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腹泻+治小儿外感+治小儿盗汗+治开水烫伤+儿子感冒+女儿吐泻

 连元康lian 2014-04-23

悬壶学步记(1)——治腹泻

弟媳妇于2011年7月14日拉肚子(腹泻),半天狂拉八九次。自己说可能是乱吃东西惹的祸。我告诉妈妈,帮她用灸架悬灸中脘穴。用时一个半小时。刚开始灸不久拉了一次。其后即止。灸后恢复如常。

按:中脘穴,乃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主治发生于胃腹区域的或与胃腹区域关系重大的一切不良现象。配其他穴位治疗范围更广。
 

悬壶学步记(2)——治小儿外感

我儿子,刚满一岁,可能由于晚上受寒,于2011年7月13日,发烧、喘气、偶有咳嗽,食欲差,烦燥不安。喂中药冲剂、敷贴穴位,喝了小半瓶奶粉后,汗出,热退,精神好,嘻笑玩耍。但没多久,又发热,整夜烦燥不能安睡,推天河水、刮痧都不见效(可能是我操作未得法)。整晚大口大口喘息,呻吟,持续发热,势甚笃急。

第二日一早,孩子奶奶和妈妈坚持要送去医院打针,无奈任之。据说打了几瓶吊针。回来后,热退,不喘,偶咳。面色腊黄,脉滑微数。

第三日(7月15日)早上,又有咳嗽,喘气,舌质较红,摸其额头手心有微热。我说,昨日只是被医院的抗生素暂时控制一下,身内寒邪仍在,热气滞留,正气偏虚。于是自拟一方:

石膏(先煎)15g,细辛2g,薄荷(后下)4g,桂枝4g,麻黄2g,防风3g,杏仁3g,党参5g,黄芪5g,甘草2g。

抓一剂(耗资三元),嘱上午十点钟前煎好。中午回家,说一剂已服完,并已复煎。孩子恢复如常,自个儿到处走,爬上爬下地玩。心甚慰。下午呼呼大睡,晚上也睡得早,睡得香,我说这是好事,前两天超支,现在还账。

按:此方兵分两路,一祛邪,一扶正。祛邪又兵分两路,一清解余热,一平喘。故以细辛之升散,引石膏之寒凉,达于上焦,清泻肺热,佐以薄荷辛凉解表。用桂枝麻黄以平喘,兼散寒邪,佐以杏仁发散风寒、下气平喘。用党参黄芪扶正补气、益卫固表,佐以防风载黄芪补气之功达于周身,兼能清凉收涩止咳。用甘草泻火解毒,缓和药性。

16日早上,有短暂的气喘,微咳。其他时间未见症状。17日,也是早上喘咳。17日晚睡前,敷贴“定喘”穴位,以及“肺俞”穴位(因盗汗影响,半夜弄掉了),18日早上比前两日见好。前两天事忙,未予医药。其实应该乘胜追击。18日亡羊补牢,拟方如下:

熟地黄7g,砂仁3g,桂枝4g,麻黄2g,防风3g,杏仁3g,党参5g,黄芪5g,甘草2g。

按:在前方基础上,去掉清热之品,因这几日孩子不见有发热。加入熟地黄和砂仁,滋阴补肾和中开胃,因孩子睡着之后经常盗汗。盗汗多由阴虚而起,除了因其上衣湿透给换衣外,一直没作任何处理。该用中药调理了。

抓一剂,服了一次。复煎因疏忽超时,药液尽数流失了。到了19日早上,孩子醒来后,还是喘咳了好几分钟。而且晚上睡着后还是盗汗。于是对上方加以改进,如下:

麻黄3g,杏仁3g,五味子6g,干姜6g,黄芪5g,防风3g,山茱萸10g,熟地黄7g,砂仁3g

抓两剂。19日太忙,只喂服了半剂,另外一半浪费了。20日早上还是咳了三四下,但一点也没有喘了,可见这半剂药还是有效果。晚上盗汗仍旧。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早上醒来后咳几下,其他时间不咳呢?

