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部各穴位按摩疗法...祛病美容按摩

 -淡淡清茶- 2014-04-24




下关穴位位置图


下关穴位位置图

按摩下关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牙痛、牙齿紧闭、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按摩下关穴的功效: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


四白穴位位置图

四白穴位位置图

   

按摩四白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近视、青光眼、鼻窦炎、头痛、眩晕等

    按摩四白穴的功效: 祛风明目、通经活络

颊车穴位位置图

颊车穴位位置图

   

按摩颊车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牙痛、腮腺炎等(按压颊车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

    按摩颊车穴的功效:祛风清热、开关通络


大迎穴位位置图

大迎穴位位置图

   

按摩大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面神经麻痹、口歪、齿痛、牙齿紧闭、颊肿等

    按摩大迎穴的功效: 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地仓穴位位置图

地仓穴位位置图

   


按摩地仓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口眼歪斜、流涎、齿痛、颊肿、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按摩地仓穴的功效:分流胃经地部经水,为阳跷脉提供阳热之气


巨髎穴位位置图

巨髎穴位位置图

   

按摩巨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衄、齿痛、唇颊肿等

    按摩巨髎穴的功效: 冷降胃浊


耳和髎穴位位置图

耳和髎穴位位置图

   

按摩耳和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口渴等

    按摩耳和髎穴的功效:清热降浊


耳门穴位位置图

耳门穴位位置图

   【按摩耳门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耳鸣耳聋、牙痛、颌肿、眩晕等(耳门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耳门穴的功效:降浊升清。


角孙穴位位置图

角孙穴位位置图


按摩角孙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齿痛等

    按摩角孙穴的功效:吸湿降浊




颅息穴位位置图

颅息穴位位置图


按摩颅息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等

    按摩颅息穴的功效:清热降浊。


瘛脉穴位位置图

瘛脉穴位位置图


按摩瘛脉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痫、呕吐等

翳风穴位位置图

翳风穴位位置图


按摩翳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耳聋耳鸣、头痛牙痛、口眼斜、口噤不开、齿痛、颊肿、瘰疬、面神经麻痹等

    按摩翳风穴的功效:聪耳通窍,散内泄热


兑端穴位位置图

兑端穴位位置图

按摩兑端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鼻塞、鼻出血、鼻炎、齿龈痛、昏厥、癫痫等

神庭穴位位置图

神庭穴位位置图


按摩神庭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目眩、失眠、鼻渊、鼻炎、流泪、目赤肿痛、结膜炎、癫痫、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


上星穴位位置图

上星穴位位置图


按摩上星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目赤痛、角膜炎、近视、前额神经痛、鼻炎、鼻塞、鼻出血、癫狂、小儿惊风等


囟会穴位位置图

囟会穴位位置图


按摩囟会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痈、小儿惊风等


强间穴位位置图

强间穴位位置图


按摩强间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目眩、失眠、烦心、癫痫、颈项强痛等

脑户穴位位置图

脑户穴位位置图


按摩脑户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重、头痛、失眠、面痛、癫痫、项强、枕神经痛等

    按摩脑户穴的功效:降浊升清

风府穴位位置图

风府穴位位置图

按摩风府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落枕、失眠、神经性头痛、项强、目眩、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精神分裂症、癫痫、膝盖痛等

    按摩风府穴的功效:散热吸湿


承浆穴位位置图

承浆穴位位置图


按摩承浆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口眼歪斜、面肿、龈肿、齿痛、口腔溃疡、三叉神经痛、小便不禁、癫狂等

    按摩承浆穴的功效:连通体表体内


听宫穴位位置图

听宫穴位位置图


按摩听宫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耳鸣耳聋、及神经性耳聋、中耳炎、外耳道炎、聋哑、癫狂、齿痛、目眩头昏等

    按摩听宫穴的功效:回收地部经水导入体内。

颧髎穴位位置图

颧髎穴位位置图



按摩颧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眼睑(目闰)动、面部肿痛、口眼歪斜、颊肿、齿痛、眼睛疲劳、黑眼圈等

    按摩颧髎穴的功效:冷降天部浊气。


脑空穴位位置图

脑空穴位位置图


按摩脑空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鼻痛、癫痫等
    按摩脑空穴的功用:降浊分清。


目窗穴位位置图

目窗穴位位置图


按摩目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远视、近视、小儿惊痫、面目浮肿等
    按摩目窗穴的功用:补气壮阳

