体沉重,精神倦怠,腰膝无力,大便偏稀,舌红苔黄,脉濡或滑数。
    4.气血虚弱  结毒溃破,脓水清稀,疮口苍白,久不收口,并可伴见面色无华,头晕眼花,气短懒言,身倦神疲,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畏寒喜温,或心悸怔忡,或大便溏薄,舌淡少苔,脉细弱等。
    (二)西医诊断技巧
本病西医诊断依据主要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确诊。
    1.有不洁性生活史。
    2.临床表现  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主要如下:
    获得性梅毒
    一期梅毒主要症状为硬下疳与近卫淋巴结肿大。从感染到皮损出现前为潜伏期,最短1周,最长1~2月,平均为3~4周。典型硬下疳表现为开始时在螺旋体侵入部位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经1~6天变为硬结,继而表面糜烂或浅溃疡,直径1~2厘米,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稍高出皮面,呈肉红色,表面清洁,上有少量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周围及基底浸润,具特征性的软骨硬度,无疼痛与触痛。硬下疳一般为单发,亦可见2~3个者。好发于生殖器部位,男性多在包皮、冠状沟、系带、龟头、阴茎等,男性同性恋患者常见于肛门、肛管、直肠;女性多在大小阴唇、阴蒂、宫颈(易漏诊),少数发生于生殖器外部位如唇、舌、咽、乳房、手指等。硬下疳发生1~2周后,近卫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多发、大小不一,一般直径1~2厘米,质硬、不粘连、不融合、可活动、不破溃,无疼痛及压痛,淋巴结穿刺液含梅毒螺旋体,肿大的淋巴结消退较硬下疳为晚。
    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全身广泛损害,常引起皮肤粘膜损害,尚可侵犯骨骼、内脏、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通常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4~10周,少数患者二期损害可与下疳重叠出现,二期皮损发疹前出现流感样综合征样前驱症,如发热、头痛、骨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等。二期皮肤粘膜损害80%~95%病人可发生,其特点是皮损分布广泛、对称、形态多样,自觉症状轻微,各种损害可单独或合并出现,破坏性轻、传染性强、可自行消退。(1)皮疹  形态多样,可有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鳞屑疹、银屑病样多形红斑样、毛囊疹、脓疱疹、蛎壳状疹、溃疡等皮疹,共同特征为1次一过性发疹,即每一患者的发疹时间、皮疹形态以及自行消退时间均大致相同,主要类型有:1)斑疹又称玫瑰疹(蔷薇疹)最多见,约占70%~80%,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及掌跖,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2厘米大小,初为淡红色或鲜红色,压之褪色,自觉症状轻微,2~3周渐消退,不留痕迹,发生于掌跖者,可呈银屑病样鳞屑,基底呈肉红色,压之不褪,有特征性。2)丘疹  约占40%,分布极为广泛,除四肢、躯干常见外,面部、掌跖及外阴部均可发生,一般为2~5毫毫直径,初为红铜色,后转呈黄褐色,基质坚硬,表面可有少量鳞屑,治疗消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丘疹发生于肛周、外阴等处,表面异常湿润称为湿丘疹,其内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很强。3)脓疱疹  较少见约占4%,可见于营养不良、体质衰弱、酗酒及吸毒者,常布满全身、胸背部及四肢伸侧更为多见,初为丘疹,以后发展为深浅不等的脓疮,愈后留瘢痕。(2)扁平湿疣  女性患者较多,好发于皮肤摩擦和潮湿的部位,如肛门周围、外生殖器等处,腋窝、乳房下、腹股沟、趾间,脐周等处偶有发生,初为湿丘疹,其后可相互融合扩大,成为大小不等的扁平隆起损害。有时呈疣状或乳头状,境界清,表面平坦湿润,一般无自觉的症状,此损害称为扁平湿疣,为常见的独特的2期梅毒损害,其渗出液中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3)梅毒性脱发  多见于男性,有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前者好发于两颞、枕顶部,呈虫蛀状或蜂窝状,严重者眉、腋毛亦脱落,后者少见。