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拥抱徽州(六) 徽州唐模村翰林坊
徽州明清两代的牌坊多,保护的也比较好。 汉高祖规定,祭天天先祭灵星。到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筑郊台(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设置灵星门。后移植于孔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改灵星为棂星。宋(南宋)元年以后,尤其是明清,这种建筑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旁、里前、路口。不仅用于祭天、祀孔,还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等等。由灵星门变成棂星门,进而演变为牌坊。 牌坊按建造意图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科举坊。 清朝对徽商的经济发展贡献刮目相看,恩宠有加,使得徽商进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发展轨道。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 徽州蜀源村孝节坊 休宁古城岩 休宁黄村 黟县秀里村 黟县南屏村 黟县西递牌楼
黟县西递牌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