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共同成长888 2014-04-23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 wangwang648 - 冀东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我国早期手榴弹(文字部分转载中国军事工业史原文无配图)本人搜集整理图片资料

中国制造手榴弹、枪榴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1915~1920年间逐渐引进国外产品的基础上开始的。由于其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需用量大,很快就发展到全国。首先制造的是手榴弹,其中又以木柄手榴弹为主,然后是枪榴弹。1934年才开始仿制和试生产掷榴弹。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底以前,中国制造手榴弹的工厂先后约39个,制造枪榴弹工厂约15个,制造掷榴弹的工厂约5个(一个厂兼制造两种以上的,分别计算)。1919~1949年,共生产各种手榴弹5827万余枚、枪榴弹960万余发、掷榴弹233万余发。这些产品经过较长时期的研究和改进,中国自制的木柄手榴弹、28年式枪榴弹和27年式掷榴弹,技术上达到一定水平,成为战士熟悉和必备的武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手榴弹
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已经开始研制和生产手榴弹。汕尾制弹厂1917年开始制造手榴弹。随后公府军事处驻保修械司,也开始制造手榴弹,1919年制造手榴弹4500枚。

进入20年代后,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山东兵工厂、巩县兵工厂、陇南机器局、德县兵工厂、广西炸弹厂、上海兵工厂、汉阳兵工厂、金陵兵工厂、福建兵工厂等也纷纷制造手榴弹。在1930年前制造的手榴弹有德式、俄式、法式、麻尾等数种。1930年后,多数工厂都逐渐转向以生产木柄手榴弹为主,生产的工厂以当时的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济南兵工厂和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为主,形成流行的巩、汉、济、晋四种手榴弹式样。另外,广西炸弹厂(后名第四集团军军械处炸弹部)于1936年曾改制意式手榴弹,此弹一直生产至1939年底。

1935年济南兵工厂研制成冲锋式木柄手榴弹,定名24年式木柄手榴弹。1937年初广东第一兵工厂曾短期制造过23年式无柄手榴弹。1935年巩县兵工分厂开始试制催泪、催泪喷嚏手榴弹。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 wangwang648 - 冀东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广东第一兵工厂造23年式无柄手榴弹
从1917年至抗日战争以前,生产手榴弹的工厂有24个厂,其中产量较大的有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后称壬申制造厂和西北制造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华阴兵工厂、济南兵工厂、广东第~兵工厂等,分别月产2~8万枚。据兵工署制造司1937年4月抄报的《五年来各兵工厂所造主要械弹统计表》的统计,所属工厂的手榴弹产量从1932~1936年呈直线上升,由年产58万枚上升至197万枚,五年增长了2.4倍。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对日战争的需要,不少工厂在搬迁后,很快恢复手榴弹的生产,并增加了制造单位,如第二十五、二十四、四十三、四十四、五十二、新疆兵工厂等。据不完全统计,兵工署所属工厂1940~1945年.年总产量一般在370万枚以上,1941年最高达505万余枚。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基本上全部改为木柄手榴弹。为了节约木材及炸药,改善产品作战性能。1940年改为小型木柄手榴弹。1938~1945年第二十一工厂制造了黄磷手榴弹31万余枚。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国内战争中,手榴弹的产量又有进一步增长,品种也有较大改变。第四十四工厂1947年生产了36年式木柄手榴弹(短柄手榴弹),第八十工厂1949年生产38年式木柄手榴弹,第九十工厂1947年生产改一1式手榴弹,第四十四、二十三工厂先后生产照明、催泪、催泪喷嚏等特种手榴弹。多数特种手榴弹也是以木柄手榴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木柄手榴弹
初期制造的木柄手榴弹包括俄式和德式两种。俄式即密尔实式手榴弹,有木柄和着发式发火机构,因结构复杂,除少数单位试制或小量生产外,未再制造。德式手榴弹,有木柄,为拉发式发火机构。这种手榴弹结构简单,装药较多,便于投掷,在不受潮的情况下发火性能可靠且安全,因而从20年代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进行制造后,至30年代,为全国绝大多数工厂采用。制造的木柄手榴弹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巩造木柄手榴弹
1928年巩县兵工厂开始制造木柄手榴弹,最初式样与晋式相同,只弹体较薄,装黑药,无雷管。后仿造德国1924年式木柄手榴弹制成巩式木柄手榴弹。原德制弹长320毫米,弹壳用钢皮冲成.内装梯恩梯炸药120~130克,属冲锋式手榴弹。巩县兵工厂制造时,其外形和发火方式未变,但因中国不能自产钢皮和梯恩梯炸药,将钢皮改为铸铁,将梯恩梯改用钾梯炸药(梯恩梯40%、硝酸钾60%的混合作药)70~100克。全弹总长改为310毫米左右(1931年为300毫米,1938年兵工署图纸为308毫米),全重800余克,投掷距离约30米,发火后至起爆的延期时间为4~5秒。由于弹壳材料及装药改变,巩式木柄手榴弹遂成为一种防御式手榴弹。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 wangwang648 - 冀东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巩式木柄手榴弹

