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肚菇的栽培技术

 老刻刀 2014-04-23

猪肚菇的栽培技术

 

猪肚菇系大杯蕈的俗名 ,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又有笋菇、红银盘之称;属中高温型食用菌品种 ,子实体群生或单生 ,菌盖浅漏斗状 ,棕黄至白色 ,菌肉白色;菌柄柱形 ,中生内实 ,地下部分上粗下细 ,其长度因覆土层的厚度而异。猪肚菇的风味独特、清脆鲜嫩 ,有似竹笋般的清脆 ,猪肚般的滑腻 ,营养丰富 ,其蛋白质含量与香菇、金针菇相当或略高;菌盖中的氨基酸含量占干物质的 16.5 %以上 ,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 45 %,高于大多数食用菌 ,菌盖中粗脂肪的含量高达 11.4 %,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钼、锌等 ,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是很有栽培前景的食用菌新品种。

猪肚菇学名大杯蕈,又称大杯伞、大漏斗菇等,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珍稀食用菌。猪肚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在夏季出菇,价格好,效益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猪肚菇学名大杯蕈,又名大杯伞,英文名Big Clitocybe。   在我国北方地区,猪肚菇是一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被产区人民采集食用。猪肚菇的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因而被称为“笋菇”和“猪肚菇”。其营养丰富,据分析,猪肚菇的蛋白质含量与香菇、金针菇相当或稍高;菌盖中的氨基酸含量占干物质的16.5%以上,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高于大多数食用菌,菌盖中粗脂肪的含量高达11.4%,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钼、锌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猪肚菇是国内前两年新开发的一种夏季上市的珍稀食用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已被市场认可,南京、上海、广东等地市场鲜品批发价上升至每千克1015元。因此,栽培猪肚菇足农民致富的一个好项目。猪肚菇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种,69月份出菇,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猪肚菇学名大杯蕈,又称大柄伞、大漏头菇、笋菇等,是国内近年新开发的珍稀食用菌。猪肚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在夏季出菇,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1 生物学特性 

1.1  养  

        猪肚菇的生长发育需要碳源、氮源、微量矿质元素和维生素。杂木屑、蔗渣、棉子壳、稻草中所含木质素、纤维素和麸皮(或米糠) 、玉米粉等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质 ,经合理配制都能满足其营养需求。

1.2  度  

        猪肚菇菌丝生长最适 2528 ;子实体发育332 ,属偏高温型的食用菌 ,子实体生长期间温差太大 ,菇体的质量差。

1.3  分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量 60 %65 %;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 80 %90 %。猪肚菇的生长期间 ,适宜的气温较高 ,空气水分蒸发快 ,对水分需求量增加 ,适当提高覆土层的含水量。

1.4  气  

        菌丝生长阶段需要较好的空气条件 ,菌丝长满后原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所以 ,猪肚菇栽培时在培养料面覆土才能出菇。原基分化与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 ,保持栽培环境的空气新鲜能有效促进原基分化和菌盖发育。

1.5  照  

        猪肚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光照 ,培养环境以黑暗为好。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需有微弱的光照 ,子实体的分化需适当增加光照 ,有利于提高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 ,太弱易长成棒状 ,但直射光和光照过强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而降低产量。

1.6  pH  

        猪肚菇对培养基质要求偏酸性 ,培养基灭菌结束后的pH 5.56.5 ,菌丝生长迅速、洁白 ,并能形成子实体。酸性太强pH 3.2 以下则菌丝不生长。

 

2 栽培技术

2.1  栽培季节安排  

        猪肚菇是偏高温型的食用菌 ,浙北、上海地区在 5 月中旬 - 10 月下旬 ,气温 2332 出菇 ,自然条件下栽培 ,适宜猪肚菇正常生长。菌袋的制作应安排在 3- 8 ,夏季 7 - 8 月份气温高 ,须遮阳降温。

根据猪肚菇在23~32正常出菇的要求,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种,6~9月份出菇,利用塑料大棚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栽培季节     各地可根据当地自然气温条件而定。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种,69月份出菇。

一、出菇场地的准备

    1.室内出菇场地准备:应搭建出菇床架,可充分利用空间,双边操作的床架宽90厘米。床架层距60厘米,底层距地面30厘米,顶层距天花板130厘米,床架之间距离80厘米。室内应有数个相对的窗口,以利通风透气。出菇前室内应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并喷洒25%的菊乐酯1000倍液。