20日喂服了约四分之三剂,21日早上终于不再咳,更没有喘了。治疗咳喘宣告结束。盗汗则未见大效(我老婆说有一些好转,衣服没有湿得那么厉害了),另行论治。小许老弟特开一方,感其垂爱,过两日用之。

按:此方重在治盗汗。然而盗汗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方中麻黄、杏仁是对药,一宣一降,意在通调肺气、止咳平喘。
 
 
 

悬壶学步记(3)——治小儿盗汗

我儿子,年方一岁,前段时间被开水烫伤了脚,接着又患了咳喘,然后我发现他的盗汗也比以前更厉害了,睡着后衣背尽湿,有时候一晚上要换两三件衣服。烫伤及咳喘都搞掂了,开始调理这个盗汗。本来我想自己动脑筋,但这个时候,我的老师兼朋友小许先生,千里之外给我开了一方,如下:

桂枝5g,白芍10g,黄芪10g,枸杞15g,麦冬6g,山药15g,当归5g,麻黄根10g,牡蛎20g,浮小麦15g,甘草5g,茯苓10g,大枣5枚。

嘱云每隔三小时喂三汤匙。幼儿喂药应该少量频喂、中病即停。

我照办。于2011年7月22日开始喂服一剂,当晚盗汗大大减少。第二剂服完,盗汗全消。又喂了一剂巩固疗效。我儿子盗汗的时间也不短了,一直未作处理,原以为盗汗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没想到这么神速。而且这几天胃口也特别好,又胖回来了。小许这位老师高啊,服了!

现在开始学习和分析了。不知对错,姑且记下。首先看病因,应该是小儿体虚、表虚。小儿体质娇嫩,易虚易实,若实,多由肝火或湿热郁蒸所致。再看病机,一是肺气不足或营卫不和、卫外失司,二是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逼津外泄。再看病位,主要在肺卫,与肝也有关。

小许先生这个方子,考虑周全,药味齐备,就像撒了一张巨网,全面调理。用量也较大(但有分寸),效宏力专。

对证如对敌,用药如布阵。鄙见:此方以黄芪、牡蛎、麻黄根、浮小麦四味药为君,功在止汗。黄芪补气固表,实腠理、止汗出;牡蛎味咸而涩,益阴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止汗。此二味药搭配,可对付卫气虚不能外固、营阴虚不能内守之证。麻黄根甘平入心、肺经,善行周身肌表,引药至卫分而敛肌腠;浮小麦体质轻虚升浮,甘凉入心经,所谓“汗为心液”,除心火之扰,兼益心气。

以桂枝、白芍、茯苓、当归为臣,功在和表里、调气血。白芍与桂枝相合,一收一散,开合相济,调和营卫气血,益阳止汗。当归为血中气药,能走能守,补血和血。伏苓健脾宁心、补中渗湿。因为脾虚则清气不升,元气下流,阴火自生,夜间蒸津而出。四药搭配,表里和、气血调、阴火降、盗汗无。

最后,以枸杞、山药、麦冬、大枣、甘草为佐使。枸杞补养肝肾之阴,山药平补脾胃,麦冬清心润肺养阴,大枣与甘草皆为缓和药性,顺便调营卫补阴泻火。
 
 
 

悬壶学步记(4)——治开水烫伤

我儿子,刚刚会走路,在家翻坛揭罐,恣意探索,不亦快哉。然而乐极生悲,满周岁的前一天(2011年7月6日),忽被刚刚烧开的开水烫伤。受伤部位从右脚踝上边到几个脚趾尖,特别以整个脚背为最严重。伤后,其母急以美宝烫伤膏涂之(此时犯了一个严重错误,烫伤后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至少20分钟),接着送到附近的大沥医院长虹岭分院打消炎针,开了一点内服药。当时医生说不严重。回来后,其母才打电话告我孩子烫伤之事。而这时孩子整个脚背也开始起了一个大水泡。没办法,只好在受伤各处涂以美宝烫伤膏。

第二日(7月7日),又送到附近医院,医生吓了一跳,说怎么变得这么严重,就给打了破伤风针,又开了头孢之类的抗生素药。这一天,护士把那个大水泡弄破了。在家里还是不断涂抹烫伤膏,似乎未见好转。这么一大块烧伤,大约是体表面积的1%—2%,若是大人,到了医院,医生肯定说要做植皮手术了。因为我曾送过不少意外烫伤的工人就医,烧伤超过1%面积的很多都是植皮。

