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天宁寺

 贡桑乙虹 2014-04-24

扬州天宁寺

作者:不详

  扬州天宁寺

  天宁寺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但它的历史到底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早的说法,是说唐代柳毅舍宅造寺,这个柳毅就是唐代传奇《柳毅传》中的主人公。柳毅是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也许不必深究。普通的传说,是东晋时谢安捐出别墅建寺,以供尼泊尔僧人佛驮跋陀罗在此翻译《华严经》。但是,对这一说法学者也有不同的意见。

  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是《宝佑惟扬志》所记载的,天宁寺始建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以年号为名,最初称为“证圣寺”。《宝佑惟扬志》是宋代编纂的扬州志书,与建寺时间较近,当时寺庙的名声又很大,当不会有太大出入。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证圣寺改名“兴教院”。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全国重要州府均建“天宁寺”,所谓“建寺”也包括将原有的寺庙更名,于是赐予此寺“天宁禅寺”之名,从此沿袭至今。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天宁寺,来历就在于此。

  天宁寺早期的规模,已经难以考证。据史书记载,南宋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为逃避金军南下,匆匆离开汴京来到扬州,驻跸在天宁寺。天宁寺如果规模不大,势必不能容下宋高宗赵构一行。

  到了元末,天宁寺遭到战争毁坏。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重建,据说占地六千多亩。准确的记载是,寺庙的山门在今天宁门街的南端路口,门前有华表,俗称牌楼。华表高入云端,额题“朝天福地”,因有成千上万的蝙蝠集于牌楼之下,俗称“万福(蝠)来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为防御倭寇进犯,扬州增筑新城,把天宁寺山门即今天宁门街一线划入新城之中,于是天宁寺只剩下了护城河以北的部分,也即今天的天宁寺所在。

  清咸丰年间,天宁寺又毁于太平军兵火。同治四年(1865),在盐运使方浚颐的拨款支持下,由僧人真修主持重建,后又陆续增建,最迟的建筑建于民国年间。其规模虽不及往昔,也算是扬州的大刹,故被列为扬州八大丛林之首。至建国前夕,天宁寺仍有寺房一百多间,僧人百余众。此后,天宁寺先后为步兵学校、文艺学校、招待所等,对寺房多有拆改。其后重新修建,辟为扬州博物馆,大体就是现今保存的面貌。

  天宁寺历来有“一寺五门天下少,两廊十殿世间稀”的说法。“一寺五门”、“两廊十殿”都是事实,不过“天下少”、“世间稀”不免夸张。也许天宁寺的“大”,主要不在它的建筑规模,而在于它的历史内涵。

  扬州天宁寺最初属于佛教何宗何派,由于年代久远,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就宋代赐名“天宁禅寺”来看,应该属于禅宗,至今寺门上还嵌有“敕赐天宁禅寺”的石额。到了清初,天宁寺禅风盛行。清初禅宗最负盛名的有“三峰派”,开山人叫法藏。法藏的弟子甚多,最著名的为弘礼,俗姓张,会稽(今绍兴)人,青年时于普陀山出家,后投于法藏门下。弘礼曾经住持扬州天宁寺,由于他的阐扬,江淮间禅风一时大振,此后他还住持过杭州灵隐等寺。弘礼晚年受扬州天宁寺之请,再度前来开示禅法,他来扬之后,各方僧人云集,听他讲法。弘礼针对不同对象,应机说法,尤胜于平时。这样经过十天,弘礼命全寺设供,当晚他谈到半夜方寝。到五更天时分,弘礼起身换上新衣,大呼侍者说:“快随我上方去!”等到侍者赶至,他已安然而逝。时在康熙六年(1667)冬天,享年68岁。弘礼之死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但他的名字应该写在天宁寺的历史上。

  同治年间,天宁寺得到重建。这时,佛驮跋陀罗在扬州翻译《华严经》传说的影响愈来愈大,加之这时全国佛教界华严宗有所复兴,而华严宗所信奉的经典即佛驮跋陀罗所译的《华严经》,天宁寺理所当然地以弘扬华严宗为标榜。譬如,寺内的“华严阁”,寺门前牌楼上的“晋译华严道场”,都是明证。在实际举措上,天宁寺普通僧学堂也主要以研习华严经论为主。

  天宁寺的僧学堂是光绪三十二年(1904)天宁寺住持文希和尚所开办,系扬州佛学教育最早的机构,取名“普通僧学堂”,由文希自任校长。这座僧学堂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扬州寺院中开风气之先,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佛驮跋陀罗之谜

  关于尼泊尔僧人佛驮跋陀罗法师在扬州天宁寺翻译《华严经》一事,传播已久。李斗《扬州画舫录》就记载说:“义熙间,梵僧佛驮跋陀罗尊者译《华严经》于此。”

  佛驮跋陀罗(359-429),意译“觉贤”,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天宁寺与重宁寺将建成佛教文化博物馆,这是扬州博览城建设的重大举措。

