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爷爷:陈阿伯 孙儿:杰杰 朋友:明叔 改革开放30年,从1978年的280多万部电话,到今日的将近10亿电话用户,我国通信业的30年,是巨变的30年。 我国移动电话经历了模拟机、GSM数字机,再到现在2.5G的CDMA1x和GPRS。在这段发展历程中,有很多手机是值得我们怀念、铭记的。30年前,父母亲朋、恋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 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随之日新月异。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走在街上,用手机听音乐的比听MP3的多,拿手机拍照的比带数码相机的多,甚至风靡一时的PSP游戏机也感受到手机游戏功能的压力。 手机这个小小的魔术盒,正在把随身听、相机、互联网等一个个实力非凡的行业拉下水。然后,人们发现,出门旅游可以不带相机,汽车出行可以不配GPS导航,甚至购物不带钱包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带着手机。
■图/资料图片 第一幕:爷爷的见证 体现手机生活时代 场景:晚饭后,陈阿伯一家坐在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家常。 闲聊的时候,东莞电视台正播放着“东莞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的宣传片…… 陈阿伯首先掀起了怀旧的话题,“以前年轻的时候,哪有晚饭后可以舒服地坐着看电视呀,吃完饭得赶紧把家务做好然后睡觉,第二天天未亮便要跟着生产队去忙活了。” “何况,那时候整条村子都没有一台电视呢。”陈阿伯边感慨地说道,边随手拿起一块苹果嚼着。 电视宣传片一路播放着,画面切到讲解东莞30年改革中,电信行业的发展历程——“1989年,东莞有了第一批‘大哥大’,宣告东莞开始迈入移动通信时代;1995年,当东莞数字移动电话GSM网络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放号后,全市包括模拟和数字用户在内的客户尚不超过5万户;到2000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东莞分公司的客户数量第一次突破100万户;2007年4月27日,是一个值得写进东莞历史的日子,东莞移动的客户数量突破1000万户,让东莞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比肩,成为全国首个移动用户超越1000万的地级市。而从100万到1000万的跨越,东莞只用了7年时间,一路狂飙的速度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不分伯仲……” “改革开放对中国改变太大了,就看我们东莞,从电信业的飞速发展足以见证改革开放给整个社会的贡献。”陈阿伯向小孙儿杰杰讲解道,“杰杰你看看,东莞在1989年才有了第一批手提电话‘大哥大’,那时你爸爸才十八岁。” “爷爷你有用过‘大哥大’吗?” “没有,那时候家里还很穷。不过随着东莞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的生活也慢慢变好了,爷爷在1996年花了9000多元买了第一部手机。” “哗,爷爷好厉害,十多年前就能用手机上网、照相和听歌啦。” “晕!……”(陈阿伯无语) “杰杰,以前的手机哪有这么多功能的。以前用手机就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打电话,一个是怎样控制昂贵的话费。” “来,杰杰坐好,爷爷慢慢告诉你以前到现在使用手机的经历。” ◎手机还不普遍 1996年买了第一部手机后,每天必须带的有三样东西:手机、呼机、钱包。手机在当时还不普遍,而呼机则几乎是人手一个。当时,无论接电话还是打电话,每分钟都是0.4元。每次得小心地控制着通话的时间,争取让自己每月话费在200元左右。 当时我的月收入是3000元。 ◎省话费一二招 到1999年,手机已成为大众消费品。伴随着工作越来越繁忙,手机必须每天开机,电话打进打出。有时候电话打进来就不接,然后用固定电话打回去。如果在办公室的时间,就会把电话通过呼叫转移转到座机上,也使得通话费大大减少。虽然是小心地控制着每次的通话时间,但由于经常会出差,每个月的话费都会在500元左右。那一年,月收入是4000元。 ◎短信流行起来 2000年底,短信突然间流行起来,我又有了新的省钱绝招,用大量的短信取代一些短时间通话,将话费降了下来了。在这一年,广东移动在全国首个建立智能网,开通了预付费业务,出现了没有月租费的移动业务类型如神州行等本地卡。以前的全球通用户所交纳的费用是:月租+基本通话费。 ◎话费开始降了 从2002年、2003年,运营商推出各种话费套餐,选择了一个比较符合自己通话需求的包月套餐,200元可打600分钟。每个月再加上短信和长途、漫游,月话费成功控制到了300元左右。那一年,月收入是6000元。 