    2.室外出菇场地准备:要在场地搭一高2米的荫棚,棚四周用草帘围密,顶部用芦苇遮阳,遮阳度70%。棚中地面整畦,畦宽12米,畦长因场地而定。畦沟宽50厘米、深20厘米。场地四周开排水沟,沟深30厘米。以两畦为一组,沿每组畦两侧插弓形竹片。竹片之间间隔90厘米,弓的最高处距畦面180厘米,竹片上盖上塑料薄膜。畦面撤石灰粉消毒备用。

一、菇房的制作与消毒

    菇房应选择在日光照射少的地方。一般要求高2米,宽度适中,棚四周用革帘围密实,顶部的遮阳度在70%。棚内陆面要做畦,畦宽1.2米,畦长因菇房而定,周围设置好适当的排水沟,沟深一般在30厘米左右。为了进水、出水和出菇方便,最好以两畦为一组,每畦都用竹片拱起后盖上塑料薄膜。盖膜前在畦面卜撤些石灰粉消毒。用于出菇的菇房,在出菇前也应用正常的消毒方法认真进行消毒。

 

2.2  培养料配方  

适宜猪肚菇菌丝生长的配方: 杂木屑40 %,棉子壳 38 %,麸皮(或米糠)20 %, 1 %,石膏 1 %; 杂木屑 30 %,稻草 30 %,棉子壳 20 %,麸皮(或米糠)18 %,1 %,石膏 1 %; 棉子壳 30 %,发酵过的棉子壳 50 %,麸皮(或米糠)18 %,石膏 2 %

培养基配方:  干杂木屑39%       棉子壳34%       麦麸22%         轻质碳酸钙1%      玉米粉3%         1%

培养科与菌袋的制作   杂木屑40%、棉子壳35%、麦麸20%、玉米粉3%、糖1%、轻质碳酸钙1%。制作方法:先用清水将棉子壳调湿,然后将杂术屑、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与预湿的棉子壳混合拌匀。将糖溶入水,补充培养料的含水量,并将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调至7.58,采用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O.005厘米的聚丙烯栽培袋,每袋装料l000克左右。将装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绵双套环,置于常压锅内,将温度升至l00℃,维持15小时,最后让其自然冷却。

栽培袋制作     培养基配方:干杂木屑39%、棉籽壳34%、麦麸22%、玉米粉3%、概1%、轻质碳酸钙1%。制作方法:先用清水将棉籽壳调湿,然后将杂木屑、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与预湿的棉籽壳混合拌匀。将糖溶入水补充培养料的含水量,并将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调至758,采用17厘米X33厘米X0005厘米聚丙烯栽培袋,每袋装料1000(干料约350)。将装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绵双套环,置常压锅内温度升至100℃,维持15小时。将冷却的菌袋置于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栽培种可接4050袋。

 

2.3 菌袋制作  

        按常规方法: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培养料按配方数量加水后拌均 ,含水量 60 %65 %,

目测用手捏紧培养料手指缝间有 12 滴水滴下为宜。采用17 cm×32 cm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装袋后立即灭菌 ,冷却后进行接种 ,移入清洁的培养室发菌 ,温度

适宜 ,一般 40 d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

制作方法:     先用清水将棉子壳调湿,然后将杂木屑、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与经预湿的棉子壳混合拌匀。将糖溶于水补充培养料的含水量,并将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调至7.5~8.0,采用17厘米X33厘米X0.005厘米聚丙烯栽培袋,每袋湿重1000克(干料约350克)。将装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绵套环,置常压灶中灭菌。灶内温度升至100,维持15小时。将冷却后的菌袋置于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栽培种可接种40~50袋。

接种与菌丝培养    将冷却的菌袋置于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栽培种可接4050袋。接种后的菌袋直立于培养室架上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528℃,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70%~75%。菌丝培养阶段,前期关闭门窗,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过大。后期应加强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培养过程中,分别于菌丝长至袋高的l345时进行2次查菌,剔除污染、死种或生长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况下,405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2.4 栽培方式  

