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景文— 宝剑行 (大英博物馆)

 老樟xy67896789 2014-04-24

ert.jpg

未标题-1 拷贝.jpg

未标题-1 拷贝.part1.rar

未标题-1 拷贝.part2.rar

未标题-1 拷贝.part3.rar
未标题-1 拷贝.part4.rar

未标题-1 拷贝.part5.rar

未标题-1 拷贝.part6.ra

范景文
  [明]字梦叔(梦章)(一五八七至一六四四),号思仁,吴桥(今河北吴桥)人。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进士。 历文选。见外郎,泰昌时群贤登进,景文为多,天启为文选郎中,魏忠贤与魏广征中外用事,景文乃其同乡,不一诣其门,亦不附东林,谢病死,崇祯间起用,累官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京师陷,俄传帝出,景文草遗疏,赴井死,谥文贞(文忠),有大臣谱及遗集。善画,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作五大夫松图。卒年五十八。 《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


范景文(1587年-1644年),字梦章,号思仁,吴桥(今河北吴桥)人。

父范永年,南宁知府。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授东昌推官,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为吏部文选郎中,不依魏忠贤,亦不附东林党,尝言:“天地人才,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是非公论,当与天下万世共之。”以病辞去。崇祯时,召为太常少卿,崇祯二年七月,擢右佥都御史,当时清兵南掠,京师戒严,景文率所部八千人勤王,军无所犯。崇祯三年三月,擢兵部添注左侍郎。后以父丧去官。崇祯七年冬天,起南京右都御史。不久,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遣兵戍池河、浦口。杨嗣昌夺情辅政,景文与之不合,被削籍为民。善绘画,崇祯十二年(1639年)作《五大夫松图》。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登上景山[1],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前往双塔寺旁的古井下自杀。赠太傅,谥文忠。

