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气活血汤治疗紫癜性肾炎

 刘曦谦 2014-04-23

治疗方法:

自拟益气活血汤。方药组成:黄芪15g,当归10g,生地15g,泽兰10g,益母草15g,山萸肉10g,藕节13g,三七3g,旱莲草13g,炒蒲黄10g,阿胶13g(烊化)。

加减:若皮肤紫癜明显加紫草10g,仙鹤草15g,赤芍13g;尿血者加大、小蓟各13g,白茅根13g,瞿麦10g;蛋白尿加白花蛇舌草15g,蝉衣10g;水肿者加车前子20g(包煎),赤小豆20g;关节痛加秦艽10g,威灵仙13g。腹疼便血加白芍15g,甘草6g,地榆1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具体用量根据年龄大小及病情程度进行调整。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即指HSP发病过程中出现的肾脏损伤,为免疫复合物介性肾炎。

其病因可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为药物、食物、植物花粉、虫咬、寒冷刺激等引起;临床表现除有紫癜外,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在皮肤紫癜1个月内,有时并见腹痛,有的仅是无症状性尿异常。如蛋白丢失过多,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如果血尿、蛋白尿长期存在,亦可伴有肾功能减退,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迄今尚无肯定意见,糖皮质激素对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肯定有效,但对肾脏损伤无益,且停药易复发。笔者随师时振声老师,听其教诲,紫癜性肾炎由于尿血较为突出,治疗时宜活血不宜止血,《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治血三法,第一种“宜行血不宜止血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止之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食,病曰痼矣”。

唐容川《血证论》提出通治血症之大纲有四,其中消瘀为第二法,认为“以祛瘀为止血之要法”。即使由其它原因引起的出血,在治本的同时,也要适当配用化瘀之品,以防止留瘀,变生它患。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血以载气。

故自拟益气活血汤,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方用黄芪、当归、山萸肉、阿胶补益气血;生地、旱莲草滋阴凉血、止血;泽兰、益母草、三七、炒蒲黄、藕节凉血化瘀止血,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活血祛瘀、凉血止血之目的。

临床上只要是病情日久,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或血虚血热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十几年来,运用此方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