        根据猪肚菇的生长特点 ,一般采用菌袋发菌 ,菌丝长满后脱袋覆土栽培。利用蔬菜大棚与蔬菜轮作是很好的栽培方式 ,也可以在菇房内搭架床栽 ,无论哪种栽培方式都需要菌丝长满菌袋后再进行覆土出菇。

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直立于培养室架上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5~28,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70%~75%。菌丝培养阶段,前期关闭门窗,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过大;后期应加强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培养过程中,分别于菌丝长至袋高的1/3~4/5时进行2次查菌,剔除污染、死种或生长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况下,40~5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直立于培养室架上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5℃28℃,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70%~75%。菌丝培养阶段,前期关闭门窗,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过大;后期应加强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培养过程中,分别于菌丝长至袋高的1345时进行2次查菌,剔除污染、死种或生长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况下,405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2.5  土  

        将经培养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入菇棚或栽培房 ,脱袋 ,覆厚 3 cm左右的泥土。覆土材料要求清洁、疏松 ,大棚内的菜园土、田土或山土均可 ,须暴晒数日 ,杀灭病菌和害虫;再喷5 %甲醛盖上塑料薄膜熏杀48 h ,掀膜待药味散尽备用。

开袋覆土:    菌丝走满栽培袋10天后,且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开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环,解开袋口,在培养料料面覆土。覆土厚度为3~4厘米,可选用菜田土、火烧土,土粒直径为1.5~2.0厘米。使用前先将覆土置于太阳下晒至发白,然后用水调节土粒湿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为度。将覆土后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边缘高出地面2~3厘米,并将处理好的菌袋均匀地竖直排列在室外畦面或室内出菇床架上。 

开袋覆土     菌丝长满栽培袋10天后,且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开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环,解开袋口,在培养料面覆土,覆土厚度为34厘米,可选用火烧土、田土、菜园土为覆土材料,土粒直径为1520厘米。使用前应先将覆土置于太阳下晒至发白,然后用水调节土粒湿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为度。将覆土后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边缘高出土面23厘米,并将处理好的菌袋均匀地竖直排列在室外畦面或室内出菇床架上。

 

2.6 出菇管理  

        猪肚菇菌块覆土后 ,注意对温度、光照、湿度和空气的调节管理。温度调控可通过对菇棚()早晚关闭门、窗 ,盖密薄膜保温 ,中午打开通风换气并结合喷水。如气温过高则要早晚开门、窗通风降温 ,中午关闭门、窗以避暑 ,还可空间喷水降温等措施 ,出菇期要求菇房内气温保持在 2332 。光线可通过大棚顶部覆盖遮阳物的厚度、门窗加挂黑纱等措施调节。盛夏光照强 ,覆盖物应厚;而初夏深秋则应摊薄菇棚覆盖物 ,增加光照 ,提高温度。水分是通过覆土层的喷水来调节土层的湿度 ,覆土后 1015 d,土面上就会冒出棒形原基 ,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要逐渐增加喷水次数 ,菇棚内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 80 %90 %。子实体采收后停止喷水 ,降低土层含水量 ,改善通气状况 ,促使菌丝恢复生长。3 d后重新喷水 ,保持土层湿润 ,直至下潮子实体发生。喷水时注意通风 ,不能喷闷水 ,水不能灌入菌丝内。注意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 ,平时要搞好菇棚周边的环境卫生工作 ,发现害虫及时用无公害农药喷杀。

 出菇管理:    覆土后,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并多关门或多盖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后7~10天,原基顶部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后,应注意将场地空气湿度控制在80%~95%之间。同时加强通风,保持场地空气清新,并注意使场地有一定的散射光。整个出菇阶段场地温度应控制在23~32。喷水量根据蘑菇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具体掌握,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根据菇体不同生长阶段灵活控制通风量,菇柄出土、菌盖形成、生长各阶段依次加大通风量,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潮菇采完后及时补土覆土,停水养菌3~5天后进行下潮出菇管理。