当时同时生产的晋造、汉造、宁造三种手榴弹的构造和性能都与巩造相近,只是晋造的按大小分为几种型号,宁造的也只在于柄长度、弹体外径和长度上略有变化。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 wangwang648 - 冀东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 wangwang648 - 冀东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汉阳造手榴弹 晋造手榴弹三种

晋造的按大小分为几种型号
济造木柄手榴弹
1934年济南兵工厂开始制造的木柄手榴弹,系利用原来制造的无柄手榴弹火柴式擦火方法的发火机构,加一木柄。其装药成分与巩造同,装药量40克,延期时间4.9~5.3秒。该厂迁重庆后。改名为第三十工厂,因气候潮湿,火柴式发火方法发火不准确,于1940年按巩造木柄手榴弹进行生产。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 wangwang648 - 冀东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济南兵工厂制造的无柄手榴弹,采用火柴式擦火方法的发火机构

③小型木柄手榴弹
巩式木柄手榴弹体形大而笨重,不适合中国士兵携带和使用。1939年兵工署徐云庚、王芭等人研究改进方案,将木柄改短约80毫米,弹体由瓶形改为圆筒式,直径由56毫米缩小至42毫米,装药改为60%梯恩梯与40%硝酸钾压装的混合炸药,药量为50克,使威力加大,杀伤半径增至10~15米,兼有攻击和防御两种用途。这种弹适于中国士兵携带,便于匍匐前进,并节省了生铁、木材、弦线、硝酸钾等材料。1940年后.得到兵工署的推行,许多工厂都先后制造了这种手榴弹。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 wangwang648 - 冀东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巩式小型木柄手榴弹
在这种手榴弹的基础上,还研制出~批冲锋式手榴弹,式样、结构与此弹相间.只弹壳改为铁皮,直径增大至62毫米,内装梯恩梯炸药250克,爆炸威力比方形药包大四分之一,除用于冲锋攻击外,还可攻击战车,作炸药包使用。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 wangwang648 - 冀东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 wangwang648 - 冀东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冲锋式手榴弹 36年式手榴弹为

36年式及38年式木柄手榴弹
这两种手榴弹又称短柄手榴弹。36年式手榴弹为第四十四工厂1947年生产。第四十四工厂从贵阳迁山东后,曾仿制日式小型木柄手榴弹,因木材短缺,另行设计短式木柄手榴弹。木柄由152毫米改为70毫米,弹壳由4毫米改为5毫米。因体积小,携带方便,弹壳加厚,破片效果增大。1947年12月定名为36年式手榴弹。从1948年起,该厂及第三十、三十一工厂等进行了大量制造。与此同时,第七十工厂于1947年5月也曾设计制造过~种短柄手榴弹、1949年第八十工厂试制了一种38年式手榴弹,木柄减短至33毫米左右,近似无柄。弹体外径缩小至40毫米,但外壳似瓶状,外表有纵横沟槽预制破片。此弹装梯恩梯炸药.发火机构与木柄手榴弹相同,此弹仅第八十工厂生产。

