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快速辨别“烂科学”

 老庄. 2014-04-23
bad-science

Spotting-Bad-Science1

要点:

1. 标题耸人听闻

这种文章通常使用故意夸张的标题,以引诱读者点击和阅读。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也会过分简化研究的发现;而在最坏的情况下,这是在哗众取宠和错误解读。

2. 结论被曲解

新闻报道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为了编个好故事而曲解或误读研究发现。如有可能,应尽量阅读研究的原文,而不是完全采信基于研究的报道。

3. 有利益冲突

很多公司会雇佣科学家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这并非说这些研究不靠谱,这一点我们应当谨记。但是,研究有可能因为个人或商业利益而被歪曲。

4. 混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要注意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之间的混淆。两个变量具有相关性,并不自动意味着一个会导致另一个。比如从19世纪开始全球逐步变暖,同时海盗数目逐渐减少,但是海盗的减少并不是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

5. 使用猜测性语言

研究里的猜测就只是猜测。要警惕诸如“或许”、“可能”、“也许”之类用语,这不像是能为之前做出的研究结论提供过硬证据的样子。

6. 样本数量太少

在试验中,样本数量越小,从这个样本中得到的结论可信度越低。下结论时应当牢记这一点,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小样本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大样本试验可做而不做,就有可能招致怀疑。

7. 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在人体试验中,研究者会尽量选取能够代表大量人口的个体。如果所选样本的特征和整体人口不同,那么结论也很可能是不同的。

8. 没有使用对照组

在临床试验中,从被测试者得到的结果,应该和不给予被测试物质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也应当是随机分配的。在一般试验中,应当在控制了所有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对照试验。

9. 没有采用盲试

为了防止偏见,被测试者应当不知道自己是处于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在双盲试验中,甚至研究者在实验结束前也不知道哪组是试验组哪组是对照组。注意,盲试并不总是可行的,也可能不符合伦理。

10. “择优挑选”的结论

这是指从试验中挑选支持研究结论的数据,同时忽略不支持研究结论的数据。如果一项研究的论文是从试验结果中选择一组数据得出结论,而不是从所有的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那么它可能是被择优挑选的。

11. 结论不可重复

试验的结果应当能被其他的独立研究重现,并且要在尽可能大范围的条件内不断试验,以确保结论的普遍性。非同寻常的主张必须要有非同寻常的证据——也就是说,需要远不止一个的独立研究!

12. 不盲信期刊和引用

主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经历过一个评审过程,但依然可能出错,因此仍需按上述标准进行评估。类似地,论文被大量引用并不总是表明其研究被高度认可。

(翻译:雯熙她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