不论治疗与否毛发都可以重生。(4)粘膜损害  约占50%左右,表现为粘膜斑或粘膜炎。1)粘膜斑  为粘膜局限糜烂面,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渗出液或形成灰白色薄膜,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多见于唇、齿龈、颊、舌或生殖器、肛门粘膜。一般无自觉症状。2)粘膜炎  临床表现为粘膜卡他性炎症,常见为口腔、舌咽、腭弓、扁桃体及喉部,粘膜充血,色暗红,微痛,损害发生于喉部、累及声带可致声带嘶哑或失音;二期骨关节损害  患者可发生骨膜炎及关节炎,晚上和休息时疼痛加重,白天及活动时疼痛减轻。初次接受抗梅毒治疗有增剧反应。骨膜炎好发于长骨,胫骨较常见,关节炎以四肢大关节为主;二期眼梅毒  可发生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等,常为双侧性;二期神经梅毒  (1)无症状神经梅毒  无临床症状,脑脊液有异常变化。(2)神经梅毒  以梅毒性脑膜炎多见,其次为脑血管梅毒,颅神经麻痹及脑膜血管梅毒等;二期复发梅毒  一般发生于感染后1~2年内,发生率约20%左右。复发损害与二期显发损害相似,但数目较少,破坏性较强。损害复发前一般先出现血清复发;二期内脏梅毒  发生率较低,可为梅毒性肝炎或肾炎,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通常发生于衰弱病人,大部分发生于二期梅毒的潜伏期或皮损出现时。
    三期梅毒又称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足,约1/3患者可发生三期梅毒,其损害共同特征是皮损数目少,常局限、不对称、炎症轻微,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但破坏性强,可造成严重的组织缺损,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病灶中梅毒螺旋体极少,传染性极弱。其中在皮肤,粘膜、骨骼出现损害,一般不危及生命,称良性晚期梅毒:在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损害,严重时危及生命,愈后不良,称恶性晚期梅毒。三期皮肤粘膜梅毒中(1)结节性梅毒疹  为三期梅毒早发疹,好发于头面、肩膀、背及四肢伸侧,为粟粒至豌豆大小深达真皮的小结节,具有特异性暗红色浸润,质硬无压痛,集簇状或环状排列,不融合,表面可有粘着性鳞屑或结痂,约经数月可自行吸收,遗留萎缩性斑,结节亦可中央软化、破溃,形成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愈后形成浅瘢痕。(2)树胶样肿  三期梅毒中最常见的损害,约占61%,出现时间晚,破坏性大。全身各处均可发生,以头面及小腿伸侧多见,初发为皮下小硬结,逐渐增大。与周围组织粘连,中央软化坏死、破溃,流出淡黄色粘稠脓样胶质分泌物,并有特殊恶臭味,形成特异性深在溃疡,呈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边缘整齐锐利呈穿凿性,周围堤状隆起。溃疡可以一部分扩展,一部分愈合,形成肾形或马蹄形。一般无自觉症状,但溃疡发生在关节处有疼痛,上腭及鼻中隔粘膜树胶肿可以侵犯骨质。破坏硬腭及鼻骨,形成鼻部与上腭相通及马鞍鼻。舌部发生树胶肿可形成穿凿性溃疡。溃疡经数月至1~2年愈合,遗留大块萎缩性瘢痕,呈苍白色,表面平滑,薄如纸,周围有色素沉着。(3)近关节结节  又称梅毒性纤维瘤,为大关节附近的皮下结节,好发于肘、膝、髋、骶等大关节,对称分布,豌豆至核桃大小,圆形、卵形、质硬,3~5个簇发,不活动,不破溃,无压痛,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三期骨梅毒  表现为骨膜炎、骨髓炎、骨炎、树胶样肿及关节炎等。骨膜炎多见,好发于长骨。树胶样肿好发于长骨和扁骨,关节炎常发于下肢大关节,关节痛夜间休息加重,白天运动后减轻。三期眼梅毒  表现为眼睑树胶样肿,间质性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