(2)无柄手榴弹
中国无柄手榴弹有麻尾、意式、法式和拉发式数种。麻尾手榴弹,其弹壳为生铁铸造,呈蛋形,外表有预制的纵横小槽,装有撞针、撞针簧、底火等组成的着发机构,用保险闩保险,无外壳保护。其弹底结一条麻与棕制的麻尾,长约700~900毫米,以便手握甩出和导向。弹体外径55毫米,弹体长93毫米。由于着发机构外露及发火不甚可靠,不能空中爆炸,上海、金陵等厂短期生产后,就未再生产。广西炸弹厂(后改第四集团军军械处炸弹部)制造时间最长,该厂最初在德人薛培及中国人赖瑞麟主持下,于1926年仿制麻尾“新式手榴弹”,又称“白铁冲锋手榴弹”和“生铁撞针手榴弹”。当年在广州瘦狗岭表演,受到北伐军将领的好评,因而组织大规模制造,至1936年改制意式手榴弹而停止。意式手榴弹亦称枪榴弹,它可以在步枪上配置发射器,用空包弹进行发射。广西第四集团军军械处炸弹部,于1936年试制成功。1929~1930年济南兵工厂在仿制成功法式手榴弹的基础上,又试制成功拉发式无柄手榴弹,但都只是短期生产。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网友收藏的部分空雷壳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网友收藏的部分空雷壳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3)特种手榴弹
特种手榴弹主要有黄磷、照明、催泪三种手榴弹。其中以黄磷手榴弹生产时间最长用最广泛;其他两种手榴弹主要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短时生产,产量不大。

黄磷手榴弹由第二十一工厂熊梦华1938年仿济式木柄手榴弹设计制造。此弹具有拉发火机构,弹壳的内外圆筒用马口铁皮做成,采用82毫米迫击炮弹的起爆管,内装黄磷260克,1947年后。壳体增大,改为装280克黄磷,引爆延期时间4~5秒,燃时约3分钟,散布直径10~15米,全重600克,可作燃烧和烟幕两种用途。该弹能在环境温度50~55℃条件下存放10小时不渗漏.储藏较安全。所需黄磷,抗日战争前从国外进口,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口困难,第二十三工厂1941年从牛骨中提炼黄磷,1942年在昆明设厂,从磷矿中提取黄磷,1943年12月正式出品,产量基本可以自给。

照明手榴弹系第四十四工厂卢师同于1946年在仿小型木柄手榴弹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弹壳由纸板卷成圆筒状,上有喷火孔,上下加木质盖,内装照明剂。在导火索下接黑药饼、加热剂及小粒黑药,以点燃照明剂。

催泪手榴弹由兵工署化学兵司仿美制化学手榴弹进行设计,将美式发火机构改成中国常用拉发式发火机构而成。其弹体为铁皮圆筒,侧面及顶部有出烟孔24个,平时封以胶布。弹体内装苯氯乙酮(又称圆药或CN)、氧化镁各140克及无烟药之固体混合物,重约300克。装药表面涂一层引火药(E.C火药),发烟时间,慢燃式1.5~2分钟,快燃式则为30~60秒钟。其弹体与发火机构分别包装,使用时结合在一起。另有~种催泪喷嚏手榴弹,也为第二十三工厂制造.其弹体与上同,内装苯氯乙酮、氯化二苯胺砷环(又称锥药或DM药)、氧化镁及无烟药的混合物,重300克,发火机构有美式(M200A1式)和拉火式两种,与弹体分别存放。以上两种弹均于1948年由第二十三工厂制造。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我国早期手榴弹(配图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