出菇期间的管理    当菌丝长满栽培袋10天后,且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开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环,解开袋口,在培养料面上覆土,覆土应先置于太阳下晒至发白,然后用水调节土粒湿度,以土粒能捏扁而不散为度,覆土的厚度为34厘米。将覆土后的菌袋上部往F折,使袋口边缘高出地面23厘米,并将处理好的菌袋均匀地竖直排列在摩外畦面或室内出菇床架上。覆土后,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并多关门或多盖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后7lO天,原基顶部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后,应注意将场地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同时加强通风,保持场地内宅气清新,并注意使场地内有一定的散射光。整个出菇阶段场地温度应控制在2332℃之间。喷水量根菇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具体掌握,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根据菇体生长不同阶段灵活控制通风量,菌柄出土、菌盖形成和生长各阶段依次加大通风量,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即可。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茬菇采完后应及时补上覆土,停水养菌35天后进行下茬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     覆土后,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并多关门或多盖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后710天,原基顶部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后,应注意将场地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同时加强通风,保持场地空气清新,并注意使场地有一定的散射光。整个出菇阶段场地温度应控制在23℃32℃之间。喷水量根据菇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具体掌握,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根据菇体生长不同阶段灵活控制通风量,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即可。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潮菇采完后应及时补上覆土,停水养菌35天后,进行下潮菇的出菇管理。

 

病虫害防治     菌丝生长阶段,重点防治各种霉菌侵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注意生产环境、原辅材料、生产过程要严格按照要求,查菌不可过于频繁。子实体生长阶段,重点防治各种虫害,如各类菇蝇、菇蚊等。办法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必要时可喷洒25%菊乐酯10002000倍液。

 

2.7 猪肚菇采收  

        猪肚菇在长到七分成熟及时采收 ,即菇体的漏斗状菇盖边缘尚未平展。采收时轻轻拔下 ,剪去菇根带泥部分 ,将干净菇体按要求整理包装。采收后及时清理菇床表面杂质 ,补平新土。

采收:     子实体八九分成熟、呈漏斗状,边缘内卷、孢子未弹射时及时采收。每采下一朵子实体,应及时用手捏住残留在土中的菇柄,轻轻旋转拔除,避免菇柄在土中腐烂招致病虫害发生  

三、采收、包装及贮运

子实体八九成成熟,呈漏斗状,边缘内卷,孢子未弹射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方法用剪刀在土面洁净的菇柄处将菇体剪下即可。采收时可采大留小,但要注意勿伤及周边未成熟的子实体。每采下一朵子实体,应及时用手捏住残留在土中的菇柄,轻轻旋转拔除,避免菇柄在土中腐烂招致病虫害发生。上市销售的子实体仅留1厘米的菌柄,将子实体多余的菌柄剪去,按菌盖大小分级包装。不能及时上市销售的产品,应置于0℃3℃的冷库中贮藏,可保鲜1015天。运输过程中防止剧烈震动,路途较远时应采用冷冻方法运输。

 

猪肚菇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10-7-15 8:58:28

 

 

