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助硬币讲解等高线

 亭溪秋实 2014-04-24

借助硬币讲解等高线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等高线地形图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它又是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学生了解一个地区地形特征,进而掌握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总是感觉这部分知识抽象难懂,根据目前中学教学的条件来看,教师很难带学生进行实地测量,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这也就使得等高线知识的学习一直以来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疑难问题。

 如何突破这部分教学的困难呢?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多种手段、多处感官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范例式讲解策略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该部分知识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探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想象、概括和分析能力。

 范例学习是相对于范例式教学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范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即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理解、去发现。因此,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采用以下步骤。

一、利用硬币制作“硬币山”体验等高线概念

 教师可先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例如,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取出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的1角、5角和1元面值的硬币,课堂上,指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叠放在一起(如图a),提示学生把其想象成一座小山,并用笔把它们的轮廓以同心圆的形式依次描绘在纸上,这样就完成了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图。最后,教师引出“等高线”就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

 此步骤中教师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采用问题式导人策略,可以迅速将学生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参与分析地理现象和解决问题的方向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利用“硬币山”确定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如图b),标注假设相应高度值,并在不同的等值线上选取甲、乙、丙三点,请同学利用“硬币山”,讨论确定海拔高度及相对高度的含义。(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可在此环节中设定简单的问题,如:甲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乙地的相对高度(相对于丙地)是多少米?

 在上述实物演示的基础上,教师可继续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几种地表形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讨论各种实际地表形态是如何绘制到等高线图上的。由学生描述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几种地表形态在等高线图上的特征。(山顶是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等高线呈封闭曲线,数值内大外小。山脊是指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的弯曲部分。山谷是指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凹进的弯曲部分。鞍部是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矮的地方,即由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加上符号表示。)

 此步骤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教师的电脑演示等一系列活动和教师讲解,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地形实体和所绘成的地图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同地表形态在等高线图上的特征,使难点一一化解。同时此步骤可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使用“硬币山”模拟堆出陡崖

 根据前面所演示的例子,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陡崖的地形特征,使用“硬币山”模拟堆出陡崖,并总结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两条等高线不相交,仅在悬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等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利用沙盘或橡皮泥制作等高线模型(必须有四种以上的地表形态,即在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中选两个,在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陡、缓坡中选两个)。最后,各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互评。

 此步骤中教师可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完善知识结构,把解决问题的学习和系统学习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点评:

 由“硬币山”的活动引入,以“模型制作”活动结束,教师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和问题,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这种活动拉近了学生与难点知识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知识,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这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自主权力,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有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教师还应注意,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反思,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抽象的知识点,进而提高自身思维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