第三日(7月8日)下午,我看周楣声先生的《灸绳》,其灸例中说:“对开放性创口应用针灸,特以灸疗,就近取穴以制止疼痛、控制感染与促进愈合,极为有用。”又说:“在各种炎性疾患与化脓性感染中,采用灸法治疗时,不仅在早期可以控制炎症的进行与促进炎症的吸收与消散,而且在后期还可使脓栓易于脱落和加速愈合,有的甚至在灸治的当时,即可使脓液排出。是疗效最高、最快、最安全、最简便的一种治疗方法,确为任何药物疗法所不及。”于是心中一亮,决定对孩子施以熏灸。这一天,把耷拉着的死皮剪掉了,孩子的伤口完全暴露,一片血肉模糊之状,胆小的人都不忍卒睹。

第四日(7月9日)早上,好几个人闻讯来看望,都劝我将小孩送往大医院治疗。但我已有了主意。该日还去了一次附近医院,没打针,听说是用光电之类的什么照了一阵子。我说,再也不用去医院了,排队半天净折腾,咱就用艾灸,比医院那个什么光照绝对要好。该日施以熏灸两次,每次约1小时,灸后,患处干燥且浮现细小血管,我说是好事,快要长皮了。白天、晚上,还是涂抹了一些烫伤膏。

第五日(7月10日)早上一看,患处颜色润泽,真的长了一层嫩皮,肿胀也消了不少,确实恢复迅速。该日孩子的外公特地从湖南过来,他带了两瓶烫伤药,该药是他老人家费了许多力气到衡南买来的,据说是某民间祖传秘制特效药。我一看,样子颇似我们当地的豆油。我说,白天让皮肤干燥一点,留着晚上用吧。该日熏灸两次。睡前一闻,孩子脚上留着灸后的烟油味,患处表面似乎布了一层薄薄的艾烟油。我说,这层烟油比什么药都好,杀菌消炎什么作用都有了,于是任何药都不涂,一夜好睡。

第六日(7月11日),天刚刚亮,孩子就醒了,一个人在床上玩,玩得高兴。看其患处,肿胀大减,表层新皮可喜。上午熏灸一次。中午一看,表皮干燥,出现一些黄色的脓痂。下午涂了一次烫伤膏。晚上熏灸一次。看起来恢复越来越好。

第七日(7月12日),中午熏灸一次。下午,孩子奶奶、妈妈认为“皮肤太干燥了,好像要裂开了”,就把孩子外公带来的那个貌似豆油的他们叫“火药”的那个给涂上了,据说衡阳地区方圆百里的严重烫伤患者都是涂这个药涂好的。涂了之后敷了一层薄纱布。过了一阵子,孩子撒尿撒到纱布上了,更换时发现皮肉变得鲜红,创面似乎要溃烂了。于是另涂美宝烫伤膏。孩子不睡着,是不肯配合熏灸的。晚上十点半等孩子入睡了,一直熏灸到十二点。灸后大为改观。

第八日(7月13日),因外感导致咳喘烦燥不宁。该日只熏灸两次,时间都很短。

第九日(7月14日),下午玩得不小心,脚上创面处刚长的新皮又给撞破了,血流如注,其母急以云南白药止血。该日只是晚上熏灸一次。脚已完全消肿,完好的新皮(不是嫩皮)长了一大半。

第十日(7月15日),晚上对烫伤处熏灸一次。仅是前一天撞破皮的地方未收口,其他地方都恢复了。

第十一日(7月16日),因孩子奶奶突发急病,忙不过来,该日未对孩子烫伤处熏灸。仅涂了一些烫伤膏。

第十二日(7月17日),晚上对烫伤处熏灸一次。大部分烫伤的皮肤,从脚踝上边到几个脚趾尖,都焕然一新,只有太冲附近手指尖大的一块地方还没长好。可以穿鞋子了。

第十三日、第十四日,各熏灸一次。第十五日,事忙,未熏灸,任其自然。之后这几日,孩子脚已无大碍,加之事忙,开始还两三天熏灸一次,之后就置之不理了,自动结痂愈合,疤痕不明显。