  猪肚菇是国内前两年新开发的一种夏季上市的珍稀食用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已被市场认可,南京、上海、广东等地市场鲜品批发价上升至每千克10~15元。因此,栽培猪肚菇足农民致富的一个好项目。猪肚菇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种,6~9月份出菇,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菇房的制作与消毒菇房应选择在日光照射少的地方。一般要求高2米,宽度适中,棚四周用革帘围密实,顶部的遮阳度在70%.棚内陆面要做畦,畦宽1.2米,畦长因菇房而定,周围设置好适当的排水沟,沟深一般在30厘米左右。为了进水、出水和出菇方便,最好以两畦为一组,每畦都用竹片拱起后盖上塑料薄膜。盖膜前在畦面卜撤些石灰粉消毒。用于出菇的菇房,在出菇前也应用正常的消毒方法认真进行消毒。
  二、培养科与菌袋的制作杂木屑40%、棉子壳35%、麦麸20%、玉米粉3%、糖1%、轻质碳酸钙1%.制作方法:先用清水将棉子壳调湿,然后将杂术屑、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与预湿的棉子壳混合拌匀。将糖溶入水,补充培养料的含水量,并将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调至7.5~8,采用规格为17厘米 33厘米 O.005厘米的聚丙烯栽培袋,每袋装料l000克左右。将装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绵双套环,置于常压锅内,将温度升至l00℃,维持15小时,最后让其自然冷却。
  三、接种与菌丝培养将冷却的菌袋置于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栽培种可接40~50袋。接种后的菌袋直立于培养室架上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5~28℃,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70%~75%.菌丝培养阶段,前期关闭门窗,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过大。后期应加强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培养过程中,分别于菌丝长至袋高的l/3~4/5时进行2次查菌,剔除污染、死种或生长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况下,40~5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四、出菇期间的管理当菌丝长满栽培袋10天后,且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开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环,解开袋口,在培养料面上覆土,覆土应先置于太阳下晒至发白,然后用水调节土粒湿度,以土粒能捏扁而不散为度,覆土的厚度为3~4厘米。将覆土后的菌袋上部往F折,使袋口边缘高出地面2~3厘米,并将处理好的菌袋均匀地竖直排列在摩外畦面或室内出菇床架上。覆土后,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并多关门或多盖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后7~lO天,原基顶部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后,应注意将场地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同时加强通风,保持场地内宅气清新,并注意使场地内有一定的散射光。整个出菇阶段场地温度应控制在23~32℃之间。喷水量根菇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具体掌握,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根据菇体生长不同阶段灵活控制通风量,菌柄出土、菌盖形成和生长各阶段依次加大通风量,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即可。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茬菇采完后应及时补上覆土,停水养菌3~5天后进行下茬出菇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在菌丝生长阶段,重点防止各种霉菌侵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注意生产环境、原辅材料、生产过程要符合要求,同时注意搞好环境卫生,日常查菌不可过于频繁。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重点防止各种虫害,如各类菇蝇、菇蚊等,可用25%菊乐酯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六、猪肚菇的采收标准当子实体呈漏斗状、边缘内卷、孢于未弹射时应及时采收,用剪刀在土面的菇柄处将菇体剪下即可。在采收时注意保护未成熟的子实体,并随时取出残留在土中的菇柄,以免菇柄在土中腐烂招致病虫害发生。上市销售的猪肚菌,采收后先将子实体多余的菌柄剪去,按菌盖大小分级包装。未及时上市销售的产品,应及时置于0 3℃的冷库中贮藏,可保鲜10~15天。

春夏适宜栽培猪肚菇的管理技术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11-5-16 9:27:22

 

 

  猪肚菇是国内前两年新开发的一种夏季上市的珍稀食用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已被市场认可,南京、上海、广东等地市场鲜品批发价上升至每千克10~15元。因此,栽培猪肚菇足农民致富的一个好项目。猪肚菇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种,6~9月份出菇,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菇房的制作与消毒菇房应选择在日光照射少的地方。一般要求高2米,宽度适中,棚四周用革帘围密实,顶部的遮阳度在70%.棚内陆面要做畦,畦宽1.2米,畦长因菇房而定,周围设置好适当的排水沟,沟深一般在30厘米左右。为了进水、出水和出菇方便,最好以两畦为一组,每畦都用竹片拱起后盖上塑料薄膜。盖膜前在畦面卜撤些石灰粉消毒。用于出菇的菇房,在出菇前也应用正常的消毒方法认真进行消毒。
  二、培养科与菌袋的制作杂木屑40%、棉子壳35%、麦麸20%、玉米粉3%、糖1%、轻质碳酸钙1%.制作方法:先用清水将棉子壳调湿,然后将杂术屑、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与预湿的棉子壳混合拌匀。将糖溶入水,补充培养料的含水量,并将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调至7.5~8,采用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O.005厘米的聚丙烯栽培袋,每袋装料l000克左右。将装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绵双套环,置于常压锅内,将温度升至l00℃,维持15小时,最后让其自然冷却。
  三、接种与菌丝培养将冷却的菌袋置于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栽培种可接40~50袋。接种后的菌袋直立于培养室架上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5~28℃,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70%~75%.菌丝培养阶段,前期关闭门窗,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过大。后期应加强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培养过程中,分别于菌丝长至袋高的l/3~4/5时进行2次查菌,剔除污染、死种或生长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况下,40~5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四、出菇期间的管理当菌丝长满栽培袋10天后,且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开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环,解开袋口,在培养料面上覆土,覆土应先置于太阳下晒至发白,然后用水调节土粒湿度,以土粒能捏扁而不散为度,覆土的厚度为3~4厘米。将覆土后的菌袋上部往F折,使袋口边缘高出地面2~3厘米,并将处理好的菌袋均匀地竖直排列在摩外畦面或室内出菇床架上。覆土后,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并多关门或多盖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后7~lO天,原基顶部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后,应注意将场地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同时加强通风,保持场地内宅气清新,并注意使场地内有一定的散射光。整个出菇阶段场地温度应控制在23~32℃之间。喷水量根菇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具体掌握,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根据菇体生长不同阶段灵活控制通风量,菌柄出土、菌盖形成和生长各阶段依次加大通风量,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即可。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茬菇采完后应及时补上覆土,停水养菌3~5天后进行下茬出菇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在菌丝生长阶段,重点防止各种霉菌侵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注意生产环境、原辅材料、生产过程要符合要求,同时注意搞好环境卫生,日常查菌不可过于频繁。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重点防止各种虫害,如各类菇蝇、菇蚊等,可用25%菊乐酯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六、猪肚菇的采收标准当子实体呈漏斗状、边缘内卷、孢于未弹射时应及时采收,用剪刀在土面的菇柄处将菇体剪下即可。在采收时注意保护未成熟的子实体,并随时取出残留在土中的菇柄,以免菇柄在土中腐烂招致病虫害发生。上市销售的猪肚菌,采收后先将子实体多余的菌柄剪去,按菌盖大小分级包装。未及时上市销售的产品,应及时置于0-3℃的冷库中贮藏,可保鲜10~15天。