    晚期心血管梅毒  发生率10%左右,发病一般在感染15~20年以后,35~55岁好发,且男多于女,可同时合并神经梅毒,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梅毒性主动脉炎及其并发症,常见部位为升主动脉,次为主动脉弓。晚期神经梅毒  约占梅毒患者的10%,发生于感染后3~20年,男性多于女性。(1)无症状神经梅毒  无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检查也无异常特征,但脑脊液检查有异常。(2)脑膜血管梅毒  又称间质型神经梅毒,病变主要在脑膜及血管。以软脑膜及蜘蛛膜为多见,表现为:1)梅毒性脑膜炎  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主要为头痛、颅内压增高,颅神经受累。2)脑血管梅毒  可发生灶性神经表现,如偏瘫、失语等。3)脑膜树胶样肿  头痛、颅内压增高及不同部位的压迫症状。(3)脑实质梅毒  病变主要在脑或脊髓的实质。1)麻痹性痴呆  为脑膜脑炎,初期表现为头痛、失眠,以后出现多种精神症状和神经症状,如性格变化,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发生各种妄想或抑郁症;视力减退、言语障碍、震颤、阿罗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调节反应存在)、癫痫发作等。2)脊髓痨  脊髓后索发生退行性改变,常见感觉异常,如蚁行感,闪电样痛等;共济失调,阿罗瞳孔、括约肌功能障碍,生殖机能减退等。3)视神经萎缩  少见,呈进行性视力丧失。
    潜伏梅毒  又称隐性梅毒。凡临床上没有梅毒体征,只能从病史及损害愈合后遗留的瘢痕以及梅毒血清学反应阳性来诊断的梅毒病人,称为潜伏梅毒。但应排除梅毒血清学反应假阳性者。诊断潜伏梅毒必须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和其他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神经梅毒和内脏梅毒。临床上包括有明确感染史,从未发生任何临床症状及表现,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者和感染梅毒后经一定的活动期的患者,在某一时期症状暂时消退,但未完全治愈,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这两种情况。
    先天梅毒(胎传梅毒)  是由母体内的梅毒螺旋体经血行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所致,其传染一般发生于妊娠第4~7月之间。先天梅毒的特点:①因系胎盘血行传染,故不发生硬下疳;②早期胎传梅毒发病较严重,甚至会引起死亡;晚期发病一般较缓慢,感觉器官如眼(特别是眼角膜)、耳、鼻易受累,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发病较少;③影响身体发育,特别是骨的营养障碍较显著。
    早期先天梅毒  出生后2岁内发病,生母必为梅毒患者。常早产,发育不良,瘦小,皮肤松弛,常有低热,贫血,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皮肤粘膜损害(1)粘膜损害  常见的早期症状为梅毒性鼻炎、鼻粘膜红肿糜烂结痂致流涕、鼻塞、哺乳困难,尚可有梅毒性喉炎,口腔粘膜斑等。(2)皮肤损害  出生后3周发生各种皮炎,如斑疹、斑丘疹、水疱、大疱、脓疱、甲周炎、毛发脱落等。在身体孔道周围,如口周、肛周,可发生线状皲裂性损害,愈合后成特征性放射状瘢疤,有很大的诊断价值。骨损害  有骺骨炎、骨膜炎、骨髓炎和指骨炎等,受累部位有疼痛及触痛,运动时加剧,胎儿不愿活动,造成假性瘫痪。(3)内脏损害  以肝、脾肿大多见,肾、睾丸可受累。神经系统损害  以脑膜炎多见,可发生脑软化,脑水肿、癫痫样发作等。
    晚期先天梅毒  2岁以后发病者,母亲为梅毒患者,损害与后天梅毒三期损害相似。活动性损害包括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骨膜炎、骨树胶样肿、克勒顿(Clutton)关节炎、鼻和上腭树胶肿、马鞍鼻、皮肤粘膜损害等。标记性损害 包括早期或晚期病变遗留的痕迹,已无活动性,但具特征性。如前额圆凸、佩刀胫、郝秦生齿、桑椹齿、马鞍鼻、口周放射性裂纹、胸锁关节骨质增厚等。
    先天潜伏梅毒  无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清反应阳性,常以婴儿年龄2岁为界,分为早期及晚期先天潜伏梅毒。
    3.实验室检查:
    检出梅毒螺旋体  临床常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是诊断早期梅毒快速、可靠的方法,尤其是对出现硬下疳而梅毒血清反应仍呈阴性者更有意义。此外尚有免疫荧光法、墨汁标本染色、涂片镀银染色、组织切片银染色、动物接种等方法。
