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编辑手记(20131229)
2014-04-23 | 阅:  转:  |  分享 
  
编辑手记

2013-12-27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一到岁末,就容易有时光飞逝的惊叹。庄子《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我们,又不知什么?出差间隙,在重庆的磁器口游走,雨后终于漂白的天色,一边的嘉陵江水汤汤,难得浮生半日闲。古镇上店铺林立,人群熙来攘往,但稍一拐进僻静的小巷,便有滤去喧嚣的清幽。这里隐藏着不少打出周易八卦招牌的算命摊。我凝视着算命人的眼睛,里面是了然一切的神情。是的,时间可以过时,人性却总是稳定。只是,过去和未来,都是可以被预测的吗?他们的眼风飘过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喜欢探究灵魂的深度,而我更热衷于透过文字读一个人奇妙的思想,只因与陌生人打交道是我的弱项,而透过文字读一个人的思想却令我向往而贴近。就像我和白瑞雪,还没见过面呢,但一点儿不妨碍我喜欢她女汉子的气质。文字爽利,思路清晰,深奥枯燥的东西,如航天器,如探月工程,一经她的大脑,再经由她的笔就变得妙趣横生起来。“嫦娥吃的长生不老之药,不就是今日的航天器推进剂吗;嫦娥因牵挂丈夫而飞到离人间不远的月亮,不也说明古人已经知道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吗。”若玉堂老师的小说和散文各为一只眼,那透过小说这只眼,可以看到更多人性的复杂,善良中的愚昧,进步中的落后,笑声的泪水。而透过他散文这只眼,则少了许多纠结,简单明了。“这真是个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老实人哪!对工作,像老农一样终日奔波;对新生事物,又像儿童一样满目新鲜。”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鲜活了,可体现的还是写字人的情怀。在读文字的时候,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不仅作者,还有读者的所有喜好和情感都可以透过文字呈现出来。比如,“此时此刻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苍老的父亲,感觉驳杂交织——悲凉,负疚,幸福,浑身上下充盈着报答的冲动。”比如,“他,正在冬阳里晒暖。大家都被这画面感动了,都说,你看,生活在这小区里多么安宁、多么幸福。”各种内容间杂起来,显示出生活的原态,更为真实。写出来,就是想要为人所接受,有共鸣;不写的,也希望借着汉字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间接体现,让读者意会。所以,每一个写字的人都需要保持对言词的敏锐。因为同样的文字会组成不同的食物,拥有不同的味道和功用。有的像垃圾食品,会让你无节制地发胖,貌似一副知识饕餮的样子。有的如添加了微小剂量的砷,在不知不觉中吞食,没有知觉地慢慢麻木,比如身边总有这样的声音,写材料久了,太熟悉某种套路词语和音调,反而不太会写诗情画意的文章了。还有一种极其麻辣的黑暗料理,仿佛具有暴力性的网络语言,让人看到的则是语言后面肮脏的灵魂。就这样,种种对外界的个人体味,巧妙转化在字词语句的组合中间,只有用心,组合得好了才是一道真正的美食;也好像音乐的配器,读起来生动好听,有纯粹的美感:“沿途灯火阑珊,雪落无声。远处,零零星星有鞭炮炸响的声音。”



献花(0)
+1
(本文系苦夏20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