头临泣穴位位置图

头临泣穴位位置图


按摩头临泣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目眩、流泪、鼻塞、耳聋等头面五官病症;治疗小儿惊痫、癫痫。
    按摩头临泣穴的功用:降浊升清、安神定志、聪耳明目


 【浮白穴位位置图

浮白穴位位置图


按摩浮白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颈项强痛、头痛、耳鸣、耳聋、 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等
    浮白穴位功效:清热除湿、散风止痛

头窍阴穴位位置图

头窍阴穴位位置图



    手法: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图①、②)。


    
    操作要领:手指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
    适用部位:适用于头面部各穴位的按摩。

揉法:
    手法:用手指腹、大鱼际或全掌吸定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图③)。
    操作要领: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部位:本法轻柔和缓,对局部组织的刺激较小,适用于头部各穴位的按摩。



摩法:
    手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或手掌附着于体表做有节律性的打圈运动(图④)。
    操作要领:力度适中,以皮肤不起皱褶为宜。
    适用部位:此法对按摩部位的刺激轻柔缓和,是按摩头面部的常用手法。
 
勾点法:
    手法:中指或食指、中指屈曲,指端着力于施治穴位上,并以指尖着力向内按压,该姿势保持一段时间(图⑤)。


    操作要领:操作时,要以指端为着力点,同时避免使用指甲,以防对被按摩者的皮肤造成伤害。
    适用部位:适用于头部各经穴和经外奇穴,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等。
 
挤法
    手法: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夹住穴位周围的皮肤并轻轻向上提起,再相对用力挤压,以使局部产生疼痛感为宜(图⑥)。


    操作要领:不可用暴力,以能耐受为度。
    适用部位:多用于头部的太阳、  印堂、风池等穴位,对感冒、暑热、嗜睡等有较好的疗效。
 
弹法
    手法:按摩时用指腹紧压住施术手指的指甲,使其指间关节做快速的屈伸运动,并以指甲面快速、连续弹击穴位或治疗部位。(图⑦)。


    操作要领:弹击时用力要均匀,力度要适中,频率以每分钟80~120次为宜。
    适用部位:本法适用于头面部各穴的按摩,具有开窍醒脑、舒筋活络、镇静安神、活血化淤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项强直、面部肌肉痛、头痛等症。
 
掐法:
    手法:用指甲重刺或有节律地按压穴位(图⑧)。


    操作要领:按摩时要逐渐用力达到深透为止,注意不要损伤局部皮肤;掐后要轻揉按摩,以缓解不适感。
    适用部位:多用于急性病症的选穴治疗。
 
抹法
    手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左右或弧形推动(图⑨)。


    操作要领:多为两手同时操作。
    适用部位:常用于前额部的按摩。
 
击法:
    手法:用拳背、掌跟、掌侧小鱼际、指尖叩击体表。头部按摩中多用指尖击法,即用指尖轻轻打击所要按摩的穴位或体表部位,如雨点般落下;也常用小鱼际击法(图⑩)。


    操作要领:要求用力快速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不可在体表产生滑动,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
    适用部位:指尖击法和小鱼际击法适用于头面部各穴位的按摩。


头面部美容按摩


头面的美容按摩是通过按摩手法来增强头面部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细胞再能力,加强头面皮肤的供氧率,减少面部的皱纹,促进毛发再生,延缓皮肤的衰老,加快代谢,从而改善皮肤的呼吸功能和营养作用,使面色红润,毛发黑密,青春焕发,达到美容美发健脑的作用。



用手掌、手指或某按摩器做上下用力压的方法。

(1)适用头面手法:
    ①指压法(图5—30)
    ②掌跟压法(图5—31)

    ③掌叠压法(图5—32)

(2)操作要领
    ①手指末端指腹施压,成45度。
    ②一手掌跟施压于按摩者头额或其他部位,另一手叠压于该手背上,两手协力同压。
    ③选穴准确,用力深透,由轻到重,时间要长。
    ④频率要缓,施力均匀。

(3)功效: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祛散风寒。


用小鱼际固定于面部或体表某一部位,四指略屈分开呈扇形,在腕关节自由摆放下,四指随之轻散。

(1)适用头面手法:
    四指扫散法(图5—29)

(2)操作要领:
    ①操作时,用力轻,四指轻散,频率均匀,指法持续连贯。
    ②面部固定不能前后搓动,以防拉伤皮肌,应顺面肌走行做轻散动作。
    ③功效:行气活血、使局部得到生理刺激,激活营养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角质的代谢。