    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  根据所用的抗原不同而分为两类:(1)非梅毒旋体抗原试验  1)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 2)不加热血清反应素玻片试验(USR) 3)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4)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试验(TRUST);(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1)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 AB秒)。2)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3)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以上三种试验是梅毒的确证试验,可作为梅毒的诊断依据,因其检测的是梅毒螺旋体IgG抗体,即使患者通过治疗痊愈后,血清反应仍保持阳性。因此,不用于观察疗效、判定复发及再感染。
    脑脊液检查  对神经梅毒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意义,检查项目包括:(1)白细胞计数>10×106/l时有炎症存在。(2)蛋白测定 神经梅毒时总蛋白量升高(>50毫克/dl),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改变,球蛋白升高。(3)VDRL试验  对神经梅毒是特异的,阳性时可作诊断。(4)FTA  AB秒试验  脑脊液(CSF)的FTA AB秒敏感性较高,CSF的FTAAB秒阴性可排除神经梅毒。
    组织病理呈现梅毒的基本病理变化: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二期梅毒晚期及三期梅毒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性浸润。
    其他  近年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实验室检查技术,如蛋白印迹试验,免疫吸附试验,多聚酶链反应(PCR)等,但应用不多。
    二、医嘱(以体重60千克为例)
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皮肤科护理常规        血常规
二级护理        尿常规
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粪常规
中药治以清热解毒祛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水煎服,日一剂        梅毒螺旋体检查(必要时)
        PCR(必要时)
或中药治以凉血解毒化斑,方用化斑汤加味,水煎服,日一剂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不加热血清反应素玻片试验(USR) (必要时)
盐酸四环素500毫克 口服4次/日(连续15日)        脑脊液检查(必要时)
或红霉素500毫克 口服4次/日(连续15日)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或强力霉素100毫克 口服 2次/日(连续30日)        或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必要时)
或普鲁卡因青霉素克 80万单位 肌注 1次/日(总量800~1200万单位)        强的松10毫克口服(必要时)
        青霉素皮试
青霉素克400万单位      静滴6次/日0.9%生理盐水500毫升        
        
珍珠散 撒患于下疳处 2次/日        
或珍珠层粉撒在创面,外敷四黄膏,1次/日        
    三、病情分析
    梅毒的诊断,要根据临床表现、病史及检验综合分析,不要过于相信一次的检验结果,尤其是皮损可疑,而血清阴性时,不要轻易放弃对梅毒的怀疑。如有疑问,应反复检验。对于梅毒检验报告与临床表现不相合时,要注意排除工作上的失误因素,不能过于相信一次的检验报告,尤其涉及治疗的大决策时,更要慎重考虑,再三复查,及时治疗,力争达到临床和血清学都治愈的目的。有人认为,一定要有实验室检查证实才进行驱梅治疗,殊不知,这可导致血清中未出现阳性的硬下疳期错过最理想的治疗机会。有遇到出现典型硬下疳,亦疑早期梅毒,但因查血现阴性反应而不给于驱梅治疗,仅按一般炎症处理,而未改善。到笔者处时检查血清阳性反应,并驱梅治疗,尽管临床治愈,RPR亦阴转,但TPHA永远阳性。我们体会到,在临床上,有表现明显硬下疳特征的皮损,即使未能得到血清学及暗视野螺旋体检测(可因技术问题未检出)的支持,亦应尽早按方案作驱梅治疗,观察治疗后的反应(赫氏反应的出现有助诊断),并按梅毒作治后血清学追踪随访。尽管我们未能得到最准确的临床资料,但却给病者最理想的疗效。守株待兔地等得血清学阳性反才治疗,可谓是下策。