简单总结一下:

1、从始至终,正儿八经的熏灸,大概十次左右。所谓正儿八经,是指在孩子睡着之后,老老实实接受熏灸,且熏灸时间为1—1.5小时。无需内服任何药物,外用药膏也只是看情况作辅助用。正如《灸绳》所说,疗效高、快、安全。由于小孩不会配合治疗,而且每次熏灸也比较花时间,所以谈不上简便。不过,操作确实简便,工具材料也简便,费用低廉。

2、西医对付创口化脓,就会使用抗生素药内服,或外涂药水,结果往往伤患久久不愈,还会产生若干副作用。相比之下,熏灸治疗开放性创伤,一能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排脓化瘀,加快愈合生新,二是艾条燃烧产生的油烟敷布创面,燥中得润,杀菌消炎。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悬壶学步记(7)——儿子感冒

2011年12月9日,几乎是同时,儿子和女儿都感冒了,老是咳嗽。于是我开了一副药,两个人一起喝。方如下:

党参8g、白术10g、甘草8g、干姜12g、茯苓12g、姜半夏15g、细辛12g、陈皮10g、麻黄8g、杏仁6g、黄芪8g、生姜9g。

考虑到儿子素来脾虚,大便溏而次数多,平时虽然胃口好,什么都吃,却不胖,所以加了理中汤的意思。

但是,到了晚上,儿子竟然整夜哭闹,呻吟不已,直到第二天上午仍然如此,最后连声音都哭得嘶哑了。看到小家伙如此痛苦,他奶奶非常心疼,要求我抱去医院检查。我想到医院那一套烦琐的检查程序、三素一汤(维生素、抗生素、激素、葡萄糖)连续几天打吊瓶,那岂不更是一种折磨。求医不如求己,于是静下心来分析,终于认定其症是外感寒邪伴随食积。于是马上更改方子:

陈皮8g、茯苓15g、姜半夏15g、党参10g、白术10g、炒鸡内金24g、白芍12g、生姜9g、柴胡7g、甘草10g、干姜10g、细辛10g、川椒1.5g。

中午煎药,煎好后喂服,果然很快就不再呻吟了。这天晚上睡觉也很安稳,不再哭闹。精神、食欲恢复如常,但是仍然咳嗽。

怕食积又来,之后几天对该方进行了加减。头两天拉的大便很难看,就像药渣子一般,拉的次数也多,我说没关系,是身体正常排毒。还有几次小便白浊。但后来都正常了。令人郁闷的是,咳嗽次数虽不算频繁,却天天有。特别是连续有几天早上醒来,呼吸不顺,喘息声重。这几天的方子记录如下:

12月11日(咳嗽):陈皮8g、茯苓15g、姜半夏15g、党参10g、白术12g、炒鸡内金20g、白芍6g、生姜9g、桂枝12g、甘草10g、干姜10g、细辛10g、川椒1.5g。

12月12日(咳嗽,晨喘):党参10g、白术12g、干姜10g、甘草10g、茯苓12g、姜半夏12g、麻黄4g、细辛10g、五味子3g、陈皮6g、杏仁6g、川椒2.5g、炒鸡内金10g。

12月13日(咳嗽):党参9g、白术12g、干姜10g、茯苓9g、炙甘草7g、细辛9g、陈皮6g、川椒2.5g、五味子3g、杏仁5g、姜半夏9g、炒鸡内金9g、麻黄4g。

12月14日(偶咳):党参9g、白术11g、干姜9g、甘草9g、麻黄4g、川椒2.5g、陈皮6g、五味子3g、细辛8g、姜半夏9g、杏仁4g、茯苓9g。

12月15日(偶咳,大便次数较多):白术12g、干姜9g、党参9g、炙甘草7g、麻黄4g、杏仁4g、川椒3g、茯苓9g、五味子3g、细辛6g、陈皮5g、姜半夏9g。