此间,中国移动把数据业务等打包放到全球通、神州行等用户类型中。而联通的各类资费套餐也开始推广,有了竞争,资费出现了大幅下降。 后来,运营商又有更优惠的套餐出台,我又选择了更好的套餐。其间,联通开通了商务套餐,移动开通了很多样的套餐,并实现了广东省内漫游一张网,部分套餐取消漫游费。 2006年广东移动动感地带资费首先下调,然后神州行、全球通、大众卡都降价,联通跟进。2006年8月,中国移动WAP上网费下降,不久,联通跟进降价。2006年,移动运营商的资费降价模式从原来硬性的单一降价转变为弹性的多样化下调。运营商通过预存话费送优惠券、电影票、返话费等多种形式来降低话费。 ◎随意打电话 到2007年下半年的时候,中国移动推出了多种优惠的方案,我又第一时间办理,就算在漫游地,无论是接听还是拨打,每分钟只收5角。到今年,省内接电话都是免费的了。现在,每个月的通话费100元左右,不像十年前那样打电话斤斤计较,而是可以基本随心所欲地打电话了。 第二幕:杰杰的疑惑 十万个为什么 场景:杰杰12岁生日。 杰杰今年生日的时候,妈妈送了一部手机作为生日礼物,功能丰富,有MP3、游戏、上网以及照相等功能,杰杰也没有想过以前的手机是怎样的。听了之前爷爷有趣的回忆后,杰杰大感疑惑,以前的手机是这么落后的吗?而且还像砖头一样大?…… 孙儿的一大堆问题,差点把陈阿伯雷倒了。但为了满足孙儿的求知欲望,陈阿伯请来了老朋友、从事手机销售二十多年的明叔,解答杰杰的“十万个为什么”。 杰杰: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话,移动电话差不多人人有一部,那以前是什么样子的? 明叔: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便在邮电营业窗口待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很多地方还用老式的磁石电话,就是手摇的那种。民用电话很少,一般只有机关单位因工作需要才配备,老百姓平时有事与外地的亲朋联系通常是拍电报,出了急事才会打电话。 杰杰:那时候如果要在家里装电话好麻烦吗? 明叔:是呀,因为那时的技术发展还不允许家家户户能装上。到1990年的时候,家用电话才逐渐在百姓中普及开来,当时还要交几千上万元的“初装费”。到了2000年,电话“初装费”取消了。现在东莞百姓的家中,装电话早已不是新鲜事,拥有几门电话也很正常。 杰杰:我们的电话号码一直都是8位的吗? 明叔:1994年8月13日零时,东莞市电话号码实现了6位升7位。2005年12月10日零时,东莞市本地电话网号码升为8位。 杰杰:“大哥大”什么时候出生的呀? 明叔:说起来,在个人通讯上,最早领先一步的人,应该是20年前,买得起“大哥大”的人,那时进入中国的模拟手机,砖头般大小,3~4万元的售价,被戏称“既可以用来通讯,也可以用来防身”。但在当时,拥有一部这样的“砖头”乃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杰杰:为什么那时的手机如此大,现在的又这么小? 明叔:除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的功能日新月异,不断推出新产品,从原来的只接听电话到现在的集多功能于一身,体积也随着研发技术的进步而越来越精细。现在已步入智能时代,我们中国也大力发展3G网络了。 杰杰:3G代表什么意思? 明叔:3G的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20年前的大哥大就是模拟信号的第一代,只能通话;我们正在使用的手机大多属于第二代,能接收简单数据;正在起步的第三代(3G),就是能够实现视频通话的更高级手机。 第三幕:杰杰的作业 通信业的东莞速度 场景:莞城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 第二天上学,老师布置了关于“东莞改革开放30年——东莞巨变”的作业,要求挖掘某个行业在改革开放30年中的发展历程,以反映出东莞的巨变。 杰杰不由得心中暗喜,这几天刚好跟爷爷及明叔了解了东莞通信行业在改革开放30年中的发展历程,回去再向他们请教,将这次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地完成好。杰杰定了题目为“通信业的东莞速度”—— 东莞的移动电话网始建于1988年。1989年2月,东莞移动引进了瑞典爱立信公司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设备,5月底,东莞市首个模拟移动电话基站——莞城基站投入运营,开通了14个信道,成为全市无线电话通信的开端。 ◇移动通信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手机设备和号码资源都是稀缺的,不仅价格高高在上,而且需要等待号码资源的分配。当时,购买并安装一台“大哥大”的价格大约是2.4万元,其中初装费是6000元/台,手机号码是“906”开头的7位数号码。 ◇1989年9月,市邮电局开通了模拟移动电话用户203户。东莞与佛山、中山一起成为广东省继广州市之后最早开通模拟移动电话的城市。