    青霉素是治疗梅毒最好的药物是无可争辩的。但梅毒的病者往往伴随一些症状,如口苦、尿黄、烦热,尤其当知所患梅毒时,更易出现情绪方面的症状,如疑虑、焦虚、愤怒等等。配合中西药治疗,一可改善病者的一些症状,又可调节病人的情志,使之更为配合治疗及治后的随访工作。临床上中药常首选土茯苓、金银花、生地、牡丹皮、白鲜皮,以清热解毒祛湿,对于病人出现情志上的表现时,可加疏肝清热、理气安神类药,如川楝子、郁金、白芍、牡丹皮、生地、合欢皮;皮疹色红艳,大便秘结,心烦时,可用大黄后下,以泻腑清热消斑。
    四、用药说明
    (一)中医辨证用药
    1.湿热下注  治则清热解毒祛湿,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克,木通10克,车前子15克,生地黄15克,栀子15克,黄芩10克,土茯苓40克,蛇舌草15克,甘草6克。
    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热盛,加黄柏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崩大碗20克;湿重,加生薏苡仁30克;尿痛明显,加冬葵子12克;尿道口痒感,加地肤子12克;尿中带血丝,加紫草、白茅根各15克;尿浊,加川萆薢、玉米须各15克;腰痛,加威灵仙12克、白芷10克。
    2.疫毒发斑  治则凉血解毒化斑,方药选用化斑汤加味:水牛角40克,玄参15克,生石膏20克,知母15克,土茯苓40克,金银花15克,甘草5克,连翘15克。
    加减  毒热甚,加丹皮、生地、紫草各12克凉血解毒。
    3.脾虚湿困  治则益气养血,化湿解毒,托里排脓,方药选用芎归二术汤加减:白术、苍术各6克,川芎8克,当归、茯苓、木瓜各9克,人参、皂角剌、厚朴、防风、木通、独活、金银花各6克,薏苡仁12克,穿山甲、甘草各3克,土茯苓60克,精猪肉90克。每天1剂,水煎服。
    加减  疮口久不收口者,可加黄芪20克,合当归益气养血生肌。
    4.气血虚弱  治则扶正固本,益气养血,方药选用十全大补汤: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熟地黄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黄芪15克,肉桂2克(焗服)。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  畏寒喜温,大便溏者,可加干姜、肉苁蓉各12克温运脾阳;心悸怔忡者,可加辰砂6克,磁石20克。
    (二)西医对症处理
    1.心血管梅毒如有心力衰弱,应予以控制后,再开始抗梅治疗。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梅毒为避免因吉海反应造成病情加剧或死亡,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强的松每次10mg,每天2次,连续3日,水剂青霉素G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2.妊娠梅毒禁用四环素、强力霉素,根据孕妇的梅毒分期不同,采用相应合适的青霉素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用法及用量与同期其他梅毒患者相同必要时可增加疗程。

非淋菌性尿道炎
    一、诊断技巧
(一)中医诊断技巧        
本病中医诊断按证候分型有四型,在临床上可结合自身症状,找出相应的证候分型。

    1.湿热下注  尿道外口微红肿,有少许分泌物,或晨起尿道口被少许分泌物粘着,小便频数、短赤,灼热刺痛感、急迫不爽,口苦,舌红苔腻,脉数。
    2.肝郁气滞  小便涩痛,尿不净感,小腹满痛或胸肋隐痛不适,尿道可有刺痒或似虫爬感,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口苦,舌红,苔薄或薄黄,脉弦。
    3.肝肾阴虚  排尿不畅或尿后余沥不尽,尿管内口干涩感,或刺痒不适,日久不愈,反复发作,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干心烦,尿黄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4.脾肾亏虚  病久缠绵,小便淋沥不尽,时作时止,遇劳即发,尿道口常有清稀分泌物,或自觉尿管流液不适,腰膝酸软,便溏纳呆,面色少华,精神困惫,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二)西医诊断技巧
本病西医诊断依据主要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确诊。
    1.有不洁性生活史。
    2.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5周。表现为尿道口刺痒,伴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较长时间不排或晨起首次排尿前,尿道外口可见少量粘性分泌物,呈黄或白色粘于尿道口或小阴唇,有时仅表现为痂膜封口或内裤黄印,重者时有血尿。女性患者除尿道炎外,还可出现宫颈炎的症状,表现为白带增多,会阴痛,阴部痛等;有些病人可无任何症状。
