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高考生物重要概念汇总(二),基础知识大巩固,高考必知

 yfpy1234 2014-04-25

2014年高考生物重要概念汇总(二),基础知识大巩固,高考必知

来自:要学习网  阅读原文
 

      26.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①基因诊断:用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的原理,鉴定被检测样本上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DNA探针是带有荧光素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人工合成的单链DNA分子。
  ②基因治疗: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用于治疗疾病等。基因治疗只能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而不能修复有缺陷的基因。
  
       27.一组与性状有关的概念
  ①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②显性性状: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③隐性性状: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④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28.一组与基因有关的概念
  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②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③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④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控制着不同性状的基因。
  
       29.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没有性状分离,可稳定遗传。
  ②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30.一组与交配类型有关的概念
  ①杂交:基因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Aa×aa,Cc×CC。常用来判断生物性状的显隐性。
  ②自交:植物的自花传粉和同株异花传粉;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判断植物是否是显性纯合子的最简单的方法。
  ③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常用来判断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
  ④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3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
  ①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③染色体变异:指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
 
       32.单倍体、二(多)倍体与单倍体基因组
  ①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这种个体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②二(多)倍体: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③单倍体基因组:a。无性别区分的生物: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上所有的基因。b。有性别区分的生物:常染色体的一半+XY(ZW)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
  
       33.物种、种群与种群的基因库
  ①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②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③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4.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其产生与激素调节有关。
  
       35.体液调节的概念: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传递,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的作用最为重要。
  
       36.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①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②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
  
       37.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特性:①异物性,②大分子性,③特异性。抗原表面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叫抗原决定簇,病毒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是衣壳。
  
       38.抗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分布:主要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化学本质:球蛋白。
  功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39.菌落: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菌落。不同种类的细菌的菌落特征不同,可用于菌种鉴定。
  
       40.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海拔高度和水域深度等环境因素不属于生态因素,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温度、光照、气压等生态因素间接体现出来的。

       41.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特点: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
  
       42.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高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顺着食物链(网)这种渠道进行。
  
       4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在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故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大小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45.生物圈:地球上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换句话说,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
  
       46.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种类的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其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