将双手掌面搓热,挟住面颊,用力相对作上下往返的搓揉,反复数次,以颜面热潮红为度。

(1)适用头面手法:
    掌搓法(图5—28)

(2)操作要领
    ①双手用力均匀,搓动速度不宜过快。
    ②切记先将双手搓热,再搓颜面。
    ③频率每分钟约60次左右。

(3)功效:活血化瘀、营养皮肤、祛斑。




指峰、掌跟相互配合,于按摩者头部或某部位进行有节律叩打。

(1)适用头面手法:
    指叩法(图5—27)

(2)操作要领:
    ①食、中、无名指并拢呈梅花形叩之头部。
    ②叩之时,手腕灵活,肩部放松,交替叩击。
    ③动作要富有弹性,并要轻快,均匀柔缓。
    ④频率每分钟约120-180次。
    ⑤指叩法适用于头部,掌叩法适用其他部位。

(3)功效:消除疲劳、清脑、聪耳明目、安神、祛风散寒。


用手指或掌施术于按摩者体表某一部位上,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直线来回滑动。

(1)适用头面手法:
    ①指擦法(图5—25)

    ②掌擦法(图5—26)

(2)操作要领
    ①操作时,用于掌紧贴按摩者皮肤,做摩擦,使其产生—定热感,做动作时,不要跳跃停顿,往返距离要长,做直线往返。
    ②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连续均力,不可屏气,呼吸自然。
    ③适用于面颊部及两侧太阳穴。
    ③频率每分钟约100次。

(3)功效:温通经络、激活细胞营养皮肤、清脑醒目。



用手指、手掌作用于一定的穴位或体表某部位,进行高频率的颤抖法。

(1)适用于头面手法:
    ①掌颤法(图5—23)

    ②拇指振颤法(图5—24)

(2)操作要领
    ①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施术部位,发力于指端,连续快速振动,协调用力,松紧适宜。
    ②用单掌或叠掌压在受术者体表某部位作连续快速振动。
    ③频率每分钟120次。

(3)功效:祛瘀止痛、促进血液循环。




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侧面着力受术者体表某一部位、穴位或按肌肉走行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缓慢移动。

(1)适用头面手法:
    ①双拇指分推印堂法(图5—19)
    ②鼻侧分推法(图5—20)

    ③额部分推法(图5—21)
    ④分推下眼皮(图5—22)

(2)操作要领
    ①做分推法时,上肢肌肉放松,腕关节自然悬屈,肘关节微屈稍低于腕部,使腕部产生返均匀地摇动,拇指作直线或弧线移动,双手指腹白面部某穴位或部位分别向相反的方向作均匀、柔和、协调一致的推开。
    ②动作要稳、匀速、匀力。
    ③频率每分钟120—180次。

(3)功效:消炎止痛、解除疲劳。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有节律的抚摩。

(1)适用头面手法:
    ①摩睛明(图5—17)

    ②摩眼球(图5—18)

(2)操作要领:
    ①操作时,关节微屈,指掌自然伸直,着力部位要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盘旋活动。
    ②摩睛明,用双手无名指轻按在两侧的睛明穴上,中指扶眉,食指扶眼眶,先用指压法按一分钟,再以无名指罗纹面向外分摩到外眼角瞳子髎穴或太阳穴。
    ③摩眼球,用双手食指罗纹面,从两侧内眼角开始,沿上眼睑,用轻柔的手法摩至外眼角,揉作时,双目轻闭。
    ④频率每分钟180次左右。眼部60-80次。

(3)作用:清脑明目、活血祛瘀,去除鱼尾纹及面颊皱纹。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多指的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左右的直线或弧线的往返移动。

(1)适用头面手法:
    ①指抹法(图5—14)
    ②额部抹法(图5—15)

    ③颊部抹法(图5—16)

(2)操作要领:
    ①操作时用力轻巧而不浮动,稍敢而不滞涩。
    ②做头面部时,动作连续不断,一气呵成。
    ③作用:开窍醒脑、清脑明目、扩张血管。



用手指的罗纹或大鱼际紧贴受术者的某一穴位或一定部位的皮肤,什轻柔缓和的环形移动。

(1)适用头面手法:
    ①指揉法
    ②大鱼际揉法(图5—9、10、11、12、13)