大杯覃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11-06-23

  大杯覃又名猪肚菇、大杯伞,子实体出土时成棒状,后逐步分化成菌盖和菌柄,所以又叫笋菇。属大型肉质伞菌,菌柄中生,菌柄表皮厚且韧,中间肉质,菌盖平展成伞状,有菌褶。该菇一般5—10月发生于林中及草地上,子实体单生或群生,具有木腐生和土生的特点。我市新罗区食用菌试验站1999年从野外采摘后进行组织分离栽培,现已获得成功。据三明质检所分析,子实体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质元素钴、钼、锌等,其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居于食用菌之首,蛋白质的含量与香菇、金针菇相当,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

1生物学特性

l.1 温 度 菌丝生长为中温型,适宜温度1535C,最适26—28C;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32C,属中偏高温型。

1.2 湿 度 对培养料的湿度要求60%~65%,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为70%,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空气湿度为80~90%,覆土层湿度为21%~22%。

1.3 pH 菌丝生长和出菇均喜欢酸性环境,菌丝生长以pH5.05.5为宜,灭菌后菌袋pH5.16.4,覆土材料以pH65左右为佳,不宜使用碱性土壤覆土。

1.4 空 气 大杯覃为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需要新鲜空气,但在原基形成时需要一定C02刺激。

1.5 营 养 大杯覃生长需要充足的氮源,能利用葡萄糖、蔗糖、淀粉,但不能利用乳糖,能利用氨态氮和蛋白胨,但不能利用硝态氮,氮源相对充足有利于提高产量。利用木屑、棉子壳、蔗渣、稻草、麸皮等原辅材料进行栽培可满足对氮源的需求。

1.6 光 照 大杯覃的产量、质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但直射光和过强光照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

2 形态特征

PDA培养基上大杯覃菌丝生长较快,菌丝不浓密,呈同心形,细弱,棉絮状。在栽培袋的培养基中菌丝显得较为粗壮。子实体的生长可分为四个时期:棒形期。原基形成期,需对菌棒进行覆土、盖膜或塑料袋不拔棉塞等措施,提高C02的浓度,刺激原基形成;针形期。原基分化期,开始形成菌盖、菌柄、菌褶等器官;杯形期。菌盖迅速生长发育,菌肉增厚,子实体成漏斗状或高脚酒杯形,商品菇应于此期的后期进行采收;成熟期。菌盖完全伸展,菌柄皮增厚,同时释放大量孢子。

3 栽培技术

3.1 季节安排根据子实体对出菇温度的需求,以气温在2332℃的季节往前推40天为制袋生产季节,我市一般以49月为生产期。

3.2 菌袋培养配方为:棉子壳39%,木屑40%,麸皮20%,石膏1%;棉子壳40%,木屑30%,麸皮14%,玉米糠5%,石膏1%;棉子壳30%,木屑30%,稻草19%,麸皮20%,石膏1%。一般选用17cmX33cm的聚炳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袋,全脱袋覆土栽培也可按制作香菇菌棒一样制作菌袋,按常规装袋法,采用高压或常压灭菌。按常规方法在26C℃下培养,约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

