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老刻刀 2014-04-23

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亿昌菌业来源: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 日期:2011213 11:58

  金针菇在植物学分类中,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小火焰菌属(或金钱菌属)


  一、形态特征


  金针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体是由细长呈分枝状的丝状体构成,由担孢子萌发而成菌丝,呈灰白色,绒毛状,有分隔。子实体丛生(101),菌盖直径1cm8cm,幼小时淡黄色或白色,半球状,后逐渐展开呈扁平状,表面粘滑有光泽,在空气稍干燥及有光条件下,菌盖呈深黄色至粟色。菌褶稀疏,呈白色或淡奶油黄色,与菌柄离生成弯曲。菌柄中空圆柱状,硬直或稍弯曲,长3.5cm14cm,直径0.2cm0.8cm,生于菌盖中央,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黄褐色,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黄褐色短绒毛,柄上部成熟时,也渐变淡棕色。孢子近圆柱状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白色,大小为(57)um X (34)um。内含12个油球。


  二、金针菇的生活史


  金针菇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有性世代产生担孢子,每个担子产生4个担孢子,有4种交配型(ABabAbaB)。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结合,产生质配,形成每一个细胞有二个细胞核的双核菌丝。双核菌丝经过一个阶段的发育之后,就在双核菌丝上扭结,形成原基,并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时,菌褶上形成无数的担子,在担子中进行核配。双倍核经过减数分裂,每个担子尖端着生4个担孢子。


  金针菇单核菌丝也会形成单核子实体,与双核菌丝形成的子实体相比,子实体小而且发育不良,没有实用价值。


  金针菇的无性阶段,产生大量单核或双核的粉孢子。粉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并按双核菌丝的发育方式继续生长发育,直到形成担孢子为止。金针菇的菌丝还可以断裂成节孢子,节孢子按上述方式继续完成它的生活史(102)


  三、金针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营养


  金针菇是一种木腐菌,它能利用木材中的单糖、纤维素、木质素等化合物。但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坚硬的树木砍伐之后,没有达到一定的腐朽程度长不出子实体。陈旧的阔叶树木屑,经堆积发酵,部分分解的更适合金针菇的生长。


  1.碳源 金针菇所需要的碳素营养都来自有机碳化合物,如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果胶、戊聚糖类、有机酸和醇类等。以淀粉为最好,其次是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麦芽糖、乳糖、半乳糖也能利用,但不能利用菊糖。


  2.氮源 金针菇可利用多种氮源,其中以有机氮最好,如蛋白胨、谷氨酸、尿素等。天然含氮化合物如牛肉浸膏、酵母浸膏等也是很好的氮源,对无机氮中的铵态氮,如硫酸铵(在维生素B1存在时)也可利用,而对硝态氮素营养和亚硝态氮的利用很差。


  在配制培养料时,要注意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的比例。如果没有氮源,即使有很多可利用的碳源,也不能发挥作用,菌丝长不起来。反之,如果氮素太多,变成大量的游离氨,释放到培养料中,提高了培养料的pH值,子实体的形成也会受到抑制。


  在大面积栽培中,以细米糠、麸皮、玉米粉、大豆粉、棉籽粉为主要氮源。


  3.无机营养 金针菇的生长发育还需要一定量的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碳酸钙、硫酸铁等。金针菇从这些无机盐中获得磷、铁、镁等元素。其中以磷、钾、镁三元素为最重要,适宜浓度是每升培养基加工100mg150mg


  镁离子和磷酸根对金针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粉孢子多,菌丝稀疏的品系,添加镁离子、磷酸根离子后,菌丝生长旺盛、速度增快,子实体分化速度也加快。尤其是磷酸根是金针菇子实体分化不可缺少的。


  4.维生素 金针菇是维生素B1B2的天然缺陷型,必须由外界添加维生素B1B2才能生长良好。在马铃薯、米糖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所以用这些材料配制培养基时可不必再添加维生素,但是对于粉孢子。菌丝稀疏的金针菇菌珠,在配制母种培养基时,需要添加少量的维生素Bl或维生素B2(可采用口服的VBlVB2),菌丝才能生长旺盛。


  ()温度


  温度是影响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孢子在5℃~25℃时大量形成,并容易发成菌丝。菌丝在3℃~34℃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3℃~40℃时,菌丝生长极其缓慢。菌丝的耐低温能力很强,在-21℃时经过138天仍能存活。菌丝对高温的抵抗力弱,在34℃时,菌丝就停止生长,超过34℃不久便会死亡。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夏季高温期间金针菇的菌丝生长不旺盛,而且容易形成粉孢子。


  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和恒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形成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5℃,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3℃,最高不超过21℃,高温菌株在23℃也能出菇,但菇蕾生长不良。金针菇虽能忍耐较低的温度,但在3℃以下菌盖变为麦芽糖色,冰点以下变为褐色。温度极低还出现两个菇盖相连在一起的畸形菇。


  ()水分和湿度


  金针菇属喜湿性菌类,菌丝在含水量60%80%的培养料中能正常生长。栽培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70%较适宜。这时菌丝生长最快。培养料水分太多或太少均会影响菌丝的生长,含水量太高时,菌丝生长缓慢,甚至不长,即使长出子实体,菌柄基部也容易变色。若培养料含水量低于60%以下,菌丝体细弱,发育不良,颜色发灰。空气的相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菌丝体生长阶段应控制在60%70%内,湿度太高,污染率加大,子实体发育阶段应控制在80%90%


  ()空气


  金针菇对二氧化碳虽不甚敏感,但子实体生长期间同样需要足够的氧气。因其菌盖小,室内的通气量可少于其他大菌盖的通气量。缺氧时子实体生长受抑制,金针菇生长所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0.03%0.06%最为适宜。


  ()光照


  金针菇属于厌光性食用菌,菌丝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正常,在日光直射下可死亡。子实体正常生长要求照度为24勒克斯,甚至完全黑暗。光线强,菌柄长不长,菌伞过早开放,商品价值低。食用金针菇主要是吃菌柄,菌柄愈短,开伞愈早,商品价值就越低。


  ()酸碱度


  金针菇需要弱酸性培养基。在pH38.4的琼脂培养基上,菌丝可生长,但以pH5.66.5的范围菌丝生长最好。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以pH56为适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