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湖南经济外向度 抢占国际经济制高点的对策建议经济外向度可由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共同表示。其中,外贸依存度是外贸总额与GDP的比值,它取决于该地区对外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而外资依存度则是实际利用外资与GDP的比值,它取决于该地区市场的对外吸引力。经济外向度反映了一个地区外向经济的竞争实力和辐射影响力,目前湖南省经济外向度偏低,国际市场地位不高,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正迅速发展,为湖南省提高经济外向度,占领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 湖南省外向型经济目前尚处于提升阶段,集聚与辐射能力不足,经济外向度偏低。与全国超过60%的外贸依存度平均水平相比,湖南省目前的外贸依存度仅接近8%,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在中部六省中仅略微超过江西、河南,较湖北、山西和安徽则仍存在一定差距,与沿海的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则差距甚大。而外资依存度也还不到3%,相对全国水平同样也非常低。经济外向度低意味着湖南省仍然较多地局限于本地市场的经营运作,缺乏外向型经济的聚集与辐射能力,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迫切需要较好地与全国乃至世界的现代产业链接轨。同时,湖南省外向型经济的国际市场地位偏低。湖南省出口商品中排前五名的是机电产品、钢材、农产品、未锻造的锰和银。其中,机电产品和钢材就占了出口商品的一半以上,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最快,但是机电产品占全国该项出口总额却不到0、4%,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该项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还没达到0、1%。汽车和汽车底盘的出口在全国范围内略显优势,占了全国该项商品出口市场份额的4、1%,但中国汽车的国际市场率2008年也仅为2、32%。湖南省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小,知名度和影响力整体偏低,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和竞争力较为欠缺,这是湖南省占领国际制高点面临的最根本也是最大的挑战。根据当前形势,湖南要提高经济外向度,抢占国际经济制高点,应当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四大基础性工作:培养外向型企业家、发展外向型大企业、引进外向型大项目、构建国际化高水平的大园区联盟 湖南开放型经济落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具有国际化战略意识的企业家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也缺乏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而且目前园区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也有待提升。 1、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化战略意识的外向型企业家,这是发展湖南省外向型经济的根本所在。企业家个人的国际化意识对一个企业是否实行“走出去”战略至关重要。针对目前经济外向度偏低的现实情况,湖南省急需一批敢于对外发展、能够对外发展和持续对外发展的企业家。三一重工的管理者认为,“不实行国际化,三一现在只不过是一个规模稍大一点的个体户”。这种说法对湖南所有的企业都适用。为此,湖南省应举办“外向型企业家培训班”,转变企业家的经营观念,启发企业家的经营思路,专门建设一批外向型企业家队伍,并对其进行专门扶持。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深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认识,树立“大开放”观念,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 2、发展外向型大企业,积极引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是湖南省占领国际制高点的核心所在,也是提高经济外向度的主要依靠。积极带动、引导、扶持湖南企业“走出去”,是培育和壮大湖南省一批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我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并赶超国际水平的重要保障。目前湖南省境外投资的企业除三一重工、湖南有色等少部分企业规模较大外,其余均为中小企业。在151家境外投资企业中,投资额低于100万美元有62家企业,低于200万美元的104家,湖南省非金融类海外企业平均投资额为311万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因此,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有实力的本土企业在境外(尤其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逐步打造我省自己的跨国企业。 3、积极引进外向型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强化“产业链招商”。通过外向型的大项目可以较好地整合国内外资源,为构建外向型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针对我省的具体情况,建议引进工程机械、农产品、生物、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文化产业的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并将以上产业培育成我省的优势产业,进而为抢占国际经济制高点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外向型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不仅能为我省带来大量资金,更能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在招商引资方式上,我省应强化“产业链”招商,针对重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规模和技术优势,吸引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实现区域内产业无缝对接,构筑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同时以项目招商、产权招商、技术交易等形式招其落户,提高引资质量。 4、园区之间实施强强联合,构建一个外向度较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园区联盟”。目前湖南省仅长沙市就已有“两园九区”,几乎涵盖了我省所有的产业门类,再重新建设一个大园区已没有必要,而且园区之间目前普遍存在产业重复建设、国际竞争力较弱、外向型程度不高等问题,所以园区之间需要进行强强联合和有效对接,对于重合的产业可以进行产业整合和优化升级。各园区应各自选择和建设特色优势产业来进一步做大做强,尽量进行差异化竞争而避免产业重复建设,最终构建一个门类齐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大园区联盟”。而且,园区要提高自己的外向型水平,必须在保证提升核心产品的市场地位的前提下再着力推动出口多元化。在对传统市场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同时,有重点、有步骤地开拓非洲、中东、俄罗斯、巴西等国的市场。 二、开发创造三大优势:以资源禀赋优势做铺垫、以技术优势做支撑、以品牌优势做核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外向型经济核心竞争力 现代国际市场经济条件下,核心竞争优势是占领国际经济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湖南省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禀赋优势,开发提升目前的生产技术,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构建湖南省外向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1、积极利用湖南的资源禀赋优势,较好地将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相结合。资源禀赋优势是一种潜在优势,如何做强做精以发挥其作用是湖南省外向型经济的首要问题。湖南省目前的外向型经济较多集中于资源型产品和初级产品,如未锻造的锰、未锻造的银、农产品等,这一方面说明湖南具有较为丰富的独特资源禀赋优势,另一方面说明湖南在此方面并没有较好地利用和转化为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产业。