    3.分泌物涂片和培养无淋菌者;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或晨起首次(或尿后2~3小时)小便作离心沉淀,取沉淀物进行检查,高倍镜下每视野有10~15个以上或油镜下有5个以上多形核白细胞者;沙眼衣原体抗原试验、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衣原体抗体、分解尿素支原体培养和鉴定、核酸扩增技术检出沙眼衣原体和分解尿素支原体以及生殖道支原体。
    二、医嘱(以体重60千克为例)
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皮肤科护理常规        血常规
二级护理        尿常规
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粪常规
中药治以清热利湿,通淋解毒,方用八正散加减,水煎服,日一剂        分泌物涂片检查和培养
        PCR(必要时)
或中药治以清肝解郁,利气通淋,方用舒肝通淋方加减,水煎服,日一剂        分解尿素支原体培养和鉴定
        衣原体抗体实验
尿路康冲剂  每次2包  3次/日        衣原体抗原试验(必要时)
美满霉素0.1克  口服 2次/日 (若不能耐受可改为0.1克每晚1次,首次均为0.2克)        左氧氟沙星400毫克 一次口服
        或洛美沙星400毫克 一次口服(必要时)
或红霉素0.5克  口服  4次/日(若不能耐受可改为0.25克,每天4次)        司帕沙星300毫克 一次口服(必要时)
        芦氟沙星400毫克 一次口服(必要时)
罗红霉素0.3克 口服 1次/日        美满霉素首次300毫克,以后每小时100毫克,服至1克(必要时)
或克拉霉素500毫克 口服 1次/日        
或利福定0.15克  每早空腹服1次        阿齐红霉素1克,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必要时两天后加服一次(必要时)
        
    说明  尿路康冲剂方(由金钱草、车前草、旱莲草、益母草、灯芯草、甘草、黄精、怀山药组成) 口服,每次2包,3次/日
    三、病情分析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目前性传播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不断增高,有的西方国家已高居性病第一位。目前,随着性观念的改变,对外交流的加强,人员流动性增加以及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检出率在我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西医治疗该病的药物层出不穷,主要是四环素族、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们有的干扰或抑制病原体蛋白合成,有的作用于DNA解旋酶或致使DNA曲旋状开裂,从而杀死病原体;有的可与病原体蛋白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使其死亡。但总的来讲,这些药物虽有较好疗效,却又普遍存在耐药菌株增加,复发率高,药物副作用大等问题。每一种新型药物的耐药周期不断缩短,而它们在刚刚上市的敏感时期,每每价格昂贵,造成部分患者难以承担。部分尿道炎症状持续不退,或并发非淋菌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的患者,西药疗效则不甚满意,往往久治不愈,使患者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包袱。
    中医药治疗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疾病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中医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研究起步较晚,但因其具有复方使用,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可与西药协同,提高疗效;在西医西药受到限制的某些情况下(例如妊娠),仍可使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且副作用小,具有简便安全的优点。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发病阶段,可以分别采用西药为主中药为辅,或中西药物并重,或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疗法。
