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缅甸的九百年战争:因与中国和泰国交战变衰落

 小记历史馆 2014-04-25

    历史上,缅甸和中、泰这两大邻国之间有很多的恩怨。尽管缅甸长期以来一直与这些邻国维持了和平关系,但偶尔也会爆发战争。缅甸历史上曾屡屡与中国和泰国这两大邻国兵戈相见。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缅甸曾横扫整个中南半岛,傲视群雄。在中缅战争史上,除元代中国时候曾战胜缅甸外,在明清时期与缅甸的边境战争中,中国屡战屡败。在历次缅泰战争中,缅甸也曾先后三次攻陷大城王朝。然而.缅甸人的极度狂妄为此后缅甸的衰亡埋下了伏笔。本文探讨的主题是从公元832年至1769年间的历次缅泰战争和中缅战争及其特点。

    一、历史上缅甸与两大邻国的战争

    缅甸史书中充斥了对各种对战争的记载,然而对现代缅甸地缘政治局面的形成以及缅甸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是缅甸同中国、泰国这两大邻国历史上发生的战争。

    (一)历史上的中缅战争

    唐代,云南的地方政权南诏势力强大,曾向周边地区进行扩张。南诏政权曾攻陷当时缅甸的骠国,并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掠夺。

    元代,蒙古军队灭大理国政权后,与当时缅甸的蒲甘王朝之间的矛盾激化。1277年,中缅两国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牙嵩延之役”。<马可波罗行记>中记录了这次战役。1287年,元军攻陷蒲甘,从而导致了蒲甘王朝的灭亡。

    明代,从16世纪5O年代至17世纪初,即从中国明朝嘉靖末年至万历年间,缅甸东吁王朝完成缅甸的统一后,曾入侵中国云南边境,对云南边境安全造成威胁。两国之间进行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边境战争。明朝战败,明王朝丧失了原来在缅北拥有的大片领土。

    清代,在缅甸的雍籍牙王朝统治前期,缅军入侵云南。缅甸和中国两国之间爆发了延续4年的缅清战争,这场战争又被称为“花马礼”战争,清朝战败。

    (二)历史上的缅泰战争

    有历史记载的缅泰战争最早发生于缅甸的蒲甘王朝末期,当时的泰国正处于大城王朝统治时期。大城王朝军队曾入侵缅甸南部的孟族王国,迫使孟族人从马都八迁都勃固。

    东吁王朝统治时期,缅军长年对泰国的大城王朝用兵,两国之间战火连绵不断。缅军曾先后2次分别于1565年、1569年攻陷大城王朝首都阿瑜陀耶。在此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大城王朝实际上已经沦为东吁王朝的附庸。

    雍籍牙王朝统治前期。缅泰两国之间战争持续不断。1767年,缅军历史上第3次攻陷大城王朝首都阿瑜陀耶,最终导致了大城王朝的灭亡。通过对历次中缅战争和历次缅泰战争进行回顾,可以得知东吁王朝统治时期是缅甸历史上国力逐步强盛的时期,雍籍牙王朝统治前期是缅甸封建王朝鼎盛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而泰国的国力却在逐步增强。

    二,历史上缅甸与两大邻国的战争的特点及规律

    纵观历史上缅甸与中国和泰国这两大邻国之间的历次战争,可以从中归纳出这些战争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发动战争的借口

    缅泰战争通常是以白象的争夺为借口。中南半岛历史上曾存在白象崇拜,白象被视为王权的象征。缅泰两国历代统治者都以“白象王”自居。缅甸蒲甘王朝灭亡后,掸族三兄弟中的老二僧哥速曾创立了邦牙王朝,他就以“白象王”而自称。18世纪,缅甸雍籍牙王朝的国王孟驳也以辛骠信(缅语的意思即“白象王”)为自己命名。泰国大城王朝的国王摩诃·查克腊帕特也被称为“白象之王”。“因此,各国统治者对白象的争夺往往引发战争。东吁王朝统治时期的缅泰战争就是由两国对白象的争夺所引起的,因而这次战争又被称为“白象战争”。通常情况下,向一国要求白象就是向该国宣战的最后通牒。

    历次缅中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明末清初中国与缅甸的东吁王朝和雍籍牙王朝之间的边界战争。这场战争是由缅甸对中国边境土司的“花马礼”要求为借口而引发的,因而又被称为“花马礼”战争。所谓“花马礼”,“花”是指“花银”,“马”是指“马匹”。“花马礼”就是指历史上云南边境的车里和孟连土司每年都要给缅甸王朝送一定数量的以银和马匹为代表的礼物。“花马礼”的实质是缅中两国对边境地区的主权争夺。

    (二)早期战争的特点

    早期的缅泰战争和中缅战争基本属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军事统帅之间的单打独斗式的挑战,军队的组织形式、带有中南半岛特色的象战都是这一时期战争特点的具体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