尽管“大哥大”价格不菲,但随着东莞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三来一补”企业的迅猛发展,市场需求依旧很旺。当时,东莞是4位数的长途电话编号区,移动电话编号与广州共用,移动电话交换局设在广州,基站设置受到制约,一度成为东莞移动通信发展中的“瓶颈”。 ◇1989年10月,全市第二个模拟移动电话基站在虎门诞生,开通7个信道,容量为500户;1990年,莞城、虎门两个基站分别扩容8个信道和5个信道,年内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500多户;1991年至1992年,两个基站再次扩容,装机容量达4500门;1992年,我市又新建成石龙、桥头、樟木头、长安、大朗、大岭山6个模拟电话基站,移动电话信号基本覆盖到全市。 ◇1993年1月20日,东莞移动与东莞市拍卖行联合举办全市首次移动电话号码慈善拍卖会,拍卖5个移动电话吉祥号码,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其中“9061888”这一号码被虎门兴业贸易公司以36万元拍走,创下全国最高价。其余4个吉祥号码全部被建设银行以每个12万元至17.1万元的价格获得。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移动电话基础设施建设铺开,东莞的通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年代,中域、大地等著名手机连锁企业也在此时诞生。他们踏出的每一步,正是迎着改革开放春风不断成长的印记。 ◇1991年,广东大地通讯在虎门开业。经过18个年头连锁加盟经验的沉淀,加盟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目前大地通讯门店达600余家,拥有员工10000余名,总部位于东莞市。而今的大地通讯集团已经拥有了广东大地通讯连锁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手机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南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拓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集团化产业链,成为一家同时具备连锁服务、手机软件研发、网络运营的大型通讯集团企业。 ◇1994年4月29日,中域电讯首家门店在虎门诞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由单一销售通信工具,到增值业务、电子商务等齐齐开花的多元化运作;从东莞到广东,从广东到踏足全国20多个省市,延伸至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上海、江苏、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陕西、山西、山东、黑龙江等22个省(直辖市)。 1993年8月8日,东莞移动通信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终于得以破解。这一天,经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我市正式启用新长途电话区号——769,从而结束了与广州共用移动电话编号的历史。 ◇三位新长途区号“769”的启用,堪称东莞电话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使全市城乡电话号码资源增加了10倍。 ◇1994年6月11日,东莞第一个移动电话交换局顺利开通,其设备容量为32042门。基站从11个扩展到29个,信道总数从285个扩容到1269个,基本实现了全市各镇街基站的全覆盖,“大哥大”的号码也由原来的7位数升至8位数,移动通信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5年7月,东莞数字移动电话GSM网络系统建成并开通放号。东莞移动通信由“模拟时代”跨入“数字时代”,也就是手机号码由原来的“90”开头转变为“139”开头,“大哥大”也摇身一变成了手提电话。 2007年4月27日,东莞移动第1000万名客户诞生,让东莞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之后,全国第五个移动公司客户数过千万的城市,也是全国首个移动用户超越1000万的地级市。 ◇从2000年的100万用户到2007年的1000万用户,这个过程仅用了7年时间,创造了罕见的“东莞速度”。从移动通信发展的速度来看,东莞已成为全国各地乃至各国人士的投资乐土、创业乐园。截至目前,东莞移动的用户数量已突破1200万户。 东莞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见证了东莞改革开放30年的丰硕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