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孩子,一个我很喜欢的孩子,因为他能力好,而且态度也好。 上课的时候,他认真听讲,老师的每一句话他都听进了心里;他勤于笔记,重点难点知识点,他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明了逻辑关系,工工整整记下来,几乎像是打印版;他积极思考,难题不轻易放弃,一步一步接近正确答案。 课后,他细心做作业,过程完整,书写工整。 他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孩子。由于优秀往往产生自信,所以这样的一个孩子应该是很有自信的。 然而,我却隐约感到,他眼里有种不安全感,上课也很安静,不怎么回答问题,被提问时也是轻言轻语。跟他的妈妈聊天时,也说过孩子考试成绩有时也不大好。 于是,我困惑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吞噬掉了他本该有的自信? 后来,我见到了他爸爸,我们聊了一会。我表扬了孩子认真,也夸了他的笔记,并说了我的困惑。后来,在他爸爸的言语中,我听出了这样几句话(大概意思): 1、孩子思维不大灵活,总是靠比较原始的方式解题。 2、笔记认真没什么重要,还是思维比较重要。 3、附近有其他的孩子非常优秀,不怎么学习,成绩却一直很好。而他,学得笔记刻苦,有时成绩还没别人好。 4、他的妈妈常常对孩子会表示出自己担忧,怕孩子数学不行,落后了,不断提醒孩子,要认真学习。 至此,我心中的疑惑顿时解开了——吞噬掉孩子自信的,不是其他,而是父母的言行。 我是这么想的: 1、孩子思维不大灵活,总是靠比较原始的方式解题。 有的孩子确实灵活,有的孩子确实不灵活,这是每个人的特点,而不是优缺点。 以数学而言,一道好题和压轴题,往往有这种特点:“多思少算;少思多算”。这样的设置,其实就是为了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有的孩子, 思考就是直来直去,但却很有毅力,而且计算能力特别厉害。那么,用原始的方式解题,正好是扬长避短,多好啊!有些孩子,计算能力一般,但却善于思考,那 么,绞尽脑汁想想便捷的方式,也是扬长避短。因此,不能轻易给孩子的做法下定论。 建议:合理引导,表扬孩子愿意用原始的方式解题。然后,让孩子体会一下其他方法,特别是老师在课堂上的一题多解,多复习。“引导,决不能全盘否定”。 2、笔记认真没什么重要,还是思维比较重要。 如此认真的笔记,在初一孩子中,是很少见的。这是难得的优点。要大力表扬。一个孩子,这么认真做笔记,一定是觉得这就是他引以为豪的优点,这时候我们还不去肯定他的话,那对他该是多大的打击啊! 更何况,笔记认真,实际上相当于把老师请到了家里,孩子晚上学习有老师在他身边一对一陪伴!这是多么棒的事情。 建议:一定一定鼓励、表扬孩子认真的笔记,要非常真诚地表扬。然后引导孩子好好复习笔记。 3、附近有其他的孩子非常优秀,不怎么学习,成绩却一直很好。而他,学得笔记刻苦,有时成绩还没别人好。 有的孩子看上去不学习,但是学得依旧特别好。其实,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如果我们看深一点,往往会有三种情况: (1)真的是天才,一听就懂,记忆力理解力超级棒。但这种是很少数很少数的。 (2)表面上一学就懂,其实底子不踏实。只是因为现在题目简单,所以成绩很好。成绩会慢慢下降,而且这种情况是弥补不过来了(发现时太晚了) (3)人前不努力,人后下苦工。比如我,初中的时候,在学校下课就是玩,周六周日约朋友出去,还有时看电视,看娱乐杂志。但是,当家里没客人的时候,每 天晚上我都有属于自己的两个多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天天坚持背诵做题,并且还有自己的课外辅导书。我的辛苦就是不让你们知道。(别鄙视我……) 所以,当我们看到别家的孩子不怎么刻苦都很厉害的时候,要理性地对待。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只能是羡慕和祝福,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这样,这都是天生的。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得庆幸自己的孩子是踏实的。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那就说明别人也是刻苦学的,跟自己孩子一样。 建议:做家长的不能轻易否认自己的孩子,轻易羡慕别人的孩子。 4、他的妈妈常常对孩子会表示出自己担忧,怕孩子数学不行,落后了,不断提醒孩子,要认真学习。 适当的关心是应该的,但是,经常露出自己的担心,甚至天天说你数学不够好,那么孩子真的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连爸爸妈妈都不相信我的能力了……孩子的自信一旦收到伤害,马上就会陷入“不自信——学不好——更不自信——更学不好”的恶心循环,到时可就麻烦了。 建议:家长的一言一行要注意,初一的孩子都是很敏感很脆弱的。 |
|