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京城胡同里的叫卖声虽然偶尔还能听到,但同五六十年代比较,毕竟是少多了。
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是买卖人的行规。那时候,人们又都住在胡同的院子里,不吆喝谁知道您卖东西来了。也许因为这缘由,北京城的叫卖声形成了“一绝”:句子简短,重点突出,抑扬顿挫,京腔京味,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
北京城的叫卖声,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倘若将其收集起来,估计要有几百种。近些年来胡同里的叫卖声虽然少了,但人们对其的怀念之情却深了。
也许有人会问,北京城的叫卖声怎么就那么有名呢?这恐怕跟北京城的历史发展有关。北京这地方不是工业城市,倒是有着不少的手艺人和小商小贩。这些人要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就要走街串巷,送货上门。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就借助这叫卖声,广而告之了。时间一久,叫卖声多了,风格也就出来了。近几年,一些喜欢京城民俗文化的人开始收集、整理这叫卖声。其中有名的是一个叫臧鸿的老先生,他不但醉心于整理,还会演唱,成了“叫卖大王”。人们每每看到他表演的叫卖声,都不禁拍手叫好。因为他叫得地道、喊得特有味道。
去年十月,我在参加南锣鼓巷的胡同节上,还看见了叫卖真人--张振元,他率领一行人沿街叫卖献艺,地道的老北京味儿,令人叫绝........


藏鸿老先生也是婚俗泰斗,要是想办老式婚礼,非他莫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