3.3 排场出菇出菇可在室内、外进行半脱袋或脱袋出菇两种模式,室内栽培应以水泥地面为好,室外栽培应象栽培香菇一样搭盖荫棚,简易菇棚应制作小拱棚,备好覆盖用塑料膜,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菌棒。

3.3.1 半脱袋出菇拔去菌袋棉塞,打开袋口,清除表面原基,竖直排放于地面或菌床架上,菌袋间距约2cm,然后将消毒好的土壤(沙质壤土、泥碳土或火烧土,经太阳暴晒23天后,喷上2%甲醛溶液,并用塑料膜覆盖进行密闭薰蒸消毒23天,然后摊开散去甲醛味备用)。撒人菌袋内,厚约5cm,剪

去或卷下高于覆土的塑料袋,1530天开始出菇,温度较高时可在10天后开始出菇。

3.3.2 全脱袋出菇剥去塑料袋将菌棒排放于地面,袋间距12cm,菌棒间用土填充,然后进行表面覆土,厚约5cm,然后洒一遍水,并对露出菌棒的地方进行补土,进入出菇管理。全脱袋出菇可使养分较为集中,有利于提高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

3.3.3 出菇管理原基形成前适当减少通风换气,提高C02浓度,刺激原基形成,同时增加喷水次数,保持土壤湿度为22%左右,空气湿度为85%左右,室内或棚内温度在2332C,经715天原基形成露出土壤表面。此时应力口大通风换气和光照强度,确保子实体的质量和产量。

4 病虫害防治及采收

菌棒病害一般以菌袋培养时期发生为主,在菌袋增减阶段应注意培养室的消毒和加强通风换气,并经常检查,及时清理污染菌袋。在制作菌棒时,选择质量较好的菌袋,彻底灭菌,搬运过程中小心轻放,以防破袋和棉花塞脱落引起污染。

  危害大杯覃的害虫主要有螨、蚤蝇、眼菌蚊等。主要防治方法是彻底清洁环境,严格选择和消毒覆土材料,门窗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人产卵,在害虫发生时可采用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方法,一般不使用农药。

  在子实体长至杯形期的后期或成熟期前期为采收适宜期。采收方法可用利剪在菌柄靠土壤的基部剪下子实体,然后进行分级包装,上市销售。子实体采收完后,应及时清理遗留在土壤中的菌柄基部(菇脚),若发现土壤中有孢子散落,应及时清除覆土,重新覆新土。采收结束后,,停止喷水23天,然后转入下一潮菇管理,经25天后可采收第二潮菇,一般可采收34潮,生物学转化率可达80%~120%。(饶火火)

转自:福建省龙岩市食用菌办

大杯覃(猪肚菇)的生物学特性与高产栽培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11-19 14:22:00 阅读:77

 

      大杯覃又名猪肚菇、大杯伞,子实体出土时成棒状,后逐步分化成菌盖和菌柄,所以又叫笋菇。属大型肉质伞菌,菌柄中生,菌柄表皮厚且韧,中间肉质,菌盖平展成伞状,有菌褶。该菇一般510月发生于林中及草地上,子实体单生或群生,具有木腐生和土生的特点。我市新罗区食用菌试验站1999年从野外采摘后进行组织分离栽培,现已获得成功。据三明质检所分析,子实体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质元素钴、钼、锌等,其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居于食用菌之首,蛋白质的含量与香菇、金针菇相当,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

  生物学特性

  1、温 度

  菌丝生长为中温型,适宜温度1535C,最适2628C;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32C,属中偏高温型。

  2、湿 度

  对培养料的湿度要求60%~65%,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为70%,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空气湿度为80~90%,覆土层湿度为21%~22%。

  3pH

  菌丝生长和出菇均喜欢酸性环境,菌丝生长以pH5.05.5为宜,灭菌后菌袋pH5.16.4,覆土材料以pH6.5左右为佳,不宜使用碱性土壤覆土。

  4、空 气

  大杯覃为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需要新鲜空气,但在原基形成时需要一定C02刺激。

  5、营 养

  大杯覃生长需要充足的氮源,能利用葡萄糖、蔗糖、淀粉,但不能利用乳糖,能利用氨态氮和蛋白胨,但不能利用硝态氮,氮源相对充足有利于提高产量。利用木屑、棉子壳、蔗渣、稻草、麸皮等原辅材料进行栽培可满足对氮源的需求。

