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亚》说课稿(海口市第一中学 赵连志)

 亭溪秋实 2014-04-24

《南亚》说课稿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赵连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叫赵连志,来自于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南亚》自然地理部分。作为本次说课稿的基础,本说课稿包括以下内容:1说教材分析;2说教学目标; 3说教学重难点;4说学法;5说学法指导;6说教学过程;7说教学策略的选择理由。


说教材分析


《南亚》属于七年级区域地理。从内容上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将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


   从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上来说,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的成因。本节内容对这两个方法的应用有着集中的体现。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及其学情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能分析地形与河流的关系。掌握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2能力目标: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的成因;引导学生关注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之间关系的综合分析,以正确把握这些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统计的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论。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南亚三大地形区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原因:是这个是本节认识南亚的基本着眼点,是地理学习方法的实践对象。


   2教学难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探讨。


原因:让学生从分析安拉阿巴德和孟买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入手,来把握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成因;从南亚海陆位置、地形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进而分析地形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些都凸显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的要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课堂主体的体现,就体现在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积累和创新上,体现在学生对知识获取能力的不断加强中,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中。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练习有:读图识图画图,读表分析,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联系实际生活等方法的应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不断的进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说学法指导


把课堂交给学生,不能说要推脱老师的课堂主导和组织作用,老师在整个课堂中,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要进行提示,点拨和指导体现老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同时,要组织学生对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练习、总结和归纳,以达到学生轻松熟练的掌握为重。再有,老师学法指导的作用体现在老师对整个课堂构建的合理性上面,通过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架构,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地理学习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合理安排内容,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时评价学生,保证学习质量。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1、教学导入


通过家喻户晓的故事西游记导入南亚地理的学习。


2、讲授新课


导入后先了解南亚的概况,既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这个环节要通过学生读图识图,来讲解。后面过渡到南亚的自然环境,即南亚的三大地形区,两条河流和一个气候类型。在这个大环节里,要让学生说,基本内容和特点,老师要引导其探求原因,比如,通过读图、读表、同学互动、课堂展示、内容研究以达到学习方法的掌握。在这个大环节里老师一定要设计好问题,以求整个课堂知识结构完整,每个小环节内,内容清晰明了。


3、课堂小结:主要是对南亚季风气候的在不同因素下的具体应用,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各个自然因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以便于学生能够系统的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板书如下:


南亚


南亚的概况:位置和国家


南亚的自然环境:1 三大地形区


                2 两条主要河流


                3 一个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策略选择的理由


学生在前面地理学习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所以我采取了两大教学策略:


1,  学生自己能学习的,只需要通过学生主动在课堂上讲解,读图和分析,老师只需要补充和评价。


2,  学生学习有困难的,老师要主动的提及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己摸索画图等方法的基础再进行班级内的交流。


从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体验入手,引导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认知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学们的疑问,老师的提问,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学生课堂交流学习所得,以检验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统一,知识和能力并重。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判断,认知规律和新课标要求,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课堂呈现和交流为载体,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反思,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和思维过程的练习,力求使学生在自主的积极、愉快、竞争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完成学习内容,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