(2)操作要领:
    ①操作时,按摩者的手指罗纹面皮肤与受术者的穴位皮肤或某一部们皮肤的位置不变。
    ②做回旋揉动,用力须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动作柔和而有节律。
    ③频率每分钟约为120—180次。
    (3)作用:舒筋活络,活血祛瘀。



美容按摩

面部的斑与痤疮以及一些损容性疾患都与脏腑经络有一定的关系。

额颅部的斑和痤疮与肝胆肾有关,眼眶下颇面部及颞部的斑和痤疮与肝、胆、脾、胃相关,面颊侧部的斑和痤疮与脾、胃相关,嘴唇周围的斑和痤疮与脾、胃、肝、胆、肺、大肠相关。这些部位的斑和痤疮,与脏腑经络及其循行分布密切相关。

根据《素问·刺热》把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一肝,右颊一肺,额一心,颏一肾,鼻一脾。

此外,《灵枢·五阅五使》曰:“五官者,五脏之阅也”。(图5—1)


(1)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防治黄褐斑、蝴蝶斑、老年斑、痤疮。
    面部走向:
从目内眦—>额—>巅顶
    穴位分布:(图5—2)

    ①睛明穴:眼内眦旁开口0.1寸。
    ②攒竹穴:眉毛内侧端。
    ③眉冲穴:攒竹穴直上,人发髻0.5寸。
    ④承光穴:五处后1.5寸。
    ⑤曲差穴:神庭旁1.5寸,人发0.5寸。

(2)足阳明胃经
    属胃,络脾。
    治疗面色萎黄。
    防治痤疮、减肥。
    面部走向:(图5—3)

面部起鼻旁—>鼻根—>鼻外侧—>目眶下—>面颊—>入上齿—>口唇周围—>下颌角—>耳前—>额前。
    穴位分布:
    ①头维:额角发髻直上0.5寸。
    ②承泣: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③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中。
    ④地仓:口角旁0.4寸,巨阙穴直下。
    ⑤巨阙:瞳孔下,即四白穴下,平鼻翼下缘处。
    ⑥大迎:下颌角前咬肌附着部前缘,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即于凹陷下端取之。
    ⑦下关:颧骨下缘颌骨髁状突出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⑧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处,咬肌隆起的最高点。
 
(3)足少阳胆经
    属胆,络肝。
    用于治疗黄褐斑、痤疮,防治皱纹。
    面部走向:(图5—4)
从目外眦—>目眶下—>颊部—>额角—>耳后—>耳前—>前额(阳白穴)
    穴位分布:
    ①瞳子嘹:目外眦旁0.5寸,眶骨外缘凹陷处。
    ②听会: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③阳白:瞳孔直上,眉上1寸。
    ④率谷:角孙穴直上人发髻1.5寸。
    ⑤上关:下关穴直上,在颧骨之上缘处。
 
(4)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用于治疗黄褐斑、痤疮、皮脂溢出穴位分布:(图5—5)
    因是暗经,面部无穴位。
面部走向:暗经循行从咽喉—>面部—>上额—>巅顶—>颊部—>环唇内

(5)手阳明大肠经:属肠、络肺。
    治疗面瘫、面肌痉挛、酒渣鼻。
    穴位分布:(图5—6)

    ①迎香穴:鼻翼中点旁。鼻唇沟中。
    面部走向:
从颈部—>面颊—>交督脉的人中穴—>左脉向右—>右脉向左—>鼻旁

(6)督脉
    防治脱发、脱眉、头发早白、酒渣鼻、面瘫。
    面部走向:(图5—7)

头顶正中—>前额—>鼻柱下端—>龈交。
    穴位分布:
    ①百会:前发髻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②上星:前发髻正中直上1寸。
    ③人中:又名水沟。人中沟的上1/3折点处。
    ④素谬:鼻尖的正中央。
    ⑤神庭:头正中线,前发髻往后0.5寸处。
    ⑥印堂:两眉头连线之中点

(7)任脉
    少数腧穴具有强身保健作用。抗衰老、减肥、丰乳隆胸等也多取任脉经穴。
    穴位分布:
    ①承桨:颏唇沟正中的凹陷处。
    ②面部走向:(图5—8)

至咽喉部—>下颁—>络唇口—>沿面部人眼内。

(8)奇穴
    穴位分布:
    ①神聪: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1寸。
    ②印堂:两眉头之中间。
    ③鱼腰:瞳孔直上,眉毛中。
    ④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脱发、斑秃、健忘、痤疮、额纹、眉毛脱落、鱼尾纹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