  6、光 照

  大杯覃的产量、质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但直射光和过强光照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

  形态特征

  在PDA培养基上大杯覃菌丝生长较快,菌丝不浓密,呈同心形,细弱,棉絮状。在栽培袋的培养基中菌丝显得较为粗壮。

  子实体的生长可分为四个时期:

  ①、棒形期

  原基形成期,需对菌棒进行覆土、盖膜或塑料袋不拔棉塞等措施,提高C02的浓度,刺激原基形成;

  ②针形期

  原基分化期,开始形成菌盖、菌柄、菌褶等器官;

  ③杯形期

  菌盖迅速生长发育,菌肉增厚,子实体成漏斗状或高脚酒杯形,商品菇应于此期的后期进行采收;

  ④成熟期

  菌盖完全伸展,菌柄皮增厚,同时释放大量孢子。

  栽培技术

  1、季节安排

  根据子实体对出菇温度的需求,以气温在2332℃的季节往前推40天为制袋生产季节,我市一般以49月为生产期。

  2、菌袋培养

  配方:

  ①、棉子壳39%,木屑40%,麸皮20%,石膏1%;

  ②、棉子壳40%,木屑30%,麸皮14%,玉米糠5%,石膏1%;

  ③、棉子壳30%,木屑30%,稻草19%,麸皮20%,石膏1%。

  一般选用17cmX33cm的聚炳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袋,全脱袋覆土栽培也可按制作香菇菌棒一样制作菌袋,按常规装袋法,采用高压或常压灭菌。按常规方法在26C℃下培养,约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

  3、排场出菇

  出菇可在室内、外进行半脱袋或脱袋出菇两种模式,室内栽培应以水泥地面为好,室外栽培应象栽培香菇一样搭盖荫棚,简易菇棚应制作小拱棚,备好覆盖用塑料膜,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菌棒。

  ①、半脱袋出菇

  拔去菌袋棉塞,打开袋口,清除表面原基,竖直排放于地面或菌床架上,菌袋间距约2cm,然后将消毒好的土壤(沙质壤土、泥碳土或火烧土,经太阳暴晒23天后,喷上2%甲醛溶液,并用塑料膜覆盖进行密闭薰蒸消毒23天,然后摊开散去甲醛味备用)。撒人菌袋内,厚约5cm,剪去或卷下高于覆土的塑料袋,1530天开始出菇,温度较高时可在10天后开始出菇。

  ②、全脱袋出菇

  剥去塑料袋将菌棒排放于地面,袋间距12cm,菌棒间用土填充,然后进行表面覆土,厚约5cm,然后洒一遍水,并对露出菌棒的地方进行补土,进入出菇管理。全脱袋出菇可使养分较为集中,有利于提高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

  ③、出菇管理

  原基形成前适当减少通风换气,提高C02浓度,刺激原基形成,同时增加喷水次数,保持土壤湿度为22%左右,空气湿度为85%左右,室内或棚内温度在2332C,经715天原基形成露出土壤表面。此时应力口大通风换气和光照强度,确保子实体的质量和产量。

  病虫害防治

  菌棒病害一般以菌袋培养时期发生为主,在菌袋增减阶段应注意培养室的消毒和加强通风换气,并经常检查,及时清理污染菌袋。在制作菌棒时,选择质量较好的菌袋,彻底灭菌,搬运过程中小心轻放,以防破袋和棉花塞脱落引起污染。

  危害大杯覃的害虫主要有螨、蚤蝇、眼菌蚊等。主要防治方法是彻底清洁环境,严格选择和消毒覆土材料,门窗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人产卵,在害虫发生时可采用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方法,一般不使用农药。

  采收

  在子实体长至杯形期的后期或成熟期前期为采收适宜期。采收方法可用利剪在菌柄靠土壤的基部剪下子实体,然后进行分级包装,上市销售。子实体采收完后,应及时清理遗留在土壤中的菌柄基部(菇脚),若发现土壤中有孢子散落,应及时清除覆土,重新覆新土。采收结束后,停止喷水23天,然后转入下一潮菇管理,经25天后可采收第二潮菇,一般可采收34潮,生物学转化率可达80%~1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