    四、用药说明
    (一)中医辨证用药
    1.湿热下注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解毒,方药选用八正散加减:瞿麦12克,木通12克,栀子12克,车前子12克,蒲公英20克,大黄10克,土茯苓20克,金银花15克,滑石20克,甘草梢8克,扁蓄12克,每天1剂或2剂,水煎服。
    加减  大便干结者,大黄宜后下;大便溏薄者,减大黄;热盛,加黄柏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崩大碗20克;湿重,加生薏苡仁30克;尿痛明显,加冬葵子12克;尿道口痒感,加地肤子12克;尿中带血丝,加紫草、白茅根各15克;尿浊,加川萆薢、玉米须各15克;腰痛,加威灵仙12克、白芷10克。
    2.肝郁气滞  治则清肝解郁,利气通淋,方药选用舒肝通淋方:干地黄15克,栀子15克,白芍15克,川楝子10克,橘核12克,荔枝核12克,滑石15克,王不留行9克,萆薢15克,金钱草15克,大黄10克。
    加减  胁肋或小腹痛甚者,可加柴胡12克,郁金12克,枳壳6克行气止痛。
    3.肝肾阴虚  治则滋阴清热,方药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2克,黄柏15克,熟地黄15克,怀山药15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牡丹皮12克,龟板12(先煎),旱莲草15克。
    加减  心烦失眠多梦者,加远志、五味子、益智仁、合欢皮、酸枣仁等各12克,以宁心安神除烦。
    4.脾肾亏虚  治则补肾健脾,通淋化浊,方药选用无比山药丸加减:巴戟天12克,菟丝子12克,杜仲12克,怀牛膝12克,肉苁蓉12克,五味子9克,淮山20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仙灵脾15克,萆薢15克,玉米须15克,黄芪30克,琥珀末1.5克。
    加减  大便溏烂明显者,加山药20克,炒扁豆20克,以加强健脾化湿之功效。
    (二)西医对症处理
    1.临床表现与本病的症状不符合,且各种化验没有查出病原体,应考虑是否为神经过敏症,此时要解释、安慰并使用镇静药物等对症治疗。
    2.若为滴虫、霉菌或其他少见的病原、尤其霉菌性尿道炎,不能一味加用抗生素,否则对患者危害更大,应在查清后对症治疗。
    3.孕妇患者应适时予以引流或剖腹产。

尖锐湿疣
    一、诊断技巧
(一)中医诊断技巧        
本病中医诊断按证候分型有四型,在临床上可结合自身症状,找出相应的证候分型。

    1.湿毒聚结  外阴肛门皮肤粘膜柔软赘生物呈菜花状或鸡冠状,表面灰白湿润或粉红滑润,或伴有瘙痒不适。女性白带增多色黄。口干口苦,大便干结或稀烂不畅,尿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濡细。
    2.脾虚毒蕴  外阴肛门尖锐湿疣反复发作,屡治不愈,体弱肢倦,声低食少,大便溏烂,小便清长或女性白带多而清稀。舌质淡胖,苔白,脉细弱。
    (二)西医诊断技巧
本病西医诊断依据主要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确诊。
    1.有不洁性生活史。
    2.临床表现  以20~40岁的性活跃者发病率最高,尖锐湿疣除好发于生殖器外,腋窝、脐、乳房、口腔、咽喉部等处也可发生。皮损开始时为单个或小而散在、柔软,呈淡红色、长形、顶端尖,有时呈丝状、有蒂,逐渐增多增大,大小不等,如乳头样、菜花状或鸡冠状的赘生物,疣体表面凹凸不平、粗糙,呈白色、红色或浅灰色,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而形成糜烂和恶臭,有的糜烂面触之易出血。咽喉部尖锐湿疣表现为咽后壁、软腭、舌等处多个小丘疹,开始为丝状、淡红色,高于舌苔,逐渐增大为扁平、污灰色、无蒂。本病的早期无症状、无痛,较大湿疣因合并局部细菌感染而出现瘙痒、糜烂、恶臭。直肠内湿疣可发现疼痛,里急后重。宫颈及阴道内湿疣,晚期出现白带增多、阴道瘙痒,偶有性交后出血现象。咽喉部尖锐湿疣,出现咽喉疼痛,口干、口臭、进行性声音嘶哑。
    3.醋酸白试验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有HPV感染的特征;原位杂交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证实有HPV-D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