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曾经介绍,到2010年,我国通常所说的老年空巢家庭共有4013.5万户,空巢家庭老年人口至少有62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一。另据调查,2010年,重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 年龄到了,身体不比以前,很多事情力不从心。他们最奢望的,就是能和孩子们在一起,吃一顿便饭,聊聊家常。比起平常人追寻的物质需求,老年人更看重的是他们自己的精神生活。因为年老体弱和独立寡居,让他们更加失落,工作的结束,也让他们缺乏存在感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比起那些,老年人缺乏的是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就像《常回家看看》里面唱的歌曲一样,空巢老人最奢望的期待,就是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 此外,要针对空巢老人积极开展爱心服务活动,实行结对帮扶,定期上门家访并进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每天一次问候,每周一次帮助,每月一次心理疏导,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除了子女的努力,有单位调研还提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可以发挥老年人互助作用。 大多数老年人在进入晚年后,最怕精神孤独、寂寞,怕成为社会和家庭的“累赘”,要关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为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创造条件。通过社区建立老人互助小组,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从而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优势互补。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开展入户服务。建立社区求助呼叫系统,为“空巢”老人家庭安装“爱心呼叫器”,发放“爱心通手机”,解决多病、体弱、“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开展医疗、生活照料等入户服务,建立家庭病床,提供无偿或低偿医护服务。 此外,在社区开办老人日托所、聊天所、家政服务机构,设立求助热线,提供聊天、日常护理、买菜做饭、陪医送药、保姆服务等多种社区服务方式,及时为老人排忧解难。 社会其他爱心组织,还可以定期上门家访并进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每天一次问候,每周一次帮助,每月一次心理疏导,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原标题:大多数老年人在进入晚年后,最怕精神孤独、寂寞,怕成为社会和家庭的“累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