  清代的天宁寺,曾与重宁寺、建隆寺、慧因寺、法净寺、高 寺、静慧寺、福缘寺并称为“扬州八大刹”。而在天宁寺的历史深处,隐藏着多少秘密呢……

  人。他原是释迦族甘露饭王的后裔,因祖父在北天竺一带经商,迁居出来。少年时父母相继病故,寄养于舅家。青年时出家,在诵经时显出异常的聪明,一天读完一个月的功课。受了具足戒后,更加勤学,博通经典,以精于禅定和戒律出名。其后去罽宾,在那里遇中国僧人智严。智严请他到中国弘法,这正符合他的素愿。他们在旅途中历尽艰难,先走雪山,继走海道,辗转三年,才到达中国青州东莱郡(今山东掖县)。晋义熙四年(408),他们听到鸠摩罗什在长安,就前去拜见住长安的宫寺。在学问上,他们互有商量,发挥奥义,但他们的学风不同,师承渊源也各异。罗什专弘经教,特别是龙树一派的大乘学说,门下有两千多人,出入宫廷,声势显赫。佛驮跋陀罗则谨守自己的教学规模,修禅习定,聚徒只有数百人,甘于淡泊,不喜繁华。由于这些分歧,发生了隔阂,罗什门下僧指摘佛驮跋陀罗犯了妄语戒,借着群众的势力,逼他离开关中。佛驮跋陀罗的门徒一时感到威胁,几乎全部都散了,只剩下慧观等四十余人随从佛驮跋陀罗南下去庐山。那时慧远住在山中,早就听到佛驮跋陀罗的声名,及相见,异常欢喜。佛驮跋陀罗在庐山为慧远译出了有关修禅的专著《修行方便禅经》二卷,这对慧远的修持给予很大帮助。

  但是,佛驮跋陀罗的志愿是要往各处弘化。一年后,也即义熙八年(412)秋,他便离开庐山西游,到了荆州,受到当时逗留在那地方的太尉刘裕的尊敬。不久他随刘裕去扬州。因为他仪表朴质而有涵养,深受当地僧众钦佩。佛驮跋陀罗到扬州后,依旧传习禅法。不久,法显游历印度归来,他们开始合作,从义熙十二年到十四年(416-418),先后翻译了法显携归的梵本经律《大般泥洹经》六卷,《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只比丘尼戒本》一卷,《杂藏经》一卷。到义熙十四年(418),又译出《大方广佛华严经》五十卷,后来改分六十卷。这部经典的梵本非常浩繁,一向无人翻译,直到佛驮跋陀罗才完成这一大译事。《华严经》对后来佛教的发展关系甚大,所以翻译地也以“华严堂”为名以示纪念。佛驮跋陀罗于刘宋元嘉六年(429)圆寂,年七十一岁。

  佛驮跋陀罗的翻译,除了以上各种之外,现存的还有《出生无量门持经》、《大方等如来藏经》、《文殊师利发愿经》、《观佛三昧海经》、《净六波罗蜜经》等。他的翻译虽有多方面,但专精禅法。他的传译为稍后的大乘瑜伽学说东流开了先河,这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是有意义的。

  佛驮跋陀罗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翻译家,问题是他所在的“扬州”究竟是什么地方。有学者指出,当时的“扬州”是指扬州刺史部所在地的建业,即今南京。所以,赵朴初先生主编的《中国佛教》中这样说:“不久(义熙九年春间),他(指佛驮跋陀罗)随刘裕去扬都(今南京),住道场寺(在南京中华门外,一称斗场寺,寺为司空谢石所建,后人又称谢司空寺)。”这也许就澄清了包括志书在内的多年误传。当然,对于约定俗成的说法,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鉴真的后继者——道彝

  天宁寺的历史上曾经出过许多高僧。明代的道彝,可以说是继唐代鉴真之后的又一位中日友好使者。

  明代的中日关系,在佛教方面表现为双方都有官派的僧人使者。如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特遣禅僧仲猷祖阐(宁波天宁禅寺住持)、教僧无逸克勤(金陵瓦官教寺住持)等出使日本,并派遣在明的日僧椿庭海寿、权中巽二人为通事随往。随后,日本也派遣僧文珪、如瑶相继出使明朝。

  建文四年(1402),明惠帝又派遣禅僧道彝、教僧一庵等出使日本,嗣后日本派遣僧坚中圭密及祥庵梵云、明空等来明朝通商。当时日本和明朝的通商,多以禅僧为使节,而展开双方海上交通贸易。

  日本足利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曾经正式遣使明朝。日本的使者祖阿、肥富,都受到明廷的款待。回国时,明廷派天伦、一庵为陪送使,并正式册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义满对明朝使节的态度,极尽殷勤。他亲赴摄津兵库欢迎明船,还焚香下跪,三拜后始拜览明朝国书,并在其表文上自称“日本国王臣源”。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明朝使节的高僧道彝。明初,扬州天宁寺有一位高僧道彝。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设立佛教管理机构“僧纲司”,道彝和尚出任“都纲”,这是一个僧职兼官职的职务,也是管理全国佛寺和僧众的总头领。建文、永乐年间,道彝奉旨以国使的身份出使日本,这是继唐代鉴真东渡以后,扬州第二位赴日的僧人,同样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1402年,明廷派遣道彝和一庵出使日本,两位法师在日本遇到了中津绝海高僧。中津绝海捧示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的诗轴,向两位中国法师求和诗。道彝和诗道:“采药秦人旧有祠,春风几见术苗肥。老僧曾到中华国,御笔题诗赐远归。”一庵也和诗道:“挂锡龙河古佛祠,一生高洁厌轻肥。赋诗诏入金銮殿,携得天香满袖归。” 中日联珠,堪称绝唱。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正值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从中可见两国人民对和平友好的珍重。

  道彝诗中所说的“采药秦人”,是指秦代徐福到海上寻求长生不死药的故事。有意思的是,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曾与日本朋友谈及日本就是以前传说中的蓬莱国,有长生不老之药,并说:“仙药究竟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这次来,希望带回去日本优秀的科学技术。”1979年2月,日本友人来华访问,将早期从浙江天台山带去的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天台乌药的三株树苗赠给邓小平,这是由徐福东渡求仙而引出的中日友谊的又一段佳话。

  地址:扬州市天宁门外
  电话:
  邮编:22500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