12月16日(偶咳):白术12g、干姜9g、炙甘草7g、麻黄4g、杏仁4g、川椒3g、茯苓9g、五味子3g、细辛6g、陈皮5g、姜半夏9g。

12月17日(偶咳):白术11g、干姜8g、炙甘草6g、茯苓9g、细辛6g、麻黄3g、杏仁3g、川椒2.5g、姜半夏12g、柴胡7g、陈皮5g。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终于不再咳嗽。回头总结一下,才发现我儿子好几次生病都如此,咳喘而且整晚呻吟哭闹不绝,除了有一次是患了百日咳之外,其余多为感冒伴随食积。食积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调理脾胃是关键。孩子妈妈常说他是大米桶(大胃王),什么都吃,吃起来没完没了,然而一不注意,就增加了脾胃的负担,当中气健运之力跟不上时,就容易引起食积。小家伙以前胖乎乎的,病了几次后,就变瘦了,再也没有以前那么胖,我估计就是食多而脾虚之故。
 
 

悬壶学步记(8)——女儿吐泻

 

上吐下泻,从来没见女儿这样过。2011年12月28日,一天下来,吃什么吐什么,还老是拉肚子,把家里人给吓坏了。我在上班,没有看到那种场面。回家只见女儿全没了往日的精神,双眉紧锁,躺着不爱动,要人揉她肚子。晚上果然又吐了,吐得很厉害。于是开方如下:

黄芩9g、白芍7g、炙甘草6g、大枣3枚、姜半夏12g、生姜18g、陈皮5g、五味子4g。

12月29日服药后,呕吐止住,但仍然拉了两次肚子。又开一方如下:

柴胡10g、黄芩9g、白芍7g、姜半夏12g、党参6g、炙甘草6g、生姜18g、大枣3枚。

12月30日,服以上药方不效,呕吐复发了,又拉稀。孩子奶奶急得又说要送到医院去,我没有答应。开一方如下:

柴胡10g、白芍8g、炙甘草6g、陈皮6g、姜半夏12g、生姜28g、大枣3枚、黄芩7g、茯苓10g、牡蛎30g、白术10g。

12月31日,服以上药方后,很轻微地吐了一次。不过仍然泄利,经常要人帮她揉肚子、按摩双脚。又开一方如下:

党参9g、陈皮9g、干姜12g、茯苓10g、桂枝9g、炙甘草6g、白术12g、白芍8g、黄芩7g、生姜9g。

2012年1月1日,服以上药方后,呕吐完全止住了,次日早上拉大便,完全正常了。元旦节中午后带两个小家伙去狮山玩,到了天黑才尽兴而归。当天的药没有服完,1月2日又服了两次,还是没服完,就倒掉了。

分析总结:

一、吐,是因为吃的东西下不去,主要责任在脾,脾阳虚弱不能磨化水谷,水谷变不成精华,于是就被成了“渣滓”。身体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就把往下走的通路关闭了,免得“渣滓”下达负担过重,所以就表现为吃什么吐什么。

二、泄,也是因为脾阳被湿所困而陷败,火力蒸化不够,水不能化气,这些水难以通过正常途径(脾阳蒸水为雾气 → 雾气上归于肺 → 肺气化水 → 水入膀胱为小便)报效人体,只能与先前的食物混合,直接下到小肠、大肠,这是形成滑泄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次要原因,就是肝木贼土,因脾陷而肝木难升,肝乃将军之官,抑郁之下,其疏泄之令上行不得,怒而下行,正好大肠就成了其发泄的靶子。

三、综合而言,此吐泄之证,原因在于水寒土湿木郁,法宜温燥水土、补中降逆、驱湿寒、疏风木。若有相火上炎,则须清上。若兼有下寒,则须温下。

四、小孩子的病,容易反复,并不一定是前面的病没有治好,而是在中气未复之际,又感外邪,于是旧病去而新病来。关键在于顾护中气,尤其冬天,不宜吃生冷饮料、水果,随时避免着凉。但现实情况是,即使百般呵护,还是难免有失,所以有必要学一点中医知识,不可将贵重之躯,随便交付庸俗之医,任其所措,枉受折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