为此,湖南省需要建立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保护好湖南省的地区特色和产品特色,并努力通过把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将相关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省内,增强特色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充分开发高新技术,与沿海外向型优质产业承接。湖南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园和大学城的人力和技术,注重引进和吸收以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同时配合自主创新来进一步提升。由于高新技术的开放和利用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植,所以还需积极调动内部资金和吸引外资,通过强有力的产业导向来拓展和引导投资,在继续吸引外资于服装、农产品、水泥、有色、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逐步扩大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和领域的投资,同时尽量避免引入低水平、低档次、高污染、低效益的投资项目。抓住目前沿海省份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加快现有各个园区的经济建设及联合,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和产业结构升级,把湖南省建设成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这是湖南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便捷途径,也是实现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3、争创国际品牌产品,提高湖南商品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湖南出口商品目前总体上还处于原料型、初加工、低制造这一低增值环节,出口畅销的大多数是一些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如醴陵陶瓷、浏阳烟花、永兴白银、韶山乳猪、邵东打火机等。并且大部分出口企业满足于来样加工和定牌生产,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设计、营销等高增值环节,都掌握在外方手中,这直接导致湖南省在国际市场上呈现“有品无牌”的尴尬局面。产品缺乏品牌就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被重视,难以占领更为高端的市场。为此,湖南省应该大力培养新兴拳头产品,做强商品品牌,以目前已有的“湖南省出口名牌”为基础,继续利用相关政策和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和扶持湖南省出口企业争创国家级出口品牌,增强出口商品的品牌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 三、以优势产业为先导,通过有效试点——逐层推进——共同发展的模式,引领和带动其他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最终实现“有效突破、梯度跟进、全面发展” 湖南省要区别对待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确立一批已具备比较优势和广阔发展空间的产业作为先导,通过有效试点、逐层推进、共同发展来开拓湖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局面。 1、确立一批优势产业作为先导,通过有效试点来谋求国际市场上的突破。制定优势产业发展计划,依据各产业不同优势,确定战略试点的产业载体,先行先试,占领国际产业制高点才能实现有效突破。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依托工程机械、烟花爆竹、电子信息等传统资源与品牌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与传统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启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与新兴企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着力促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建造国际大都市,为外向型经济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将以上三个方面为先导同步系统发展,培育与形成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现代外向型产业体系基架。 2、以逐层推进为原则,实行外向型产业梯度发展。以优势先导产业为强力助推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产业关联性,推动优势产业向其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通过核心企业带动生产资料配套企业、中介企业和服务企业的发展。对于农业来说,可在生态型效益农业及农产品精细加工业的基础上,推进观光农业、农业设施等产业的发展。工业则可在传统优势工业及新兴战略工业的带动下,推进装备制造业、有色、钢铁、石化等传统工业的发展,带动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及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并建设新能源的智能电网。而现代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则可在文化创意(动漫)与旅游业的引领下,继续推动现代物流业、商务会展业等产业的发展。 3、湖南外向型经济最终落实到整个经济系统,实现全面发展。实现湖南省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保障是让整个经济系统都能够在“走出去”这个过程中实现有效平衡和有机结合。湖南省目前主要的工作是通过抓住“龙头”来有效突破,进而实现梯度推进,以尽快提高湖南的外向型经济竞争力和知名度。但从长期来看,需要考虑以园区为平台进行产业集群和产业战略重组,积极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良性运转,同时跟进金融产业,刺激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以实现全面发展,最终构建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经济创新体系,形成独具特色、优势互补、衔接紧密的完整产业链,这样才能最终稳定地在新的世界经济发展平台上进行有效博弈,谋求占领国际经济制高点。 四、采取多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开辟和占领国际市场,同时扩大内需以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1、积极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国际展会等多种营销手段,更好更快地进入和抢占国际市场。湖南省应当做大做强已有的“国际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完善“出口商品供货库”,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对目标市场进行各种有效的市场调查、产品宣传推广以及跟踪服务,以商品质量和特色服务来推动商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也可积极利用国际展会这种集中展示和比较商品的机会,通过现代网络科技不断改善湖南商品参展的软环境,引导和鼓励湖南会展企业与国际国内的电子商务开发商合作,开发会展业网络交易平台,进行永不落幕的对外展示和宣传。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积极提高外向型经济的生产率和生产技术,依靠独特的品质、扎实的质量和优惠的价格来开辟和占领国际市场。 2、积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扩大内需以抵御各种外部风险。对于湖南省来说,外向型经济既应该包括国际市场,也应该包括除湖南省以外的国内市场,它们都应当与省内市场积极协调。只有将外贸和内贸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湖南省外向型经济实现稳定持续的发展。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我省依靠出口的企业遭受重创,正是因为其没有积极通过扩大内需来有效解决产品的销路。因此,我省应在积极有效扩大出口、引进外资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内贸的发展,通过扶植流通企业的发展,改进创新大型连锁超市、百货商店等经济形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建设,从而使得企业既可以充分开发国外市场,同时也有强大的内需做支撑。 湖南大学课题组2010年10月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