范景文只活了57岁,与他的一生相伴的是大明王朝的风雨飘摇。一位参与编写《明史》的老先生感慨地说:“向使任公以军事,或早命公为相,抱负经济,坦行而恢展,庶几可大厦之倾乎!”就是说,如果范景文不是只当了四十天宰相,如果崇祯皇帝能够早一点启用这位大贤,也许明朝的命运会改写。但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而且照我看来,即使范景文能早一点当上宰相也很难挽救这个千疮百孔的朝廷。
   因为明亡不是亡在哪一天,它是一种体制走到无路可走的体现。
   崇祯皇帝是个亡国之君,但是他并不特别遭恨,有人甚至说他如果处在唐朝,也许会成为唐太宗。就连造反派李自成也认为“君非甚暗”,还是说的过去的。许多历史学家说,明朝不是亡在崇祯,而是亡在万历。这话当然不错。但是我觉得,明朝亡在这种封建的世袭制度。
   我们就先从万历说起。万历皇帝名叫朱翊钧,称神宗,登基坐殿那年只有9岁。他的年龄太小了,政事于是都交给了张居正。张居正“慨然以天下为己任”,整饬吏治,整顿边防,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人民负担,一时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但是,张居正一死,局面马上就不行了。特别是万历十四年以后,神宗皇帝长期“怠政”,实行“五不主义”:不上朝、不御讲筵、不亲郊庙、不批答奏、不补缺官。万历三十七年一位大学士慨叹“一事之请,难于拔山;一疏之行,旷然经岁”。这么个执政法儿维持了几十年,要我说已经算是奇迹了。神宗在位48年,死了,光宗朱常洛即位,时年38岁。这个家伙吃喝玩乐淘碌坏了身子,当了皇帝就腹泻不止,吃了大臣进献的两粒红药丸,呜呼哀哉死了,在位只有29天,大概是历史上当皇帝最短的。然后是15岁的熹宗朱由校即位,年号天启。这孩子绝对聪明,但是只爱干木匠活,不爱当皇帝,常常“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而且,他遇到的辅佐者不是张居正,而是魏忠贤(又是一个沧州老乡)。魏忠贤“日导帝为倡优声妓狗马射猎”,在熹宗木匠活干得正高兴的时候“请示工作”,熹宗总是随口说:“你看着办得了!”于是魏忠贤形成一个庞大的“阉党”,威福作尽,残害忠良,犯下了大量令人发指的罪行。熹宗22岁就死了,16岁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这才上台。9岁、15岁、16岁,这么一帮“皇帝崽子”,学龄儿童或者少年,突然就得掌管天下大事!你能要求他怎么样?
   范景文出生在1587年,也就是万历十五年。他一出生,明王朝就已经不可逆转的走了下坡路。万历四十一年,26岁的范景文中了进士,并且随即当上了东昌府的推官。生当末世,官风和社会风气都不会很好的。但是,范景文始终以名节自励,从不收受别人的贿赂,历史上说“苞苴无敢进其门”。“苞苴”是指装礼物的编织袋子,后来代指贿赂。据说一个行贿不成的人对他说:“当官不觅私利,这样的人古今难寻了,你何必为难自己呢?”范景文回答:“最大的‘私利’乃是保全生命。我不收贿赂,就是为此。你只见利而不见害,我为你感到羞愧呀!”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有一年,东昌遭受了蝗旱灾害,老百姓没有饭吃。范景文“匹马走风雪”,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为救灾写出了十条建议,并从自己家里拿出钱物,尽心竭力赈济穷人,“阖郡赖之”。据说事后百姓归还他钱物,范景文一律不受。他说:“我自知你们是我的衣食父母。我现在衣食无忧,实在拜你们所赐。我施予一点是应该的。”范景文在门上大书“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被称为“二不公”——因为他后来官居尚书,后世人又称他“二不尚书”。在一个“举世皆浊”的环境中,范景文不为名利所动,洁身自好,这是很不容易的。
   范景文给皇帝上过一本,叫《饬属疏》,也就是提出他整饬吏治的主张。他提出,要身体力行做到五条并要求下属严格做到,这五条分别是清(为政清廉)、公(公正无私)、严(严格要求)、密(保守机密)、勤(勤政敬业)。为了让下属对“五字方针”有一个良好的记忆和深刻的理解,范景文写了《五箴》,也就是为这每个字都编写了一段歌诀,让人们容易记住(有点类似工农红军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曲)。其中《清箴》说道:
   “周官六计,洁廉为贵。山泉寂清,市泉龌秽。名盗忍渴,顾名生畏,勿谓无知,夜金可媚。高高凤仪,圣世灵瑞。竹食醴饮,先洁其喙。鸢吓腐鼠,是乃失类。蚁隙不窒,大防终溃。一介是严,百奸可坠。微臣作箴,敢告庶位。”
   这段箴言文字不多,信息量确是相当大。它引用了多个常用的“廉政典故”,鼓励人们要像凤凰一样自尊、一样清高。其他四段箴言,也都是四言二十句,其语言特点和《清箴》略同。
   因为在推官的任上干得不错,范景文被提拔到吏部工作,先是担任“稽勋主事”(主管考察干部),后来当上了“员外郎”, 到天启五年即1625年,又升迁为“文选郎中”。明朝吏部官员,最高长官是尚书(部长),次之为侍郎(副部长),再下就是文选郎中、员外郎、主事、司务等等。这对他是一个新的考验。第一,“文选郎中”“掌官吏班秩迁升改调之事”,实际上是吏部尚书的副手。当时的一些官员反映,这个职位比吏部侍郎还要“吃香”。因此,请托和贿赂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多起来。第二,范景文从地方官变成了“京官”,而当时宦官魏忠贤正在朝中炙手可热,“五虎”“五彪”“十孩儿”“四十孙”,广有党羽,斗肯定是斗不过,可是躲又躲不开。应该怎么办呢?

范阁学景文五首


  【赋得花朝遇雨】

  春阴偏是趁今朝,妒暖余寒尚自饶。
  花意如人初中酒,柳容似冻未舒条。
  踏青游屐方微湿,听雨吟魂却暗销。
  烟裹空濛飞翠冷,总无红紫亦堪描。


  【和友人闲居之作】

  夜里删诗日看山,纵然忙杀也清闲。
  从教花落休开径,除却僧来即闭关。
  性好积书终是癖,身无小病怕成顽。
  幽栖未尽声闻累,鹤舞々鸟语蛮。


  【斋中】

  颇嫌多事是尊生,但得心闲近道情。
  长与疏梅耐幽独,更教瘦鹤伴凄清。
  扫花欲便亲苔坐,删竹当防碍月行。
  片石颓然无位置,也同老懒畏经营。


  【虞山瞿少潜见过留之味玄堂有作】

  烟霞片片染衣裳,手拂凝尘坐竹床。
  晤对少时如入画,淹留竟日自生香。
  杯呈浅笑花浮面,曲度深宵月过廊。
  寥落一丘堪点染,入林幽事待商量。


  【临终诗】

  孤臣空洒泪,天步遂如斯。
  妖蚀三光暗,心盟九庙知。
  翠华迷草露,淮水涨烟澌。
  故国千年恨,忠魂绕玉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